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共创:新时代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举措探讨

2023-06-08 06:32邓若蕾
今传媒 2023年5期
关键词:价值共创

邓若蕾

摘 要:本文基于价值共创理念,结合实践工作经验,从产学研融合、新闻传媒资源整合、地方舆情中心建设、新闻人才培养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高校、党委宣传部、媒体单位以及学生价值共创模型,分析了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建设现状,旨在为新时代新闻学院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价值共创;新闻行业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5-0154-03

新闻学院是培养新闻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众多高校陆续开展的“部校共建”工作,为新闻学术资源研究以及人才培养供给提供了更多便利条件。但是,一些人认为部校共建模式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其中,最值得关注的是“舆情教育缺失”问题。如何实现各方的价值创造,已经成为了当下新闻学院发展的重要内容。基于此,本文以“价值创造”理论为基础,将地方党委宣传部、新闻学院、媒体单位、新闻学院学生作为价值创造的主体,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建设,为新闻教育发展和新闻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建设现状

(一)时代背景———加速产学研融合步伐

一直以来,部校共建都是国内新闻教育界的热捧话题,之所以会出现目前这种情况,从表面上看,部校共建模式能够实现多方资源的整合,通过搭建合作平台,丰富了新闻教育的路径。从本质上分析,部校共建在经过长期学术研究后,能够为人文社科学的发展提供助力。整体而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是新闻教育育人上的创新举措,通过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打通媒体与高校沟通渠道的综合体现,促进产学研融合和社会学科拓展[1]。

(二)资源整合———新闻传媒资源互补

对新闻传媒资源进行整合,并发挥其互补优势,是我国新闻行业的主要趋势。有学者指出,当下的媒体资源在各种新传播技术的加持下,可以进一步促进资源的整合,加快资源整合速度,而此过程也会对传统的新闻生产方式带来较大的影响与冲击。新闻传媒行业资源主要包括信息来源、媒介技术、受众广度三个方面,其质量好坏直接与新闻行业发展挂钩[2]。由于在对新闻媒体和传媒资源进行挖掘时,还需要大量新闻人才,而发展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则有利于新闻人才的培养,更有利于开创资源整合与互补的新局面。

(三)联动发展———共建地方舆情中心

大数据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科研工作的进展,而地方舆情中心的建设也与高校的发展相契合。目前,高校科研+大数据技术凭借自身优势,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服务。实践证实,地方舆情中心建立后,能够主动承担重点学术课题研究工作,利用大数据功能进行舆情分析,进而拓展主流价值观舆论引导、新闻舆论传播特征分析、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等各项工作。

(四)基层需求———加强新闻人才培养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新闻传播方式、途径均发生重大改变,对于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院校而言,加强新闻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满足基层传媒需求,也是培养数字化新闻人才的关键举措。在新时代背景下,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具备较强的实操能力。此外,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立足于人才培养的角度分析,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能够为新闻人才的培养搭建平台,传授新闻行业最前沿、高新的咨询、技术等,如影视调色、剪辑、摄影等,从而极大地提高了新闻专业人才自身业务能力[3]。

二、价值共创理论

(一)价值共创理论发展

价值共创理论来源于营销管理学,是该学科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现如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市场竞争环境的改变,价值共创理论也有了新的定义,有关价值的创造不再由企业独立完成,而是各方广泛参与,通过互动共同创造。目前,针对价值共创的研究,在内容上主要包括两个领域,分别为消费领域和生产领域。从学科的角度出发,价值共创则主要集中在思想学科、宏观经济理论等学科上。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研究认为,价值共创强调每个参与方均要在价值形成以及创造过程中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价值共创理论开始逐渐运用在更多领域,不仅促進该领域发展,也为其发展态势的改善提供更多助力[4]。

