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教学思路

2023-06-10 14:14陈喆
学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线索教学思路统编教材

摘要:统编版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是学生升入高中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观,抓准单元的青春主线,在单篇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单元主题,由作品的整体情感面深入,沿青春主题线挖掘,最后落脚到写作手法的点。只有通过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教学逻辑引导,才能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材;高中语文;教学思路;线索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文体和主题双线组元、侧重单元教学设计的逻辑结构而深受好评。在语文学习中,为学生设置真实情境,强化群文阅读、核心素养的提升,也日益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

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为青春主题单元,这一单元既包含诗歌又包含小说,而诗歌既有词作也有现代诗,新的编排体例令人耳目一新,也为一线教师教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单元核心教学内容分析

第一单元是高中生入学以后学习的第一个单元,教师能否教出新意、教出水平直接决定了学生对高中语文学习的第一印象。抓准新课标,体悟新教材的编写逻辑,是教好第一单元的必由之路。

(一)教材编排

在必修上册中,既有青春、劳动等以明显主题形式组元的单元,也有呈现出诗歌史发展、写景抒情名篇等以文体样式为特征组成的单元,还有新课标体现的整本书阅读、家乡文化生活、词语积累与解释等专题学习单元。

从课程结构来看,必修上册涵盖了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文学阅读与写作,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多个维度的学习内容,单元整体布局很好地契合了新课标的精神。

按照新教材的编排思路,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实现“用教材教”,可以有计划地打散原有的单元编排顺序,实现新的教学逻辑递进。但就目前的教学实践来看,不管是按照原有的教材编排顺序,还是教师们按照自己教学思路设计新的教学顺序,第一单元即青春主题单元往往都是最先进行教学的。原因有两个:其一,青春主题能够很好地调动刚上高一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产生共鸣;其二,就教学与学习难度来看,第一单元显得更接地气一些,学生理解文本内容比较容易,不至于刚入高中便被语文的学习难度吓倒,进而丧失学习兴趣。

(二)学情分析

从心理准备状态来看,初入高中的学生对高中生活既憧憬又充满好奇。大量学生在升入高中以前便已经读完了必修上册的语文教科书,部分希望能够顺利适应高中生活的同学甚至已经完成了必修上册背诵篇目的背诵任务。因而从心理准备的角度来看,初入高中的学生对第一单元应当是较为了解的。他们可能没有将这个单元的所有篇目联系起来,形成一个主体认识,但绝大多数同学是读过该单元篇目并知晓大致内容的。

从知识准备层面来看,学生通过初中语文的学习,对意象探究法、情感感知法等基本的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方法已经有所了解,进入高中的第一单元,无论是学习技法还是学习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都难度不大。

(三)第一单元的文本解读与教学价值探寻

1.单元主题分析

第一单元的主题非常明确。单元导语中明确指出:“青春是花样年华”“本单元的五首诗歌和两篇小说,都是对青春的吟唱”“让我们体验到各具特色的文学,表达点燃澎湃的青春激情”,这意味着对本单元七篇作品的教学,都要用青春主题的线索一以贯之。

而从单元核心任务及学习目标的层面来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从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维度来看,学生需要在本单元的学习过程中掌握诗歌的意象表达方法,掌握小说的叙事抒情方法,能够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

本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尝试写作诗歌,这是单元的写作任务,是学习五首诗之后的寫作任务。

2.单元内文本侧重分析

单元内的五首诗和两篇小说,可以用这样的逻辑来关注。《沁园春·长沙》是青春在中国传统诗歌形式中的表达,第二课的四首现代诗是青春在现代诗中的表达,这四首诗都呈现出了浓郁的浪漫主义特征。而第三课的两篇小说,则是青春在小说中的表达,这两篇小说在笔法上均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现实主义风格,两篇小说又形成了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对比。除此之外,第二课的四首诗和第三课的两篇小说还有一个层面的对比,第二课的四首诗,均出自男性作家,而第三课的两篇小说均出自女性作家,在情感抒发方式上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风格差异。

再关注学习提示部分。第一课的学习提示指出:“阅读时注意领略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品味“意象的活泼灵动、意境的丰盈深邃”,“要反复诵读,仔细揣摩这首词炼字选词的精妙之处”。不难看出,这首词的教学是需要关注整体情感和具体用词意象选用的关系的。第二课的学习提示告诉我们,“要多借助朗读,理清诗歌的抒情脉络,把握意象的内涵,感悟诗人抒发的情思,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而第三课的学习提示则引导我们思考“战争题材的小说为何格外让人心动”“欣赏小说清新的语调,以及洋溢在淡雅文字中的诗情画意”。

