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泽
内容摘要:儿化音如何习得是国际中文教学当中一个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是在真实的教学实践当中缺少专门练习的一个内容。本文查阅调研了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的对儿化音的习得问题作了特别研究的文章,概括总结了国际中文教学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与疏漏,以期为从事国际中文教学的教育工作者,在日后可能的语音教学中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同时也为国际中文语音教学方面的研究者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角度。
关键词:儿化 二语习得 国际中文教学
在世界全球化程度不断加速发展起来的今天,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学习汉语越来越成为一种流行的国际潮流,这就使得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火热的发展。与此同时,相对匮乏和方法落后的汉语语音本体及外国学生语音偏误方面的研究,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如今不断增长的国际中文教育的需求了。面对这一现实情况,本文将以汉语儿化音本体和外国学生儿化音的习得为例,整理总结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找出疏漏之处,以期能够对相关研究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研究现状
(一)关于儿化音本体的研究
普通话儿化音的本體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普通话儿化在教学中的研究
由于儿化音的特殊性,无论是国内的普通话教学还是国际中文教育,都将其视为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因此有关儿化音在实际课堂中如何教学的研究成果颇多。比如:2005年,徐越所著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2007年,纪正红的《对外汉语中的儿化教学》、2010年,孔军发表的《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以及2013年,赵鹏出版的《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儿化研究》。
2.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儿化问题
在我国的普通话考试中,儿化音的考察一直是被考察者发音上的一个难点。很多人虽然普通话已经达到二级甲等水平,但是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儿化的发音也成为了普通话水平提高的一个难点,如何解决普通话测试中的儿化问题也成为了学者们广泛关注的话题。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献,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周轶在2002年所著的《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
3.普通话儿化的规范问题
由于儿化词在近代汉语词汇中具有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地位和一种重要历史作用,很多历史学者就认为这种儿化现象并不是北京话或者北方方言特有的现象,因此,做好儿化的规范工作将有利于民族共同语更健康地发展。有关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有:王理嘉(2005)《儿化规范综述》。
4.普通话儿化的功能问题
语言学界中的研究学者们现在一般普遍认为,儿化词具有区别词义、转换词性和带有表达某种比较特殊的感情色彩等功能。而对这一方面进行了着重阐述的文章就是黄伯荣,廖序东1997所著的《现代汉语》。
5.儿化音的国内地区差异研究
2008年,王亚男在《元氏方言的儿化调查研究》一文中从方言儿化中的词语的类别、儿化词语的功能特征以及方言儿化词语音变这三个方面来描写论述了元氏方言词语儿化功能的功能特征,并着重对其儿化音变过程进行较为系统的音理探究。同年,杨刚发表《云南方言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对我国西南方向少数民族聚居的云南地区的儿化音教学进行了调研,发现了这一地区在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存在不少的问题,在对这些问题进行详尽的分析后,作者又给出了自己的应对办法。这篇文章对于研究我国方言地区的儿化音教学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给后来的研究者们留下了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2015年,刘乔,肖萍在《四川广元方言的儿化》中,通过广元方言读音与北京普通话的读音对比,归纳并整理出了四川广元的方言儿化音韵母的拼音分类标准和类型。并力图尝试以研究四川广元话儿化音韵母的语音结构类型的变化现象为一个论纲,结合古今汉语各声母、声调,穷尽地来研究描述出一些可以被直接读作儿化音的音节,并希望尝试能以此为研究参考的材料,总结整理出四川广元话带儿化音韵母的各种音节及其拼合的音韵规律。
2019年,邵燕梅,石清洋在《山东沂水方言儿化的语音形式》一文中对沂水地区土话的儿化形式作了简单分类,分别称作普通儿化和特殊儿化。此外,文章还系统介绍了沂水地区的儿化方言中特有的每一种的具体的发音结构形式,并特别详细地讨论出了其发音的机制。
6.儿化音的实验研究成果
