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坚定的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2023-06-12 16:45卢希起
廉政文化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变味变色变质

卢希起

在纪念建党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奋进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报告对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确保“三个不变”作出的系统阐述、战略部署,深刻理解把握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逻辑、理论内涵及实践要求。

一、正确认识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历史逻辑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着反帝反封建的中心任务。在革命斗争环境中“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成为这个时期党的建设的重要问题和时代课题。1927年我们党历史上首次设立了党的监察委员会作为党内监督专门机构。1928年,党中央颁布的巡视条例,是党的历史上第一部党内监督专门法规。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系统中组建了纪检监察机构——中央党务委员会和工农检察人民委员会,进行反腐倡廉工作的探索和实践,清除中华苏维埃的“毒瘤”。瑞金县叶坪村苏维埃政府原主席谢步升被判处并执行死刑,打响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反腐败的第一枪。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在执政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成为贯穿党执政全过程的核心课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深入思考“执政党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执政党的党员应该怎样才算合格,党怎样才叫善于领导”等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我们为社会主义奋斗,不但是因为社会主义有条件比资本主义更快地发展生产力,而且因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消除资本主义和其他剥削制度所必然产生的种种贪婪、腐败和不公正现象。”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指出:“全国各族人民的眼睛盯着我们,看我们能不能拿出惩治腐败的实际行动来。”面对苏东剧变的严峻考验和改革开放带来的一系列变化,怎样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成为党的建设面临的两大历史性课题。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形成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共识。党的十七大报告将反腐倡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首次将反腐倡廉建设与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并列。

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断迎战来自外部世界的种种考验,也毫不妥协地遏制党内滋长的消极腐败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规律,提出、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全面领导理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理论、全面从严治党理论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在建立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方面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确保我们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在全面从严治党,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实践中取得了重大胜利。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的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2021年11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也指出:“只要我们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就一定能够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可以说,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是党成立以来的不懈追求和重要品格,是党的建设的成功密码与历史必然,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

二、深刻理解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理论内涵

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變味”,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

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这是反腐败斗争承担的政治使命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也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我们党所领导的反腐败,始终站在事关执政党兴衰成败的政治高度,着眼国家的长治久安和人民的幸福安宁。如果任由党内的腐败现象不断蔓延、腐败的范围不断扩大、腐败的程度不断加深,势必严重破坏当代中国的政治生态。2014年6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首次明确提出“政治生态”概念,他指出,“加强党的建设,必须营造一个良好从政环境,也就是要有一个好的政治生态”,“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我们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承担着净化政治生态的重要使命。

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与党坚守初心使命存在着内在联系。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诞生,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幸福确立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牢记初心使命、开创美好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提出党的初心使命的概念,明确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强调党的初心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四亿人民,这是一笔再明白不过的政治账、人心向背账。”因此,下最大气力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才能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符合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是党的建设主线。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我们党赢得人民信赖和拥护的根本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建设主线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建设主线认识进一步深化,突出强调“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与党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相互呼应,体现了深厚的忧患意识,昭示着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永远在路上,一刻不能停歇。敢于刀刃向内,敢于刮骨疗伤,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永葆青春活力的成功秘诀。党所领导的反腐败斗争,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符合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

三、全面把握反腐败斗争“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实践要求

要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建设。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这是“三不腐”思想的首次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将一体推进“三不腐”的思想和实践经验以法律形式予以固定和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明确提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建设”。一体推进“三不腐”体制机制建设,必须认真做好“后半篇文章”,以偉大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的社会革命。

要健全风腐同查的工作机制。深刻把握“四风”和腐败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的内生关系。严防由风及腐,就必须要管住“关键少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入推进反腐败工作纳入主体责任清单。中央纪委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贯彻党的二十大部署要求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纠治“四风”工作的意见》,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对风腐一体问题深挖细查,健全风腐同查的工作机制”。

要守正创新推进廉洁文化建设。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第六条要求“加强法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规定“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廉洁教育,引导公职人员提高觉悟、担当作为、依法履职”强调了“廉洁教育”,丰富了教育的方式、内容和目标。同时,在“监察监督”部分,进一步规定了监察机关应当对公职人员开展教育的具体内容,要求监察机关教育引导公职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责任观、利益观,保持为民务实清廉本色。我们要坚持守正创新,深入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

责任编校   王学青

猜你喜欢
变味变色变质
第八章 不速之客(续)
时间都耗在表表、牌牌上 变味的规范化令人厌烦
变质
变色的真相
变色花
为什么削皮后的苹果易变色
采用稀土-B复合变质剂提高ZG30MnSi力学性能
变味
氢氧化钠变质知多少
发明创新需“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