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协同背景下“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06-11 04:39杨万琪刘启梁丹丹
科技风 2023年13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杨万琪 刘启 梁丹丹

摘 要:“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是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一门重视技能操作和临床运用一门课程。在“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校企协同优势,以康复治疗师工作任务为导向,重视技能操作能力培养,从研究现状分析、课程建设思路设计、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理实一体化教学团队构建、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等方面进行探索,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教学改革;校企协同

中图分类号:R712 文献标识码:A

健康中国战略持续推进,需要高质量医学教育作为保障。康复医学在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康复治疗师是整个康复团队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培养高质量的康复治疗师人才队伍显得日益迫切。“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作为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而该课程教学过程中面临生源结构多元化、实训条件和仪器数量不足和学生职业发展多样性等问题。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不足问题日益突显,继而影响学生岗位胜任力提升,难以适应企业岗位需求和新时代发展需要。产教融合、校企协作育人是职业教育本质特色,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根本途径[2]。本文以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为例,教学团队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以培养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开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1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开展现状分析

1.1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较为传统,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程参与度

该课程理论知识较为抽象难以理解,知识结构涉及物理、生理、解剖和临床等多学科知识体系。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忽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体地位,学生学习主动性和参与度不高,且易产生厌学情绪。课程教学内容设置过程中理论课时和实训课时不够合理,甚至出现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训教学的情况,严重限制实训教学开展和学生专业技能提升。

1.2 校企协同育人不够深入,岗位胜任力培养不足

康复医学正在发展与进步,物理因子治疗项目和技术日新月异,仅靠学校现有实训教学资源难以充分满足课程实训教学需求,高等职业院校专任教师技能操作水平和临床运用能力仍需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开展与实际临床工作岗位需求相对脱节,康复治疗师工作岗位所需技能和素养难以适应实际工作岗位需求。

2 以岗位胜任力培养为目标,确定课程建设整体思路

合肥职业技术学院“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于第三学期开设,作为连接康复基础和临床运用桥梁课程和核心课程。本课程教学改革整体思路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基础,将教学内容与康复治疗师实际工作任务充分融合,坚持理论知识实用性和必要性,突出“岗位所需,技能为本”原则,重视职业素养培养,充分依托校企协同优势,开展进阶式实训教学,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进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课程整体设计思路:其一,教学内容优化体现“实用性”特点,针对课程物理因子技术项目众多的特点,教学团队优化课程教学内容,选择康复治疗师工作岗位所必需、核心的物理因子技术以展开项目化教学,部分教学内容以学生自学形式完成学习;其二,体现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性”特点,重视课程与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内在联系,突出课程在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课程体系重要作用,重视人体解剖学、康复评定技术、疾病康复等相关课程之间衔接和联系。

3 以康復治疗师实际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项目化课程体系

为更好地将理论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运用充分融合起来,以学生提高技能水平和临床运用能力为目标。教学过程中以物理因子治疗技术技能为工作任务,将课程理论知识和临床运用融入物理因子治疗技术各个工作任务之中,从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理论课与实训课分开情况。教学团队将教学内容整合优化为13个项目,20个工作任务,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见表1)。

4 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以教学资源和教学内容为载体来实施,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所使用教材、实训中心和教学资源库。教学团队充分利用校企协同育人优势,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其一体现在教材选用上,授课对象使用教材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物理因子治疗技术》。为更好突出教材实用性和技能性,学校专任教师联合校企合作医院临床专家共同撰写《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综合实训》教材。其二现在实训教学资源上,将课程部分教学内容和任务设置在校企合作医院康复医学科开展。其中教学过程中任务13(经颅磁刺激技术)和任务16(高压氧疗法)在校企合作的教学医院开展实训教学。其三体现教学资源建设上,借助和创建教学资源平台,邀请教学医院带教老师深度参与课程建设,引入临床案例和操作视频,制定评分标准,实现教学资源连续性和完整性,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便捷和高效。

5 以“双师”素质培养为目标,构建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团队

教师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关键因素,“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对于职业教育至关重要[3]。当下高职院校专业课教师大多来自高等院校,其企业工作经历相对缺乏,存在实训技能和操作水平不强的现象。目前,高职院校“双师”认定模式以教师资格证书结合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为主,难以满足该课程强调技能操作和临床运用教学实际需求。教学团队以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申报教育部现代学徒制项目为契机,确定“内培外引”制度。“内培”是指围绕课程教学标准和岗位技能需求,专业课教师定期赴企业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和临床运用能力,分别与校企合作医院临床专家,结合一对一帮扶对象,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国培、省培和行业培训。“外引”是指邀请校合作医院带教老师参与课程建设之中,由校企合作医院临床带教老师完成部分课程教学任务,此外邀请校企合作医院带教老师撰写校本教材、技能考核和共同申报相关教、科研项目。

