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艳 王艳丽
摘要:为了较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以指向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微演讲”为切入点进行话题设置,来引导学生发声。教师在执教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时,以“微演讲”为载体调动学生兴趣,以“微演讲”创设学习情境,以“微演讲”促使学生深入文本,从而使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法,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微演讲;语言运用
*本文系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依托“微演讲”提高初中生表达能力的实践探索》(立项编号:HJG21050)阶段性成果之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凝练了核心素养的内涵: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1]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是不可忽视的。而对于宝贵的课堂时间来说,“微演讲”正是提升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学中的“微演讲”,是针对课堂实际,考虑到不同课型,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情所采用的一种旨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策略选择,由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微演讲”为教学内容服务,是教学环节的一部分,有助于达成“语言运用”的教学目标。部编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选入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塑生命的人》《〈论语〉十二章》三篇课文,教师尝试着采用“微演讲”这一教学策略,驱动学生深入文本,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提高筛选信息的能力,发展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促使学生在任务的落实过程中学习运用语言、发展提升思维、进行审美鉴赏、获得情感上的体验和精神上的启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以“微演讲”调动学生兴趣,言之有理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他主张让学生主动地去发现知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2]“微演讲”就是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生提供表达自我的契机。学习者可以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去分析、探讨新课题,并利用陈述、讲解、答辩等多种形式,将自己的新发现讲出来,进而在探究、解决的过程中建构新认识。
根据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教师在借助“微演讲”进行活动实施时,设置恰当的“微演讲”话题,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学生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同时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在执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备课中设置了两个“微演讲”话题如表1所示。
鲁迅先生以文字的形式复现“美女蛇的故事”,这一部分有必要写吗?一石惊起千层浪,话题抛出后,学生经过短暂的讨论,纷纷举手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1:我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没必要写,文章前面写的是百草园不同季节的景物及特点,美女蛇的故事和前后都不搭。
生2:我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有必要写,如果这里还写景物,那也太单调了。反而写长妈妈讲故事,别出心裁,让人耳目一新,发现百草园其他方面的乐趣,使文章更有吸引力了。
生3:我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没必要写,这个故事有点迷信,有点恐怖,不该写进文章。
生4:我认为美女蛇的故事有必要写,作者印象深刻,这是对百草园的一份清晰的记忆,既然这部分是在写百草园,这么重要的记忆完全可以写进来。
生5:……
就这样,于精彩而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对“美女蛇的故事”在文中的作用逐渐明晰,发现了百草园不仅有植物,有动物,还有有趣的民间传说,而这些,对年幼的孩子来说,都是兴致所在。辩论过后,让学生以“模仿长妈妈讲故事”的方式再次有声演绎这部分文字,教师甘做听众,给予配合,课堂气氛甚是融洽。
在本课收尾环节,又拋出预设的第二个“微演讲”话题,意在让学生注意到本文儿童视角的独特性。但“微演讲”的好处就在于,抛给学生一个话题后,学生于思考和争鸣中所呈现出来的课堂生成往往会给予我们惊喜,让原想撷取一枚红叶的我们,意外地看到一棵枫树,甚至整片枫林。
通过交流,学生不仅注意到了儿童视角,更是提出了“事情只有热爱、投入、亲身经历,才会发现其中的乐趣,走马观花、道听途说,都无法体会其中的乐趣。”“好玩、善于观察、对事物的好奇、对一切感到新奇、对未来未知的憧憬,是人长大以后就丧失了的。”“大人和孩子认为好玩的事情是不一样的,大人更多会从实用、新鲜等角度去认为一个地方或一个事物有趣,而孩子更能从熟悉的地方发现风景、找到乐趣。”等独特的看法。这个环节的设置,对学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二、以“微演讲”促使深入文本,言之有据
教师应理解核心素养的内涵,全面把握语文教学的育人价值,突出文以载道、以文化人。把立德树人作为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清晰、明确地体现教学目标的育人立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为落实这一点,教师在对《再塑生命》一文进行备课时,心想是否能找出一个能够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主问题呢?由于《再塑生命》是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不宜多讲,更不能碎讲、散讲,那么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深入文本呢?教师又采用了“微演讲”这一教学策略。预设一个“微演讲”话题,让话题促使学生深入文本去探究,让话题促使学生去思考、表达。经深思熟虑,教师设计了一个模拟采访活动,采访的话题就是“微演讲”的话题,围绕文末的结束语进行,具体如表2所示。
