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3-06-08 03:38任社刚
求知导刊 2023年7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物理教学高中物理

摘 要:物理是高中重要的学科之一,高中物理教师应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充分落实“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任务驱动法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积极作用。基于此,文章先介绍什么是任务驱动法及其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优势,然后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方法,旨在促进物理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任务驱动法;物理教学;应用

作者简介:任社刚(1972—),男,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第一中学。

众所周知,要想提升教学质量,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是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新课改强调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在实际教学中创新应用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高中物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不仅包含了科学完备的理论,还包含了大量的实验实践。对于多数学生来说,高中物理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若教师不能很好地引导、指导,学生很有可能会因此降低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不能充分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技能,进而降低物理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针对物理这一门学科的特点,教师应及时转变落后的教学理念,并在实际教学中创新应用任务驱动法。这一教学方法通过设置梯度教学任务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探究、解决,充分彰显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渐掌握所学的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进而有效提升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以下重点对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分析。

一、任务驱动法及其应用优势

(一)什么是任务驱动法

从字面意义上看,任务驱动法可简单地理解为以任务驱动学习者自主学习、探究的方法。具体来说,其指的是由教师根据当前教学主题设计任务,然后通过演示或讲解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完成任务的思路、方法、操作及结果,之后引导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最终完成相应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在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中,认知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会涉及图式、同化、顺应、平衡四个方面。其中,图式指的是个体已有的认知结构;同化指的是将信息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指的是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信息时,就会引起认知结构重组、改造;平衡指的是个体通过自我调节来使认知发展从不平衡状态向平衡状态过渡。学习者的认知结构就是在不断地同化、顺应中逐步建构起来的,并在不断寻求平衡中得到丰富、发展。任务驱动法的应用,将任务作为载体,将解决任务作为目标,满足学生自身的认知规律,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建构中,并创造性地表述自己的思想。这样的开放思维的方法,可有效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自觉性。

总的来说,任务驱动法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任务设置与分解剖析开展任务,以探究学习与协作学习为基础,以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目标,并将问题梯度化,可使教学活动变得程序化。这一教学方法使师生的角色发生变化,教师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设计教学活动,而学生的活动是有实际操作性和明确指向性的,同时也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的。这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主观能动性,从而完成物理概念、学习方法的构建,最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均能有所提升。

(二)任务驱动法的应用优势

高中物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均较强,而将任务驱动法应用至高中物理教学中,对丰富学生的物理知识、提升学生的物理技能具有促进作用,且学生在完成探究任务的过程中,可充分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升。具体来说,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主要有这几点:其一,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是在立足学生实际的基础上,将物理知识融入任务中,引导学生完成任务,从而完成物理知识体系的构建,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其二,高中生不仅对新鲜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且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较强,通过任务驱动法,可使学生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物理知识去分析问题及实践操作,并从中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从而丰富、发展已有的认知结构。其三,通过任务驱动法,还可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打好物理基础,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这也符合物理教学的特点[1]。其四,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以讲授教材内容为主,学生只能被动、机械地记忆,学习效率低,学习兴趣不高。而通过应用任务驱动法,可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信心有所增强,从而能更加积极地学习物理。

值得一提的是,要想使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教师应注意这几个方面:一是结合课程内容设置驱动性任务,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其中,这是最核心和最关键的环节;二是教师需要适当进行演示或讲授,并尽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任务;三是在给定任务后,教师需要注重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并鼓励学生相互讨论、点评,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四是教师应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能在“做中学,做中悟”。

二、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策略

(一)立足教材和学情,科学设计任务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最核心和最关键的一个环节便是任务的设计。教师在设计任务时,既要立足教材,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细化,对教学模块与内容进行分层,提高任务的科学性、可行性,从而推进物理教学目标的达成。

1.立足教材进行任务设计

教师在设计任务前,应深入解析教材内容,以明确任务设计的思路。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载体,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找到文本与学生思维的连接點,由此设计出适宜的学习任务,进而保障任务驱动法能顺利实施及其优势得以充分发挥[2]。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为例,在教学“重力 基本相互作用”相关内容时,教师应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学习任务,具体包括掌握力和重力的概念,理解力的相互作用、效果及重心。给定任务后,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几个物体运动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这几个物体运动的共同点。之后教师为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则通过观察体验来完成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力的实验探究,可掌握力与重力的概念,并在相互讨论中总结出重力的四种相互作用形式。学生总结完成后,教师再通过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加深对这一部分知识与内容的理解。

