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苏杭 路炜峰
摘要:2016年是虚拟货币元年,2018年是区块链元年,2020年是加密艺术元年。互联网领域正不断进行历史性变革,区块链作为互联网革命的底层技术,占据着核心地位。NFT作为区块链的基本载体,具有去中心化、独一无二、不可篡改、不可分、可追溯性等特点,与艺术品结合,开创了新的艺术种类——数字加密艺术或非同质化艺术,满足了人们对艺术多元化、多形式的需求,为艺术品提供了上链的渠道,实现了现实世界与元宇宙世界的互通互联,是艺术资产数字化的有效途径,也是艺术品市场在全球化浪潮中逐步完善发展的有益抓手。随着2021年3月Beeple的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的成功出圈,NFT艺术在艺术界、学术界掀起了一波“万物皆可NFT”的狂热浪潮。在这一浪潮下,很多人持中立观望的态度,预判这个风口的未来。目前,艺术界和学术界对NFT艺术的系统性、理论性研究还比较少,只是对其概念、特点、案例、版权、展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与分析。文章根据现有的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性的NFT艺术现状文献梳理研究,并对NFT艺术进行反思与展望,以期为NFT艺术的前期基础研究作出相应贡献。
关键词:NFT艺术;区块链;数字加密艺术;数字化
中图分类号:J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3)11-00-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区块链NFT美术中的大众文化参与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3J0766
0 引言
NFT艺术是艺术与科学携手并进的最新、最前沿的产物。2021年3月,佳士得以6900万美元的价格成功拍出了Beeple(迈克·温科尔曼)的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这一举动激发了艺术界的热情,NFT艺术也因此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早在2012年,就已经出现第一个类似NFT的彩色币。2014年,Counterparty发布的“Rare Pepes”代币将meme悲伤蛙制作成NFT应用,开启了NFT的早期时代。2017年,CryptoKitties加密猫的发布,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第一个NFT项目的诞生。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许多传统的艺术展览、艺术拍卖等活动受到严重冲击,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移至网络和社交媒体,线上艺术得到大力发展,NFT艺术开始光速出圈。在这个风口下,很多国内外大厂、艺术家都参与进来,为NFT加密艺术的普及和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 NFT艺术的定义
NFT艺术是指非同质化艺术或数字加密艺术,在国内又被称为数字藏品,原因在于,在我国,NFT及NFT艺术品受到了国家的严格管控,国家禁止虚拟货币及其衍生产品,因此NFT的一些特点不能显现,人们将NFT这个字眼去掉。同時,为防止炒作或洗钱事件的发生,很多大厂直接规定其不能二次转售,只能用于收藏,这符合我国NFT艺术的出发点,建立国内数字加密艺术的生态环境,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NFT艺术的发展,只能说是探索式前进。NFT艺术是基于数字原生创作而产生的作品,NFT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方式或者艺术表现手法。NFT对艺术作品而言,最核心的意义是赋予数字艺术资产稀缺性,使数字艺术资产可以被确权。
NFT艺术是一种依靠区块链技术应运而生的数字加密艺术新形式,它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的数字艺术没有太大的不同。它的定义更加宽泛,可以被理解为一种将传统文化转换为数字化的艺术。狭义上讲,数字艺术是指用计算机制作与艺术相关的艺术作品。数字只是手段,艺术才是其最终归属。NFT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创造力、情感和精神性,它的存在必须满足这两个要求,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件真正的艺术品,并被历史珍视。因此,必须认识到,艺术的本质就是创造力、情感和精神。
2 NFT与NFT艺术的文献综述
