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小红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分别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提示”“课程实施”部分的“教学建议”中突出了主题意义。主题是统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纽带,通过探究主题意义整合单元内容,使单元教学更具整体感。本文以外研版(小学英语三年级起点)教材为例,旨在通过探究主题意义引领下的小学英语主教材与绘本融合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英语素养。
一、教学环节+绘本拓展,绘本融入教学环节
教材学习过程中,教师通常会设计一系列学习活动,如复述课文、用所学语言描述图片等,但这些练习拓展活动还停留在本节课学习的语言情境、语言量的层面,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失去兴趣。教师可以基于主题意义,选择与教材话题契合度高的绘本拓展阅读,建构话题理解基础上的主题意义提升。
以教材六年级下册Module 4为例,本单元以节日为主题,第一课时主要通过对话的形式讲述了美国国旗日和感恩节的节日活动,第二课时主要通过配图文本的形式描述了中国四大传统节日的饮食文化及节日活动。教材中对中西方节日的介绍过于单薄,为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节日文化的深度了解,基于本单元主题意义的引领,教师在执教第二课时拓展提升环节增加了故事绘本《The Dragon Boat Festival》,从内容上增加了节日时间和节日起源等元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节日主题知识,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还促进了语言的内化,深刻领会节日所蕴含的文化意义。
二、教材课+绘本泛读,将绘本融入课内外阅读
绘本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教师还可以采取课内外阅读结合的模式,即课内引领学生进入绘本,但只讲绘本的一部分内容,设置悬念,让学生课下自读绘本的其他部分,将学生的阅读从课内自然延伸到课外。
以教材五年级上册Module 2 为例,本模块的教学内容是询问和陈述购物情况。其主题意义是学会制作购物清单,通过清单来理性消费,买到真正需要的东西。教材中的文本内容是故事性的,可是语言不够故事性,内容不够丰富,缺少吸引力,因此,笔者选择了同一主题下的绘本故事《Saras Medicine》作为拓展阅读材料,在课堂上用大约10—15分钟的时间精讲故事的背景、起因,随后,笔者提出阅读任务:Where did they go? What did they buy there? Did they take the medicine? Whats the end of the story? 这些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欲望,学生就会带着悬念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
三、教材课+绘本精读,将绘本融入课时
教材内容是绘本教学的基础,绘本教学是对教材内容的拓展,绘本教学内容丰富、语言量较大时,教师可以在教材内容学习的基础上,采取单元融合的模式,即以单元主题意义为引领,补充一节绘本阅读课。教师设计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一系列完整的學习活动,引领学生理解绘本内容,深入探究主题意义。
以教材五年级下册Module 9为例,本单元的主题是人与社会,旨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交流能力。基于单元育人目标,教师在执教第三课时补充了《Hello,Beijing》这一主题绘本,并进行了适当改编,使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更加饱满,通过整个单元中西方文化不同的对比学习,拓展了学生文化视野,也更加凸显本单元的育人价值。
总之,小学英语教材和绘本融合教学,互相补充,融合共生。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的绘本作为补充语料,给予了教材“语言给养”和“情景给养”;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主教材与绘本融合,使学生在主题意义引领下获得积极的完整情感体验,最终有利于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注:本文为德州市教育教学2020年度指向小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培养的“三融合“教学模式研究课题(课题批准号:DZ2020yb040)成果)
(作者单位:平原县教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