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亚楠 崔凯琦 岳吉瑞 李明月
摘 要 为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实践,通过CiteSpace软件对我国1986-2021年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2236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图谱分析。在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合作发文及关键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现教材建设、教材开发、教材出版、特色教材及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活页式教材、新形态教材、产教融合、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成为職业教育教材研究的趋势。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教材研究要凸显适应性,拓展职教教材研究广度;强调合作性,营造教材合作研究环境;突出专业性,开展职教教材精深研究;谋求发展性,明晰职教教材开发路径。
关键词 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图谱研究;教材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3)09-0056-08
教材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立德树人的载体,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基本素材与范本。职业教育教材建设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改革的有力抓手,直接影响着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材建设。2018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首批启动12个基地建设,其中包括职业教育教材建设和教材管理政策研究[1]。2021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进一步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教材的科学性、适用性。2022年5月,新修订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提出,鼓励和支持开展职业教育的科学技术研究和教材开发,推进职业教育资源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共建共享。
相关政策对职业教育教材建设重要性的重申,不仅提高了职业教育教材的建设水平,也带动了学界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相关研究。通过文献搜索发现,当前学界对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职业教育教材形态创新、教材设计、教材建设与管理等方面,但是缺乏对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整体回顾和展望研究。本文基于可视化软件对当前国内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讨,同时结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对教材建设的新要求,探寻新时期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方向与思路,以期进一步彰显职教教材的育人功能、增强职教教材的适应性,为日后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一)数据来源与获取
文献检索的全面性直接影响研究的准确性,综合考虑,本研究最终选择论文分布更广泛的知网总库进行数据收集。具体步骤如下:(1)在“中国知网”选择高级检索;(2)检索设置为:篇名=“教材”并且主题=“职业教育”,点击“检索”,截至2022年4月中旬,共得到3357条文献记录;(3)全面筛选并手动剔除与研究主题无关的期刊、报道、访谈等非学术文章,最终得到2236条有效数据,其中包括2048篇期刊论文和188篇博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二)研究工具与方法
本研究将陈超美教授研发的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作为研究工具,此软件通过对关键词等信息进行分析和可视化处理形成知识图谱,方便研究者能够详尽直观地发现研究领域的前沿热点。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作者、合作机构、职教教材研究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从而预测职教教材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所采用的是CiteSpace5.8R1版本。
二、研究态势
(一)发文量分析
文献是研究结果的表现形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发文量是评价学科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发文的年际变化能够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发文量趋势如图1所示(2022年数据截至4月中旬,因为数据不完整,2022年的发文量不计入参考)。2000年以前,有关职业教育教材的研究较少,此时对于职教教材的研究还未形成规模。2001-2009年,发文数量呈明显递增趋势。2003年,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教材发展部《职教教材通讯》第一期开办,以职教教材建设进展为中心内容,把职教教材建设工作向更高层次推进。2009年至今,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稳步发展,关于职业教育新形态教材的研究也逐渐增加,学者们对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立体化教材等新教材形式也愈发关注。目前,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已进入常态化发展阶段,研究整体成递增趋势,且进一步深化。
