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落地,教研先行

2023-06-13 14:41张育文
数理天地(初中版) 2023年4期
关键词:深度学习双减初中物理

张育文

【摘要】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学生的学习时间显著缩减,课业负担大幅度下降,与此同时,为了保障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模式的转变也成了教师亟需探究的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物理教学而言,有必要在“减负”的同时注重“提质”,发挥深度学习理论在日常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本文简述“双减”背景下深度学习的特征,并通过新旧衔接、突出主体、变式教学、教研合一等多方面展开探究,以保证物理课堂深度学习开展的有效性.

【关键词】“双减”;初中物理;深度学习

让学生在快乐輕松的环境中进行有效学习、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双减”政策的精神实质,要使教育回归课堂,以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时,应积极响应“双减”政策,战略上强化“教”的使命,同时还要提高对教研的重视,精准发力,优化课程,为学生提供更有利的成长环境.

1 “双减”背景下深度学习的特征

1.1 整体性

深度学习,强调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事物的实质及规律,提倡知识学习的整体性,主张加强对多种信息和知识间的有效衔接,促进不同学科、新旧知识间的融合,有助于系统化知识结构的构建.整体思维是人们实现深度学习的重要元素[1].落实“双减”精神,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与处理,注重培养学生的整体思维,要按照课程标准来设计具有整体性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整体教学思维的同时也响应“双减”政策.

1.2 高层级

教师要通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来促进学生高质量地学习,要通过有力措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与快乐,从而能够实现由浅层次目标向更高层次地目标迈进,逐步进入深度学习状态.在此期间,教师要引导学生注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通过多层次、密台阶地推进学习,让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与内化.所以,深度学习并不是排斥简单、基础的知识,也不是侧重晦涩、生僻的知识,而是基于学生的心理认知来促进其综合发展.

1.3 社会性

“双减”政策的落实不是单靠学校及教师就可以实现,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密切合作,这充分证明了教育具有社会性,是需要多主体参与的开放生态领域.对此,深度学习绝不仅仅是课堂中传授和讨论知识,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还有与社会环境的沟通[2].教师应积极响应“双减”政策,帮助学生建立获取知识和社会文化的畅通渠道.

2 深度学习理论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

2.1 新旧衔接,培养学习能力

学生能否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是开展深度学习的关键之一.因此,在开展深度学习前,教师有必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并结合学生的基础进行延伸学习,以促进学生实现新旧知识间的衔接,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如此一来,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有利于教师了解学情,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与认知特点,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促进课堂教学取得高效[3].

例如 教学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动能和势能”时,为了让学生在掌握动能概念的基础上,知道哪些因素影响动能大小,教师应重视新旧衔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首先,考虑到能量与功的概念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怎样才算做了功?学生思考后纷纷说出自己的见解.为了使教学更有感染力与说服力,教师避免口头说教,注重每个环节都可以给学生深切体验,学生回答问题之后,再用实验来验证.将一木块平置于水平桌面上,要求学生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木块的受力情况:木块受了哪些力?重力对木块做功了吗?用手将木块推动移位,是不是做功了呢?学生观察讨论后,要求学生再次分析木块的受力与做功情况,学生发现运动中的木块不仅受到重力,还受到手的推力,重力没有做功,手的推力做了功.由此,通过复习旧知识引导学生对比和分析,使其认识到力和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是功的两大要素,为后续能量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随后,教师利用电子课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的实验,让学生分析钢球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过程中是否做了功?结合学生的分析结果引入能量的概念,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物体做功多少与能量大小有着直接关系.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教材中的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法,将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促进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

2.2 突出主体,提升思维能力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物理教学,主张师生角色互换,要求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则应发挥自身的引导和辅助作用.在深度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师更应注重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为学生学习主体性发挥提供更多的机会.具体来说,教师在课堂中可以通过提问的形式来与学生展开互动,以激活学生主动思维,并在交流与合作中为学生留出更多课堂学习的时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有效地锻炼,也为合作意识的形成和能力成长提供充足的空间[4].

例如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教学为例,由于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已经知道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并掌握刻度尺、秒表的正确使用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实验教学法,引导学生展开深度探究.首先,教师利用实验室中的投影向学生展示实验名称、原理、方法和器材等,使学生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并在实验前进行实验设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如“如何求小车后半段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小车在路程前半段、后半段及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否相同?”“实验中有哪些事项应该注意?”各小组应积极讨论并初步确定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在反馈环节依次展示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随后,以小组为单位操作实验,测量小车经过的路程及所用的时间,利用速度公式v=st,分别求出小车全程、上半程和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教师则要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各小组展示实验成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并注意搜集学生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由各小组代表总结实验中的得失,再启发学生思考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做出全方位评价.

