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落叶松癌肿病防治技术研究

2023-06-10 10:57王霞张军生
农业灾害研究 2023年4期
关键词:化学防治

王霞 张军生

摘要 落叶松癌肿病是危害兴安落叶松的重要枝干病害,该病在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全境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近年来在一些林业局的人工幼龄林发生严重,尤其以20年左右的落叶松人工幼龄林发病严重。国内对此病的研究较少,从克一河林业局的实际生产需要出发,进行了室内外药效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发现以营林措施(卫生伐+修枝)结合病部人工涂抹70%精品甲基托布津与机油混合液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最佳。

关键词 兴安落叶松癌肿病;营林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763.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3)04–0019-03

落叶松癌肿病在我国最早在1976年发现于小兴安岭南坡黑龙江省伊春市的凉水林场[1]。克一河林区最早在1999年,在10年左右生的水湿地改造后的落叶松人工林内发现该病危害,近年来逐年加重,严重影响了树木生长,并且造成零星死亡。为了尽快控制该病的发展和危害,在克一河林业局对该病进行了病害防治试验,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克一河林业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大兴安岭主脉西南坡,地处呼伦贝尔市鄂伦春自治旗境内。本地区属于寒温带湿润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区,土壤为棕色针叶林土,谷地或地势低洼地多为沼泽土[2]。土壤含水量大、土温低,热量略有不足,形成了立木发育的恶劣条件,其表现为地位级较低。本区植被类型属针阔混交林带,主要植被由西伯利亚植物区系和蒙古植物区系组成,以木本植物为主体,代表的植物类型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组成的针叶林,主要树种有兴安落叶松、白桦、偃松、樟子松、山杨等[3]。

1.2 供试农药

为了筛选出高效、低毒、低残留、低污染的农药,研究共选取了4种供试农药:

(1)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江苏省通州正大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2)70%精品甲基托布津:浙江一帆化工有限公司;

(3)百菌清烟剂10%:黑龙江省平山林业制药厂;

(4)机油:青岛德士石油化学有限公司。

1.3 研究方法

1.3.1 营林措施防治试验 在具有代表性的发病林分进行营林措施防治试验,主要通过修枝、合理卫生伐等措施,清除病枝、病死木[4]。调查防治地与对照地的病情变化,筛选出有效的营林措施。

1.3.2 化学药剂防治试验 根据病害发生的严重程度,选出16块防治试验样地,通过室内的药效试验和林间小面积防治试验,筛选出几种药剂,用不同的浓度、不同的施药方式,在防治标准地进行药效试验,比较防治效果。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效果好、稳定的、成本低且对环境友好的药剂。

1.3.3 生物调控 用一些微生物制剂,如接种美味牛肝菌进行防治试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营林措施防治试验

试验样地设在克一河林业局霍都奇林场42林班28年生的兴安落叶松人工林内,海拔为700 m,郁闭度0.5,林分密度为1 800株/hm2,平均胸径6.0 cm,平均树高8 m,林内卫生状况一般。选标准地3块,2块为防治地,1块为对照地。每样地内选样株100株。2018年10月树液停止流动后进行。

处理1:针对防治地的发病株,修除病死枝。

处理2:结合生产,伐除濒死和病死木,再修除剩下发病树木的病死枝。

对照地不作任何处理,在处理前分别调查病情,于处理后的1~3年再分别调查病情,统计防治效果。具体见表1。

从表1的防治效果可以看出,修除病枝和进行合理的卫生伐对防治落叶松癌肿病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经过对比分析,病情指数差异显著。试验结果表明,针对感病指数40~50的兴安落叶松试验林分,修除病枝1年后效果较明显,防治地块感病指数处理1(修除病枝)由防前的45.8下降至30.6,处理2(卫生伐)感病指数由52.7下降至28.9,即防治地感病指数均呈明显的下降趋势,2种处理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33.1%和45.1%。防治后2年、3年防治效果随时间推移削弱明显。防治地与不处理对照地相比,对照地感病指数由防治前的40.5上升至防治后1年的45.2,2年的51.3,3年的61.8,呈逐年加重趋势。由此可见,原来林分密度大、感病重的林分,经过人工修除病枝和进行合理的卫生伐后,株间距增大,林内通风透光,改善了林分的生存条件,保留下来的树木生长相对较为健康,不利于病菌的传播与侵染,使原染病较轻的树木得到控制,且病状有所减轻,染病较重的树木也维持在原有程度,林分病情显著减轻。对照区内树木病害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