(二)发文作者合作分析
发文数量可以反映学者对研究主题的贡献度和关注度。学者们为开展新研究而一起工作被称为科学合作[2]。通过作者合作图谱可以发现学者们在职业教育教材研究领域的合作程度。在软件的节点类型选择Autor,时间切片设置为4,其他设置不变。据图谱显示,节点(N)有1094个,其大小代表发文量的多少,连线(E)有332条,其数值大小代表合作关系强弱,粗细程度代表合作强度和频繁程度。本研究只展示发文量为3篇及以上的作者。
由图2可知,作者合作图谱呈现的聚类节点和连线较少,代表开展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学者合作关系不多且合作强度较弱。当然,在职业教育教材研究领域也出现小规模的合作团体,比如以徐国庆为枢纽延展的合作,许远、周志刚、龚雯三人合作团队,刘荣才、周丽两人合作团队,但除此之外的大多数研究者呈分散研究态势,表明此研究领域作者多进行独立研究。
样本文献共涉及1094位作者,频次在4次及以上的有20位作者,占总数约2%;发文频次为3的有31位作者,占作者总数约3%;发文频次在1~2次的作者占95%。在职业教育教材研究领域发文量前20名的作者中,见表1,徐国庆发文最多(11篇),最早研究时间为2015年。另外,通过作者所在研究单位发现,有些发文多的作者并不是都以第一作者身份进行单独研究,更多的是参与其中,倾向于合作发文,比如刘荣才和周丽,两位研究者同为东南大学教师,属于同事间合作,周丽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在此领域与刘荣才共同发文6篇,最早研究时间为2003年。徐国庆发文量最多,其中有独立发文,也有合作发文,其团队则是基于课题研究的师生合作关系。
(三)发文机构合作分析
分析发文机构情况,可以考查职教教材领域的研究力量和布局,梳理哪些机构在职业教育教材研究领域贡献力量,以及机构之间有无合作、合作程度如何。在CiteSpace软件上节点选择“Institution”,得到发文机构网络知识图谱,见图3。
從发文机构的类别来看,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教育部直属的出版全国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教材的综合性大型出版社,在职业教育教材研究领域发文最多,见表2。职业院校和高校职业教育研究所研究成果也非常丰富,比如华东师范大学、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这些机构一方面得益于其完备便利的研究设施和得天独厚的研究条件;另一方面,在这些高校及研究所中有职业教育领域的带头人物,进一步丰富了职业教育教材的专业研究。总之,职业院校、高校的职业教育研究所及出版集团是职教教材研究领域的主力军,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向更深层次发展。
从发文地域来看,相关研究机构多分布在北京、上海、甘肃等地区。北京、上海两地因其雄厚的教育资源、密集的高校分布和大量的专业人才,发文机构也相对更集中。甘肃省的相关发文机构数量也较为可观,这与21世纪初甘肃省基于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探索甘肃职教发展的路向密切相关。1997年,甘肃省发布《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随之确立了职业院校建设的“461”工程。相关研究机构发文数量与甘肃省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鼓励支持政策及职业教育为当地经济和人才发展带来的红利息息相关。
在发文机构合作方面,高校之间、出版社之间的同类型合作模式已出现,但未进一步发展,校社合作模式还未出现。从图谱可以得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与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有合作发文,各高校发文相对独立,职业院校、高校研究所承担职业教育教材研究较多。
三、研究热点
(一)关键词共现
关键词是文献研究主题的浓缩,也是文献内容的高频核心词汇。关键词出现频次和中心性代表职业教育教材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对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网络分析,得到203个节点,其大小代表关键词词频的高低,239条连线,其粗细程度代表关键词之间的共现关系强弱。其中,本研究中Q=0.8765>0.3,表示聚类结构显著,S=0.9585>0.7,表示聚类令人信服。
通过关键词分析研究热点时,一方面将与研究主题重合的无效关键词剔除,另一方面对意思相同的关键词整合。由于在搜索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相关文献时将检索条件设置为“篇名=教材”并且“主题=职业教育”,因此“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高职教材”“职业教育教材”这些主题类关键词的出现频次最高,将其视为无效词,予以剔除。另外,合并意思接近或者相同的关键词,如“教材建设”和“高职教材建设”合并为“教材建设”。对关键词进行整理,表3是出现频次前30位的关键词统计表,这些关键词具有较好的中心度。根据中心性和频次的高低,结合相关文献,总结出教材建设、教材开发、教材编写、教材出版、教材改革、特色教材(校本教材、校企合作教材、活页式教材、立体化教材)等是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教材建设(出现频次为406次)是最系统的研究热点。从总体上看,教材建设之后的关键词词频呈断崖式下降,教材相关研究纵向深入,但缺乏横向连接。
