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艳艳
[摘 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要作用是为祖国建设培育新人,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培育新人。分析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内在联动机制、高职院校“青马工程”实施中面临的困境,从培养目标、内容供给、培养机制、评价体系四个维度探索新时代高职院校“青马工程”的突围路径,探寻新时期高职院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新思路。
[關键词]青马工程、党建工作、联动机制、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
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的重要性
高校的党建工作作为中国共产党建设当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必不可少的模块。在高校党建工作中,习主席强调,高校做好党建工作是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基础和保障。
“青马工程”即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1],这是在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当中,是为中国共产党伟大事业培育新人的新的递进,是为党的事业添“薪”加瓦的新启程。
“青马工程”和高校党建工作有着一致的目标,就是着力为党培养一批新时代能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心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奋斗的好干部。在这个信息大流通的时代,引领广大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正确的思想观念、成为国家发展的中流砥柱,是“青马工程”和高校党建工作的共同使命。[2]
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的共性
2.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培养内容的关联性
“青马工程”和高校党建工作在培养内容方面具有重叠性、兼容性。同时,二者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借鉴和提升。“青马工程”和高校党建工作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有效的理论学习,把党的科学理论知识传授给青年,引导广大青年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思想筑牢强大精神支柱。提升高校青年对党建知识的认识,深刻领悟老一辈的革命传统精神,保证中国青年能够坚定不移地追随党和社会主义的脚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青马工程”和高校党建工作都是在青年中通过传播并实践党的科学理论来引导青年,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对价值取向进行正确引导,对行为习惯进行有力指导,引领和凝聚青年。二者都在努力为党培养具有忠诚政治品格的后备军,输送一批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力素质突出的青年。
2.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培养对象的交叉性
高校对党员的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主要通过在团员中推荐优秀的团员,而这些优秀的团员主要为团学干部、各部门社团的负责人、青年骨干力量、学术骨干、科研榜样、文艺标兵。在学生党员发展文件中也明确规定了高校学生党员必须是学生当中的骨干分子 。而“青马工程”的选拔培养对象是团学干部、各部门社团的负责人、团学骨干力量、青年知识分子。由此可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培养对象存在交叉性。二者针对培养对象的选拔,都是在学生青年中培养在某些领域优秀的先进标兵、骨干力量。
2.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培养方式的共同点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学生党员发展和“青马工程”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育上都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理论学习教育是根本,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青年开展工作的看家本领,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武器。二者都对理论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党员发展要求基层党员应当对发展对象进行短期集中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24学时。“青马工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原则上要求在培养学员过程中每年集中理论学习总学时不少于80学时。实行培训课程精品化、培养环节系统化,设置理论培训、素质拓展等培养环节,组建青年讲师团、团干部上讲台,对学生干部进行理论培训及实践指导。不仅仅局限于依托团员培养的志愿汇、创青春等平台,开展校园社会实践志愿服务,三下乡社会实践等,这是“青马工程”实践教育培训的侧重点,旨在不断加深“青马工程”培训对象,通过广泛的实践活动进入社会,参与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化建设,树立坚定地为人民服务、忠于祖国的信仰。党员发展实践教育同样注重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通过服务基层、走进基层,检验青年学生如何融入社会去服务人民和社会,培养青年学生的先进模范意识。
2.4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与“青马工程”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习总书记强调,在高校中做好党建工作,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同时也是新时代下培育祖国建设者的必然要求,要将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作为政治责任[3],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和“青马工程”二者培养目标是相同的,都是为祖国的发展添砖加瓦、培育人才、助力新中国高质量发展,都是为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学以致用、在实践中悟真知、把理论学习同实践锻炼结合起来,真正做到知行合一。二者对社会实践都做出了明确要求,引导青年在实践中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国家制度优势和治理体系合理性;同时通过在基层的实践,增加社会阅历,增进同人民群众在情感上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和践行。
3 高校“青马工程”实施现状分析——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
