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

2023-06-12 00:52莫莉杨迪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小学生

莫莉 杨迪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小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所有教育阶段中的奠基阶段,因此在小学阶段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工作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其所具备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促进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统编小学语文教材 认同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演变中形成了多元一体格局的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场合中我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塑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形成中华民族在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族、地理、价值观等方面的认同意识,形成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意识。统编教材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关键一步,有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维护民族团结,同时也让全国各族学生享受高质量教育,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识字写字、阅读课文系统、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综合性学习、快乐读书吧等模块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中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记忆认同、民族团结、价值认同等五个层面,挖掘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是培育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利抓手。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

一.国家认同

国家认同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要包括国民意识、国土意识、国家安全意识等认知情感,具有国家认同感的人内心是热爱伟大的祖国,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能在任何情况下自觉地维护祖国荣誉和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通过对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统计分析,国家认同层面的内容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各个模块中共有33篇,占比为6.04%。在一年级上册教材中开篇的《我上学了》中第一个版块内容就是《我是中国人》,通过一幅精美而又具有深刻含义的插图,不仅符合才入学的低年级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更让孩子一进入小学在教师的引导点拨下就能认识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激发他们心中对“我是中国人”这一身份的自豪感。把此课作为小学入学第一课的内容,可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设计时就尤为重视培养小学生对于家国的认同意识。

教材在表现国家认同层面内容的选材较为丰富,所传达的认知情感也较为多元。首先,国家认同意识表现为教材中选取了许多描写中国山河壮丽的课文,如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二年级上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滨小城》《美丽的小兴安岭》等课文;还有古诗词如《望洞庭》《望廬山瀑布》《饮湖上初晴后雨》等,这些选文描绘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各地的人情风貌,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地大物博的国家,从心底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这些体现的便是国家认同中的国民意识、国土意识。其次,教材中还选取了许多表现爱国之情的课文,范围主要包括古诗词以及历史人物、革命伟人的故事,如《夏日绝句》《出塞》《示儿》《题临安邸》《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梅兰芳蓄须》《少年中国说》等,这些内容主要集中在教材的阅读版块,在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版块也有部分体现。如在语文园地的日积月累栏目中有表现爱国情感的成语、俗语、名人名言等,学生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体会爱国情感,激发内心的爱国热情、报国热情,自觉地维护祖国荣誉和尊严、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体现的是国家认同层面的国家安全意识。

二.文化认同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3月5日参加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说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对伟大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道出了各族人民亲如一家的文化根基,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精神血脉。文化认同主要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方面的认知,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化认同意识的课文占比较重,经过统计分析教材中共有200篇课文体现这一点,占比为36.63%,在本次统计分析的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记忆认同、民族团结、价值认同五个层面占比第二。从学段与年级分布上来看都较为均衡,每一册教材均有涉及且篇目数量也比较多,一年级上册最为集中共有32篇。从教材各模块的分布来看,识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和综合性学习都有涉及到,其中识字模块侧重于中国汉字文化及语言文化,其他几个模块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都有所体现,但重心还是体现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

与以往的小学语文教材进行对比,可以发现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更加重视凸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教材中编排的古诗词有112首,四大名著被选入。五年级的教材节选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片段。最具独创性的便是在阅读版块编排了文言文课文,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都安排了文言文,共有14篇,如《杨氏之子》《囊萤夜读》《纪昌学射》等。阅读选文中中国古代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成语故事、民间神话传说等内容也有所增加。在第一学段的识字、拼音版块还有意识地选取中国传统蒙学内容,如《对韵歌》《弟子规》《百家姓》等。对于中华文化中的其他内容体现也较为全面,编排了大量的成语、民俗谚语、歇后语,摘录中国国学经典句子,如《论语》《孟子》《诗经》等以及科普各类中国传统文化常识。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上也重视体现民族文化,如在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以“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为主题,其中既有《北京的春节》《腊八粥》等学生较为了解的节日习俗,也特别选取了《藏戏》这样的文章让学生了解雪域高原的民俗,在这一单元的习作部分以“家乡的风俗”为主题也是为了让学生去了解各地、各民族的风俗文化。

