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德胜 戴佳昕
摘 要:本文借用媒介生态学者保罗·莱文森对媒介技术“玩具—镜子—艺术”的三段式发展和媒介的“人性化发展趋势”理论,分析了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发展演化路径,并在此基础上,从人际传播的回归、群体孤独等方面探讨了新型“人媒关系”的当代价值与启示。
关键词:电话手表;媒介进化;人性化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3)05-0137-03
一、研究背景
儿童成长作为全球热门话题,每年世界上各个国家都会制定一系列措施预防儿童走失问题,但仍无法完全杜绝,随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兴起,儿童智能手表开始在市场中崛起。2015年6月,我国第一部儿童智能电话手表———小天才电话手表Y01问世,短短几年,儿童电话手表的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全球儿童智能手表市场份额排名前10名的品牌有四家是中国品牌,分别是Tencent、TickTalk、imoo、Tinitell,其中,小天才电话手表(imoo)位列第七。
小天才电话手表除了具有普通智能手表的基础功能外,设计者还赋予了该手表社交属性,因此,可以将小天才电话手看作一种新的社交媒介。由于小天才电话手表的用户多为3-12岁的儿童,这个年龄段的用户群体心智发育尚未成熟,作为媒介,小天才电话手表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儿童社交生活中的“插足者”。
1977年,保罗·莱文森发表了一篇名为《玩具、镜子和艺术:技术文化的变迁》的论文,第一次阐述了技术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即“玩具-镜子-艺术”[1]。保罗·莱文森认为新兴媒介诞生的初期,往往会以一种“玩具”的形态出现,人们使用新的媒介大多出于自身好奇的心理,而不是看重媒介本身所具有的功能[2]。随后,当新的媒介被大规模推广,人们开始正视新媒介带来的技术和功能,这时,新的媒介转变成了“镜子”的形态,它的功能被人们实际应用起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又会出现更加新颖的媒介,旧的媒介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削弱原有的功能,最终,只能以一种艺术的形式存留下来。
二、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媒介演进路径
(一)媒介演进初期:作为“玩具”存在的小天才电话手表
保罗·莱文森指出,媒介是人类活动的延伸,它不仅要展现人性,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不同时期媒介的演变起着关键作用[3]。在发展初期阶段,新媒介被视作一种具有娱乐休闲性质的“玩具”,就像电影在诞生之初不被人们重视一样。电话作为社交媒介,在诞生之初,贝尔电话公司想要低价出售相关专利,仍被当时的资本家所拒绝,他们认为电话不过是一种玩具而已,而社交媒介是依托于通信技术,通过固定的传输设备实时接收、发送信息的,只要人们处于信号范围内就能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他人进行沟通联系。
2013年至今,我国社交媒介的发展处于“镜子”阶段。小天才电话手表作为新兴社交媒介,与其它社交媒介相比,在产品表现上还不具备丰富性,它的用户多为3-12岁的儿童,消费者群体是30-40岁左右的青、中年群体。因此,品牌方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广告风格,并希望通过这些广告符号,向消费者传递一种陪伴的文化意涵。而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是出于对小天才电话手表的文化属性认同,并非出于对其所具有的实时监测、一键定位或辅助学习等实用价值的考量。据调查统计,在产品上市阶段(2015-2019年),使用小天才电话手表的用户当中,有45.3%的用户使用频次有限,有近一半的消费者,随着使用者好奇心的衰退,导致小天才电话手表变成了角落里随意放置的物件。由此可以认为,当初购买小天才电话手表的消费者大多是出于一种“好奇心”,想要去尝试它的新鲜功能。例如,消费者更加关注小天才电话手表能够为孩子带来全新的互动体验,而不仅仅是它所具备的实用功能。
(二)媒介的人性化演进趋势:作为“镜子”存在的小天才电话手表
随着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成熟,媒介也会朝着“镜子”阶段发展。当人们的关注重心从媒介的表现形式转移到内容和实际功能上来,媒介的实用性价值就会被发掘并得到展现,就像一面反映物象的镜子,能够完整地展示出有关事物,突出了它的社交功能属性。
