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无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

2023-06-13 14:17孙杰
职业技术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区域经济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摘 要 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指出,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无锡高职院校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息、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有效形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但当前无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仍存在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不相适应、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三教”改革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三个问题。因此,无锡高职院校应对接无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以适应产教融合背景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关键词 产教融合;高职教育;区域经济;职业教育适应性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9-0064-06

202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1]。职业教育是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是与区域经济联系最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本文以无锡市为例,探讨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推升职业教育贡献度,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服务无锡市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就业、高品质生活,形成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无锡之路”。

一、无锡经济社会和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一)无锡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无锡地处中国华东地区,位于江苏省南部,处于长江三角洲平原,是苏锡常都市圈的重要成员,无锡地区生产总值(GDP)在全省排名仅次于苏州、南京,连续多年稳居江苏第三的位置,主要经济产业在全省也处于领先水平。2021年,无锡GDP迈上1.4万亿元的新台阶,位居全省第三、全国第十四位,同比增长8.8%,增速较江苏省平均水平(8.6%)高出0.2个百分点,经济增长态势整体稳定,生产端总体恢复至新冠疫情前水平,需求端复苏势头稳固,经济结构持续调整优化,经济实力持续攀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步向好。从产业来看,2021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0.33亿元,同比增长1.3%;第二產业完成增加值6710.50亿元,同比增长9.9%;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7162.41亿元,比上年增长7.9%[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1.0∶47.9∶51.1。实体经济蓄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超千亿元的制造业产业集群达到8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6%,继续保持江苏省领先,实现了无锡市“十四五”经济发展的良好开端。

总体来看,“十四五”时期,无锡将坚定不移纵深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深入推进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自主可控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新高地。无锡将深入推进“产业强链”三年行动,夯实提升以四个地标产业集群(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六个优势产业集群(高端装备、高端纺织服装、节能环保、特色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和五个未来产业(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储能、深海装备)为支撑的“465”现代产业体系,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争创国家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无锡市将围绕区域产业优势领域,突破一批基础零部件和材料技术难题,推广应用一批先进基础工艺。加快形成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骨干、创新服务平台和产业集群促进机构为支撑的产业链发展生态体系。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内领先以及高成长性的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和4个未来产业集群,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8%以上,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6%,见表1。

(二)无锡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2021年,无锡市共有高职院校10所,其中公办普通高职院校7所,民办高职院校3所,见表2。10所高职院校中有2所院校发展基础较好,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和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分别是国家“双高计划”学校建设单位(A档),国家“双高计划”专业群建设单位(C档),另有3所在锡高职院校是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培育)单位。

2021年,无锡市持续优化高职院校专业结构,稳步提升专业发展内涵,面向城市所向、产业所需、科创所要、人民所盼,以建设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样板和国家职业教育高地城市为目标,以实施结构布局优化、现代体系构建、内涵质量提升、产教融合创新、社会服务赋能五项行动为抓手,着力打造高职教育与城市发展共融、与区域产业共振、与创新创业共生的优良生态,为无锡地方企业输送了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根据无锡市职业教育年报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无锡高职院校毕业生专业对口率平均值为59.1%,留锡比例为48.5%,约有11000名高职毕业生留在无锡就业。

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无锡10所高职院校共设有16个专业大类,156个专业种类,校均设置专业数量约38个,整体来看,无锡高职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结构契合程度较好。2021年,无锡市10个规模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分别是物联网、汽车及零部件、云计算和大数据、“两机”等产业。综观无锡高职院校156个专业种类,尤其是高频设置专业几乎涵盖了10大产业集群,体现了无锡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能够精准对接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紧盯产业链条、市场信息、技术前沿和民生需求,有效形成了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2021年,无锡市被江苏省政府授予“2020年度江苏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效明显的设区市”。

二、无锡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方面的问题分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对高职教育来说,适应性一方面表现在高职教育必须通过人才培养、科技应用、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等更好助力地方经济社会转型、科技进步和区域文化发展;另一方面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可以很好地推动高职教育快速发展,地方经济的良好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能够加大对高职教育的资金投入力度,同时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和行业特色也直接影响了地方高职教育的办学层次、专业结构和就业方向。但是从相关调查情况来看,无锡高职院校与区域经济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