由此可见,通过合理的人工修除病枝和采取科學合理的卫生伐措施,有利于控制或延缓病害扩散蔓延速度,提高林分抗病力,有效地促进人工林健康生长[5]。同时,试验证明,人工修除病枝和进行合理的卫生伐在短时间内对病害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效果随时间的推移而削弱。例如,17号样地防治后的防治效果由防治后1年的33.1%下降至3年的3.4%,18号样地由45.1%下降至30.9%。

2.2 化学防治试验

2.2.1 室内药效试验 室内药剂筛选:室内测试杀菌剂对病菌孢子萌发的影响;

药剂: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波尔多液、机油4种杀菌剂;

菌种:Lachnellula willkommii(Hart.)

Denis来源于从病枝上剥离下来的子囊盘分离培养获得的菌种。

方法:室内试验是采用孢子萌发法,即将杀菌剂配成不同浓度的药液,用灭菌水配成病菌孢子悬浮液,取等量杀菌剂溶液和孢子液(1 mL药液+1 mL孢子液)充分混合,每种药剂选用3种浓度,与清水作对照,用悬滴法进行孢子萌发试验,重复3次,12~20 h后检查孢子萌发率。试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室内药剂筛选的各处理均有效,而对照区萌发率高。上述4种药剂均有显著的杀菌效果。波尔多液700倍液、百菌清500倍液、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机油的抑菌率达100%,可以将落叶松癌肿病病原孢子全部灭杀,使其失去萌发能力,减少侵染源。波尔多液900倍液相对抑菌率仅为82.35%,甲基托布津700倍、900倍液抑菌率为90.98%和81.96%,在生产应用中一般不选择此种浓度配比。

2.2.2 林间小面积防治试验 2018年6月在克一河林业局霍都奇林场42林班克上路检查站南1小班1号防治标准地选择一些标准树,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波尔多液进行喷雾,用机油、甲基托布津和机油混合液,涂抹在病斑处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每种浓度重复3次,15 d以后检查防治效果。

从表3可知,经方差分析,3种喷雾的药剂与对照相比有显著的差异,药效明显,3种药剂间无显著的差异。涂抹的2种药剂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说明药效很好,涂抹与喷雾比较有显著的差异,说明涂抹给药方式优于喷雾,2种涂抹方式以70%甲基托布津+机油的效果最好,在90%以上。

通过室内药效试验和林间小面积防治试验发现,波尔多液700倍液、百菌清500倍液、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和机油的抑菌率达100%,用甲基托布津、百菌清、波尔多液进行喷雾,用机油、甲基托布津和机油混合液涂抹在病斑处进行小面积防治试验。涂抹的2种药剂与对照相比有极显著的差异,说明药效很好,涂抹与喷雾比较有显著的差异,说明涂抹给药方式优于喷雾,2种涂抹方式以70%甲基托布津+机油效果最好,在90%以上。

2.2.3 防治地药效试验 为了进一步验证防治效果,筛选出有效且稳定的药剂,在16块防治地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于2018年6月在防治地内用以上药剂进行喷雾、烟剂和涂抹防治试验。涂抹在2018年进行1次,以后年份对新发病的补充涂抹,连续3年检查其防治效果。喷雾于2018年、2019年、2020年每年进行1次,烟剂防治每年2次,间隔15 d。

