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静
陈式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高中政治教研员,中学政治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教育部基础教育思想政治(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基地(广东)常务负责人,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中小学(中职)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教材研究基地兼职研究员,新一届广东省中小学德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名师培养对象,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培养对象,连续两届广东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初见陈式华,他刚参加完教育部组织的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年)开班活动。问起感受,他说:“首先,可以参加这个计划,我觉得很荣幸、很幸运,这个名师不是帽子、牌子,而是一种担当责任、理想信念。其次,这也激励我努力成长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示范的‘大先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和方法,为国家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陈式华于1998年开始任中学政治教师,2012年转型成为省高中政治教研员。至今,他已扎根教学教研一线25年,在工作及成长过程中,他曾遭遇哪些挑战,取得哪些突破性成果,下一步还有什么新的计划?
更换赛道,在转型中跨越
《广东教育》:2012年,您从一线教师转型为教研员,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如何突破的?
陈式华:无论是一线教师还是教研员,其实都是教师,都是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工作转型期间,当然也碰到了困难,比如能力不足、精力不足,离自己期待有一定距离。解决的方法就是笨鸟先飞、笨鸟多飞、笨鸟常飞,不断努力学习、潜心研究、实践探索。
一是不躺平,永攀登。积极、主动、认真地争取和珍惜各种学习和培养机会,力争取得优异的成绩。例如,2015—2019年,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成为广东省中小学新一轮“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教育家培养对象,结业考核为“优秀”;连续主持了两届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分别为2018—2022年(被考核为优秀)、2022—2025年。本次参加全国名师培养,也力争能以优异的成绩结业。
二是不内卷,永探索。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教研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力争做到更优。例如,主持了3个省级课题,其中包括1项省重点课题,两项免于鉴定且获评优秀等级。最近8年,有10篇文章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及摘录。出版的专著《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已经印刷了3次。2018年,我所负责的学科入选教育部课程中心全国首个且唯一一个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研基地,积极参与国家新课程改革。
《广东教育》:《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这本专著如此受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陈式华:该书结合丰富的教学实例和较为前沿的理论研究,依循“我是谁”(课程性质)—“我要到哪里去”(课程目标)—“我该怎么去”(教学路径)—“别人怎么去”(借鉴学习)的逻辑深入探讨,力图丰富广大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方法、路径和模式。全书共5章21节,主要阐述学科课程性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品味、教学评价;结合各种实例,探讨学科核心素养教学新方法、培育新途径;结合优秀课例,探索各必修模块素养教学,凝练素养教学共性。
至于这本书为何受欢迎,从读者的角度看,应该是实用、好用、管用。书中既有通俗易懂的理论指导,又有可学可鉴的实践探索。从作者的角度看,专著努力搭建理论与实践的立交桥,希望既能给一线教师的教学提供前沿的学术理论参考,又能为他们的教学改进提供优秀的样例参考。
《广东教育》:2022年8月,您在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发表了一篇文章《请学生站到讲台中央》,您是基于什么考虑提出这一主张,您认为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是什么?如何才能让更多学生爱上思政课?
陈式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作为活动型学科课程,要求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积极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参与、体验、感悟、接受、理解、认同、行动、成长,才能真正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彰显育人效果。然而,在活动教学实践中时常出现场面冷冷清清,教师自导自演、学生被动附和,效果不佳的情况。如何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深度高效地参与思政课教学活动,让育人真实发生、深度发生?我认为,应优化活动教学细节,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活动成果展示时,可请学生站到讲台中央,让学生的每一次努力都被看见、每一次付出都被肯定、每一次成长都被激励;在展出形式上,让展板可教学、墙面会“说话”、环境能育人,让所有学生的发展都能被鼓励;活动参与时,应具真實性,杜绝表演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当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进一步彰显思政课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地位,充分发挥学科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用,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让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要让更多学生爱上思政课,最重要的是让思政课更有温度。要把思政课上出思想、上出情怀、上出思维,上出温度、上出高度、上出厚度、上出深度,上到学生心里去,把思政课讲得更有意义、更有意思、更有意蕴。
携手共进,在交流中成长
《广东教育》:教育改革的成败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高低。只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课堂的高效,学生也才会得到全面发展。您是如何帮助思政教师们成长的?
陈式华:我是和广大一线老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一起成长、相互交流和互学共进的。
教育思想的交流与引领。我经常和大家一起交流,如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做好铸魂育人,当好学生的引路人。做到用信仰引领信仰、用情怀传递情怀、用思想启迪思想、用行动感染行动。要让思政课洋溢“人生回味”,“人味”是指人情味、人文味、人气味,“生味”是指生活的气味、生成的鲜味、生动的趣味,“回味”是指价值味、学术味、思想味。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教育方法的研讨与分享。我经常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要上“有温度”的思政课,请学生站在站台的中央,正确处理好主导与主题的关系,让活动真实发生、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核心素养真实养成。
教师成长的探讨与共鸣。我经常和老师们一起交流,要当成长型教师,要一辈子学当好老师,要上好每一节课,要努力成为“四有”好老师、“六要”思政课教師,争当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无论是作为教研员还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我努力搭建教师成长的各种平台和舞台,为广大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提供尽可能多的成长机会。例如,举办全省学生社会活动成果交流展示、省优质课比赛、省青年教师能力大赛等。也会通过各种讲座、撰写文章以及教研活动,和大家交流,努力为教师成长提供可能。
2021年,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首届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基本功交流展示活动中,我指导推荐的两位教师8个作品全部入选典型经验,其中7个作品作为优秀作品在国家中小学智慧云平台展出。在2012年、2015年全国优质课比赛中,指导的选手均获得全国前4名,获优秀指导老师和优秀组织奖。
初心不改,在展望中前行
《广东教育》:从一线教师、教研员逐步成长为高层次教育人才,您认为关键点是什么?
陈式华: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初心使命,勇担“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责任担当,永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风貌,常怀“奋发向上、虚心好学”的空杯心态,多做“守正创新、勇于探索”的行动实践。
《广东教育》:“双名计划”要求学员能够在培养基地指导下,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和学习,提升教育理念,形成教育风格,并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学校甚至区域教育教学改革。您将如何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帮助更多地区、更多学校提高教育质量?
陈式华:一是开拓进取,建设好全国高中思政学科教研基地,积极参与国家教改实践,为全国教改提供我们的经验、案例和智慧。
二是守正创新,推动全省高中思政课教研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教研助推高质量教学。
三是奋发有为,开展教学引领和教研帮扶,助力区域教育教学优质均衡发展,例如定期到欠发达地区学校、薄弱学校、乡村学校送教,和老师们“结对子”,不断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教研水平。
四是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建设好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和国家教育智慧云平台的工作室,开发优质数字资源,为更多地区、更多教师提供可学可鉴可用的优秀教学案例、课件等资源。
《广东教育》:您接下来的研究着力点是什么?
陈式华:一是进一步提升高中思政课教学质量,让学生更加爱上思政课,进一步彰显思政课铸魂育人的魅力,充分发挥其关键课程地位。
二是和广大思政课教师一起探讨与探索思政课教师成长之路,努力成为更优秀的自己,以引领学生们更好地成长。
三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大思政课建设。
四是推动区域教学质量优质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