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燕
(遵义师范学院 a.黔北文化研究中心;b.人文与传媒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6)
惯用语是俗语中的一个小类,在人们的口中早已存在,但作为一种语汇单位的名称,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才出现。此后,学术界开始关注这种语汇类型,并对它进行了专门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厚的成果。学界对于惯用语在性质上不同于成语、歇后语、谚语的一种语类已达成共识。不过关于惯用语的范围,学界看法并不一致,大多数学者认为:惯用语大都是三字格的,三字以上的较少;绝大多数为动宾型结构;其意义具有双重性,并不是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新的整体意义,例如“走过场”“穿小鞋”“炒鱿鱼”“拍马屁”“泼冷水”等等。也有学者认为这样的界定不够全面,没有把占据一定数量的三字以上但又不属于成语、谚语、歇后语的口头常用语涵盖进去。温端政先生是近年来对惯用语研究比较全面、深入且取得显著成果的学者之一,他对惯用语范围的看法得到了较多学者的认同。温端政先生认为,惯用语是“非‘二二相承’的描述语”,“非二二相承”这个特征可以把惯用语和“二二相承”的成语区别开来,“描述性”这个特征可以把惯用语同“表述性”的谚语区别开来。这样的界定就把俗语中最容易和惯用语纠缠不清的谚语做了一个清楚的区分,使两者的边界更为清晰,解决了学界关于惯用语的字数和是否具有双重意义的争论问题,拓宽了惯用语的范围,而且也便于操作。我们以温端政先生对惯用语的界定为指导,对仁怀方言惯用语进行了搜集整理,从结构、语义表达方式、语法功能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以温端政先生对惯用语的分类为参照,根据表达的意义是否完整,把仁怀方言惯用语的结构分为词组型和句子型两大类。词组型惯用语表达的意义不完整,如“当磨心”“打烂仗”“蹦口皮”等。句子型惯用语表达的意义比较完整,形式上类似于一个句子,如“人穷怪屋基,饭火巴怪筲箕”“矮子充高汉儿”“媒人不怪怪吹手”等。根据语节的多少,又可以分成单语节和双语节惯用语。
1.单语节词组型
单语节词组型惯用语内部有不同的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动宾词组型
前面的成分是动语,后面的成分是动语支配涉及的对象。例如:
安门槛:指暗中设置障碍为难别人。/震板筋:指大声嘶吼。/冲壳子:指吹牛皮。/撕内皮:指相互扯皮。/吹闲条:指摆闲话。/打烂仗:指生活困难。/打广子:指不认真做事,混日子。/发梦天:指梦中发出声音。/提虚劲:说大话威胁人。/递点子:给别人暗示。/捡火巴和:捡便宜。
以上动宾词组型惯用语都是1+2 格式,1 为动词,2 为宾语。如“安门槛”中,双音节词“门槛”是动词“安”支配的对象,作宾语。“吹闲条”中,单音节动词“吹”和双音节名词“闲条”构成了动宾关系。动宾词组型大多是1+2 格式,也有少量为1+3、1+4 格式的。例如:
吃花生米:指被枪毙。/打预防针:指事先提出告诫,让人有思想准备。/放屙尿趴子:指开小差、回避。
“吃花生米”中,动词“吃”与三音节名词“花生米”构成动宾结构。“放屙尿趴子”中,四音节名词“屙尿趴子”是动词“放”支配的对象,作宾语。
(2)偏正词组型
前面的成分起到修饰限制后面的成分的作用。例如:
假茶叶:指假货、冒牌货。/丢脚货:指被人选择后剩下的东西。/火巴耳朵:指耳根子软的人。/靠边站:指因资历不够受到排挤或冷落,也指因犯错被撤职或失去权力。/不安闲:指生病。/不归一:不整齐。/按老黄历办事:指按老规矩办事。/依样画葫芦:比喻按照别人的样子做。/把人当憨憨儿:指欺负人。
“假茶叶”和“丢脚货”“火巴耳朵”是定中词组,中心词是名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成分是定语,“假”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词“茶叶”,“丢脚”作定语修饰限制中心词“货”,“火巴”作定语修饰中心词“耳朵”;“靠边站”“按老黄历办事”“依样画葫芦”“把人当憨憨儿”是状中词组,中心语是谓词性成分,前面的修饰分成是状语。“靠边站”中,“靠边”修饰限制动词“站”,表示“站”的方式。“按老黄历办事”和“依样画葫芦”中,“按老黄历”“依样”分别限制“办事”和“画葫芦”,也为方式状语。“把人当憨憨儿”中,“把人”限制中心语“当憨憨儿”作状语,表示对象。
