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公民道德建设研究

2023-06-11 04:55:54褚晶韩秀兰
文教资料 2023年1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褚晶 韩秀兰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思想精华,其中有以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团结协作为基础的传统美德。以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为:第一,能够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第二,能够树立公民文化自信的意识;第三,能够培育公民正确的道德认知,提高道德实践能力等。当下,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首先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其次要推进家庭、学校协同育人,最后要培养公民的“行孝”意识。探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研究,将有利于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修养和水平。

关键词:公民道德建设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公民道德是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行为准则。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对塑造个人品格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来说大有裨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是促进新时代发展最大的财富,也是我们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立身之本。当前,公民道德建设有待提高,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赋有的深刻的道德理论,培育出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的公民,促使公民坚定道德信念,树立责任意识,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巨大的精神力量。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培养公民道德的精华

古今中华文化之璀璨辉煌,是赐予中国人民最宝贵的财富,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尽显中国力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我们深刻理解历史文化,领略国人的伟大胸怀,做一个热爱祖国、有责任心的人,一个甘于奉献、敬业乐业、团结互助的人。

(一)以“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

“孝道”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有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随着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替,孝文化以强大的力量与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促进了社会精神文明的发展。我们历来推崇的以“礼孝治天下”的理念,不仅对公民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道德情操、思想观念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于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注重家国情怀的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尤其是处于老龄化社会的今天,我们必须要传承、弘扬中华孝道文化,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孔子讲真正的孝道就是“不色难”,也就是要对父母和善可亲,学会包容,要给父母有质量的陪伴,让父母无论在生活中还是精神上都得到良好的赡养。“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就是要让父母心无挂碍,不做给父母失德丢脸的事。“尊敬长辈,爱护老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善孝为先”的观念始终贯穿于绵延不绝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公民也对其有着深厚的认同感。传承与发展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让青年大学生更加懂得感恩,理解父母的不容易,更有利于营造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和自由和谐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公民心中的道德感。

(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2]从古至今,爱国主义的根早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民的心里、脑里,青少年秉持着对祖国热烈而诚挚的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因此,对于公民爱国主义的教育也绝不能丢,它孕育出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为无数有志之士提供了茁壮成长的养分,培育出青年人应有的民族气概。

儒家思想所表达的内核是人人心怀国家,强调的是大家优于小家,推崇的是忧国忧民,践行的是积极进取,正如《礼记·儒行》中提到的“苟利国家,不求富贵”;李白的“中夜四五叹,常为大国忧”。近代以来涌现出的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他们为探寻国家的出路不惜奉献自己宝贵的生命,秉持为祖国建功业、为人民谋幸福的理想信念。如今还有扎根偏远山区、任劳任怨帮助上千名学生走出大山的张桂梅校长,退休后义务植树22年的杨善洲,这一个个鲜活的人物用视死如归的勇气与热血忠诚诠释着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和舍小家为大家的大无畏精神。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始终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让青年学生心中有底气,行事自从容,增强公民心中的道德感和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使每一个公民都能树立起责任意识,自觉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三)以团结协作为基础的传统美德

我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乐于团结也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才能胜利。”[3]每一个你我都不是孤军奋战、孤立无援的个体,我们既是命运共同体,也是责任共同体,是携手共进、共克时艰的“我们”。我们能够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只是因为我们国家强大,更因为我们懂得团结,懂得感恩。2022年在北京举办的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我们带着来自北京冬奥会的温暖和惊艳,带着期盼和运动员一起前行,喊出“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响亮口号,其中“更团结”则体现出我们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团结向前的精神和勇气。这份团结为我们国家带来了更多的荣誉和精彩,让我们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度和温情。