(一)无锡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

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家重视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拥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性短缺现象较为突出。一方面,受全球经济发展下行以及疫情等因素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度在加大,国家也在想方设法推进大学生高质量就业;另一方面,企业反馈招不到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据人社部公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最缺工”100个职业中,有36个属于生产制造及有关人员,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与企业用工荒的“两难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聚焦无锡,无锡高职院校专业大类覆盖率比较合理,达到84.21%,但专业种类覆盖率很不理想,仅为20.97%,重复专业占专业种类总数的 40.38%[3]。统计数据显示,在锡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数量位列前2位的专业大类分别是财经贸易和电子与信息,占比分别达到18.64%和18.11%,因为相对来说这类专业办学成本较低,就业弹性较大,但这容易导致该类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饱和与培养的同质化现象;而对办学成本和水平要求较高的对接无锡“465”重点产业体系的专业大类相对缺乏,特别是在高端装备、节能环保、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方面的专业平均只有一半的高职院校开设此类专业;农林牧渔、水利、公安与司法、环境与安全等专业大类10所院校更是几乎没有涉足,易导致该类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短缺,企业用人跟不上的现象[4]。另外,从无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2022年无锡市高技能人才紧缺职业(工种)目录来看,在70个紧缺职业(工种)中涵盖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员、纤维检验员、污水处理工、高端纺织服装、高端装备、新能源、养老护理员、育婴员、家政服务员、药物制剂工等,但目前这类无锡紧缺的职业(工种),在锡的10所高职院校几乎没有开设相关专业。

总体来看,无锡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虽然紧盯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但是由于专业调整和师资团队建设均有一定的时间落差,在总体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专业发展在契合新型产业需求方面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空窗期”,存在传统岗位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过剩、新型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短缺的不协调现象。

(二)无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

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主要通过为当地企业提供应用技术支持和社会培训服务来体现。无锡市“十四五”规划明确,要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加大企业技改投入,实现产业技术装备水平的整体提升。无锡市高职院校在服务“十四五”无锡产业发展中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市场。无锡市2021年度职业教育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无锡市高职院校的技术交易到款额为6381.73万元;专利授权数量为1424项,其中发明专利为64项;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为5564.3万元,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达9107.4万元,横向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到近6.6亿元,见表3。这些数据反映了无锡高职院校在2021年中为无锡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智力支持。但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机构高职发展智库以各高职院校《2022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提供的数据为依据,列出高职院校2021年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排行榜,从排行榜的统计数据来看,首先该机构将科研社会服务经费划分为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技术交易到款额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的主要内涵是以学校名义开展的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技术合同所涉及的经费,在全国排名前100名高职院校的横向技术服务到款额中,江苏省有20所,其中无锡1所,南京7所,常州3所,苏州1所。“纵向科研经费到款额”的内涵主要指高职院校通过承担国家、地方政府常设的计划项目或专项项目取得的项目经费,在全国排名前100名高职院校的技术交易到款额中,江苏省有25所,其中无锡3所,常州4所,苏州3所,南京6所。“技术交易到款额”的内涵主要指高职院校收到的政府、行业、企业购买学校的技术转让、委托技术研发的费用,在全国排名前100名高职院校的技术服务产生的经济效益中,江苏省有15所,其中无锡1所,常州3所,南京5所,苏州2所。综上可知,在2021年科研社会服务经费排行榜前100名的高职院校中,江苏省有22所,其中无锡1所,常州4所,南京7所,蘇州2所。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江苏省高职院校的科研社会服务水平高于国家高职院校的平均水平,但无锡高职院校在科研社会服务能力方面低于南京的高职院校,在苏锡常三个地级市的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排名也是最后的,这与无锡在江苏省内的经济地位不相匹配。

如前所述,高职院校的服务功能还可以通过社会培训的方式展现。从表3可以看出,2021年度,无锡市高职院校的技术技能培训服务达到296497人·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服务达到637541人·日,退役军人培训服务达到2849人·日,非学历培训到款额达到2998.25万元,公益性培训服务达到168109学时。这一方面反映了在锡高职院校为无锡市产业结构转型作出了积极贡献,缓解了结构性失业,健全完善了终身技能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在锡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水平与无锡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在《2021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服务贡献典型高职院校的60 所院校中,无锡仅有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入选,一定程度说明在锡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和培训水平有限。