(二)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价值共创

1.作用分析

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中,无论是政界,还是学界,甚至是业界,均要广泛参与到新闻媒介生态体系中,并在其价值链中不断循环,从而创造更多价值,实现多方共赢。基于上述分析认为,将价值共创理论及行为模式与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建设相结合,是把握新时代新闻教育的关键,同时,也能够为高质量政务的宣传、高水平媒体单位的建设和高价值新闻教育的发展搭建更加广阔平台。

2.基本要求

结合《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文件要求,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既要牢牢把握时代特征,也要与高校新闻人才培养转型相联系,更要兼顾到人才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升未来新闻行业就业人员职业素质[5]。

3.行业导向

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在价值共创的引导下,立足于通过增强宣传部门、高校、媒体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将价值共创作为行业的主要导向,大力培养新型复合型全媒体人才,使处在价值链上的各主体资源共享的同时,实现高频率互动,重点突出跨专业、跨领域知识融合、技能融合的重点和难点,为实践创新提供新模式。

4.联动共生

从既往新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看,由于传统机制下,价值链主体缺乏沟通,毕业生毕业后往往很难适应新闻和传媒行业的发展。在新政策的引导下,无论是行业实践需要,还是人才培养要求,会使各主体形成联动效应,发挥价值链合力,实现共同创造、创新[6]。

三、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价值共创各主体

从价值共创理论在各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看,在共创价值过程中,主体之间的行为要以互动为主。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各主体之间,也要进行相应的互动,形成高效的互动机制。

(一)高校

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高校新闻教学改革提供更多便利条件。如今,高校针对新闻专业的教学方向、教学模式等进行了整合、优化与调整,开始运用更加先进的自动化管理平台,充分发挥文化服务职能。新时期,高校还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进自身服务,与新媒体衔接,实现协同发展。针对各类教学活动,要加大宣传力度,丰富活动形式,例如,利用人工智能技术、VR技术、AR技术组织相关活动,或者借助多种先进设备,从视觉、听觉多个方面增强读者感知,为学生带来更多具有交互性质的服务体验。此外,通过科学技术的多年发展与运行,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技术范畴,而是具有更加严密的逻辑架构[7]。目前,在应用数字技术时,不再将其作为内部组织单一节点变现的主要工具,而是借助大数据功能,对内部运营、管理流程进行整合,突出价值链增值过程。在这种情况下,要求高校不仅要具备大数据整合思维,还要关注数据整合能力的提升,立足于战略发展高度,从全局出发,全面把握内部大数据流通与运用的整个过程。

(二)政府

由于新媒体的发展,各种新闻传播平台逐渐走进大众视野,新华社、央视网、各级政府政务服务等开始入驻移动短视频传播平台,通过引导大众舆论,及时对不正确的思想和行为进行纠正,在传播时代主流价值观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政府部门要借助新媒体的优势,包括先进技术、快速传播速度等,通过不断交流与触碰,发挥自身独特的主流新闻传播价值,满足新闻专业学生多元需求,而且这也是大众文化传播所需要的。值得注意的是,技术的发展是无法决定教学工作的未来,政府在价值链上所发挥的公信力和权威性不容置疑,在舆论引导和监督管理中仍然发挥巨大优势,只有借助优势,才能不断提高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质量。一般认为,传统媒介能力出现分化后,会导致媒介种类不断增加[8]。但也有学者认为,目前媒介传播形态演化的主要趋势是分化,传统媒介并不会消亡,而是进一步分化。为应对现阶段以及未来出现的职能分化,政府要加速自身的舆论平台建设速度,实现服务平台的转换,针对“新常态”进行战略转型,并且将目光放在“聚焦精简”上。