1994年,孙国华在《普通话卷舌元音的声学模式及感知》一文中发现儿化音在不同声调中的共振峰模式不同。1996年,王理嘉,贺宁基在《北京话儿化韵的听辨实验和声学分析》一文中,使用了现代声谱技术对儿化音进行分析,指出了儿化音在共振方面表现出的声谱特点。
2008年,刘振平在《儿韵和儿化韵的实验分析》一文中证明了负担儿化音卷舌色彩的部分是一个音素而非之前学界猜想的音丛。2010年,张慧丽在《儿化中间音、特征扩展与F3的两种走势》一文中,在共振峰方面对偃师方言儿化词与北京话儿化词作了详细对比,并发现指出了方言在儿化过程中产生中间读音的这种情况。
有关儿化音实验的其他文献还有:1987年,吴宗济,林茂灿发表的《实验语音学概要》、2004年,周燕所著《北大博士对双语语音实验研究的新突破》、2008年,周佳程,于水源出版的《普通话儿化音的共振峰测量及分析》等。
(二)关于外国学生儿化音习得方面的研究
对外国留学生儿化音习得的研究,就笔者目前掌握到的材料来看,主要有以下研究成果。
1.1991年,钱学烈在对《汉语词汇等级大纲》中的儿化词进行了统计之后,认为要想在加快国内普及普通话和减少外国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的困难,就应该对儿化词进行数量和性质上的规范。此外,他还说明了儿化音所具有的复合性问题。
2.2001年,李顺亨在《对韩国学生儿化韵母发音现象的初步分析》一文中对韩国的汉语学生的儿化音发音进行了记录,并且针对所记录的语料进行研究,找寻学生儿化音发声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原因。
3.2002年,胡晓慧在《对外汉语教材中普通话“儿”化韵的规范问题》中考察了当时最为普及的几本国际中文教材,针对这些中文教材中有关儿化音词语的使用方面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观点。
4.2003年,冯常荣在《儿化在口语中注意的几个问题》中指出,教师应该在学生读儿化音词语时有意识地进行校准,要注意利用已经学会了的平舌韵母加上卷舌动作的方法来学习儿化韵母的发音,并且要细心观察学生发音时音节各方面的变化。另外他还认为,儿化在口语发音时还需要特别区分儿化词和带“儿”的词的差别。
5.2005年,徐越发表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指出了目前国际中文儿化音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再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他提出了与给定的词语进行结合的儿化词语定量教学方法。文章中对儿化音教学问题的原因的分析部分逻辑清晰、思维缜密,其提出的教学方法也十分具有建设性,是有关国际中文儿化教学问题的重要论文。
6.2007年,纪正红在《对外汉语中的儿化教学》中,总结了国际中文教育学界有关儿化现象性质的争论,并且对儿化音在现实教學中的应用问题作了着重阐述,最后还给出了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
7.2009年,梁蕊的《泰国学生学汉语的儿化偏误分析》则收集自己泰国学生的作文创建了一个语料库,并利用这个语料库将泰国学生习得儿化音产生的偏误大致分成了三个大类,最后分别进行原因分析和策略提出。这篇文章另辟蹊径,利用语料库对儿化音的国别化偏误进行分析,可以说是为后来的国际中国教育方面的儿化音习得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8.2010年,徐越再次发表论文《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的标音问题》,文中认为在国际中文教学中,《汉语拼音方案》中对于儿化的标音不利于外国学生学习儿化音。作者还分析了同为中文教学的国内语文教学对儿化标音的写法与《汉语拼音方案》不同的原因,并由此说明在国际中文教育中也不该使用这种标音方法。
9.2014年,张文君在《美式英语的卷舌音与汉语中的儿化音对比分析》中,猜测美式英语中存在的暗音是美国学生学习儿化音时存在困难的主要原因,其理由是暗音与普通话的儿化音听起来的感觉和在音节中所处的位置十分类似。
10.2015年,洪丹丹在《俄罗斯学生汉语儿化韵的实验语音学分析》中将俄罗斯学生学习儿化音出现问题的原因归纳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其中内部原因主要是普通话儿化音本身存在的规律不清晰、分类不规范等问题。外部原因就比较多样,比如学生学习动机、教师教学方法甚至是学习的环境。
11.2016年,耿盼凤在《蒙古高级汉语水平学生儿化词偏误研究》中利用自己的教学实践,收集并整理了蒙古国学生在学习使用儿化音而产生的偏误。通过对学生出现的偏误进行整理,发现了不少前人研究中没有注意到的偏误类型。这篇文章填补了儿化音习得的国别化研究中有关蒙古国的空白,为国际中文教育语音教学研究趋于完善提供了帮助。
二.总结和展望
纵观国际中文教育这一领域关于儿化音习得方面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学界有关这方面的探索在逐渐趋于完善,成果也越来越多。在面对外国学生在习得儿化音所出现的问题时,我们的研究者们在进行分析的时候能够更多地向生理学和音韵学方面引申思考,甚至也可以做到对问题原因进行主客观的分类。但是,我们还是要清醒的看到,目前在国际中文儿化音教学方面的探索研究仍存在有很多比较明显缺陷和重大不足。目前学界有关外国学生儿化音习得的研究更多的还是针对在课堂背景下进行语音习得的情况,对于在日常生活语言背景下学生对于儿化音的使用和习得情况缺少足够的观察和记录。另外,我们的研究者们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对于实验一类的科学化手段使用不够,更多的还是再作性质分析和经验化的观察,这就使得研究结果的说服力有限。
