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鸿,韩 涛,李依蔓,罗 洁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轮机英语》是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也是国家海事局海船船员二、三管轮适任证书必考科目。教学内容涵盖了所有轮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船舶主推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船舶管理、国际公约等,侧重专业英语的阅读、翻译和写作能力。该课程开设四个学期,在轮机员的整个职业生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开设该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轮机专业用途的英语词汇和句式,掌握较强的阅读和翻译轮机专业英文出版物和有关英文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以英语作为工具的沟通能力,收集国外业务技术资料、获取专业相关信息的能力,以适应现代远洋船舶运输事业发展的需要,达到《STCW78/95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局对船舶操作级轮机员的基本要求。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在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过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陷于“孤岛”困境,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尚未根本改变[1]。因此,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是打破思想政治理论课“孤岛效应”,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思政”育人格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2]。航行在国际海域的船舶就是流动的国土,每个海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形象。我国是一个航运大国,90%以上的国际贸易和50%以上的国内贸易都要靠海上运输来完成,船员规模居全球第一,年均外派船员14.1万。轮机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的是未来驾驭船舶主机及各类辅机、副机的轮机员。他们肩负着祖国的重任,又与国际密切接轨,既是航海事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保障,也是国人与世界各国交流的使者。《轮机英语》课程内容紧密贴合船舶机舱一线的工作实践,因此,充分利用轮机英语课堂主阵地和信息化平台渗透中西方航海历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培养轮机专业学生的家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与职业责任感,使其成为专业技术过硬、具备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轮机员尤为必要。
大多数航海类院校《轮机英语》的任课教师出身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或英语专业,没有系统地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等教师必修课程,自身对思想政治学习也不够重视,普遍认为对学生思政教育的任务是由辅导员来完成的,在课程思政育人理念方面存在缺失。主要表现为:第一,轮机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在《轮机英语》教学中侧重于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实际工作中的英语应用,对思政育人不重视;第二,英语专业教师在《轮机英语》教学中侧重于英语词汇、语法、句法的讲解,专业内容的翻译和写作训练,课程思政也存在缺失。
从《轮机英语》教材看,内容主要覆盖主推进动力装置、船舶辅机、船舶电气与自动化、船舶管理和国际公约等重要章节,侧重于机器原理的解读和实际应用,用于直接思政育人的内容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课堂思政教育的缺失;从课程思政实施过程看,《轮机英语》思政育人元素的挖掘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教师本身思政知识缺乏,很难凝练出符合专业英语课堂思政教育的育人元素,即便加入部分思政教学设计,也感觉比较生硬,不能达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课程思政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工作,是在课程知识、专业能力要求的基础上,关注人品德素养的需求[3]。其覆盖面广,实施方法多样,贯穿到教学全过程,也可融合于某一教学环节,通常不出现在专业课程的考试题目里,更无法在海事局对轮机员的理论科目考试和评估项目中体现,如何科学客观地评价课程思政效果,没有顶层设计,缺乏统一标准。