单元学习的任务分为四点,在逻辑上呈现出递进关系。首先要求同学们就青春的价值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而讨论的基础是对哪一篇作品的哪些地方最感动、读后感触最深。第二点则是在反复诵读之后,围绕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揣摩作品的情感和意蕴。第三则是针对小说的细节描写、背景回归和片段揣摩展开分析。最后一项学习任务为单元写作任务,发挥想象,写一首诗书写青春岁月。

(四)小结:把准第一单元教学的“脉”

青春主题是贯穿整个单元教学的重要线索。任何具体知识能力的训练都不能脱离青春主题线索而展开,这也就意味着在进行单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始终把准主题情感,再在主题情感的导引下,展开具体写作手法、意象分析等的学习。把准第一单元教学的脉,就意味着要把准第一单元的青春主线,把准主题线,情感线,继而开展具体能力的训练。

二、单元教学脉络设计

(一)选文逻辑与时间逻辑

本单元作为青春单元,在内部七篇教学篇目的编排顺序上也颇有设计。一首《沁园春·长沙》独占一课,以其代表的意识形态特征及中国传统诗歌形式的文学特征为导向,处于本单元的开篇位置。第二课的四首诗,前三首为中国现代诗,分别创作于1919年、1923年和1983年,代表着不同年代、不同背景下的具体情感,但都秉持着青春一线。最后一首是外国诗作:雪莱的《致云雀》,作于1820年,是所有的五首诗中年份最早的,但是因为单元的组元设计,以中国诗为主导,外国诗次之,将其放在诗歌部分的最后一首。第三课的两篇小说,《百合花》和《哦,香雪》在时间上也存在递进,《百合花》创作年份要更早一些,它们所写的故事分别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代表着战争年代与和平年代的两个重要时间段。

(二)单元教学点的提炼

本单元的情感主题为青春,教师在进入单篇文本之前,应该给学生以单元意识。首先需要引导学生关注单元导语,其次需要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都有哪些课文构成,这些课文之间又有着什么样的关系,通过对整体的了解和探索之后,引导学生明确青春是本单元的学习主题。在掌握了学习主题之后,以青春为线索,贯穿进入单篇文本。

在本单元中,我们选择《沁园春·长沙》作为教学的起点。那么在《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过程当中,就应该让学生着重体会青春在这首词当中是怎样体现的。可能表现为作者对国家的关怀,可能表现为青春的热血,可能表现为百侣曾游的豪情壮志。但无论是哪一种或是全部这几种青春豪情,都可以归结为毛泽东在创作这首词时的青春心态展露。

在学完《沁园春·长沙》之后,教师依然需要关注青春线索,引导学生体会在现代诗当中青春是如何展露的。几首诗都有一个特点,即创作的时间都为作者的青春年代。由此引入,让学生自主发掘,在诗歌当中作者的青春心态是如何展现的。

在现代诗的教学过程中,青春的展现可能为直接的情感呼唤,可能为有意设计的情绪转变,也可能是青春心态下自己内心的纠结与彷徨。在整个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始终都要把握准主题,先引导学生体会好青春是如何展现的,再引导学生去挖掘作者通过什么样的手法来展现青春。整体的逻辑顺序应该是先把准情感再发掘手法,这也和单元导语的思路相一致。

三、单元教学反思

(一)诗歌整体感知与意象分析的侧重协调

现阶段教学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不能很好地处理青春主题和诗歌意象手法等的关系。教师往往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探究创作手法,再将学生的关注点转向青春主题,这种做法并不妥当。

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尤其是对于已经有了诗歌学习经验的高一学生来讲,他们有着基本的语感和诗歌赏读逻辑,是可以自主从诗歌中读出一些情感来的。因而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去关注文本,获得直接的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补充背景材料,让学生认识到作者的创作心态。例如《沁园春·长沙》,作者毛泽东在写作这首词的时候只有32岁,正值青春,而这一时期他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较大的成就,但他在词中却吐露出具有伟人风范的豪情壮志。这正是青春豪情的体现。

在明确了这种青春豪情之后,不必急于深入分析词的写作手法,而是可以过渡到现代诗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青春”在现代诗人的笔下呈现出的状态,可能是呼唤,可能是痛苦,可能是彷徨,也可能是纠结等等,进而顺理成章地引入对后面几首现代诗歌作品的研讨。

诗歌教学的整体是一个大的面,意象的学习是点—层—面的学习,青春主题的学习是线—层—面的学习,如果我们从点到线再到面就违背了单元教学的思路,会让学生有支离破碎的感觉。如果提起《峨日朵雪峰之侧》,学生不是第一时间想到青春對生命的呼唤与敬畏,而是想到“雄鹰”“蜘蛛”等独立意象,那便违背了诗歌的整体情感传递。无论是炼字还是意象选用,它们并不构成骨架。诗歌的骨架,一定是如线索般贯穿始终的情感。