二、以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意义

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基因血脉,绚丽多姿的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思想穿透力,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烈呼唤传统文化的回归。优秀的文化是民族之本,有利于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领悟其中的真谛,真正树立起文化自信,进一步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学习时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十九大进一步强调:“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4]这段论述蕴含着深刻的内涵,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民族、社会、公民共同追求的精神动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社会公平正义、公民道德素养的价值标准,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载体对中华优秀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培育公民的优良品质,提升公民基本的道德素养,确立一种对国家、对社会、对自我的负责任的态度。当前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一方面我们充分尊重国家间的文化差异,并肯定西方文化中蕴含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警惕外来西方文化产生的消极影响。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中的部分公民似乎只热衷于追求物质上带来的享受,忽视了对精神文明的建设,致使老人摔倒不救、不敢救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新时代的中华儿女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奋力书写实现中国梦的新篇章,营造维护个人形象和存在感的个人品德;无私奉献、举止文明的社会公德,爱岗敬业、平等待人的职业道德,夫妻互敬互爱、相濡以沫,邻里之间宽容以待、相互尊重的家庭美德,将这四种道德融为一体,强化公民的道德认同感,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此外,公民道德诚信意识淡薄,因此,要以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滋养公民道德建设,使之把讲诚信变成习惯,把讲道德变成习惯,把讲文明变成习惯,把遵纪守法变成习惯,把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口号记在脑海。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熟记于心,促进社会文明发展、长治久安,收获家庭和谐的幸福生活,实现人民群众岁月静好的美好愿景。

(二)有利于公民树立文化自信的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5]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以及自觉树立文化自信意识大有益处。在道德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中,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正所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个“源头活水”就是文化自信和我们对文化的热爱。加强对公民道德的建设,使民众明白真正的文化自信并不是拿自己的文化和别人的去进行比较,也不是将我们的文化保护起来,而是真正相信我们的文化具有无穷无尽的包容性。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传统文化体系,它有着很强的超越性和神圣性,思想层面的优越性更是为文化的蓬勃发展打下了坚固基础。它所包含的内在精神的共同点融汇成文化自信的一个基调,能聚焦冬奥开幕利用二十四节气的中国智慧,聚焦疫情下我们国家一次次化危为机的中国力量,聚焦从古代的神话故事“嫦娥奔月”到如今“神舟”凯旋的中国精神,聚焦高铁、工程建设、航天的中国速度,这处处显现着中华文化和大国风范。我们的文化给我们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勇气和决心,也给我们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强大的向心力、凝聚力。

(三)有利于培育公民正确的道德认知,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涵养的丰富的道德理念对公民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0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隆重出行,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供了操作指南。贯彻落实好这一纲要,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理论之基,要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方向,只有方向对了,实践才有意义。培育正确的道德认知,提高道德实践能力,让教育引导先行一步,把立德树人的理念贯穿教育全过程,以良好的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思想,发扬中华文化中蕴含的优秀基因,大力弘扬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崇尚精神境界的优良传统,打造利于提高公民思想品质、道德修养的社会环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人们形成友爱友善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四)有利于引导公民关注社会道德问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当前,我国部分公民体现出的道德感较低,例如在经济方面,总有人以自我利益为先;在政治生活方面,极少数党政干部利欲熏心、以权谋私;在社会生活方面,丧失道德信念,缺乏道德约束力,滋生“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劳永逸的想法,不仅害自己,也严重影响其他公民的身心健康。

“流量明星偷税漏税行为”“网红为博流量上演剧本把戏”的毫无底线的营销手段等类似的社会问题频发,逐渐形成一种不看实力、不看能力、不讲道德、爱慕虚荣的社会风气。多少践踏道德的恶行,借以道德之名侵蚀人们的头脑,道德底线问题值得关注,而我们需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平常人的生活,使公民受到传统文化的浸染,积极推进弘扬各种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活动,全力营造“做好人有好报,讲道德有回报”的浓厚氛围,让温良恭俭让的美德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穿透人心、打动人心、打通人心。学习执着坚守的工匠精神,培养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意识,以“工匠精神”加强道德领域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大力宣传社会中的正能量事件,培育公民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引入领导干部的学习内容,引入学校的教学内容,让诚信、谦虚、友善进入孩子的幼小心灵,从娃娃抓起。弘扬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停留于口头的标语口号,而且是以团结互助和谐、净化灵魂、呼唤良知的价值观付之于公民的道德实践活动中,让社会的道德风尚发生重要的改变,这有利于引导公民关注社会问题,真正提升民族的道德水准。

三、中华传统文化中提高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能量的道德观念是最具社会价值的文化风向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理念,为提升公民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