综上所述,我们的国际中文教师必须拥有翔实的语言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要善于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够在进行国际中文教学方面的研究时做到得心应手。另外,为了能够在外国学生习得汉语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以后快速、精确、有效地记录下来,国际中文教师还需要对自己的二语习得理论能力和教学实践经验有较高的要求。最后,要想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更加有效的教学,我们的国际中文教师不仅仅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更需要善于发现生活中存在的语言现象,并将其生动地展现在自己的课堂上。
在国际中文教学中,儿化音如何习得是其中一个难以有效解决的问题,同样也是在真实的教学实践当中缺少专门练习的一个内容,理应获得国际中文教师更多的关注度。儿化音现象是一个语音、语法、文化共同作用下产生的结果,因此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再加上,儿化音也是外国学生习得正宗的普通话无法绕过的一个难题,因此在国际中文语言方面的教学研究当中,儿化音习得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由于国际中文教学在教学对象、教学目的等方面的诸多特殊性,针对外国留学生的语音习得方面给出的一些方法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此看来,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中加强其相关方面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但目前有关研究以及专著文献却并不那么多,这也有待后来的研究者们后续开展更多的调查探索与系统思考。
参考文献
[1]冯常荣.儿化在口语中注意的几个问题[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3,(2):62-63.
[2]耿盼凤.蒙古中高级汉语水平学生儿化词偏误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3]黄伯荣,瘳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4]胡晓慧.对外汉语教材中普通话“儿”化韵的规范问题[J].编友,2002(03).
[5]洪丹丹.俄罗斯学生汉语儿化韵的实验语音学分析[D].黑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15.
[6]纪正红.对外汉语中的儿化教学[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7,(07).
[7]孔军.儿化词的对外汉语教学研究[D].青岛:中囯海洋大学,2010.
[8]梁蕊.泰國学生学汉语的儿化偏误分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09).
[9]李顺亨.对韩国学生的儿化韵母发音现象的初步分析[C].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1:297-298.
[10]林焘,王理嘉等北京语音实验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1]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12]刘殉.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13]刘振平.儿韵和儿化韵的实验分析[J].汉语学习,2008(06):73-78.
[14]钱学烈.谈谈《汉语词汇等级大纲》(试行)中的轻声词和儿化词[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01).
[15]孙国华.普通话卷舌元音的声学模式及感知[J].应用声学,1994(04):25-29.
[16]王理嘉.儿化规范综述[J].语言文字应用,2005,(3).
[17]吴宗济,林茂灿主编.实验语音学概要[M].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18]吴宗济.现代汉语语音概要[M].华语教学出版社,1992.
[19]徐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05).
[20]徐越.对外汉语教学中儿化的标音问题[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
[21]杨刚.云南方言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儿化问题[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04).
[22]张慧丽.儿化中间音、特征扩展与F3的两种走势——偃师儿化与北京儿化之比较[J].语言科学,2010,9(04):372-385.
[23]周佳程,于水源.普通话儿化音的共振峰测量及分析[J].第八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2008,(4).
[24]赵鹏.对外汉语教材中的儿化研究[D].上海:上海外囯语大学,2013.
[25]周同春.汉语语音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6]张文君.美式英语的卷舌音[R]与汉语中的儿化音对比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7):129-130.
[27]周燕.北大博士对双语语音实验研究的新突破[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28]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C].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2:124-137.
(作者单位:河南理工大学文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