2021年之前,在中国知网以“NFT”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只能找到3篇与NFT相关的论文。但从2021年2月开始,知网上有关NFT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截至目前,知网中以NFT为主题的论文有1162篇,以NFT艺术为主题的论文有223篇,可见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对NFT及NFT艺术的关注度之高,也为后来者提供了参考指引。
NFT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研究重点集中在3个领域,即理论阐述与价值评估、模式架构与系统部件、应用示范与实践。
针对理论阐述与价值评估,詹森·波茨在《区块链技术和不可替代的代币:重塑创意产业价值链》[1]一文中深入剖析了虚拟货币以及区块链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了NFT的理论框架与可行性解决方案。NFT的兴起对艺术界及整个创意产业都有重大影响。秦蕊、李娟娟、王晓等在《NFT:基于区块链的非同质化通证及其应用》[2]一文中深入探讨了NFT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发展史,详细阐述了NFT的重点内容及其常见的实际运作,也提到了NFT目前面临的一些挑战,如产权、价值、技术、监督等。
针对模型结构与系统组件的问题,洪斯、洛赫、帕皮克在《超级账本架构中可扩展不可替代令牌模型的设计》[3]一文中提出了一种可扩展的NFT模型,用于Hyperledger Fabric中代币的定义。该模型采用一个数据结构来管理代币。
针对应用案例及其实践的问题,施语菾、张楚瑶在《NFT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前景探析》[4]一文中探讨了NFT艺术品的辅助创作和自主生成方式,并分析了当前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和安全隐患。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将两种技术有机结合的方法,以解决NFT面临的安全问题。
对NFT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NFT与NFT艺术的定义及其关系、NFT艺术的价值分析与思考、NFT与艺术品市场、NFT艺术“风口”的探讨、NFT艺术本质问题等方面。
关于NFT与NFT艺术定义与关系的研究,文献资料较多,几乎所有的NFT艺术相关论文中都有这方面的知识,唯一的区别就是内容的详略。蔡雨彤在《揭开NFT的神秘“面纱”》[5]一文中详细阐述了NFT的概念与特点,以及国内NFT艺术的案例;宇童在《天价NFT作品掀市场热潮》[6]一文中详细讲述了NFT的概念、结构、特点,以及NFT艺术成功的案例;赵乐瑄在《火爆一时的NFT究竟是什么?》[7]一文中详细阐述了NFT的概念及未来前景。
关于NFT艺术的价值分析与思考,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王功明的《NFT艺术品的价值分析和问题探讨》[8]、张洋洋和王甜甜的《关于NFT艺术价值的思考》[9]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王功明以追溯原理为基础,深入剖析了NFT艺术品的七大特征,并且提出了五种不同的价值转化方式,最后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出了三种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为NFT艺术的发展提供有益建议。张洋洋和王甜甜致力于深入研究NFT艺术与区块链技术的内在联系,以及它们在表现形式和价值上的差异,以此揭示它们的独特价值。他们的研究不局限于艺术品本身,而是将其应用于更广泛的领域。
關于NFT与艺术品市场的问题,季涛在《NFT加密艺术市场的未来》[10]一文中讲述了数字加密艺术的本质,比较了NFT艺术市场与传统艺术市场,分析了NFT艺术市场的优势与实力,以及能否颠覆传统市场的问题。
关于NFT艺术风口的探讨,相关文章有很多,因为NFT艺术是一个新兴事物,学术界对其充满疑惑,如马学东的《NFT的这趟快车来了,你上还是不上?》[11]、王丹的《火爆的NFT,风口还是泡沫?》[12]、赵子龙的《NFT艺术品:风口还是泡沫?》[13]、刘礼福的《借拍“出圈”,区块链数字艺术能火多久?》[14]、伊丽妍冬和武文龙的《高光下的NFT艺术》[15]等。