(三)学生

在整个价值链上,部校共建中学生是被培养的主体,也是未来从事媒体行业的主力军。对于学生而言,依托部校共建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为未来就业提供更多支持,并且更加贴近岗位实际情况,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无论是新闻产品还是新闻生产过程,都有极大的“一次性”的特点,加之环境复杂,所以,要引导学生进行正确区分,使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灵活运用。与此同时,教学过程中,校外实训基地基础条件比较薄弱,一旦项目发生变动,容易导致实训终止,从而无法发挥教学作用,因此在形成长效的教学机制上,尚需要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制定相应的解决对策,以保证学生实战化教学的顺利开展[9]。而值得关注的是,由于学生、校方诉求不同,也会导致组织协调难度增大,学生虽然希望学校多组织观摩实训,但因企业工作环境条件差、休息时间少等原因,不愿到一线岗位就业。学校属于教育行业,行业性质上的本质差异,也会增加协调难度,所以双方均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四)媒体单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功能与社会各个领域已经达到了深度融合。在大数据背景下,社会被互联网连成一个整体,大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和习惯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积极方面的影响,也包括消极方面的影响。而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媒体单位服务进行优化,不仅能够确保服务更加全面,而且具有层次性和互动性。新媒体的出现与发展对传统媒体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大众文化视域下,两者虽然呈现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但两类媒介均将传播大众文化作为关键,以舆论引导为关键[10]。媒体单位作为文化职能部门,在充分发挥其传统传播优势的同时,要正确看待新媒体的发展,并且利用新媒体拓展服务范围,实现两者的深度融合,协同发挥大众文化传播的引导作用,帮助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的为部校共建提供服务。

四、结 语

综上所述,随着传媒产业的发展,新闻生产与分发方式发生转变,这种转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宏观上,主要是指对新闻传媒行业整体业态面貌的重塑;二是微观上,主要体现为重塑产业业务链条。在价值共创理念下发展部校共建新闻学院,不仅能够为学生、高校、媒体和政府部门之间的交流提供便利,而且也能够实现共建共赢的目标,通过创新新闻学院建设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新闻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能够推动新闻教育的发展。但是,任何一种理论在与实践应用相结合的过程中,均要紧紧围绕行业发展趋势,除了建立更加完善的沟通交流机制外,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还要根据实际反馈情况,不断形成相应的跟踪机制,为理论的后续应用和改进提供依据。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在充分利用价值共创理论的基础上,要深入了解新聞行业现实需求,完善联络机制,应对实时变化的行业趋势,从而使人才培养与行业精准对接。

参考文献:

[1] 沈正赋.部校共建新闻学院2.0版的深度打造与发展图景———基于《教育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的出台与实施[J].新闻春秋,2019(4):85-91.

[2] 王莉.全媒体语境下地方高校马克思主义新闻人才培养———以“部校共建”为依托[J].传媒论坛,2021,4(24):25-26+31.

[3] 钱聪,李凤娥.部校共建新闻学专业人才双向交流机制探索与实践———以河套学院为例[J].传媒论坛,2021,4(19):21-22.

[4] 杨柳.部校共建背景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与发展研究———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传媒实验教学中心为例[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1(9):156-159.

[5] 宋依霖,陈雪.部校共建背景下新闻传播类专业课程设置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13):22-23.

[6] 化睿云.部校共建模式下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以西藏民族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例[J].西部学刊,2019(23):131-133.

[7] 陈冬业.媒介融合下地方高校传媒实验室建设路径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2,43(2):115-120.

[8] 陈晓旭,揭其涛,杨超.“部校共建”背景下地方高校新闻传媒类教育的探索[J].传播力研究,2019,3(8):150+152.

[9] 杨向东.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开展“部校共建”社会实践大篷车活动[J].西部学刊,2018(7):2.

[10] 伍顺比.民族院校“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的探索与实践———以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为例[J].西部学刊(新闻与传播),2016(6):70-72.

[责任编辑:李慕荷]

猜你喜欢
价值共创
在线产品创新社区价值共创研究
价值网络、价值共创与合作创新绩效关系研究
价值共创视角的物流风险控制研究
供应链伙伴关系整合、供应链风险对供应链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
价值共创视角下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研究
价值共创理论下的小米手机数字营销模式分析
国外在线品牌社群研究综述
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
价值共创活动对顾客价值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