(二)关键词突现
关键词突现分析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研究主题在某一时期内的变化。本研究借助CiteSpace软件分析数据文献关键词绘制成突现图谱,见图5,并结合文献分析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前沿主题,预测职教教材研究的未来趋势。
由突现图谱可知,突现强度在7以上的关键词是校本教材、活页式教材、职业教育教材、高职教材建设、教材开发。从图中可以得知,1994-2009年研究热点主要是职业教育教材、高职教材建设、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工学结合的职业教育教学方式,该阶段注重教材的实用性等方面的研究。2010-2017年,研究者将研究重点集中在对职业教育校本教材和立体化教材的设计与编写、项目化教材的使用与设计,以及中高职教材衔接等方面的研究。2018-2022年,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教材的设计与开发、改革和出版模式、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式教材研发与应用、新形态教材的开发设计与应用、理实一体化教材的设计与开发、课程思政、“三教”改革等伴随新的职业教育政策而出现的教材研究形式。
将关键词的突现性与共现频次结合分析发现:1994年研究者就开始关注职业教育教材的研究,1998年“教材建设”形成爆发式的研究热潮,并持续十年之久,这主要与1998年9月我国正式启动职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相关。2010年,“校本教材”“校企合作”等关键词成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2014年,“教材开发”得到职业教育教材领域的大量关注。2018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研究者开始将视线转移到“新形态教材”开发应用上,同时伴随着“三教”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研究,在持续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入。
(三)关键词聚类
聚类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文献高频词的“相似性”与“相异性”,以此来识别职业教育教材研究领域代表性的知识子群,提炼研究主题,见图6。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得到10个标签,其S值均在0.9以上,大于0.7,代表聚类的结果可信。聚类标签及聚类主题词,见表4,所提炼的主题为职业教材研究提供一定的方向参考。
分析发现,10个聚类标签有重复交叉的部分,高职教材、高等职业教育、高职教育、职教教材以及中职教育、中等职业教育6个聚类标签说明职业教育教材研究涉及高职和中职,针对高职教材研究更广泛,聚类主题词涵盖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各方面,而中职教材研究多指向中高职教材衔接以及专业教材的分析与编写。教材建设的主题词既涵盖某一课程教材,也涵盖对职教教材建设的整体思考。教材编写的主题词有教材改革、教材内容、职业技术教育等,教材设计的主题词有活页教材、立体化教材、项目课程、课程思政等。
结合关键词分析和文献分析,可以将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大致总结为五个主题:教材建设、教材开发、教材出版、特色教材、教材与课程改革。
1.教材建设
教材建设涵盖了中高职教材建设研究的各方面,对此研究比较全面深入,既包括具体教材类型建设研究,比如专业课教材建设、立体化教材建设、数字教材建设研究;也包括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整体思考,比如政策研究、评价体系、教材管理、教材建设路径、教材适切性研究等。有学者从行动导向视野切入分析当前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的问题,尝试从教学设计、教材编写与开发等方面完善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路径[3];有学者通过梳理分析4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的研究实践,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专业课教材结构设计经历了“学科知识逻辑—职业行动逻辑—基于职业特质形成逻辑”的变化[4]。
2.教材开发
教材开发研究涵盖活页式教材、立体化教材、校本教材以及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关键词。这些文献大都通过剖析教材开发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教材开发的原则、定位、路径,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现教材创新开发,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例如,李友得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从教材开发价值取向和工作方针谈职业教育教材开发[5]。王玉静等人深入剖析活页式教材开发处于困境的原因,结合泰勒原理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范式,并在重构内涵的基础上探寻活页式教材的开发对策[6]。
3.教材出版