(三)无锡高职院校“三教”改革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相适应

“三教”改革主要指职业院校的教师、教材、教法的改革。首先,从教师层面来看,职业院校教师应主要为“双师型”教师,既有一定理论功底,又有一定企业实践经历。但是,目前从在锡10所高职院校的网站人才招聘来看,师资来源主要还是以本科院校的博士、硕士招聘为主,因招来的应届毕业生缺少必要的企业经验,势必对学生的技能训练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无锡市10所高职院校的人事网站搜索和调研走访来看,2021年在锡高职院校招聘各类人才366人,其中硕博士研究生334人,技术技能型人才仅32人,初次“双师型”教师引进占比仅为8.7%,远低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的“双师型”教师(同时具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的政策要求。

其次,从教材来看,无锡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教材开设整体较为成熟,2021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还获得了首届全国职业教育教材特等奖(全国仅3家单位)。但近年来,在锡高职院校教材开发的创新性不够,活页式、工作手册式等新形态教材开发少,体现校企合作元素的教材数量也不够。尽管无锡市通过“攀登计划”等政策支持新形态教材建设,但总体而言,开发数量还偏少,近三年,无锡市高职院校新形态教材共建设61门。通过对无锡市高职院校教材选用情况所做的分析,在2020-2021学年在锡10所高职院校教材选用中,活页式教材、工作手册式教材等新形态教材占比不足10%。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高职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技能,间接影响了高职毕业生融入无锡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进程。

最后,从教法层面来看,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实践动手能力强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在教法上也要区别于普通本科院校。在锡高职院校要在教法上多体现工学结合特征,目前来看,无锡市高职院校在现代学徒制试点改革上比较先进,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分别入选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和专业,无锡市也是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城市。但是,在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对接方面,还存在教学场景与工作场景不一致,教学内容设置与工作过程任务不够匹配,教学方法不能较好地满足岗位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等问题。在近些年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订单式人才培养,以及打造高水平产教融合集成平台等方面,无锡高职院校的改革步伐要进一步加大,以更好地服务无锡地方经济发展。

三、无锡高职院校增强与区域经济适应性的策略

产教融合背景下无锡高职教育要与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相适应,形成良性互动,实现无锡高职教育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区域经济发展是无锡高职教育的动力源的互动格局,可以从对接无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两方面发力。

(一)对接无锡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无锡产业结构在经历了“十三五”“十四五”的动态调整后,得到进一步优化。“十四五”期间,无锡市产业将紧扣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方向,重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积极推动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到2025年,千亿级产业集群数量增加至10个,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8%,全社會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0%,工业增加值率较2020年提高2.1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产业结构动态调整后,作为与经济发展最紧密的高职教育也要随动产业发展,其中高职院校的专业(群)是适应经济发展和支撑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首先,要贴合产业发展需求,优化调整专业(群)设置。专业设置是高职院校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对接的直接载体,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和区域产业的发展。在锡高职院校要依据无锡经济产业发展实际,抓住无锡市大力发展制造业的机遇,深入研究产业人才需求数量、结构及行业分布特点,进行专业(群)的整合与优化,要紧紧围绕无锡“465”现代产业体系,适度超前进行专业布局,量身打造职业院校地标专业集群、优势专业集群和未来专业集群。其次,要完善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吻合度预警机制,发布专业结构调整指南和专业设置引导目录。无锡市政府要引导在锡高职院校“削枝强干、彰显特色”,开设更多市场紧缺、产业需求的专业,形成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鼓励在锡高职院校增设家政、养老、托育、涉农等民生紧缺专业,布局新工科、新医科、新商科、新文科、新农科、新艺科等专业,建设“特而精、小而美、活而新”的专业,建成一批高水平、特色化专业(群)。再次,要动态对接产业链或岗位群,注重课程的开发与建设。在锡高职院校要完善职业教育教学内容动态更新机制,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纳入课程,构建以生产实际和岗位需求为依据的模块化、系统化柔性课程体系[5]。完善“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将企业岗位需求、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技能大赛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职业教育数字化,有机引入“云、大、物、移、智”等技术,开发一批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和虚拟产教联盟。另外,无锡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还要体现就业导向特征,促进校企联合开发教材和课程,实现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工作岗位的无缝对接,从而更好地契合无锡地方产业发展和产业转型。最后,要围绕两个高端,推进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无锡市共有中小企业29.6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4030家,这些企业既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旺盛,也迫切需要更高层次职业院校提供技术研发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对一线人才的需求发生深层次的变化,产业高端化、高端产业化需要大量工程实践能力强、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但总体来说,目前三年制高职教育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不论是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很好地服务无锡“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迫切需要无锡高职教育彰显类型教育特征,重点围绕无锡市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拓展人才培养层次,开展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增强技术研发与社会服务能力