刘建军(2020)认为,课程思政就是通过高等学校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来对大学生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4]。鄢显俊(2020)同样认为,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以实现培育“社会主义又红又专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教学活动[5]。根据当前“课程门门讲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的顶层规划,修订轮机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在这些文件里,明确德育目标,融入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团队精神、职业素养、家国情怀等思政元素。教师在具体教学任务的授课教案和课件中也要明确本教学任务的思政目标,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结合点,思政融入的方式。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将学生按轮机部人员分组,完成相关课程任务表单,每人代表具体的岗位,在查阅资料和讨论交流过程中产生岗位意识、主人翁意识,增强职业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认真负责、细心周全、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保护海洋环境、提升航运职业素养的社会责任感。以柴油机工作原理(TheworkingprincipleofDieselEngine)的教学内容为例,对该教学任务的思政实施方式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教师发布资源和任务,学生利用触手可及的手机、电脑查阅相关资料,在这样的任务驱动中,师生可以阅览我国优秀的航运史、最前沿的科学技术成果及其背后大国工匠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官方媒体和官方网络平台,学会辨别信息的准确性,领悟案例中的正能量,切勿人云亦云,教师正向引导,总结提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价值观。
针对本课教学内容,教师课前发布任务,要求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船舶柴油机的发展史;了解柴油机的发明人狄赛尔与柴油机的故事;查阅资料调研我国柴油机的发展现状。查阅一项产品和发明的历史,挖掘其背后大国工匠的成功经历,调研该产品或发明在我国的发展状况,最容易找到学生感兴趣的点,进而激励他们找到丰富的思政资源。
根据课前分组和角色安排,每组六名同学分别担任轮机长(Chiefengineer)、大管轮(Secondengineer)、二管轮(Thirdengineer)、三管轮(Fourthengineer)、机工(Motorman)、实习生(Engineercadet),每组值班轮机员(dutyengineer)汇总并汇报调研结果,教师点评、以表扬为主,并加分鼓励。根据新旧课的交叉点,教师以行业现状、热点问题、案例事故等导入新课内容。强调船舶作业时的安全事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安全意识。激励其为国家振兴、民族强盛而努力学习,为将来解决行业问题,探索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课前,通过调研柴油机的发展史,同学们明白了船舶柴油机是时代进步,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几乎制造业所有的大国重器都离不开柴油机提供动力。值班“轮机员”们深情讲述柴油机的发明人鲁道夫·狄赛尔的故事,互相补充。故事突出了狄赛尔坚韧、顽强、精益求精,克服重重困难,在失败中吸取教训,直至最后成功。这样的世界工匠自然也会感染到年轻的追求进步的学生。通过了解、对比国内外柴油机发展及应用现状,“轮机员”们发现我国柴油机乃至制造业技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直到2022年上半年,我国强势打破国外二十多年的技术垄断,成功研制出世界顶级的柴油机。摆脱了国外的卡脖子技术,迎来了历史性突破。通过“值班轮机员”总结、教师评价、图片、视频引导,同学们对柴油机有了历史的、现实的和人文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了解了柴油机的发明背景及发展现状,教师播放一段柴油机工作原理的视频,让未来轮机员们对船舶柴油机有了初步的科学的认知,自然引申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唯有不断学习、创新、孜孜以求,才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这样的大国重器。同时,也鼓励他们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制造强国添砖加瓦、贡献自己的力量。
《轮机英语》是轮机专业学生最有难度的课程,他们只有学好专业课程,学好英语,才能通过海事局针对三管轮《轮机英语》的理论考试科目和《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的评估项目,从而撬开通往蓝海的大门。而且,他们在日后的职位晋升考试中,《轮机英语》依然是重点。因此,教师需要重复强调日积月累、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课上识别音标、认读单词、头脑风暴,反复练习,通过背诵涵盖专业知识点的句子突破词汇,让“轮机员”们构建专业词汇库。积水成渊,铢积寸累,每日十句,一年突破轮机英语大纲考试词汇。语言学习没有捷径,唯有日复一日地坚持方可突破词汇、语法、句型和篇章。将轮机专业词汇应用到四冲程、二冲程柴油机工作原理及未来柴油机发展趋向的课文解读中,重复练习专业内容的英文表述,比如,柴油机每个冲程活塞的运行特点,柴油机各运动部件和固定部件的名称。角色扮演、模拟演练机舱工作情景,创造足够多的机会让学生将英文书面语言转换成口头语言。在实践中强化思政内涵,当前船舶柴油机依然威逼着海洋环境,未来轮机员务必对柴油机做好保养维护,防止主机故障,对海洋造成污染。让“安全操作、防止超标含油污水排放到海洋”的思想深耕学生心底。鼓励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刻苦努力、追求卓越。
