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坤++黄朝炎++杨俊杰
摘要:近几年,梨早期落叶在汉江流域梨产区发生比较频繁。当地果农采取常规化学防治每年用药16次以上,成本高,且效果差,严重影响当地梨产业的发展。2015年通过实地调查和分析,针对能引起当地梨早期落叶发生的主要原因优化了化学防治的药剂组合和施药时间,制定出年用药9次的梨早期落叶化学防治方案。该方案防效好,农药使用量少,果农投入低,符合当前减量增效化学防治要求,值得进一步开展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梨早期落叶(PED);汉水砂梨;减量增效;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661.2;S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05-0876-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05.02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duced and Synergistic Chemical Control of Sandy Pear Early Defoliation in South China
LIU Kun1,2, HUANG Chao-yan3, YANG Jun-jie4
(1.Laohekou Fruit Institute, Laohekou 441800,Hubei,China;2.Laohekou Plants Protection Station,Laohekou 441800,Hubei,China;
3.Xiangyang Plants Protection Station,Xiangyang 441000,Hubei,China;4.Hubei Plants Protection Station,Wuhan 430070,China)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pear early defoliation(PED) occurred frequently in sandy pear orchards of Han River Basin. By conventional chemical control, local pear growers used to spray more than 16 times a year, with bad result and high cost, which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pear industry. In 2015, according to the main inducements of local PED through field surveys and analysis, the chemicals and spraying frequency of old control scheme were optimized. The new scheme reduced the spraying frequency from 16 to 9 a year, with good control results, less pesticide usage and less investments, which is worthy of a further research and extension.
Key words: pear early defoliation (PED); Hanshui sandy pear; reduced and synergistic; chemical control
梨早期落叶,是指梨树叶片非正常情况下,10月中上旬以前,发生大量脱落的现象[1]。该现象会严重影响树体营养累积和果实的正常生长,对树势和后续年份生产危害极大[2,3]。中国南方梨产区湿度大,光照强,病虫多样且为害时间较长,早期落叶现象发生较为普遍,且危害较重。
湖北省老河口市砂梨种植面积超过6 666 hm2,是当地农民的主要水果产业,其自主品牌“汉水砂梨”更被评为湖北省三大名果之一。近几年梨早期落叶对本地梨生产危害较大,而当地果农的盲目用药(16次/年)又进一步加剧了环境污染,常规防治技术急需得到改善。本研究针对本地梨早期落叶的主要诱因,优化了用药时间和药剂组合,制定出年用药9次的减量增效的化学防治方案,经2015年田间试验检验效果较为理想,希望能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1 发生概况
据不完全统计,2011-2014年4年间,老河口市梨产区梨早期落叶年均发生面积约为4 467 hm2(不同程度),约占梨种植面积的67%。其中,严重受害面积为167 hm2左右,每年直接经济损失约1 500万元以上,果农生产成本增加450~750元/hm2。
2 原因分析
据调查,老河口“汉水砂梨”产区梨早期落叶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品种抗性差异较大(主栽品种中黄冠抗性最差,华梨1号抗性较好);前期梨瘿蚊等梨园害虫一至二龄幼虫数量激增[4],导致叶片大规模受害,中后期发生霉变脱落;前期黑斑病[5-7]等叶部病害预防措施不到位,导致中后期病害大流行;缺铁性黄化[8-10]和雨热条件[11,12]等因素,导致叶易发生日灼而早脱;部分梨园用药不科学,叶片发生药害而脱落[13]。
3 减量增效化学防治方案
本研究针对梨早期落叶的主要诱因,优化和制定了全年减量增效化学防治方案[14-17],并开展田间试验。其中,选用黄冠和华梨1号分别作为耐受力较差(以下記为“感”)和耐受力较好(以下记为“耐”)的品种代表。试验结束后,通过对落叶情况和新梢生长量等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产量、效益测算和后期跟踪反馈,对该减量增效化学防治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参试药剂 见表1。
3.1.2 主要器材 园林打药机(FST-120)、塑料水桶(50 kg)、三轮拖拉机;标签、记号笔、记录本、卷尺和游标卡尺等。
3.1.3 试验地点 见表2。
3.2 试验设计
3.2.1 试验处理 见表3。
3.2.2 小区分布 见图1。
3.2.3 用药时间 见表4。
3.2.4 试验调查
1)落叶率观测。由于目前尚无快速、精确的果树落叶情况的田间测量方法,为了便于采集数据以及人眼直接观测和区分,本研究在有关文献基础上对观测方法进行了改良[17-19]。即预先对果树落叶情况设置了12个基准数(即落叶占全树叶片的比例),分别为0、1/20、1/10、1/8、1/5、1/4、1/3、1/2、2/3、3/4、9/10和100%。
本试验分别在梨树生长的果实膨大期(6月下旬)、采收期(8月中下旬)和田管末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在各区内随机分别选取5株(其中空白对照选3株),观测并记录落叶情况[20,21]。
2)新梢生长量测量。生长季节终了时(本研究选在10月中下旬),在各试验小区内分别随机选取5株,并测量其外围距地1.5 m左右高度的新梢5~10条,测量芽鳞痕处至顶芽基部的长度和新梢中间位置的直径,分别以米(m)和厘米(cm)为单位。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落叶率 分别在6月28日、8月13日和9月30日,对各试验小区落叶情况进行观测,并进行初步统计分析,见表5和图2。