高职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因此除了具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功能,还应该具备高等教育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功能。从大的范畴来说,高职教育的技术创新和服务社会功能可以概括为高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具体来说,提升在锡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要做到以下四点。第一,搭建多样化产教融合载体。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可以在无锡市选择支柱产业、重点园区、领军企业等开展人才供需典型性研究,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支持大型企业建设集培训、认证等于一体的产业工人培训学院。深化政行企校合作,聚焦无锡市重点发展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纽带,打造若干个集约高效的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同时,当地政府部门可以鼓励在锡高职院校充分利用市场资源,通过引企驻校、引校进企、校企一体等方式,与行业企业共建共享生产性实训基地。支持在锡高职院校牵头或参与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平台、科技创新基地、应用技术创新中心建设。另外,还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建设区域性产教融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加强校企合作信息互联互通,组织开展项目洽谈等活动,促进校企各类需求精准对接。第二,创新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无锡市政府要强化在锡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融合互动,支持企业深度参与在锡高职院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人才培养各个环节,推动设备进学校、师傅入课堂、教师下企业。同时,建立产业、行业、企业、专业、学业、就业“六业联动”校企合作平台,持续开展“校企共促六业联动”产教对话活动,构建学生成才、学校办学、企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政行企校合作建立以企业为重要主导、高职院校为重要支撑、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为中心任务的产教融合创新机制,并合作建设若干个错位发展的产教融合联盟,培育若干个国家级、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重点打造物联网、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软件等千亿级产教融合联合体,更好地促进在锡高职院校服务无锡经济高质量发展。第三,强化技术技能积累应用。在锡高职院校要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开发等无锡市重点产业领域,与优质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将企业的新技术、新应用、新设备、新标准引入课堂,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服务地方中小微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研发。推进产业园区、行业企业、职业学校、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围绕关键技术、核心工藝等开展研发,实现“产教互融、产学互助、产研互促”。推动在锡高职院校教科研机构、教学团队、名师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等深入开展技术技能研究与创新,将技术积累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提升人才培养和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第四,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锡高职院校要发挥专业优势,面向无锡就业困难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转岗职工、退役军人、外来劳动者等重点群体,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争创省市培育示范性职工培训基地[6]。无锡市政府也要支持符合条件的高职院校、技工院校根据市场和就业需要开展技能等级认定工作,大力推进终身职业技能培训,推动在锡高职院校联合社区(街道)共同建设社区教育基地,举办社区学院、老年大学。发挥在锡高职院校在完善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和个人终身学习账户制度中的独特优势,加快建设技能型社会。

参 考 文 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3-02-02].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2]无锡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12-09)[2023-02-04].http://www.wuxi.gov.cn/doc/2021/12/09/3546959.shtml.

[3]孙杰,龚方红.新发展格局下无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适应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2(14):49-52.

[4]施南奇,张德文.新发展理念下高职专业设置与地区产业发展契合度研究:以无锡10所高职院校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21(22):34-36.

[5]孙杰,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59-61

[6]储开峰,孙杰.无锡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路径探索 [J].职业技术教育,2019(6):62-65.

Abstract  The new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points out tha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and 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rovide strong talent and skills support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untry. Wuxi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ocus on industrial chain, mark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rontier and people’s needs, effectively forming a good pattern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synergistic development betwee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y.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three problems between Wuxi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specialty settings are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local industrial structure, the social service capacity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level of “teachers, teaching materials and teaching methods” reform is not compatible with the level of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refore, Wuxi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adapt to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in Wuxi, cultivate high-quality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deep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enhance the capacity of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ervices to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Key words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regional economy; adaptabil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Sun Jie, associate researcher of Wuxi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xi 214121)

猜你喜欢
区域经济产教融合高职教育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产学研用合作模式实践研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中国社会信任基础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
大湘西地区人口流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