教材出版研究的关键词包括教材选题、教材策划、教材编写、教材营销、数字化资源等。这方面研究的发文机构大多数是出版社和文化机构,随着国家对职业院校内涵建设提出更高要求,研究者们试图从教材各方面谈教材建设,教材出版也不例外。这类文献探讨在新时代背景或新政策要求下基于编辑角度或出版视角谈职业教育教材如何创新选题、策划,如何通过新手段、新平台来营销推广。此外,还有研究者通过剖析传统教材的弊端,尝试从数字化资源开发谈教材出版。例如,陈砺川从出版角度,阐述了立体化教材的必要性、特点及呈现形式,并阐明作为编辑如何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立体化教材出版[7];范钦倩立足新媒体时代背景,指出职业教育教材出版要依托新媒体技术,创新理念,更新出版物形态,依托“教材+资源+平台+服务”的格局进行变革[8];赵部针对“互联网+”时代对教材出版行业的挑战,探索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融合出版的实施路径[9]。
4.特色教材
特色教材研究涵盖中高职衔接、实训教材、校本教材、项目化、模块化、工作过程、职业能力、行动导向等关键词。《“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将中高职衔接教材、高职专科和高职本科衔接教材建设放在重点建设领域。因此,中高职衔接教材研究是当前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领域。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通过模块化、项目化设计、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实训教材,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校本教材是学校特色文化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特色教育的载体,校本教材开发与创新也成为特色教材建设的重要内容。
5.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
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侧重于职业院校教材如何在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发挥作用,使教材内容与课程教学相适应,包括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材选择、教材使用、三教改革等关键词。总体来看,教材研究的范围已十分广泛,但已有研究更倾向于具体内容分析,最终落脚点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上,将教材改革作为推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缺乏专门的教材改革探讨。这也印证了教材改革与课程、教学改革是分不开的,教材改革是课程和教学改革中的中间工具[10]。
四、结论与展望
研究发现,我国对职业教育教材的研究已经进入常态化阶段,研究领域不断拓展,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教材建设、教材开发、教材出版、特色教材研究、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成为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活页式教材、新形态教材、产教融合、教材与课程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成为教材研究的趋势。未来,职业教育教材研究需要进一步凸显适应性、合作性、专业性、发展性,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凸显适应性,拓展职教教材研究广度
综合当前研究来看,不少学者针对职教教材开展了多方面研究,能够关照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客观情况,关注职教教材从编写、出版、选用到评价、管理等多个环节的研究。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已经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阶段,整体研究成递增趋势,但部分研究尚存在方向不明确、无法精准对接社会需求、不能体现时代发展要求等问题。这导致当前研究不能很好地依托行业企业和职业教育最新发展进行职教教材的适应性研究。
职业教育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也应把握职业教育的时代发展特点,与职业教育办学规律、职业教育改革方向相适应,在价值效用上突出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为职业教育教材知识内容充实与创新提供理论支撑,为职业教育教学服务与管理开创实践探索。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一方面要立足教材特点,把握职业教育属性,既要关注职业教育教材作为一本教材的作用与功能,还要兼顾职业教育的特点与优势;既能在教材使用方式上开发新思路,又能在教材整体体系内容上回归书本本身;进一步深化现有职教教材研究成果的思考,强化职教教材研究成果的实用性。另一方面,创新研究方法,精准数据分析。在已有教材研究基础上紧跟行业、企业发展态势,充分借鉴当前研究經验,利用好行业企业实证数据的收集与整理,采用量化分析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数据重新规整。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打造数据平台,嵌入院校专业教材研究体系,推进职教教材研究向数字化转型,借助行业数据充实职教教材研究的数据分析,将企业行业的数据技术支撑作为教材研究项目的基础支撑。在此研究基础上充分运用数据优势进行行业发展的精准分析,以提升教材研究的适用性、职业性。
(二)强调合作性,营造教材合作研究环境
综合已有研究成果以及职教教材作者合作图谱与机构合作图谱来看,我国开展职教教材研究的团队不多,开展职教教材长线研究的团队更为欠缺。从合作强度来看,各出版机构间、作者间的合作次数较少、合作强度较弱,呈分散研究态势,尚未形成稳定的合作合力。因此,当前职教教材研究在内容上虽具备广泛性,但专业性有待提升;研究成果频出,但创新性与适用性亟需增强;研究者多变,但坚持长线研究者较少;研究团队数量质量有待提高,亟需通过合作共享方式提升教材研究质量。除此之外,相比于中小学和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对教材的研究相对较少。院校间的交流合作更多倾向于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这使得当前关于职教教材的研究不能有效兼顾职业院校发展实际与学生需求之间的关系,中等与高等职业学校间的校际交流与合作尚未形成。