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除了在课上见缝插针,寻找契机融入思政教育,教师还应精心设计课上、课下相匹配的教学资源与活动,利用触手可及的公众号,app等线上平台,让同学们课后积极参与学习、完成拓展任务。同时,对于课后懒散、不积极完成作业和拓展任务的学生要采用座谈、一对一考查的形式,特别鼓励,任务驱动。时常利用课下时间跟学生分享考证要求、职业趋向、心理素养、相关政策消息,增强学生的紧迫感和作为一名成年男子的责任与担当意识。
作业布置中强调相关柴油机的英语词汇、句子积累,题库考点练习。学轮机英语特定语法,巩固专业知识,强化认真、严谨的思政内涵。通过“你认为推动柴油机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拓展,激发学生思考当前地球变暖、海洋环境污染是否与航行在大洋上的船舶有关?柴油机如何才能节能、高效,可持续发展?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做好课堂思政的关键在教师,第一,要从思想上加强《轮机英语》教师的思政意识,使之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的“内涵”,从单纯的课堂讲授向全方位、全过程育人转变,不仅要做传授知识的“教书匠”,更要做塑造学生灵魂和品格的“大先生”“引路人”[6],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课程思政育人理念。第二,教师通过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平台和外出培训机会,积极参与高校思政教育,努力提升自我,实现思想政治引导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轮机英语》课程教学过程,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第三,教师要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的过程设计能力,比如,修订课程标准、编写教案、制作课件时,将专业知识、技能、英语知识与思政元素有效融合,实现课程对学生思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作用。第四,教师找机会上船实习,多和在船的老师、毕业生探讨,加强船员在船上工作案例的搜集,对毕业生在船上工作的困惑、困难进行调研,结合船东反馈,加大思政案例库的建设。同时,根据职业需求和船东反馈,制订课程思政方面的相关评价标准并作为评判在校学生是否“合格”“优秀”的标准之一。
主动结合航海历史和最新行业动态,利用航海家的事迹、制造业尖端的成果及其背后大国工匠的故事,机舱日常业务及设备操作中必须具备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敬业精神等,逐一揭开《轮机英语》这门课程资源中的思政元素。悠久的航运历史,数以万计的航海家,源远流长的船舶发展史,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担负起海上贸易的使命;讲新中国船舶技术的快速进步与发展,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与上进心,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讲船舶防污设备,让学生树立“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倡导绿色航运,增强环保意识;讲船舶加油操作,强调燃油管理的规范性和燃油性能指标的准确性,养成细心、谨慎、一丝不苟的工作习惯,时刻警惕防火、防溢油的安全意识;讲轮机高度自动化的无人机舱,让学生明白,航海早已不是古航海人的一种技艺,而是一门科学和技术,高科技将托起跨越时空的未来航海,唯有不断学习,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大国工匠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航海;涉外联系时,不卑不亢,保持礼仪,必要时,据理力争,在礼仪和气度上,时刻保持着中国人的尊严与形象,绝不能有损国家和人民的言语行为;在国际海事公约基础知识中插讲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及我国在国际行业立法中发挥的作用,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荣誉感;讲海上人命安全公约时,穿插泰坦尼克号等海难事故,让学生树立“危难时刻,生命大于一切”的观念,培养学生危险时刻既要学会自我保护,又要有顾全大局的品格。
“轮机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通过设计教学案例、教学情境,将家国情怀、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工匠精神和团队精神等课程思政元素恰到好处地融入教学活动,将专业知识、真实事故、案例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将英语知识和职业素养有效融合。同时,结合国际国内新形势,引入历史的和热门话题让学生探讨,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依托网络平台,将有限的课堂延伸到无限的时间、空间,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全过程,使学生主动发掘课程中蕴含的积极能量,于不经意间受到感染和启发。学生在参与课堂、完成任务的同时产生了岗位责任意识,接受了思政教育,为热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提升航运职业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而激发他们投身航海事业的决心和勇气,真正担负起振兴祖国航运事业的使命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