2.立足学情进行任务设计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彼此之间存在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悟性等方面均有所不同。因此,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提升物理教学的实效性,需要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法时,立足学情进行任务设计。具体来说,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充分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征与个性,以学生的物理基础、认知特点为基础进行任务设计,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任务,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均能有所收获。以人教版必修第一册第三章《相互作用——力》为例,在教学“弹力”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在课前抓住学生空闲的时间与学生进行沟通,由此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然后以此为据对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分解。具体来说,可分为两个课时进行,在第一课时中,教师先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几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如用手使钢锯条弯曲、拉伸和压缩弹簧、用手使铜片弯曲成直角状等。到了第二课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物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思考发生变化的原因。这一过程主要是让学生建立起共性认知,以便后续更好地对弹力进行探究[3]。在这两个课时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操作进行知识的探究,师生之间有着良好互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弹力”相关知识的理解,进而切实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

(二)创新教学方法,优化任务过程

在给定任务后,教师应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任务进程进行优化,使学生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认知水平得到提升,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简化任务操作过程

在实施任务驱动法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自身在课堂中的引导、组织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角色转换,减少对课堂的主导意识,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摒弃满堂灌输的教学模式,应少讲多练、先学后教,并注重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直接的帮助,让学生能在任务操作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摩擦力”相关知识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学习任务:一是要求学生使用弹簧测力计对水平桌面上木块运动的摩擦力进行测量,并归纳出静止摩擦力的特点;二是要求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滑动摩擦力实验并操作,由此归纳出滑动摩擦力的特点。这两个学习任务均是让学生自主操作,不同的是前者是教师直接给出的学习任务,学生只需要实验操作便可总结相关规律,这体现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与组织作用;而后者是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并从实验操作中获得相应的实验规律,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将实验作为驱动手段,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实验情境中,可顺利启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更好地促进自身的成长与发展。

2.鼓励学生分析任务

教师在给定任务后,需要指导学生分析和探究任务,在这一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利用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去解决问题。当然,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任务,教师也需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其中,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任务。如在学习“磁感应强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磁感应强度的测量实验,为学生设定任务。在确定任务后,鼓励学生思考,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对任务进行分析,共同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此时的课堂是活跃的,学生可调动自身所学去解决问题,如有的学生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受力的原理,制作了可转动的电流平台,之后结合力矩平衡条件便可轻松测出磁感应强度。

3.创设生活化的任务情境

高中生的思维方式受身心发展所影响,教师在实施任务驱动法时,应充分考虑他们的身心特征,并通过构建与学生生活经验相契合的任务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全身心地参与到物理学习中。例如,在“探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这一任务中,教师可为学生构建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接轨:“伸出你的右手在课桌上按压,并从课桌的一端向另一端滑动,你有什么感觉?”学生纷纷回答道:“手心发烫,且会有一种阻碍手滑动的力。”教师再紧接着提出问题:“那么在什么地方滑动,手不会发烫?”学生自然想到在光滑的平面上。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完成任务,可有效提升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成果展示,优化任务评价

在任务完成后,教师也应及时对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反馈,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启迪,从而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和内化。一方面,教师在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性,针对不同的任务给出不同的评价,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另一方面,教师应注重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将评价任务的启迪作用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完成认知体系的构建。例如,在教学“力的分解”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认知探究什么是力的分解,并结合教材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4]。之后教师根据学生任务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然后继续为学生布置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探究。通过一个个阶段性的任务,能最大化地发挥出评价任务的启迪作用,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让学生能学有所获。

结语

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其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此,本文在探究任务驱动法的应用过程中,从任务设计、任务实施过程、任务评价这三个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措施,以期能促進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从而全面提升高中物理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促进学生物理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唐岚.借助任务驱动法 促进高中物理学习[J].数理化学习(高中版),2019(12):49-50.

李宁宁.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高考,2020(33):20.

王波.任务驱动法在高中物理探究教学中的应用:以“气体的等温变化”为例[J].物理之友,2020,36(5):18-20.

何全根.高中物理教学中创新化运用任务驱动法的方法探究[J].高考,2021(33):39-40.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法物理教学高中物理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胶囊剂的制备课程教学设计
物流运输管理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任务驱动法在土木工程测量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设计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任务驱动法在车工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