在信息共享时代背景下,职教教材合作研究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切实开展职教教材合作研究需要依靠群策群力,构筑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共同体。第一,关切学生需求,构筑中高职院校间“校—校”合作桥梁。针对教材发展与学生就业、升学需求,在不同院校间开展充分调研,形成“校—校”间合作研究团队,定期组织研究性论坛,实施职教教材校际合作研究。第二,校企合作共享,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企业要积极对接高校特色专业与专业群建设,依托校企合作办学与学校开展教材合作研究。学校要以产教融合为背景,结合企业发展态势和学校高质量发展规划与企业进行职教教材合作研究,精准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第三,发挥各自优势,推进建立“校—社”合作研究机制。出版社是教材政策研究的晴雨表,对教材出版研究透彻,掌握丰厚的教材建设资源。学校作为职教教材使用、研究的主阵地,能及时发现教学科研中教材的使用、开发、建设等问题。学校应充分利用自身开展教材研究的便利优势,与出版社切实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机制,在教材研究上优势共享,实现双赢。第四,发挥教材主管部门的管理协调作用,推动构建“校—主管部门”合作研究环境。伴随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凸显,教育、教材等主管部门要从宏观层面加以指导,从课题申报、教材研究指导等方面为研究者提供更多研究机会与思路。总之,教材研究要集聚教材主管部门、职业院校、出版机构、行业企业四方合力,理顺四者在职业教育教材研究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与协商机制,加快构建“政—社—校—企”互通的职业教育教材深入合作研究和长线共享研究。
(三)突出专业性,开展职教教材精深研究
从总体研究来看,我国围绕职业教育教材开展的研究较为系统,研究领域从教材开发延伸至职教教材整体建设,研究内容既有公共课教材的研究、专业课教材的研究,也有校本教材、实训教材設计的研究;既有基于某本教材内容的研究,也有关于职业教育教材体系的整体性研究,研究主题呈现系统性特点。但是,坚持从事职教教材专门研究的人员本就缺乏,其中相当多的研究者又仅停留在职教教材的表层研究,对职教教材研究缺少高质量探讨,限制了职教教材的精深化研究。
基于此,职教教材作为职业院校开展教学与科研的载体,不仅需要研究者将教材视为职业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需要积极开展职业教育教材专门研究,发挥职业教育特色优势。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教材研究的积极性。职业院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在教材开发、建设研究上坚持长线发展和精深发展,在职称评聘、教师专业发展上强调教材研究在内的职业教育基础研究,形成“教材用于教学—教学中发现问题—问题指导科研”的教材研究模式。一线教师要扛起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大旗,增强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敏感性,从日常教学和学生发展中挖掘职教教材研究新思路,从教材开发与建设中总结职教教材研究新经验,从科研教学中提出职教教材研究新方法。另一方面,组建“校内—校外”专业教材研究团队。学校促成在教材研究方面感兴趣、有心得的教师组成教材研究团队,开展教材合作研究。聘请校外专家定期指导,为教师创设教材研究对话环境。院校间、校企间专家形成稳定合作机制,能够定期、长期开展教材研究研讨,实现教材研究常态化、长效化合作和精深化研究,并尝试在已有的教材研究基础上开展创新研究,或创新教材研究方法,综合运用比较研究、实证研究、质性研究和文本分析等,拓宽职教教材研究视野,夯实职业教育教材研究基础。
(四)谋求发展性,明晰职教教材开发路径
从研究路径来看,更多研究意识到职业院校学生学习规律的独特性。教材研究者普遍意识到应该重新审视职业教育教材,跳出照搬的框架,结合职校生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重新定位,职业教育更直接指向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开发一批具有职教特色的优秀教材势在必行。但这类教材在开发上尚存在路径不明晰的现象,学校和企业找不准各自定位,实际教材开发者难以与新技术对话,企业未实质参与进教材开发研究中。
在此背景下,思考如何借助企业及专家的力量,把关注点进一步放在工作目标上并深入剖析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才能让教材改革真正落地[11]。一方面,加强校企合作,创新教材形态。在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应迅速找准各自定位,明确合作目标,定期监测实际与预期成效差距,保证校企合作切实有效。在开发教材上,学校发挥其作为教学一线、拥有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开展教材研究。学校要为教师创造企业挂职锻炼的机会,在企业接受实际锻炼,帮助教师迅速成长为双师型教师。教材开发要紧跟社会、行业发展态势,引进企业一线优秀技工的经验做法和产业新技术,结合职校生学习特点和实习实训要求,通过项目化形式开发教材内容,创新教材形态,以理实结合的形式突出职业性,与时俱进更新教材内容。另一方面,突出职业导向,优化教材体系。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更加强调职业性,就业指向性更强。教材开发者要深入研究改进教材知识结构体系,试从教材使用者的角度精心设计职业情境和教材开发路径,突出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真正做到教材从学生中来,为学生所用,提升职业教育教材服务能力和就业匹配度。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關于组织申报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的通知[EB/OL].(2018-10-10)[2022-12-20].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1810/t20181010_ 351004.html.
