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索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着力打造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对学校总体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针在各细分专业中的落实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课程思政最终需要落实到培养人才的根本目标上。文章结合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本科教学的专业艺术特点和教学实际,从主持专业课教师配置、专业课设置情况和主持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现状等方面,分析主持专业本科生专业课思政教学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建设特色课程思政主题学期、打造专业课程思政“样板间”、第二课堂实践和专家工作坊等多方面经验,对标学校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方针,探索符合主持专业教学实际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通过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取得具有主持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旨在推动上海戏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为艺术类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实施带来启发。
关键词:主持专业;课程思政;专业课教学;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3
立德树人着眼于人的德行培养,有别于工具性诉求的人才培养[1]。教育部2020年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近年来,部分影视从业者家国情怀丢失、道德素质低下,更有个别主持人触犯法律而不自知,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途,对社会产生了极其负面的影响。针对在校大学生中的未来影视从业者,学校以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为抓手,在专业课教学中实施课程思政,既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又能把好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关。
在此大背景下,上海戏剧学院积极落实国家、上海市有关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相关政策措施,于2021年9月底出台了《上海戏剧学院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指南》(下文简称《指南》),这是最贴合该校实际的操作性文件,旨在加快落实高校课程思政建设,为学校各专业教学过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依据。不难看出,《指南》的宗旨是努力探索适合全校各专业的实施方案。但同时也要看到,上海戏剧学院是一所综合性艺术院校,涵盖了戏剧、舞蹈、戏曲、影视等多个艺术门类,《指南》要适合学校的各专业艺术门类和方向,需要相关院系加以细化落实。
本文结合上海戏剧学院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下文简称“主持专业”)本科教学自身艺术特点和教学实际、对标学校关于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方针,探索符合主持专业教学实际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这样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更具有专业性,也更接地气,更符合其专业教学实际。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打造出具有主持專业特色的课程思政教学成果,对《指南》在各细分专业中的落实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1 主持专业本科生专业课教学情况
主持专业聚焦“品行正、基础厚、技能精、实践强”的人才培养总目标,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着力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高尚的家国情怀、广博的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出色的传播学知识与技能整合能力、突出的思辨精神和媒介素养、一定的研究能力、宽广的国际视野和终身学习的意识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2021年学校发布《指南》,指出“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的‘思政化,不能消解各门课程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功能,而要进一步彰显其价值。需要按照专业课的教学特点和教育规律展开教学,在把专业课程讲透讲深的基础上,挖掘出其蕴含的思政元素”。因此,首先要对主持专业本科生教学中的师资配置、专业课设置、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1.1 主持专业课教师配置和专业课设置情况
截至2022年底,主持专业专任教师高级职称占比超过七成,所有教师均为硕士及以上学位,博士(含博士在读)学位的教师几乎全面覆盖该专业。高学历、高级职称的师资优势,为主持专业课程思政的全方位、全过程覆盖提供了有力支撑。另外,主持专业教师年龄跨度较大,老教师能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经验,做好传帮带,同时青年教师的加入,也带来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技术。
依据学校主持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该专业本科生在校四年需要完成公共基础课、专业课、院系选修课和全校选修课等课程的学习。另外,主持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比较注重技能的培养,部分专业课的学习需要两个学期甚至三个学期才能完成。
1.2 主持专业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满意度
为掌握主持专业学生对教师专业教学尤其是课程思政的满意度,笔者对主持专业学生采用问卷星网络调查方式展开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学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率达90%以上。专业课平均满意度为89.5%,学生平均参评率93.7%,专业课程覆盖率为100%,主持专业教师覆盖率达100%。从调查问卷的结果来看,主持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程的总体满意度和课程思政的满意度较高。
另外,就主持专业本科生专业课教学的设置来看,有近半数的专业课需要在专门的教室内进行,这和利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形式有很大的区别;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以来,主持专业本科教学场地在空间、数量、设施配置方面均有很大的提升;学校还投入使用了新装修的教学演播室和两个语音教室,为更好地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硬件保障。
2 主持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艺术类院校应该让思政教育工作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且将思政教育课摆在教育课程的第一位。探索主持专业课教学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既要把握教育部和上海市教委文件精神,又要结合学校的纲领性文件,同时要结合主持专业的教学实际。只有在综合考虑这几个方面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专业课课程思政实施办法才更具有操作性和可推广性。
2.1 完善本科生培养方案,建设特色课程思政主题学期
《指南》指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凝练课程思政元素。基于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课程思政建设内容,针对专业特点全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强化学习效果。