6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改革

6.1 线上线下相融合,开展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互联互动混合式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性和课程参与度不高,影响教学质量提升,开展线上线下相融合混合式教学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4]。教学团队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超星学习通、钉钉直播和康复治疗技术国家教学资源库)和线下教学资源(物理因子实训室和校企合作优质资源),参照项目化课程内容体系,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将教学过程以课程导入、教学分析、课堂教学、参与式学习、课后测试和课次总结6个步骤,依次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参与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和灵魂是重视教师与同学、同学之间互动和讨论。以教学过程6步骤,实现课前—课中—课后三环节衔接,以开展互联互动混合式教学(见表2)。

6.2 以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融入课程思政内容

重视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5]。教学团队重视学生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培育,将思政教育贯穿教学活动全过程。其一,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用教材中所涉及人物故事。如希波克拉底、扁鹊等,鼓励学生具有悬壶济世、普救众生的爱伤精神。其二,使用案例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相互协作,特定疾病场景模拟练习,操作过程需重视操作前仪器检查、医患沟通、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以此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医患沟通能力和严谨工作精神。其三,技能考核标准中增加治疗前仪器检查、医患沟通和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等考核内容,以强化医患沟通意识、爱伤精神和严谨的工作精神。其四,以校企合作医院实践教学为载体,在真实的医院环境中,由校企合作医院带教老师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专业学习和思政教育相统一,通过临床真实病例,引起学生重视操作规范性,培养责任意识和严谨的工作精神,树立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助力。

6.3 以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为目标,形成多元化和过程化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的目的不是证明与批评,而是改进与优化,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关键因素[6-7]。教学团队坚持“评价即育人”理念,课程考核方式由单一化评价和终点化评价改变为以提升技能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过程化评价。依据康复治疗师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课程标准,结合各级康复技能大赛和康复治疗师资格证书考试,制定评价内容和评分标准,通过过程化评价和多元化评价相结合,最终形成可评可侧,及时反馈课程考核体系。课程考核多元化由考核方式多元化和考核主体多元化所组成。考核方式多元化有课程测试、技能考核、课程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考核主体多元化包括校内专任教师评价、校企合作医院临床专家评价和学生之间互评。课程过程化评价将学生线上学习完成情况、课堂主动参与度纳入课程评价体系。过程化评价有助于授课教师及时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和效率。

7 总结与展望

高职“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对接康复治疗类岗位需求,教学过程对接康复治疗师工作过程,教学标准对接职业标准和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推进课程教师、教材、教学“三教”改革。课程教学改革目标成功实现关键因素有三,其一需满足课程教学开展所需优质、充足实训教学资源;其二需激发和培养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三需构建具备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的高水平教学团队。校企协同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通过优质实训教学资源供给以满足教学所需,真实工作场景和岗位任务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内培外引”制度,可构建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能力的高水平教學团队。

校企协同育人是职业教育发展必然方向[8]。校企协同背景下课程改革需重视校企协同育人“双主体制”,充分重视校企合作的教学医院主导作用,需要让校企合作医院切实参与到课程建设之中,包括教学思路确定、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活动实施、考核评价参与和教学团队建设等内容。为更好促进校企协同育人整体性、连贯性和可持续性,需重视基于共同价值基础、共同利益基点、共同实践目标,构建充分调动校企协同育人活力的动力体系。因此,正确处理学校与校企合作医院之间关系,进一步发挥校企协同育人优势需进一步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旭,崔轶凡,赵东家.“健康中国”背景下医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21):24-27.

[2]万兵.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校企合作的问题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9(15):32-38.

[3]邢晖.创新铸造新时代职教“双师型工匠之师”——学习《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体会[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7):98-102.

[4]傅青兰.基于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物理因子治疗技术线上线下混合式翻转课堂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23):120-121.

[5]沈舒滢,黄康茂,王可帆,等.智慧课堂模式和思政教学融入本科医学专业教育的探索——以“生理学”为例[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22,20(08):721-723+730.

[6]陆启越,余小波.高校德育评价范式及其转变[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8,17(02):103-108.

[7]姬国君,范韵婧.课堂评价:促进学生高质量学习与发展的关键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22(09):21-26.

[8]崔顾芳.面向高质量就业的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模式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22(03):8-11.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重点项目(KJ2020 A0984);安徽省教育厅校企协同育人项目(WB-RHFZ-050);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康复治疗技术特色高水平专业项目(2021tszy055);合肥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项目(20JYXM39)

作者简介:杨万琪(1999— ),男,安徽芜湖人,学士,助教,研究方向:康复治疗技术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高职教育教学改革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校企协同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培养体系探究
职教集团视域下校企协同机制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