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新诗教学的策略

2023-06-08 08:25王晨曦
幸福家庭 2023年3期
关键词:新诗跨学科诗歌

王晨曦

新诗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与审美创造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新课标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大力培养推动新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而实施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本文简述了跨学科学习的基本概念,并分析了小学语文新诗教学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语文新诗教学的策略,即诗画结合和诗乐融合,以解决小学生新诗鉴赏能力较弱这一问题,使学生的审美、鉴赏、创造和想象等能力都有所提高。

中国有着悠久且深远的诗教传统,通过让学生阅读和鉴赏诗歌,既能提高其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培养其审美鉴赏能力,这正好符合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因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语文新诗教学,积极探索开展小学语文新诗教学的策略,在跨学科学习的视域下,通过将诗画结合和诗乐融合,激发学生学习新诗的热情。

一、跨学科学习概述

跨学科,是指学生在某一学习任务中会接触到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知识,跨学科中的“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根本目的不是仅仅让学生掌握这些学科知识,而是让学生综合运用这些学科知识来解决复杂的生活实际问题。跨学科学习强调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运用和再建构的能力。通过跨学科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能力都能有所提高。

二、开展小学语文新诗教学的重要性

诗歌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血脉与基因,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别样魅力。新诗是一种有别于古典诗歌的、以白话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又称现代诗,它记录着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喜怒哀乐,具有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一)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表现为:要求第一学段(1~2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要求第二学段(3~4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要求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一些诗歌作品给学生阅读,如《革命烈士诗抄》《艾青诗选》等。因此,阅读新诗与新诗教学符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能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与古诗相比,新诗更贴近现代生活,更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感悟其中的内涵。新诗教学可以逐渐增强学生的语感,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久而久之,他们就能感受到新诗的独特魅力。总的来说,新诗具有纯粹的艺术特质,对小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情感素质等都有着促进作用,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

三、小学语文新诗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旧教材中,以诗歌为题材的课文不多,且古诗占了大半,新诗所占比例非常小。而在最新的統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新诗所占的比重有所上升。由此可见,新诗教学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但是受传统教学方法和理念的影响,相较于古诗来说,学生对新诗的学习积极性还不够,新诗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学生缺乏画面感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新诗教学时采用的形式较为传统,他们往往喜欢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反复诵读,常常会提出“比一比,谁读得更好”这类要求。通常情况下,这会让学生开启一场“嗓门大战”。但如果教师过于强调对断句、字音、语调、语速等方面的要求,学生在诵读时就会过于注重形式技巧,不能专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不能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二)教学模式单一

小学生的人生经历和知识储备有限,他们无法对一些新诗产生情感共鸣,这就使得学生在解读新诗时有一定的困难。此外,一些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独特性,运用固定的教学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无法对新诗进行多元解读,长期下来,学生对新诗的学习兴趣会降低。

(三)忽视了新诗意境之间的融合

新诗的语言具有精练、含蓄的特点,其文字具有很强的跳跃性。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喜欢把每个意象拆分开来,让学生逐个深入分析,但他们忽视了意境之间的融合。这种教学形式使得新诗缺乏整体意境,学生最终只能在碎片化的意象中理解诗歌内容。

四、小学语文新诗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

(一)反复朗读法

朗读法是新诗教学中最基本的方法。朗读是指清晰、洪亮地读文章。朗读的形式有很多,包括自由读、泛读、指读、赛读、齐读、配乐读等。在新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带领学生反复朗读新诗,在反复朗读中感悟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抓住新诗中的关键字词进行赏析,进一步领悟诗歌内涵。

(二)经验转移法

教师在进行新诗教学时,需要把新诗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学习新诗,从而产生新的体会。通过迁移,学生能够感受到学习新诗的乐趣,他们不仅能读懂新诗,还能有新的体会。