三.历史记忆认同

习总书记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以此表明了学习历史的重要性。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也注意到这一点,在内容设计上对历史记忆认同有所体现,经梳理统计共有26篇课文涉及,占比为4.76%。对于我们中国来说,国家历史记忆并不是单一的。泱泱中华,万古江河,我们曾创造出惊艳世界的五千年文明,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但我们也曾经历过屈辱抗争的近代史。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并不单一局限在某一方面,对于中国辉煌的历史记忆以及沉痛的历史记忆都有体现。比如在反映中国古代历史时,在阅读模块安排了《大禹治水》《将相和》《扁鹊治病》等优秀的历史故事;在反映中国近现代史时则安排了《黄继光》《七律·长征》《开国大典》等课文,学生通过学习这些课文能了解祖国历史,在教师的引导下能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设计时积极的落实“党的故事是对党的历史的生动诠释”这一原则,精选了许多革命伟人、英雄烈士的故事作为阅读课文,如反映老一辈革命家们身上高尚的革命品质及优良作风的课文:《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等;反映英雄烈士们赤诚之心的课文:《黄继光》《狼牙山五壮士》《小英雄雨来(节选)》等,这些故事进入小学语文教材有助于传颂好伟大历史,讲好党的故事,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四.民族团结认同

民族团结指的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团结,这也是党中央处理民族关系问题的一项准则。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靠的是各民族团结友爱。中国自古就有许多关于团结的论断“家和万事兴”“人心齐,泰山移”“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主题单一的体现民族团结的内容并不多,占比为0.37%。民族团结的内容虽占比不大,却是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编写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典型的课文是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通过描写云南边疆的一所小学,反映了当地各族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统编小学语文教材在编写时体现的更多的是促进民族团结与其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交融在一起呈现,如二年级上册课文《葡萄沟》形象地介绍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葡萄沟的风土人情和美丽风光。课文在许多语言表述上也透露出民族团结的意识,诸如这一句“要是这时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表现当地的维吾尔族人民热情洋溢地接待各族朋友的情景。课文《草原》描绘了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壮丽风光,抒发了作者对草原生活的热爱,文章最后一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抒发了对草原的热爱之情和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五.价值认同

价值认同的定义一般是指社会成员或组织在社会活动中对某类价值的内在认可或共识,通过这些认可或共识,形成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由此决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和追求,后并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它是社会成员对社会价值规范所采取的自觉接受、自愿遵循的态度甚至服从。有关价值认同的内容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共有285篇,占比为52.20%。小学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材中大量编排有关价值认同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有关价值认同的内容在教材中分布范围非常广,在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和综合性学习各個模块中均有涉及,而且对学生的价值引导也体现在方方面面,如与人沟通交流时的文明礼仪体现在每一个单元的口语交际当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拥抱自然的课文有《找春天》《四季之美》《大自然的声音》《鸟的天堂》等;激励学生观察生活,探索世界的课文有《夜间飞行的秘密》《呼风唤雨的世纪》《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太空生活趣事多》《雷雨》等;倡导学生热爱动物,与动物和谐共生的课文《大象的耳朵》《小毛虫》《枫树上的喜鹊》《动物儿歌》;引导学生感恩父母的课文《妈妈睡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等。教材中还有的内容则是通过阅读课文教会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如《狐假虎威》《宝葫芦的秘密(节选)》《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等许多经典的寓言故事、童话故事、成语故事、历史故事。这些课文无一例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价值认同意识。

在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价值认同的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度相符的,这也更加有利于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始终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真正做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比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要求之一“诚信”在教材中就有所呈现,如三年级下册课文《我不能失信》讲述了宋庆龄女士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三年级上册课文《灰雀》讲述列宁小时候与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的一个小故事,表现了列宁善解人意以及小男孩诚实的品质。这些内容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许多内涵相吻合。

以上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从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语文园地、快乐读书吧、综合性学习各个模块出发挖掘教材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容,经过统计分析可以发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内容: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记忆认同、民族团结、价值认同这五个层面在教材均有体现,许多内容之间互相交融,融会贯通,比如许多古诗词展现的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但其诗词主题由于其他层面内容相交融,如《石灰吟》托物言志,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给人以启迪和激励,与价值认同层面的内容相一致;《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和听到捷报后的无比喜悦的心情,与国家认同层面的内容相一致。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历史记忆认同、民族团结、价值认同这五个层面的内容在教材中的渗透呈现全方位、系统性、丰富性的特点,且在编排设计时不着痕迹地将这些内容融入语文教育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可见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十分充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是培育小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宝贵资源。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2]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9-28(2).

[3]青觉,徐欣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J].民族研究,2018(6):1-14+123.

[4]高承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内涵、意义与铸牢策略[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12):24-30.

[5]于丽芬,王星予.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内涵、要素分析与实践逻辑研究[J].西部学刊,2021(14):18-20.

[6]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J].民族大家庭,2014(6).

[7]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N].求是,2021-5-16(10期).

[8]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4日(01版).

注:本文为2021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22J0788)“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挖掘与培育路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单位:曲靖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猜你喜欢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认同小学生
1912至1949年期间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形塑与修正
基于祭祖文化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认同的崩溃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跨性别者认同矛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