关于NFT艺术本质的探究,其实是学术界对NFT艺术的反思。关于NFT艺术本源的问题,郭春宁在《元宇宙的艺术生成:追溯NFT艺术的源头》[16]一文中,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及横向纵向的比较视野分析NFT艺术,认为NFT代表着未来元宇宙中一种较好的虚拟数字资产形态,从互联网革命与艺术革命中探索NFT生成与流变的机制与结构,为元宇宙或者虚拟世界搭建起一座通往现实世界的桥梁。王小伟在《盛世淘金中的冷静思考:NFT艺术的建构与挑战》[17]一文中讨论了NFT带给人们与艺术的科技反思,提出NFT艺术对传统的“真品性”观念提出存在论挑战,并从哲学与人类学的角度客观且辩证地看待NFT,反思NFT艺术火热兴起与购买收藏背后的原因。
从NFT及NFT艺术现有文献来看,国内外研究主要从区块链、加密货币、NFT、艺术品成功案例来结合分析。我国对NFT及NFT艺术的研究呈增长趋势,但关于NFT艺术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学术界主要持中立观望的态度,从表层阐述NFT艺术的定义及特点,预判其未来。深层次的是探讨艺术的本质及溯源,回归艺术的艺术性属性,理性认识这场变革背后资产的炒作,促使人们对NFT艺术进行深层次思考。
3 NFT艺术反思与展望
NFT与艺术结合,本质上是科技对艺术的整合、资本对艺术的整合、时代对艺术的整合。首先,要肯定NFT艺术正改变传统艺术创作与收藏的观念和行为。NFT不仅能够应用于所有的数字作品,而且能够应用于拥有实物的艺术和设计作品。其次,NFT可以使数字艺术创作者多次获得报酬,这打破了传统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模式,保证了艺术者的利益。最后,NFT艺术推进了艺术大众化的进程,使美育无形之中在人们内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对NFT艺术的未来,正如前文所述,其核心在于艺术,因为不管是加密技术还是其他区块链技术,都只是一种高新技术,是为艺术服务的手段与媒介。因此,回归的本源是艺术,应齐心协力打造NFT艺术领域的生态环境,让更多更好的艺术品出现在区块链上,只有这样,NFT艺术才能有光明和广阔的天地。
4 结语
本文通过查阅NFT及NFT艺术现有文献资料,发现关于NFT艺术的研究目前总体较少,学术界主要持中立观望态度。对NFT及NFT艺术现状进行系统性文献梳理研究,以此引起对NFT艺术的反思与展望,弥补了NFT艺术学术研究的空缺,为今后相关学者研究NFT艺术提供了基础借鉴。NFT艺术仍处在早期发展阶段,是一种新事物,值得文艺工作者探索与研究。应坚信,数字化和科技化的未来充满活力,而当下的人们正是这场革命的推动者,会成为它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 詹森·波茨.区块链技术和不可替代的代币:重塑创意产业价值链[J]. SSRN电子期刊,2018(1):73.
[2] 秦蕊,李娟娟,王晓,等. NFT:基于区块链的非同质化通证及其应用[J].智能科学与技术学报,2021(2):234-242.
[3] 洪斯,洛赫,帕皮克.超级账本架构中可扩展不可替代令牌模型的设计[M].纽约:ACM出版社,2019:1-2.
[4] 施语菾,张楚瑶. NFT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发展前景探析[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1(12):95-98.
[5] 蔡雨彤.揭开NFT的神秘“面纱”[J].华东科技,2021(10):16-17.
[6] 宇童.天价NFT作品掀市场热潮[J].中国拍卖,2021(1):66-71.
[7] 赵乐瑄.火爆一时的NFT究竟是什么?[N].人民邮电,2021-08-27(007).
[8] 王功明. NFT艺术品的价值分析和问题探讨[J].中国美术,2021(4):38-43.
[9] 张洋洋,王甜甜.关于NFT艺术价值的思考[J].参花,2021(11):92-93.
[10] 季涛. NFT加密艺术市场的未来[J].艺术市场,2021(7):130-131.
[11] 马学东. NFT的这趟快车来了,你上还是不上?[J].艺术市场,2021(6):32-33.
[12] 王丹.火爆的NFT,风口还是泡沫?[J].金融博览(财富),2021(10):85-86.
[13] 赵子龙. NFT艺术品:风口还是泡沫?[J].艺术市场,2021(6):30-31.
[14] 刘礼福.借拍“出圈”,区块链数字艺术能火多久?[J].艺术市场,2021(6):22-25.
[15] 伊丽妍冬,武文龙.高光下的NFT艺术[J].艺术市场,2021(6):20-21.
[16] 郭春宁.元宇宙的艺术生成:追溯NFT艺术的源头[J].中国美术,2021(4):14-19.
[17] 王小伟.盛世淘金热中的冷思考:NFT艺术的建构与挑战[J].中国美术,2021(4):20-24.
作者简介:张苏杭(1999—),男,江苏盐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史论。
路炜峰(1963—),女,山东济宁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艺术与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