(三)感观分析法

感观分析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新诗中视觉、嗅觉、听觉等多种感官的描写,身临其境地去感悟诗人想要给读者呈现的画面,从而增强学生的阅读体验,使学生从中获得深刻体会。

(四)修辞赏析法

有一些诗歌的内容比较深奥难懂,一些诗人常常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进行创作,在教学这种风格的新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找出来,并让学生分析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关系,从而领悟作品中的意境美。

五、跨学科学习视域下开展小学新诗教学的策略

(一)诗画结合,以画入境

1.动画配诗,尝试进入诗歌情境。动画配诗即通过在PPT中设计一些丰富美观的动画,让新诗中的意象动起来,以此呈现新诗的意境。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可以制作一些简单的动画来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教师可以将新诗教学与信息技术、美术学科相结合,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由学生选定新诗、制订学习计划、探究新诗中的重要意象、设计动画、展示作品、交流反思与评价。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和学习,不仅能帮助学生进入诗歌中的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画面的意境美,还能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

2.完美融合诗与画,深入解读诗歌。诗歌与画面相互碰撞,能让诗歌变得更加生动、富有美感。在开展新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这不仅能够帮助教师检验学生对所学诗歌的掌握情况,也能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深入解读诗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你画我猜”项目式学习活动:由学生确定“你画我猜”的主题、制订活动计划、展示优秀绘画作品、交流反思与评价。这种活动能让学生爱上诗歌,并在诗与画的完美融合中体会诗意。

3.设计思维导图,综合把握诗歌情感。思维导图可以把大量枯燥乏味的信息转换为彩色的、易识记的、有逻辑关联的图画,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小学语文新诗教学中,思维导图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全面的知识体系,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选定新诗、制订活动计划、总结诗歌中的重要知识点、设计思维导图、展示作品、交流反思与评价。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制作思维导图,引导他们把各个重要知识点凝练成短语,并将这些短语用线条或其他图形连接起来,添上喜欢的颜色,配上相应的图画,再展示出来,与同伴一起交流分享。这种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新诗的积极性,帮助他们系统、全面地学习知识。

(二)诗乐融合,以乐传情

1.配乐朗诵,深刻体会新诗意境。朗诵是口头交流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将文字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再创作和再表达的艺术活动。在开展新诗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朗诵活动,将新诗教學与音乐学科相结合,为学生播放音乐,创设和谐、温馨的朗诵氛围,促使学生在背景配乐中能够快速进入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寄寓在诗中的情感。这种学习方式能使文学、音乐与朗诵三种艺术交融在一起。配乐是反映作品思想与内涵的载体,在选择配乐时,教师可以根据诗歌蕴含的思想情感来选择配乐,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判断其是否适合该首诗歌、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诗歌作品的内涵。

2.吟唱新诗,感受新诗的语言艺术。吟唱新诗在本文中指的是为新诗配上曲调后,将其制作成歌曲并发布在网络平台上,供大众学习和吟唱。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教学生吟唱新诗,让学生通过歌声感受新诗的语言艺术和节奏。这种教学方法巧妙利用了诗歌既是文学又是歌唱艺术的独特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即兴创编,自由表达新诗情感。教师可以提前教授学生一些基础的创编歌曲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自由创编歌曲,表达出诗歌作品中蕴含的情感。通过诗乐融合的教学策略,学生提高了歌唱表达能力,找到了诗乐创编的乐趣,领悟了诗歌中的情感。

结语

在跨学科学习视域下,教师可以将诗画结合和诗乐融合的教学策略引入小学语文新诗教学中,让新诗之美能够在中国之画和中国之音中得到体现。由于笔者的教学经验不足,理论知识储备有限,以上所提出的教学策略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这些策略能够应用的范围较小,对于部分新诗来说可操作性不够强,等等。新诗教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会不断探索和进步,以提高小学语文新诗教学的教学质量为目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新诗跨学科诗歌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新诗之页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新诗之页
新诗之页
诗歌岛·八面来风
新诗画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