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爱红
国学经典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我国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流传下来的国学经典著作十分丰富。它们不仅具有较高的传承价值,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将其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等都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创新与丰富经典诵读形式,提高经典诵读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的有效实施方法,需要教师了解其教学现状,并对要达到的目标有明确的掌握,这样才能确保在实施国学经典诵读教学时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国学经典诵读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诵读的内容选择缺乏科学性。国学经典诵读的主体是学生,但是部分国学经典诵读内容的选择并未结合学生的情况和需求,导致其无法理解经典诵读的内容,只是机械性地读。其二,诵读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动力主要靠兴趣支撑,但是受到国学经典诵读形式单一的影响,多数学生缺少对诵读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在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增加诵读形式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二、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优化策略
1. 科学选择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教师在实施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要注重对诵读内容的科学选择,能够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发展需求,加强对国学经典诵读内容的整合与分层优化,确保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诵读需求,为国学经典诵读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良好的资源保障。在层次化处理的基础上,还要做到诵读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可以将学生按照年龄分成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一、二年级的学生,由于其认知水平较低,理解能力较差,教师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的内容主要设置为简单的古诗,以及比较容易理解的《二十四节气歌》《百家姓》等内容,古诗的选择要以课内为基础向课外延伸。比如,课内的古诗包括《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等,教师根据课内文章难易程度向课外延伸,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古诗词经典诵读内容,使其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到古诗词韵律的优美以及古诗词所营造的优美意境。第二阶段是三、四年级的学生,教师要注重选择一些具有道德规范教育意义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除了课本中的古诗词外,教师可以为学生选择《三字经》这一国学经典著作。它不仅朗朗上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而且在该书中蕴含丰富的传统美德以及做人的规范等。通过对《三字经》的经典诵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文学积累,还可以在不斷地诵读中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和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行为品格与道德素养。第三阶段是五、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高的国学经典诵读内容。比如,教师可以选择四书五经中的内容——《孟子》《论语》等,使学生在国学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深入理解与感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借助文化内涵的熏陶与教育促进其道德修养的提升。
2. 强化国学经典诵读技巧指导
国学经典诵读内容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相对困难,主要是因为其中存在很多生僻字词,还有部分字词的古今意思不同,部分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中的语言表达形式也与现代语言表达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异。良好的国学经典诵读技巧能够指导教学,使学生顺利开展诵读活动,促进其对诵读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同时要求教师对诵读技巧的指导教学加以重视,并在教学中深入落实。一方面,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断句,也就是要在诵读的过程中掌握好节奏,这方面可以通过教师示范来帮助学生掌握断句技巧。另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情感,做到有感情地诵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中的思想和内涵。例如,在进行《凉州词》的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动画视频,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这有利于激发其内心的情感。教师再配合相关的背景音乐,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逐渐提升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语感,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技巧。
3. 提升国学经典诵读的趣味性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需求不断丰富与创新国学经典诵读形式,提升诵读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完成国学经典诵读任务。首先,教师要丰富诵读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例如,在进行《采薇》《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等古诗词的诵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先采用示范诵读的方式让学生掌握诵读的技巧,然后鼓励其“跟我读”,让学生当领读的“小教师”,还可以让其通过班级齐读、比赛读以及诗句接龙诵读等方式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丰富多彩的国学经典诵读形式让课堂氛围变得和谐融洽,调动了学生参与诵读的积极性,实现了国学经典诵读的寓教于乐,使其在良好的互动以及游戏参与中感受国学经典的文化内涵。其次,教师可以将国学经典诵读与其他学科进行融合,如可以与美术、书法、音乐等学科融合到一起。教师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内容的理解与感知。比如,有的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在国学经典诵读内容中感知到的画面勾勒出来,有的学生采用有节奏、有韵律的吟唱方式将国学经典内容吟诵出来,还有的学生运用不同形式的书法将国学经典内容写出来。丰富有趣的诵读形式让学生逐渐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热爱。
4. 保障国学经典诵读时间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国学经典诵读的监督和管理,通过时间上的规定和约束来保障学生在前期有足够的自主诵读时间。一方面,教师要定期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诵读,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国学经典诵读篇目,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内容,在特定的时间投入到国学经典诵读中,接受国学经典诵读的熏陶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要在课上安排合适的国学经典诵读时间。比如,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文言文等内容时,能够让学生在课上有足够的诵读时间。而在讲解其他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在黑板的一个角落上写一首古诗,或者从《论语》《孟子》等国学经典著作中摘取几句,让学生在语文课前进行集体诵读,可以有效地集中其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此外,教师要与家长沟通,保障学生在家庭教育中能够获得亲子共读的国学经典诵读时间。
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诵读融入语文教育教学是目前教育改革中的重要内容,也受到了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丰富的国学经典元素,为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实施提供了切入点。虽然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也逐渐开始实施国学经典诵读,但是仍然无法达到理想的实施效果。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不断优化国学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借助国学经典诵读提升学生文学素养与道德品质,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