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宏娟
情感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发展方向。小学阶段是实施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需要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探索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教育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小学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教师应该从教材内容出发,挖掘其中的情感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将其传递给学生,以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本文主要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一、情感教育理论概述
情感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需要先对学生有一个整体、全面的认识,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引导学生。小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因此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情感教育的重要阶段。
情感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清晰地反映了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态度关系。情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正确引导学生,让学生能够产生积极的情感变化,形成良好的品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更加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在现阶段的小学教育中,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情感教育。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内在情感需要和个性特点,科学实施情感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和互动,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与情感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学语文是实施情感教育的载体,同时,实施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在现阶段的语文课堂中,教师除了教学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题思想。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情感教育是必然的,这能够帮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合理融入情感教育,能够让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课文思想情感的理解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能够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够更好地突出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熟悉小学语文的知识结构,二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融入并科学实施情感教育,充分发挥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教师要善于利用教学资源,用真挚情感引导学生。具体而言,教师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深度挖掘教材内容
小学语文课文的体裁丰富,如古代诗词、近代散文、现代小说等,无论是什么类型的文章,其中都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教师需要结合生活实际正确引导学生,探索合适的教学切入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文章的情感,理解作者的想法。
小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较为薄弱,知识经验不足,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并整理教材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科学地挖掘教材内容,能够全面地把握其中的情感因素,并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切入点,从而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有针对性的情感教育。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一经典的童话故事时,教师不仅需要讲解其中的生字、生词,还需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让他们从文字细节中体会到小女孩的无助,从而产生心灵共鸣。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并为学生的朗读配上合适的背景音乐,以渲染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相较于其他学科,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的知识点较为丰富,有很多故事性内容和精美的插图,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同时,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文章,其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对此,教师应当探索文章中与生活贴近的部分,联系生活实际,采用情感教学的方式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中的情感,以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有关亲情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父母,回忆生活中父母对自己的爱,以发挥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
(二)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据作者的描绘,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感。
情境式教学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知识,也能够全方位地感悟生活。比如,在学习《颐和园》这篇课文时,由于文章大部分内容是对颐和园景色的描写,学生仅从文字方面理解文章存在较大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呈现文中的景色,以视频、图片等形式为学生展示颐和园的美景,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教材中有许多描写自然风光的课文,比如《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因此教师除解析文字之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展示课文所描绘的景色,让学生能够深刻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适当拓展延伸
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不可分割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养成观察生活的好习惯,让学生在细微之处感受生活的美好。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与亲情相关的课文,这类课文有助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比如《马鹿有情》《我的第二次生命》《母亲的呼唤》《地震中的父与子》等。在讲解这些亲情类文章时,教师可以融入主题教育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小事中体会父母对自己的爱,让学生对亲情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师还可以就课文中的某个情节,让学生回忆自己的日常生活,引导学生从自身经历出发,体会文中表达的情感。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课外任务,比如给妈妈或者爸爸写一封信等,通过这种活动来增强情感教育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课外任务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展开,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亲情的感受和理解,促进情感教育的实施。
(四)提高实施情感教育的能力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想在课堂中更好地贯彻落实情感教育,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情感体验。教师可以通过与同事交流、参加培训、自我学习等方式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认真细致地观察生活,尽可能感受各种情感,并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以增强自身在教学中的感染力,促进学生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需要进一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以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让师生关系更和谐,也有利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地引导学生。同时,教师也要在课下与学生多多沟通,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想法和建议。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伸出援手,给予其帮助。
结语
当前,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塑造其健全人格,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摒弃传统的教育理念,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遵循小学语文教育大纲的要求,创新教学手段和方式,增进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有针对性地实施情感教育,以增强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北滩镇南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