拥有同一个社交平台,组成特定的社交圈层成为了儿童群体交朋友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选择标准。2019年后,小天才电话手表被赋予更为强大的社交媒体属性后,展现出了人性和科技的互动表演形式。在找朋友功能真正被广泛应用之后,小天才电话手表的使用群体———儿童,可以通过这项功能迅速交到新的朋友,并不自觉地组成一个只有拥有小天才电话手表才能加入的社交圈层。拥有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儿童都希望和同样拥有小天才电话手表的人成为朋友,而没有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儿童同样也希望获得小天才電话手表来满足社交需求。
此外,小天才电话手表的定位从最初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需求———家长怕孩子走失,转化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孩子与孩子的沟通。小天才电话手表通过独有的交友功能,在儿童的社交沟通平台筑造了技术壁垒。从2019年开始,小天才电话手表作为一种媒介,发展到了“镜子”阶段,并开始逐渐从“镜子”阶段转变为“艺术”阶段,用户之间的关系也越加紧密。在用户通过小天才电话手表与其他用户进行互动的过程中,小天才电话手表充分展现了社交媒介的属性。例如,小天才电话手表的交朋友功能只需要和另一块手表碰一下就可以完成交友操作,用户通过小天才电话手表还能够和其他人进行视频和语音通话。保罗·莱文森在《手机:挡不住的呼唤》中提到卧室有了电话电脑后,就连接到了无限的信息世界[4]。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话手表的潜力正在被逐渐开发,它们拥有的多项功能也在不断实现。例如:心率检测,心情识别,体温筛查,视频通话,精准定位,辅助学习,摄影摄像,收听音乐以及播放视频等。从某种角度来看,小天才电话手表的革新会使人们体验到了媒介的“人性化发展趋势”。
(三)社交媒介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为“艺术”存在的小天才电话手表
不是所有的媒介都能够进入媒介演进的最终阶段,成为艺术作品,比如,电话这种社交媒介就一直没有发展到艺术阶段。截至2021年底,小天才电话手表销量突破2000万只,带动了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在未来文化转型的过程中,小天才电话手表所强调的价值将不再只是实用价值,而是转向象征性的美学价值,朝着一种以文化为基础的生产形态发展,从而达到“社会美感”。
三、新型人媒关系的当代价值
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演进,人们不再是单纯地“使用”媒介,而是呈现出人与媒介“一体共生”的趋势,由此引发了一系列值得深思的人类生存现象[5]。在智能信息传播环境下,可穿戴设备和智能手机等社交媒介构建了全新的社交泛化圈层。
(一)人际传播的回归
不同于去中心化传播情景,信息生产者传递信息的方式开始向社交媒介转变,信息传播环境开始呈现再中心化的趋势。用户通过小天才电话手表进行点对点沟通,从而形成了更为私密的交流领域。而这种不断赋予媒介新功能的过程正是人类不断与自身进行对话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也代表着人际传播的回归。
(二)“群体孤独”现象
随着以小天才电话手表为代表的新媒介开始向社交媒介不断演进,信息交流功能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沟通、分享观点的机会。但是,随着圈层式社交功能的发展,人类的群体必然会被重新分割,形成新的社交圈层。小天才电话手表的线上沟通功能具有简洁性和便捷性,更容易让用户沉浸其中,从而愿意与线上其他网络用户进行更加深入的人际交往,这也导致了这些用户与现实中的家人、朋友之间的情感距离感越来越大,孤独感也会愈来愈强烈,从而引发群体孤独的现象。
四、结 语
保罗·莱文森关于媒介人性化发展趋势的理论及他对技术文化变迁的三个阶段的论述,有助于人们理解媒介技术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本文以小天才电话手表为例,通过分析可以看到在它的发展初期,消费者关注的是新颖的技术;中期,消费者关注的是它的实用价值;而在后期,符号价值成为了最重要的消费关注点。当媒介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之后,便会与用户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人际传播将会再次回归,并伴随群体孤独特征。
参考文献:
[1] 常江,胡颖.保罗.莱文森:媒介进化引导着文明的进步———媒介生态学的隐喻和想象[J].新闻界,2019(2):4-9.
[2] 余苗,李遇见.平台型智能媒介的發展模式探析———以智能音箱为例[J],青年记者,2021,18(13):30-31.
[3] 保罗·莱文森.莱文森精粹[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50-58.
[4] 保罗·莱文森.手机:挡不住的呼唤[M].何道宽,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3-105.
[5] 燕频,蒋东鑫.弥补依赖共生:媒介进化视域下人媒关系的递进与重塑[J],中国广播,2021,6(2):8-12.
[责任编辑:李慕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