2.3 变式教学,锻炼变通能力

概念是初中物理学习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课堂教学中,概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学生多是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理解概念知识,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比和分析中进行深度学习,进而强化对概念的深刻认知,以锻炼思维变通能力,从而呈现出高效的物理课堂.

例如 教学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物体的浮沉条件及应用”时,首先,在新课教学环节,教师应先设计演示实验:(1)准备三只外观相同的乒乓球,分别装有不同质量的沙子;(2)将三只乒乓球分别浸没在水中.学生观察后发现,一只乒乓球浮于水面,一只乒乓球完全浸没在水中,一只乒乓球则沉入水底,教师可以设计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如:为什么有的会下沉?有的会上浮?哪些因素影响了物体的浮沉?学生分析实验中的变量,发现物体沉浮情况与物体重力及所受到浮力大小相关.随后,教师指导学生探究物体密度与液体密度的关系,准备一个水槽,装满水后将实心物体浸没在水中,测出重力和浮力,教师要引入浮力公式F浮=ρ液gV排和重力公式G=ρ物gV物,引导学生分别探究当F浮>G、F浮=G、F浮<G时,物体在液体中处于何种状态?通过公式推导引导学生理解一个实心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当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当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之后教师再通过设计“想想做做”活动,为学生准备适量的盐、清水、鸡蛋等物品,让学生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展开实验,在盐水中不断加盐,让学生观察沉浮情况,进一步加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基于此,教师在原本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尝试改变探究主题或实验材料,并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让学生在操作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强化对概念的认知.

2.4 教研合一,提升教学效果

以往初中物理教学中,多是突出知识取向,学生会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与信心,甚至产生抵触心理.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面临由“教”到引导学生“学”的艰难转型,完成课堂教学的创新,以激發学生的主动性.对此,教师应重视提高“研”的地位,拉近“教”“研”的关系,围绕构建优质课堂的目标,以研促教,提高备课、教学、作业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5].

例如 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欧姆定律”教学为例,由于本课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需要通过实验的验证,才能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教师应重视教研工作开展,以保证深度学习的有效性.首先,要分析本节内容在整个物理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这是学生今后学习物理的基础性知识.在教研中,教师应将学生视为主体,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电器进行分析,例如“可调速简易风扇“的运行原理,就是在风扇线路中串联一个滑动变阻器,当调节滑动变阻器时,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值改变,通过它的电流也就改变,因为是串联电路,通过风扇的电流和风扇两端的电压也跟着改变.电流越大,风扇转速越快,电流越小,风扇转速越慢.通过电器的使用与观察,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一环节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随后,教师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学生的易错点,分析电阻大小的因素,让学生了解R=U/I中的R只是等于U/I的比值,却不会受到U、I大小变化的影响.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白其中的不变量与变量,借助控制变量法指导学生认识到电阻的相关内容,并能运用欧姆定理及其变形公式解决简单的问题.最后,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教师应合理设计分层作业,结合学生的课堂实际情况,将作业分为基础类、综合类和拓展反思类等多种形式.形式丰富的作业更符合当前“双减”政策的要求,同时还可以与教学环节相融合,构建“教学评”一体的物理课堂.基于此,教师应提升教研地位,避免“教”“研”分离的情况出现.

3 结语

总之,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双减”政策的指引作用,通过整合教育资源,优化课堂形式,来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推动深度学习理论在物理课堂中的应用,要以提升学生物理学习动力与学习信心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通过教研活动提炼有效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需求及人才培养方向来确定教研主题及内容,并在教学中采取多元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知识内化,从而真正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成云飞.初中物理教学深度学习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艺术,2021(12):23.

[2]顾光强.基于深度学习的初中物理教学分析——以电功率为例[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1(35):76-77.

[3]卢霞.以大概念教学促进初中物理深度学习[J].中学物理,2021,39(24):25-27.

[4]焦润勇,叶成林.基于深度学习下的物理科学思维的培养[J].中学物理,2021,39(24):44-46.

[5]李计美.基于科学思维素养的初中物理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21(97):127-129.

猜你喜欢
深度学习双减初中物理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