落实培养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教学策略

2023-06-13 00:47赵宏梅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段课文文章

赵宏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第二学段明确提出“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这个目标要求。“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一种概括能力,也是最基本的阅读能力,主要包括提取信息的能力、作出解释的能力和整体把握的能力。这样的目标在第二学段的落实,重点是引导学生理清文章“写了什么”的问题。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词句段能力、概括能力、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第二学段的学生理解、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较第一学段有了一定的提升,但是想要准确提取信息、整合信息、概括表达,达成“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处于什么水平?又面临怎样的问题?笔者对区域内的三、四年级学生语文学科学业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根据测试结果归因分析,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有一定的教学策略。

一、理清目标,有的放矢

要想提升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教师首先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即精准清晰地了解“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学习能力在小学阶段的每个学段、每个单元、每篇课文中有怎样的目标要求。

1.学段目标:指向把握第一、第二、第三学段的阅读的主要内容。学生阅读能力的获得一定是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也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不断提升的过程。其实,关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阅读能力和训练目标,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不仅仅体现在第二学段。“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在第一学段的目标是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经验,了解课文内容。在第二学段的目标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概括一段话的意思,通过把握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及“主要人物与事件”,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过渡到“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在第三学段的目标是借助资料,深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并把握名著的主要内容。

教材中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能力的学习训练,纵向推进,由易到難,方法引路,螺旋上升。因此,教师一定要熟读教材,心中形成对这一要素的整体观、大局观,上下勾连,合纵连横,每一阶段都要达成并夯实教学目标,方可促进学生形成和提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

2.单元目标:指向融入单元目标的关键语文要素。教材明确呈现了单元语文要素,教师需要把单元语文要素融入本单元的文本教学当中去,通过文本的递进学习,达到掌握某一语文要素的目标。

如三年级教材对于“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学习安排了四次: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句话的意思(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了解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了解课文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细细梳理教材,就会发现,这四次学习,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发展。

而在单元中,每一篇课文又相应承载了不同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有三篇课文,第一篇是精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节选)》,后两篇是略读课文《我们家的男子汉》《芦花鞋》。《小英雄雨来(节选)》的课后习题二:照样子,给“其他五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家的男子汉》导读提示:“可以给每个部分换个小标题”。《芦花鞋》导读提示:“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提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列小标题的方法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来学习。对这个单元的语文要素进行研读,我们发现编者的意图即引导学生从精读课文中习得“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方法。在两篇略读课文中,运用学到的方法去学习,第一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会换小标题,第二篇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学生会列小标题,并且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通过对话总结了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由易而难,层层推进。

3.单篇目标:指向明晰文本中的相关具体要求。明晰了学段目标和单元目标无疑是十分重要的,但要想真正对一节语文课到底该“教什么”做到心中有数,教师还需要明晰相关课文中的具体要求。

如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据此,我们要明晰单元里的每一篇课文所需要达成的小目标。本单元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习题第一题是“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再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该题对应着单元语文要素,承载着相应的教学任务。教师只有充分解读教材,明晰编者意图,才能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既要达成“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这一人文目标,还要能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课文中周恩来和魏校长、伯父之间发生的事,以及在外国人占据的地方看到的一个不幸女人的事,通过这三件事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落实单元语文要素。

二、精研教学,提升能力

要想让“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语文要素真正落地,教师还要解决“怎么教”的问题。这需要教师根据学段、单元、文本的教学要求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和文本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才能成为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转化为阅读素养。

1.习题导学:探究指向目标引导的教学思路。课后习题给教师在教学中“带学生去哪里,学生到达了哪里,下一步又该怎么办”指明了路径,真正体现出教材关注“学生学会”的价值追求。 课后习题是落实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载体,因此,“小题”必须要“大做”。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立足单元,横向关联,解读课后习题,并依据课文来确定学习目标,再根据学习目标,来设计教学活动。如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第一课《小英雄雨来(节选)》的习题就指向了这个语文要素。我们可以根据课后习题二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学会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怎么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课题入手,快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紧扣行文旁的“泡泡提示”引导学生边读边思,了解、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结合课后习题二,引导学生学习列小标题,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方法引路:探寻多元内化阅读内容的策略。小学生的阅读策略发展虽然受个体认知水平、学习经验影响,但主要还以外部因素,尤其是教师教学的影响为主。教师应引导学生习得从外部不断吸收各种阅读方法及其怎样应用这些方法的方法,然后逐渐内化,使之稳定为自己的策略。 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连词成段,段意归并,或借助示意图、思维导图等方法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教师可在学生默读完课文后,出示三排词语,读后学生不难发现,三排词语分别写了周恩来与魏校长、伯父以及不幸的女人的事。教师抛出问题:“他和魏校长、伯父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他看到了‘不幸女人的什么事?”学生再读课文,尝试用上这些词语进行连词成段,概述文中三件事:学生画出这三件事发生的时间,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然后,用课文叙述的顺序或事情发展的顺序进行段意归并,来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学时教师可结合不同的文本引导学生总结整体感悟的规律方法,扎实训练,方可提高学生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阅读能力。

3.问题启思:探索基于问题主线发展思维的过程。教学的本质是借助课堂对话来实现传授知识和教学相长的目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属于理解类问题,有效的问题方能促发学生产生思考。例如,教学《普罗米修斯》时,“你能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吗”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属于无效提问。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教师一步一步引导、训练的过程。所以可以将问题分解成“你能先说说这个神话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吗”“按照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讲讲普罗米修斯‘盗火的故事”“你能够再简要地概括一下这篇神话故事的主要内容吗”。通过分解问题,一步步接近目标,从而发挥提问的最大效能。

对学生语文学业发展水平相关数据的分析,让我们客观地了解了学生阅读能力的现状。在直面现实中不断反思,在边教边研中寻求突破,以促进教师“教”的改进和学生“学”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仪征市实验小学东区校)

猜你喜欢
学段课文文章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背课文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