由试验结果可知,截至8月13日采收期结束,各减量增效区梨树的早期落叶情况明显轻于常规防治区和对照区(见图3、图4),其中华梨1号(耐)和黄冠(感)品种的减量增效区相对防效分别达到了47.38%和57.22%,明显高于常规防治区的38.62%和26.96%,落叶率分别为19.00%和27.33%,而空白区的落叶率高达36.11%和63.89%。
但9月30日再次调查时,华梨1号(耐)减量增效区的相对防效有所提高,达到54.61%,常规防治区为34.78%,而黄冠(感)的防效则出现大幅降低,仅为39.28%,但仍高于常规防治的11.07%。
结合防效曲线可以得出,华梨1号减量增效区的效果较为稳定,采后1个月左右不施药(田管末期),仍然能够维持较高的防效;而黄冠品种的减量增效区与常规防治区的防效波动较大,采后1个月疏于管理(田管末期),易出现落叶量激增现象。
3.3.2 新梢生长量 由新梢生长量(见表6、图5)可知,华梨1号减量增效区新梢偏短粗(长0.74 m、直径0.80 cm),常规防治区(长0.89 m、直径0.63 cm)与空白对照区(长0.80 m、直径0.69 cm)新梢偏细长,属于徒长型。而黄冠的各个试验小区新梢生长情况差异不明显,均偏细长,属于徒长型。这种现象与梨树生长期的早期大量落叶有关,早期大量落叶易导致梨树中后期返青[12],枝条营养生长变强,从而产生徒长,与落叶统计结果相吻合。
4 讨论
试验表明,减量增效试验区的用药频次和剂量均明显少于常规防治区,但由于药剂组合更优,施药时间更贴近病虫最佳防治期,因此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其中,抗逆性较好的华梨1号品种,在落叶率和新梢生长量方面结果基本一致,试验区防效较好,且防效稳定,新梢生长健壮。而抗性较差的黄冠品种,由于树势羸弱,虽然相对防效也较高,但整体落叶率偏高(以9月30日为例,减量增效区和常规防治区的落叶率高达56.67%和83.00%),防效不稳定,后期易出现反弹。
结合收益情况,参试梨园2013年、2014年的早期落叶发生严重,黄冠每公顷产量3 750 kg、优质果率不足20%,华梨1号每公顷产量11 250 kg、优质果率不足30%;截至2015年10月中旬(全部销售完毕),黄冠每公顷产量12 000 kg、优质果率60%;华梨1号每公顷产量近30 000 kg、优质果率80%,较常规防治区(黄冠60 00 kg、40%,华梨15 750 kg、50%)和空白对照区(黄冠3 000 kg、30%,华梨9 750 kg、30%)有较大提升,每公顷平均经济效益达到 52 500元以上,为近3年来最高。
从结果和后期反馈来看,针对梨早期落叶的减量增效化学防治方案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当地常规防治,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果农收入;但从产量和经济收益来看,单纯实施减量增效防治的效果仍然十分有限。还需要围绕树势和目标产量,继续完善肥水与花果管理、品种改造和树形修剪等措施,开展综合防治,从根本上解决梨早期落叶问题,促进当地梨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全军,李文贵,钟必凤,等.南方砂梨返花返青发生特性及其与早期落叶的关系[J].西南农业学报,2013,26(3):1160-1163.
[2] 李建波.渭北果树早期落叶病发生的土壤条件及对果品质量的影响[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3] 柯冠武,郭林榕.南方早熟梨早期落叶、二次开花和果实偏小现象原因及对策[J].中国南方果树,2007,36(1):77-79.
[4] 刘 坤.“汉水砂梨”早期落叶的诱因调查及初步分析[J].中国果树,2016(2):109-111,121.
[5] 王 宏,常有宏,陈志谊,等.梨黑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研究[J].果樹学报,2006,23(2):247-251.
[6] 常有宏,刘永锋,王 宏,等.梨黑斑病病菌的致病条件[J].江苏农业科学,2008,24(3):316-320.
[7] 史大卫.苹果早期落叶病害的流行发生与防治[J].山西果树,2006(3):22-23.
[8] 张朝红.酥梨缺铁黄化症及矫治技术的研究[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0.
[9] 邹邦基,何雪晖.植物的营养[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5.
[10] 周厚基,仝月澳.苹果树缺铁失绿研究的进展——Ⅰ.生态因子对缺铁失绿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1987,20(3):23-27.
[11] 张文彬,廖龙光,于同旭,等.溶液液滴蒸发变干的环状沉积[J].物理学报,2013,62(19):196102.
[12] 杨爱丽,索世虎,马建霞,等.梨树重度落叶情况调查及原因分析[A].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郑州: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7.474-475.
[13] 冯晓东,雷 超,王 婧,等.不同水肥管理对梨枣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4): 56-59.
[14] 黄新忠,陈义挺,雷 ,等.福建梨早期大量落叶诱因与防控策略[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91-95.
[15] 任 艳.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梨树早期落叶病发生原因调查与防控对策[J].防护林科技,2015(2):73-74.
[16] 郝 婕,魏 亮,王献革,等.不同药剂處理对苹果早期落叶病防治效果的比较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4(5):36-38.
[17] 薛 杰.杨树早期落叶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J].防护林科技, 2005(6):54-55.
[18] 杨爱丽,索世虎,王 东,等.豫西地区苹果树早期落叶病重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A].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河南省植物保护研究进展Ⅱ(下)[C].郑州:河南省植物病理学会,2007.457-458.
[19] 郭雅斌.苹果斑点落叶病的发生与化学防治试验[J].北方果树,2007(3):47-49.
[20] 杨晓平,胡红菊,田 瑞,等.翠冠梨新梢与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及相关性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2):3050-3052.
[21] 金方伦,杨李娟,罗会贤,等.湘南梨新梢、果实的生长动态及相关性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3):588-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