(3)中补词组型
后面的成分补充说明前面的谓词性成分。例如:
扯抻展:把事情或道理说明白,讲清楚。/煨不火巴:指没有能力处理好某件事情。/搂不住:家庭生活困难。/懂不起:不懂人情世故。/懒得烧蛇吃:形容人非常懒。
这种形式的惯用语,其中心语都是单音节动词,在“扯抻展”“煨不”中,“抻展”补充说明中心词“扯”的结果,“不火巴”表示中心词“煨”的结果;“搂不住”“懂不起”中,“不住”“不起”分别补充说明“搂”“懂”的可能性,属于可能补语,即“不能搂住”“不能懂”。“懒得烧蛇吃”中,“烧蛇吃”是表评价的情态补语。
(4)主谓词组型
前面的成分表示被陈述的事物,后面的成分陈述前面的成分。例如:
猫洗脸:不辨是非地批评奚落别人。/心头翻:心里不舒服,难受。/肚皮跑:拉肚子。
“猫洗脸”中,“洗脸”陈述“猫”;“心头翻”中,“翻”陈述“心头”;“肚皮跑”中,“跑”陈述了“肚皮”。这种类型的惯用语,用来陈述主语的都是动词,未见形容词。
(5)联合词组型
由语法性质相同的两项并列组成。例如:
认钱不认人:指只重视钱财,不重视人。/脸红脖子粗:形容一个人在争执或生气时面部、颈部红胀的样子。
“认钱不认人”由“认钱”加“不认人”这两个动宾词组并列组合而成。“脸红脖子粗”由“脸红”和“脖子粗”两个主谓词组并列组合而成。
(6)兼语词组型
由动宾词组套叠主谓词组而成。例如:
赶鸭儿上架:比喻强迫做能力达不到的事。/拿着鸡毛当令箭:比喻把别人不重要的话当作命令来执行。
在“赶鸭儿上架”中,“鸭儿”是兼语,它是动词“赶”的宾语,同时也是“上架”的主语。在“拿着鸡毛当令箭”中,“鸡毛”是兼语,既是“拿”的宾语,又是“当令箭”的主语。
(7)连谓词组型
由两个谓词性词语连用而成。例如:
打肿脸充胖子:夸大自己的能力;硬撑着做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拆东墙补西墙:比喻临时救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打肿脸充胖子”由“打肿脸”和“充胖子”两个动词性成分连用,这两个部分有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后面部分表前面部分的目的,两个部分都是用来陈述同一个主语的。“拆东墙补西墙”中,“补西墙”是“拆东墙”的目的。
2.单语节句子型
单语节句子型惯用语形式跟句子类似,意思比较完整,可以单独成句。可分为单语节单句型和单语节复句型两种。
(1)单语节单句型
矮子充高汉儿:比喻本来条件不好,却冒充条件好的人。/八字还没得一撇: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煮熟的鸭儿都飞了:比喻有把握到手的东西意外失去了。/锅儿是铁捯的:比喻不可改变的事实。
这种类型的惯用语都是主谓形式,可单独成为一个主谓句。
(2)单语节复句型
媒人不怪怪吹手:比喻没有找到问题的主要原因。/闻到屁股就想吃屎:比喻一有机会就蠢蠢欲动。/鸭儿死了嘴还硬:比喻一个人明明错了却不愿意服软。/一踩两头翘:形容人八面玲珑,善于应变。
“媒人不怪怪吹手”的字面意思是“不去怪媒人,反而去怪吹鼓手”,是递进关系;“闻到屁股”和“就想吃屎”之间是条件关系;“鸭儿死了”和“嘴还硬”之间是转折关系;“踩”和“两头翘”之间是条件关系。
这种惯用语有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组成,中间有语音停顿。有并列式和非并列式两种。
1.并列式
这种类型的惯用语通常前后两个语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例如:
天一句,地一句:形容人说话东拉西扯不着边际。/雷声大,雨点小:比喻做起事来声势造得很大,实际行动很少。/光打雷,不下雨:话说得大,却不见一点行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指从来不出门与外人接触。/煽阴风,点鬼火:比喻暗中挑动,散布谣言。/肩不能挑,手不能提:不会挑担子,也拿不动东西。常用来形容缺乏劳动锻炼的人。/脚不停,手不住:手脚都不停歇,形容忙碌,没有空闲。