当下我们讲究情境学习,要让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小说等文本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这种语文能力是指向解决问题的,也就是使学生以后在阅读文本的时候能够迅速准确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因而在教学中,要把握从整体到骨架,从骨架到血肉,从面到线再到点的逻辑顺序。这样的语文学习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单元主题的贯穿思路

既然教学具有体现一线贯穿的单元思路,我们不妨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单元导语,先让学生明确单元的学习目的、方法,再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或者本单元的小说并分析情感,在学生分析出情感之后,告诉学生作品的创作背景,进而引导学生关注本单元的其他文本,展开青春主题的教学。

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若要巧妙地将单元青春主题和诗歌研读结合,不妨先让学生通读词作,然后给学生时间交流讨论,让他们谈谈阅读感受,谈谈通过这首词认识的毛泽东。之后汇总同学们的答案,并补充毛泽东创作这首词时的有关材料。这会迅速激起同学们的好奇心:词作中表现的豪情与毛泽东当时的现实状况为何会有较大的差异?然后让学生再次进入文本,这时同学们就会关注到这首词在文学层面上的用词斟酌,关注“苍茫”“忆往昔”“曾记否”这些日常教学中并不会被视为重点的词语,再拿这些词和我们所理解的“重点意象”进行对比分析,关注表示程度的词及“红遍”“鹰”“击”等词展现的力量感。

按照这样的教学逻辑,便实现了从“面”一层的诗歌整体把握到“线”一层的青春脉络勾连再到“点”一层的用词与意象斟酌品味的探索,构成了完整的教学框架。既没有丢失单元的青春主线,也顾及到了字词分析。

简而言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情感、线索是理解诗意的最重要抓手,意象、炼字更像是增彩的调味品,不管是日常的自读鉴赏还是课堂上的朗读学习,都不能本末倒置。

(三)作业设计的单元意识

部分教师在单元教学过程中,急于布置体现单元导语和单元学习任务要求的“写一首诗”作业。从展示的角度来说,这样的任务成果富有表现力,是公开课、比赛课中的“加分项”,但按照正常的教学逻辑,该项任务不适于作为过程性评价完成,更应作为终结性评价。

写作一首青春小诗是本单元的学习任务,是学生在学完了一首词、四首现代诗及两篇青春主题小说之后才能开展,它考察的是学生的整体掌握能力,是学生的青春主题和诗歌语言表达训练的迁移,作业的完成是需要严密的课内支架的。况且我们在学生语文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强调的是“小步子”原则,且不谈是否进行了写作教学,单看花一课时或者几课时带领学生阅读分析过一首或几首诗之后便要求学生写诗,“步子”就未免略大了些。

我们不妨按照课本上“学习提示”部分的要求,引导学生在学习完单篇诗歌之后,再开展群文阅读,按照由面到线、由线到点的逻辑顺序,开展一次鉴赏活动,这样既强化了学生的文本阅读思路,又实现了共同情感层面下的不同表达分析训练,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结语

语文的教学逻辑应和学生未来的语文应用场景保持一致,我们的应用场景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那么在教学中也应是先整体后局部,先面再线后点的。不可否认创作手法如意象、炼字等的重要性,但也应遵循教学设计的逻辑,优先关注单元的主题与情感展露,再具体到单篇文本中关注创作细节。

参考文献:

[1]吴云芳,张乐.画意诗情歌青春——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学习任务设计[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20(4).

[2]吴林俊,张秋玲.人文精神与语言艺术——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第一单元古代散文专题学习设计[J].语文教学通讯,2020(5).

[3]徐志伟.高中统编教材必修上册任务学习教学设计略谈[J].语文建设,2019(19).

[4]张克中."研习"下的高中语文教学——选择性必修上册编写意图与教学建议[J].语文建设,2020(19).

[5]王欣艳.统编高中语文教科书单元结构逻辑分析[J].教学与管理,2020(25).

[6]祝新華.促进学习的阅读评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7]王雪松.论中国现代诗歌节奏单元的层级建构[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8]刘华.改进、典范、嵌入、创新——统编初中语文教材阅读部分的编写思路、体系特点及教学建议[J].基础教育课程,2017(19).

(作者:陈喆,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学教师)

[责编芮瑞]

猜你喜欢
线索教学思路统编教材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电影《钢琴师》中音乐设置与剧情关联探究
提高高校声乐教学形式与方法探析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
地方电视民生新闻如何找线索
改变与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