学生若想采访时言之有物,就必须回到课文中去,让自己言之有据。果然,上课时,话题一经抛出,学生们便迅速浏览课文,去筛选能够回答这个问题、能为自己发言佐证的语段。陆陆续续,有手举起来了。他们从课文中圈划出了海伦·凯勒遇到莎莉文老师前后的心理状况,在对比中发现海伦·凯勒觉得幸福,是因为她理解了语言文字的意思。海伦·凯勒是盲聋哑人,还无法与世界很好地相处,而语言文字是与他人、与世界沟通的媒介,理解了语言文字,掌握了语言,就架起了与他人、与世界交流的桥梁,她就不再是孤孤单单的一个人了。
生1:海伦·凯勒之所以说“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是因为文中写道“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安妮·莎莉文老师让海伦脱离了黑暗,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新奇。
生2:海伦·凯勒并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们身体健康,一切来得比她容易得多。她的幸福,我们有;她没有的,我们也有。我们很容易看到“水”和“杯子”的不同,很容易看到大娃娃和小娃娃都是娃娃,我们其实更幸福。
生3:幸福不是自己比别人少什么,而是珍惜自己已经拥有了什么。与海伦·凯勒相比,更幸福的我们应该更加努力。
生4:……
学生们依据课文内容,在课文前后的比对和信息筛选中,你一言我一语地补充着,最终达成了共识:海伦·凯勒是不幸的,因为生理的残疾使她脆弱、无助。她又是幸福的,因为莎莉文老师的到来,用知识为她开启了新生的大门。在幸与不幸之间,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和感激之情,更从中汲取到了力量,想要学习海伦·凯勒身上那种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由此,一个“微演讲”环节的设计,推动了整个课堂,并取得了不错的收效。
三、以“微演讲”创设学习情境,言之有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脱离生活的教育是鸟笼的教育。”[3]那么,创设教学情境,是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義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表示:创设情境,应建立语文学习、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之间的关联,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应整合关键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体现运用语文解决典型问题的过程和方法。基于此,教师在执教《〈论语〉十二章》时,也以“微演讲”为切入点,有计划地设计了两个情境式“微演讲”话题,如表3所示。
对于话题一,让学生挑选一则关于修身做人的句子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能识别出来哪些语句是与修身做人有关,进而对句子所传达出来的君子的品质有所感、有所悟、有所慕。在学生的回答展示中,互相补充,并提醒其他同学及时批注,从而完成对文中所有涉及修身做人语句的理解,同时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完善自我。
在前一个话题的梳理过程中,学生已经试着大致把《〈论语〉十二章》按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三方面进行了归类。话题二的设置目的是刺激学生以解决问题为目的,带着目的去主动投入学习,主动理解文言词句的意思。
在此过程中,读依然是最重要的途径,读准读通读顺需要反复去朗读,读懂意思,并进一步谈看法,则需要默读注释、工具书,以及交流合作才能实现。学生在突破了文言表面的障碍后,会发现文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在今天依然适用。于是,“微演讲”情境的创设,也就为学生“学以致用”开辟了一片天地。话题二的课堂生成如下(部分):
生1:学弟学妹们好!我想向大家介绍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复习。《论语》里说“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都在向人们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大家按时把老师讲过的知识有计划地巩固一下,会更自己掌握得更牢固,而且还会比初学时更有新的理解和体会。希望大家尝试并坚持!
生2:学弟学妹们好!咱们学习过程中,要勇于向所有人学习。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大家要勇于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取长补短。
生3:……
教师在本次尝试之前,印制了课堂观察记录单,邀请同学科的老师进行听评课活动。现将课堂观察记录单呈现如表4所示。
课后,听课教师们对“微演讲”的内容设定及课堂生成效果进行了热烈的点评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微演讲”是种不错的形式,非常值得提倡和推广。
“微演讲”可以是学生就自己的观点进行演讲解说;可以以某个话题为中心,学生间展开个微型辩论会、知识竞赛等;可以以学生为中心,对生活中的某些语文现象进行剖析,或以聊天形式,师生共对贴近生活的热门文学、语言知识进行讨论;也可以老师抛“砖”以引学生之“玉”……在不同课型上都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提供话题,关注过程,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勇于表达、敢于表达、善于表达,帮助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法。
以上是教师对这一单元课文进行教学时的“微演讲”策略融入尝试,于尝试后发现,“微演讲”策略是可行的,对提升学生“语言运用”素养是行之有效的。崔允漷教授说:我们的课堂特别需要强调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活动。[4]而“微演讲”创设真实情境的贴近性和实用性,能使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归纳等思维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表达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全面锻炼,知识素质、思想素质、能力素质、心理素质得以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布鲁纳:《布鲁纳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徐莹晖、王文岭:《陶行知生活教育》,四川教育出版社,2010.
[4]崔允槨:《如何开展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大单元设计》[J],北京教育(普教),2019(2).
(作者:何艳,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望岳校区教师;王艳丽,合肥市五十中学新校望岳校区教师)
[责编尹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