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宗珊
摘 要:为了探索项目化学习视角下体育大单元的实践策略,笔者从项目化学习的概念着手研究,提炼了项目化学习视角下体育大单元设计思路与框架,从“大单元核心任务的设计”“大单元问题的设计”“大单元解决问题的学练方法设计”“大单元课时设计建议”四个方面总结经验,最终整理成文,与一线体育教师探讨。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体育大单元;篮球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3)05-0028-03
一、以项目化学习视角设计体育大单元的理解
项目化学习,又称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简称 PBL),是指基于课程标准,以小组合作方式对真实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获得学科知识的核心概念和原理,发展创新意识和一定学科能力的教学活动[1]。也有人认为其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真实项目,通过学习者自主学习或小组合作等方式开展探究,从而获得知识和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与教学模式。这一概念可追溯到美国著名教育家克伯屈提出的“设计教学法”,即“学生依靠大脑中已掌握的知识与经验,自行建构知识,拟定对应的学习计划,依托实践活动来解决实际问题[2]”。不管是哪一种定义,都显著体现项目化学习是围绕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进行合作学习,最终获得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22版)》]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设计专项运动技能的大单元教学。通过对某个运动项目或项目组合进行18课时及以上相对系统和完整的教学[3]”。实现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真正转变[3],提倡创设多种复杂的运动情境,结合示范讲解,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见,项目化学习和体育大单元设计之间有着相似之处,对于核心概念的探索,是基于真实情境并通过任务驱动的形式,挖掘情境中的关键问题,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中掌握技术,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
当前,浙江省提出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核心素养的四个转型策略,即教学内容结构化、教法学法问题化,教学组织小组化,教学评价精准化“四位一体”。通过转型落实健康行为、运动能力、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把教学从“重教”向“重学”转变,让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在四个转型课堂中,学生小组合作行为凸显,注重问题意识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科思维能力塑造。通过任务驱动,从做中学、练中学,让学生关注关键概念的求索,达成个性化的运动技能。
不难看出,项目化学习既能体现大单元教学的核心要义,也与浙江省课堂转型策略有异曲同工之妙。通过对技术核心概念和方法的深度探索,并加以结构化的拓展,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小组化学习,在任务驱动、问题导向、合作探究中把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基于以上理解,项目化视角设计体育大单元成为一种可行的方式。利用项目化学习视角设计大单元,是探索与实践真实情境下的体育课堂、寻找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途径。
二、项目化学习视角下体育大单元设计思路与框架
项目化学习视角下体育大单元设计,要依据项目化特点确定单元设计的要素。要以目标引领内容为导向,基于目标达成的核心任务以及达成核心任务的关键问题,解决关键问题的问题链支架,然后再根据问题链设计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问题驱动和小组合作,用已有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同时探索新知识、新技能,达成结构化知识的再迁移,再融合(图1)。
项目化学习视角下大单元的设计要以核心任务统领,并指向运动能力的培养,通过不断解决“学、练、赛”中的问题达成目标,形成技能。这也符合《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指出的用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向。图2为项目化设计传接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大单元框架。
如图2所示,通过核心任务形成本质问题,然后根据比赛中运用的真实情境,提出达成核心任务的驱动性问题,围绕驱动性问题设计不同阶段的关键问题链,针对问题链的每一个课时设计不同的“学练三个一”,逐一解决,最终达成核心任务形成公开的学习成果,在针对不同课时关键问题的解决中,通过所设计的全程评价,不断检验和完善阶段性学习成果,促进核心任务达成。
传接球组合技术大单元就是依据“以强打弱、打空档”的核心任务,找到要解决的本质问题,即“如何传快、传准、接稳”,再结合比赛真实情境需要设计“如何在比赛中快速转移球”的单元驱动性问题。创建围绕传的方法,即防守下的传和防守下的接,以多打少中的传接球运用、3攻3中的传接球运用等关键问题链,最终达成3攻3比赛中运用传接球组合技术的公开项目成果。在整个大单元的设计中,通过结合三大核心素养的过程性评价完善技术,形成运动能力。