(一)发挥榜样的典型示范作用

榜样是最好的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要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领导干部、公众人物、先进模范都要为全社会做好表率、起好示范作用,引導和推动全体人民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6]道德榜样是公民进行道德实践活动的道德标杆,他们恪守着内心的道德品质,用自己的光照亮了更多人前进的道路。为此,高校思政课要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容,组织学生观看《感动中国人物》,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道德的深刻内涵,形成科学的道德观,向英雄致敬,感受榜样力量。社区领导人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深入普通民众生活里,为有困难的公民排忧解难,树立良好榜样,向公民分享更多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英雄事迹。鼓励公民从小事做起,从道德规范做起,多办造福人民、造福社会的好事、实事,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学习道德榜样的浓厚氛围,真正让榜样精神感化公民,最终转化为实践行动。

(二)推进家庭、学校协同育人

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双管齐下,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1. 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为孩子树立了道德榜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第一,父母要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念,充分重视家庭教育,言出必行,使孩子自觉养成讲诚信的道德教养。第二,改变重智育、轻德育的传统教育观念,确立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教育理念。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必要的生活技能,可确立某一天为“家庭清洁日”,陪孩子一起劳动,明确孩子作为家庭成员所要承担的义务,确立孩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学习上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切忌采取“一刀切”“打压式”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的自主性和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自觉性,提高独自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第三,营造良好家风,树立家规。无规矩不成方圆,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传承优良家训,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讲道德、守道德”的习惯,但也要善于挖掘孩子的创新意识,遇到新奇的事物在合情合法合理的情况下鼓励孩子要勇于尝试,提高创新能力。

2. 加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

高校要不断加强硬件设施建设,优化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出“向上向善向美”的浓厚氛围。一是要不断完善校规校纪,建立奖励与激励机制。对于学生在平时的良好表现,可以在评奖评优等事项中给予优先考虑,鼓励学生积极行善;二是定期邀请专业人员举办有关道德与法治的讲座和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相关主题的演讲比赛;三是在“公民道德宣传日”“五四青年节”等具有纪念意义的节日宣传主题思想教育活动;四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中。思政课是传播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7]思政课教师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的中坚力量,要充分发挥教师引路人的作用,提高教师筛选教育信息的能力,能够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一方面要在课堂上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向学生传递“亲仁善邻,孝悌为本”的道德精神,增强学生感染力,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联系,如鼓励青年学生诵读经典,让孩子们在经典诗文的滋养下感受古代文人的那种志存高远的品质和高尚的情操;播放以崇尚科学家、崇尚英雄、热爱劳动人民为主题的优秀剧目,让学生在优秀的文艺作品中启迪思想、温润心灵;引导学生关注一些有利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公众号和小程序,如“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爱上思政课”。

(三)培养公民“行孝”意识

要培养公民的行孝意识,首先,可以利用新媒体以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加大对孝文化的宣传力度,通过播放孝亲类节目、公益广告或者是有违传统孝道的视频,将正向鼓励和反向激励相结合,起到对公民警示教育的效果。其次,可以依靠政府的力量,提出更多惠民利民的政策,尤其是针对农村老人,完善养老保险机制,为年轻人在家乡附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便更好地尽到养老责任。再次,发挥公众人物的带头引领作用,以公众人物的影响力带动公民的实际行动,促进孝道文化的广泛传播。最后,可以广泛开展社区孝文化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公民參加“养老敬老”志愿帮扶活动,帮助独居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社会

风气。

四、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安身立命提供了精神和价值的支撑点,使每一位公民都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因此,我们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作用,爱祖国山河,引领公民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 纪研.孝道文化研究中的传承与创新——《传统孝道与代际伦理——老龄化进程中的审视》的品评[J].出版广角,2020(20):94-96.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重要论述[J].中国军转民,2021(20):16-22.

[3]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光明日报,2022-10-26.

[4] [5]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6]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7]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求是,2020(17):4-16.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学理论·下(2016年11期)2016-12-27 17:02:50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选择
人间(2016年31期)2016-12-17 21:43:14
初中语文教学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文教资料(2016年22期)2016-11-28 13:48:12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8:58:09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13: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4:29:52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2:56:25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09:4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