从表4各药剂防治效果统计数据来看,各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1号监测标准地发病株率逐年上升。其中,喷雾和放烟的防治效果不稳定,人工机油涂抹和70%精品甲托与机油混合液涂抹防治效果好且稳定,尤以人工涂抹70%精品甲托与机油混合液的防治效果最好且稳定,防治效果在95%以上。实际调查中发现,凡涂抹之处均不产生子囊盘,附近亦无新病斑,新病斑主要发生在肉眼可见、臂膀却涂抹不到的2 m以上高度处,这也是这种防治措施的不足之处。

2.3 生物防治试验

在17号防治地进行美味牛肝菌的小面积接种试验,接种前后进行了病害调查。美味牛肝菌常与松树的树根形成菌根,有利于松树的根部吸收营养物质。在落叶松人工林内由于缺少菌根,树木的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表5可知,应用食用菌接种可增强地力和寄主林木抗性,减轻病害,防治效果由2018年的65%提高至85.2%,大大改善了松树的健康状况。

3 小结与讨论

试验证明,采取营林措施,即对防治地的发病株采取修除病死枝、结合生产伐除濒死和病死林木,修除剩余发病树木病死枝的措施,并在病部人工涂抹70%精品甲托與机油混合液或人工涂抹机油的综合防治技术为最佳。通过营林措施,改善了林分卫生条件,清理了下层易感枝条,林内通风透光,不利于病菌的传播与侵染,显著改善了林分病情。结合药剂涂抹死芽、节子或机械伤引发的病斑,有效阻隔了病菌侵入通道,综合防控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技术[6]。虽当年防治成本较高,但可长期持续发挥防效,有效期在3年以上,年均防治成本明显下降。

应用食用菌接种增强地力和寄主林木抗性试验上,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接种点处未长出接种菇种,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未来,从保护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充分发挥系统内各种生物资源的有益功能出发,对落叶松癌肿病进行立地调控和生物调控(施用生物有机体及其产品);利用和开发寄主抗性;尝试筛选一些新型生物农药;积极推广应用一些先进的枝干病害防治器械和技术,是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流方向,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1] 邵力平,何秉章,潘学仁.兴安落叶松癌肿病[Trichoscyphella willkommii(Hart.)Nannf.]的研究初报[J].东北林学院学报,1979(1):22-31.

[2] 林君,尚健,陈天林.四霉素防治杨树溃疡病试验研究[J].河南农业,2016(11): 74.

[3] 吕俊君.杨树溃疡病综合防治试验初报[J].森林病虫通讯,1999(5):25-26,44.

[4] 洪雪姣,邳学杰,崔丙云,等.杨树烂皮型、水泡型溃疡病的药剂防治试验[J].天津农业科学,2014,20(6):118-123.

[5] 吴强民,李文娟,孟超,等.三种药剂防治杨树溃疡病的药效试验[J].山东林业科技,2014,44(5):66,87-88.

[6] 师延珍,王玉国.落叶松癌肿病的研究[J].北京农业,2013(12):106.

责任编辑:黄艳飞

AbstractLarch canker was a disease which affects the main trunk of Dahurian Larch, making the outer layer come away to expose the inside of the stem. The disease spread Daxing Anling Inner Mongolia in varying degrees. Recently some man-made sapling forests have been in a serious situation especially twenty years old sapling trees. The researches about it in our country are relatively less, From the practical aspect, After testing the efficiency of medicine indoors and outdoors and preventive treatment in the forest, the best way was the blend of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sanitation cutting and pruning) and miscible liquids daubed by workers, which was made of seventy percent thiophanate methyl and engine oil.

Key words Dahurian Larch Canker; Silvicultural Control; Chemical Control

作者简介 王霞(1970—),女,河北高碑店人,高级讲师,主要从事森林病虫害教学与防治研究。

猜你喜欢
化学防治
番荔枝采后病害种类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
棉田杂草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无患子光肩星天牛化学防治研究
南方水稻的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橡副珠蜡蚧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防治研究现状及展望
南方砂梨早期落叶减量增效化学防治初步研究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化学防治技术
美国白蛾的生物学特征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