[2]KATZ J S, MARTIN B R. What is Research Collaboration?[J].Research Policy, 1997,26(1):1-18.
[3]韩景新.行动导向视野下职业教育教材建设路径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22(2):46-48.
[4]马桂香,邓泽民.我国职业教育教学信息化研究40年综述[J].职教论坛,2020(7):71-80.
[5]李友得.基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教材开发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32):360-361.
[6]王玉静,刘丽,闫智勇.职业教育活页式教材开发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1(22):69-75.
[7]陈砺川.浅谈如何从出版角度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立体化教材[J].现代职业教育,2018(18):192-193.
[8]范钦倩.新媒体视域下职业教育教材出版思考[J].中国报业,2021(18):116-117.
[9]赵部.“互联网+”时代高等职业教育教材融合出版的探索与实践[J].科技与出版,2021(8):90-94
[10]徐国庆.职业教育的教材建设[J].职教论坛,2015(18):1.
[11]周英文,徐国庆.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热点、主题与发展态势——基于共词分析的可视化研究[J].职教论坛,2020(5):49-56.
Abstract To get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search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in China, a visual analysis of 2236 papers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research in China from 1986-2021 was conducted by CiteSpace software.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number of publications, authors, institutional cooperation publications and keywords, it was found that textbook construction, textbook development, textbook publication, featured textbooks, and textbook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became the hotspot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 research in China, and loose-leaf textbooks, new forms of textbook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extbook and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and course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came the trend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 research.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 research should highlight adaptability and expand the breadth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 research; emphasize cooperation and create a cooperative research environment for textbooks; highlight professionalism and carry out in-depth research on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s; seek development and clarify the research path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 development.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textbook; 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 research; textbook development Author Ren Yanan, assistant of BinZhou Polytechnic (Binzhou 256600); Cui Kaiqi, assistant of BinZhou Polytechnic; Yue Jirui, BinZhou Polytechnic; Li Mingyue, BinZhou Polytechn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