近年来,“青马工程”培育格局发展良好,取得了一定的进步,成果较为显著, 但在发展中我们也总结出一些不足。如,重部署、轻落实,重开班、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管理、轻考核,重短期、轻长期。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为例,对近些年的“青马工程”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并总结和反思,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定位不清晰,重视力度不足
领导对于“青马工程”的认识存在不足,大部分仍停留在形式化层面。创新性不够,机械性沿用旧有的培育方式,没有考虑到培养对象在信息化大时代的冲击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化,对于知识的接受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在学员的选拔上,广谱性还不够,更多地侧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而忽视了普通团员青年知识分子。在教师队伍的培养上,重视力度不足,定位不够清晰,和党建工作脱节,学校很多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专家、学者、教师没有参与到“青马工程”的培养工作中来。
3.2 社会实践机制仍然需要创新
在“青马工程”的社会实践当中,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如,过于重视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虽然聘请了校外有权威有知名度的讲师团进行授课,但缺乏行之有效的实践活动。理论和实践不能很好地协同发展,仅仅依靠培训过程中的几堂社会实践课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观参与性。挂职锻炼、志愿服務、劳动见习等重要实践形式被替代。“青马工程”在培育学员的过程中,理论知识的普及固然重要,但有影响力的社会实践能让青年大学生更加了解社会情况,更好地融入社会,从而服务社会,这也是对所学知识的一个有效验证。
3.3 考核制度体系不完善
学校针对“青马工程”建立了相应的考核制度,但制度还亟待完善。在制度的执行过程中不够严格,特别是在考核制度方面,仅仅把集中培训期间的出勤考核、过程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短期培训考试成绩作为结业的标准。没有一个长期有效的跟踪考核模式,让学生对“青马工程”真正的培养目的没有有效的认识,导致学生在自主学习、坚定信仰方面还不到位,沉浸式的教育还有待挖掘,“青马工程”在学生当中的渗透力比较低。
3.4 培养周期短,缺乏延续性
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和一些高校存在类似的情况,培养模式都存在持续性和连续性上的不足,培养周期相对较短,间断性的利用周末、节假日,都是短时速效速成,没有一个延续性的培养体系,大大削弱了培养效果。“青马工程”与学生党建工作契合度不够,没有有效地把党建工作和“青马工程”互相糅合,交叉发展,互相衔接。
4 高校学生党建与“青马工程”内在联动机制研究
为解决上述困境,推动“青马工程”真正做实、做深、做细,取得实际效果,必须依托先进理论的指导,寻求方法上的创新突破,使“青马工程”走好可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的道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输出优秀的马克思主义人才。
4.1 加强党建思想引领作用,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性
高校党建工作在党员理论学习有着从中央到地方、从线上到线下的资源优势;也有着党校的专门培育场所,师资力量雄厚、队伍庞大。党校教师对党的理论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和造诣,授课的内容也是精益求精,能够把握党校培育的总方向并设立多元化的课程。“青马工程”的培养发展中,将理论的学习放在首位,但师资力量是“青马工程”的短板,经常是四处找优质的师资,谁有空谁顶上,不能很好的保证学员进行优质的理论学习。而借助党建党校的资源,发挥共享作用,不仅可以减少在优势师资力量建设过程中时间上的浪费,还能有效地保证学习质量。把我党最先进的知识在“青马工程”阶段有一个系统的学习和精神洗礼,加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性,也为党的事业培养人才夯实基础。
4.2 共享党校优势资源作用,规范“青马工程”培养的标准性
高校党支部随着学生党员数量的增加也在逐年递增,党员的培养与发展有着完整的系统和规范的流程,基层党支部对学生从提交入党申请书开始,就进行跟踪考核,过程化的学习,综合能力的评估,思想动态的跟踪和引导,有着细致和全面详实的记录。“青马工程”的培育较为简单,一般是团组织推荐、团课的学习,在培训内容、培训方式上都未有明确的规定。因此,“青马工程”可借助党支部程序化管理模式和科学的培养体系,推进“青马工程”的规范化建设。“青马工程”有了党校在培养程序方面的鼎力支持,有助于完善“青马工程”的管理体系,形成更加严密、有闭环的科学管理体系,进而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4.3 强化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党支部是党务工作的基础,众多优秀的且有很好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和极强责任感的干部,都汇集在党支部。“青马工程”依靠党支部的强大的战斗堡垒,能更有效地吸引青马学员以及其他青年知识分子向优秀榜样靠拢,润物无声地互相影响和促进,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同时,高校基层党支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向心力、号召力和宗旨意识。学生党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了服务意识,劳动意识和良好的道德情操。“青马工程”对学员的实践能力也提出了要求,二者实践的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而服务。 因此,二者的社会实践活动交叉开展、联动,有助于调整学生的被动性为主动性,同时有了基层党支部的支持,有助于青马学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找到组织,在激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向心力的同时,还能够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5 结束语
党旗所指、团旗所向,高校共青团的工作在党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有序开展。完善“青马工程”培养路径,为青马学员的持续性发展提供支持,是党员培育工作的一部分。青马学员课程的结业,不代表培育的结束,可以借力基层党组织,继续培养考察。青马结业学员可作为积极分子考察,而积极分子的培养也可通过“青马工程”这个培育平台,开展培养联动协同进行。一方面“青马工程”为党建工作输送新鲜血液,另一方面伴随青年学生的毕业与就业,就业单位的党组织是延续党员培养的有效路径,但“青马工程”不具备在就业单位延伸培养的有效保障,特别是非党员青马学员,就业后没有组织的约束,很可能就暂停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所以盘活党组织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打通学员党员发展和青马学员的信息库平台,实现青马学员延续性发展,可实现青马学员的学习不因毕业而中断。
参考文献
[1]青年政治骨干培养的工作指南——《关于深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意见》解读[J].中国共青团,2020(14):25-27.
[2]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 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3-19.
[3]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