三、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大单元设计要素
(一)大单元核心任务的设计
项目化视角下的大单元要充分认识为用而学,学以致用,把握技术教学为比赛中运用技术服务的实用性考量,将解决在运用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大单元学习的核心任务。核心任务首先指向实际运用,并明确学习后达成的成效,最终为目标服务。
例如,在篮球的传接球组合技术及运用大单元中,学习传接球组合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快速转移球,并通過快速转移球达到以强打弱、空档投篮的最终目的。再如,在水平五篮球运球组合技术及运用的大单元,把核心任务放在快速突破防守并结合投篮等技术进行得分。这些核心任务的设计都指向运用并明确学习后达成的成效,培育运动能力。
(二)大单元问题的设计
在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大单元设计,问题成为最主要的脉络和支架。通过不断深化寻找达成核心任务的关键问题链,逐步解决技能形成中的障碍。关键问题推进深度学习,在关键问题中构建子问题链支架,从而搭建层层递进、相互关联的问题脉络。其中可以包括子单元关键问题,课时关键问题、练习关键问题等。
例如,传接球组合技术及运用首先要解决这个单元需要哪些技术支撑,包括不同投篮技术、不同运球技术、不同传接球技术等。在大单元的第一个子单元可以设计1~3课时对原有运、传、投技术进行复习和完善,为组合提供技术保障。再考虑防守下如何更好地接球和更准、更快传球,这就构建了第二个子单元,即防守下传球和防守下接球。通过对防守下接球技巧和防守下传球技巧的学习提高传接球能力。如手要球能力以及原地侧身卡位单手要球,摆脱+接球的能力等,同时完善持球转身+传球以及运球+传球等组合技术等。
(三)大单元解决问题的学练方法设计
通过核心任务到逐个问题的浮现,就形成了大单元的学习路径上的困难菜单和场景。基于问题,教师通过设计练习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在“学、练、赛”中让学生发现问题答案并熟练技术。如此就形成了基于问题驱动下的学练方法样本。通过问题驱动设计的学练方法更有助于解决某一个问题(图3)。
再如,篮球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方法课时的关键问题设计为“跨步突然、快速推进”。在学练方法设计上充分考虑如何解决运球时突然跨步和快速推进的问题。可以用两人一组1米距离面对标志物,用同侧手运球,当教师发令时,快速换手蹬跨拿标志物,谁先拿到为胜。学生之间就不断通过快速变向跨步解决了跨步突然的问题。同样的情境下,两人相距3米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拿标志物,要求同上。让学生体验在快速直线运球后结合降低重心快速跨步变向。还可以再结合防守,快速变向突破后限定距离追赶撕名牌的方式解决变向后加速问题,或者采用两人同时快速变向拿标志物比谁先到目标等方法解决关键问题。
(四)大单元课时设计建议
大单元的总课时都有共识,但很多人会思考,大单元中的子单元下每一个课时如何安排呢?有些内容是不是可以多课时学习呢?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技术的学练学生很难通过一个课时就学会、能用,而是要通过多课时反复学习才能熟练。例如,前面提到的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练习方法课时,就可以训练2~3次课,让学生反复比快,追赶中解决“跨步突然、快速推进”的问题,优化个人技能,并为单元后续的课时提供技术支撑。如果每一个课时只上一次课,学生一旦掌握不扎实就很难承接后续内容,势必导致后续任务达成或问题解决流于表面。在笔者看来,这也是一种新的“蜻蜓点水式”教学。在单元课时学练中,要夯实前面的基础技术,就需要多课时反复练,不然,有些学练方法第一次课才学会,学生可能不是很了解这个练习的真正目的,又或者没有练透,导致后续更高层次的技战术很难落实。
四、结语
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体育大单元构建,从新的角度尝试体育教学变革,为落实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形式和方向。学生在真实情境的问题驱动下主动学习体育的知识和技能,改变一直以来体育教学中的示范讲解后模仿学练的“生产线”模式,让学生能面对具体情境,在目标指引下,围绕核心任务,通过对关键问题的不断解决,掌握个性化的知识和技能。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将不同的体育知识和技能进行深度融合,达到结构化的目的。形成所教即所用、所练即所学、所见即所得的教学既视感。当然在项目化学习视角下的体育大单元构建,注重的是问题的解决逻辑,需要发现技术结构化演变中的关键焦点,并能将其问题化,这更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深入研究技术。
立德树人,深度落实三大核心素养就需要寻找一些改变,通过关注点的变化,在课堂的四个转型中培养新的教学思维和逻辑,相信项目化学习的大单元构建能够开拓新的视野和路径。
参考文献:
[1]胡红杏.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活动[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6).
[2]劉月婷.克伯屈设计教学法之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浙江省教研课题“重构·驱动:指向运动能力的初中篮球评价设计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03588)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