要做好主持专业本科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首先专业层面在修订培养方案时,一定要挖掘课程思政建设的点,在课程体系中找到课程思政建设的主线和块面,将主干课综合起来,形成专业的课程思政体系。学校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要全面把关专业课程培养方案的课程思政元素,根据学生的专业特性,构建全程的、统筹规划的课程思政建设方案,将课程思政融入对学生四年的培养中。
其次,课程思政融入教学大纲和专业课堂。充分发挥主持专业教研室集体研讨的智慧,针对本科生四年教学层层递进的需求,每学期制定主题统一的关键思政元素。一方面,解决各任课教师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出现的偶发性思政元素雷同的痛点,进而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增强凝聚力;授课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期明确的课程思政主题,发挥各自专业特长,用不同的课程思政方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融入每一门专业课的行课中。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主持专业全体教师和部分学生第一时间集体录制的全国第一部抗疫广播剧《目标:武汉》,在喜马拉雅的累计播放量为154万次。特殊时期,专业师生通过广播剧的形式致敬守护生命的英雄、致敬逆行者,展现了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担当,也完成了特色鲜明、关键元素清晰的课程思政。另一方面,打造每学期思政鲜明的特色,使思政元素统一、主题明确,形成主持专业的课程思政品牌后,继而在学院其他专业推广应用,形成院系本科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在学校也具有示范和推广效应。
最后,做好教材建设管理,严把教材编选的政治关和学术关。优先推荐、重点扶持有代表性、有特色的课程思政教材。院系课程思政指导委员会把关专业实践课程期末汇报、实习汇报和毕业演出等,推荐优秀课程。依托学校教学质量监督办公室的教学评估数据,学院通过问卷星等平台、学生纸质版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等维度,全方位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体系。
2.2 打造主持专业课程思政“样板间”
主持专业着眼于《指南》的精神,遵循优先建设市级重点课程库和校级重点课程库内专业课程的原则,将教师自己报名和学院推荐结合,着力遴选出一门或两门专业核心课程,打造具有主持专业特色,为期2年的专业课程思政“样板间”。专业课程思政“样板间”的建设依附于学校、学院领导和专业负责人评教,学校教学督导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等;结合学校教学质量监督办公室的专业教学、评教数据;着力于课程思政元素的表达以及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黏性。课程思政教育不仅要利用课堂教学进行,更要发挥其他平台的作用,让学生充分学习,如利用学习强国、国家虚拟仿真等平台拓展课程思政教育渠道[2]。课程形式要灵活多样,主持专业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主持人语音基础任课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强国的音视频录制,将专业教学的形式延伸到课外。这种不仅限于课堂内的形式,既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又能让课程思政更容易取得成果,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要对在建设期内的专业课程思政“样板间”进行中期和最终验收,同时建议学校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有益探索给予鼓励支持和一定的经费扶持,为专业课程思政“样板间”建设的教师或者教师团队颁发荣誉证书,并将其作为职称评定、年终考核等的参考指标。
专业课程思政“样板间”建设,一方面可以约束教师的行为,促进教师强化德育意识,增强教师的荣誉感和归属感;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也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能催生新的课程形态。
2.3 错落有致地推进课程思政
主持专业低年级专业课多、课程安排密集,且多为专业基础类课程。因此,低年级专业教学课程思政的融入重在教师课堂讲授,这就要求任课教师根据该学期的课程思政主题要求,有意识地融入符合其专业特点的思政元素。高年级实践课程和专业课程增多,专业课程教学可以进舞台,可以在镜头前,也可以延伸至实习实践甚至是各类级别的比赛现场。舞台呈现剧目的选择、镜头前表达,以及思政导向至关重要。课程教师和指导教师要严把表演关,将课程思政融入舞台教学、展映教学,融入实习演出、毕业演出等环节,强化全过程育人。
教师要挖掘专业课程内容中的思政育人部分,使艺术类课程能够围绕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进行建构与设计,使学生在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挥全面育人的功能[3]。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环节,应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创作出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作品和剧目。优先推荐专业艺术素養高且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品和剧目参与各类评奖和竞赛,使主持专业在课程思政的学生参与层面呈现出多样化且具有代表性的形式。
主持专业教师应自行、自发地进行课程思政的尝试,教师亲身引领示范也是对专业课程第一堂课教学的有益补充。如主持专业教师在2016—2021年三次到大别山区,两次到云南山区,投身山村学校广播站的安装和培养工作,“家国情怀、文化素养”无声地感染着学生,也融入了专业教学课堂。另有主持专业教师开设以“初心红旗颂,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音乐党课,让学生通过音乐与历史对话,体会信仰的力量,感受真理的光芒。建议学校和学院对优秀作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建立健全机制,让学生监督教师所授课程的价值导向。
持续性开展主持专业特色课程思政——专家工作坊。邀请业界、学界的专家和教师不定期进校,通过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表达、实用的实践体验,为学生呈现不同的精彩课堂。优化、深化专家工作坊,实现常态化、系列化、品牌化。
2.4 运用科技手段,开拓新型课程思政模式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主持专业部分课程的教学依托传统的演播室,这类课程因每次行课的主题不同,对演播室背景有较高要求。有些课程由于每次选择的节目主题差异较大,学生需要提前至少一周准备课程演播室的背景道具材料,并进行课前布置。很大一部分背景道具是根据课程选题场景定制的,是一次性的。课后还要做背景拆除、演播室还原以及处理拆除后的背景道具等工作,占用了学生大量的时间,且增加了经济成本,造成了道具的浪费。建议跨院系融合,利用虚拟实验室技术联合创作,既可以实现跨专业融合,又可以取得“1+1>2”的效果。
3 结语
专业教学课程思政优化实施细则,可先在一个专业试行一个或两个学期,总结相关经验,再补充和完善实施方案。待方案、量表和数据指标较为完善时,进一步增强方案的可执行性,在学校按年级分专业逐步尝试推行。教师要及时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领会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全面准确把握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积极向学生传播先进思想文化,使课程思政最终落实到全面培养人才这一根本目标上。
参考文献:
[1] 何俊.基于中国文化的立德树人[J].道德与文明,2020(3):97-102.
[2] 何连海.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教务管理者服务教学路径探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4):73-75.
[3] 王卓凯,陈嘉婕,陈卿庆.高校艺术类课程落实课程思政的现状与建设路径:基于对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课程思政建设的调查[J].艺术教育,2021(3):255-258.
作者简介:林小慧(1984—),女,河南商丘人,硕士,实习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