“天一句,地一句”“雷声大,雨点小”“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脚不停,手不住”是主谓+主谓并列;“光打雷,不下雨”“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光打雷,不下雨”是状中+状中并列;“煽阴风,点鬼火”是动宾+动宾并列。
2.非并列式
这种类型的惯用语前后两个语节通常字数不等,结构不一定一致。例如:
吃不到羊肉,惹得一身骚:比喻好处没得到,还惹一身麻烦。/有嘴说人,无嘴说自己:只指责别人,不批评自己。/才跳出苦井,又落进火坑:比喻刚脱离苦难的地方,又陷入更凶险的地方。/离了张屠户儿,要吃混毛猪:比喻没有某人或某种条件,就不能办成某件事或只能凑合。/没吃过猪肉,见过猪跑:比喻虽没亲身经历过,但也知道一些。/庄稼老儿不识货,看堆垛:形容人没见过世面,也指从事物的表面也能看出些端倪。
“吃不到羊肉,惹得一身骚”是递进关系,“有嘴说人,无嘴说自己”“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是转折关系,“才跳出苦井,又落进火坑”是承接关系,“离了张屠户儿,要吃混毛猪”是假设关系,“庄稼老儿不识货,看堆垛”是解说关系。
惯用语的意义通常不是它字面的意义,字面意义只是它的语源意义,一旦成为人们习用的惯用语,其“字面意义就不起作用,抽象性的虚指或泛指才是它的实际意义。”(温端政2005)这种抽象意义主要是通过比喻、引申、白描、夸张等手法来实现的。仁怀方言惯用语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语义表达方式:
比喻法是通过打比方的方式来产生固定的意义,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打比方,来说明另一种事物或现象。比喻这种表达方式在仁怀方言惯用语中很常见,例如:“端飞碗”比喻夺取别人的好事或女朋友;“抠疮疤”比喻揭露别人的短处;“打烂仗”比喻生活困难,没有着落;“丢脚货”用来比喻被别人选择后剩下的东西;“安门槛”比喻暗地里设置障碍为难别人;“赶鸭儿上架”用来比喻强迫人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八字还没得一撇”用来比喻事情还没有眉目。这种方式的惯用语具有形象化的修辞效果,能生动地描绘出人的性格、动作、心理活动、境遇等等。
引申法是由语源意义推演、发展而产生出一种新的意义。例如“翻小话”,语源意义是把从别人那里听到的话又添油加醋地讲给其他人听,引申为“背后议论别人的是非”;“递点子”的语源意义是给别人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引申为“给别人暗示”;“帮丘二”字面意义是帮助生活在社会底层、没有太多技能的人员,引申为“无代价给别人做事,白干”;“踩假水”原指在水里不停地用脚踩水,使身体不下沉,引申为弄虚作假、装样子、说假话。
白描法是直接陈述,如实描绘,不加任何修饰和渲染,因此意义浅显易懂。例如:“扳嘴劲”指嘴上争输赢,争辩;“蹦口皮”指费口舌;“谈皮绊”指调解矛盾;“当磨心”指左右为难;“心头翻”指心里不好的感受涌起,很难受;“饱一顿,饥一顿”指生活困难,吃不饱饭;“脚不停,手不住”指手脚不停歇;“高一脚,矮一脚”指人走路不平稳,一脚深一脚浅的。
借代法是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而是借与它有关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方法。例如:“才跳出苦井,又落进火坑”,用“苦井”“火坑”来代替凶险的地方;“取同意”,字面意思是取得双方父母的同意,实际意义就是“订婚”,用“同意”来指代订婚;“假茶叶”,贵州产茶,有些不良商家卖茶叶时以次充好,用“假茶叶”来指代冒牌货;“写小楷”,意思是写检查,小楷是书写用的字体之一,用“小楷”来指代检查;“火巴耳朵”用来代指耳根子软怕老婆的人;“饱汉不知饿汉饥”,指处境好的人不知道处于困境的人的苦衷,“饱汉”指代的是处境好的人,“饿汉”指代处于困境中的人。
夸张法是对客观的人或事物作言过其实的描述的一种方法,可以夸大,也可以缩小,以突显人或事物某一方面的特征。例如“鸡脚杆上刮油”指鸡爪子上几乎是没有油的,却想在脚上刮点油出来,极其贪婪、吝啬;“天一句,地一句”指人说话天上一句,地上一句,说话混乱,东拉西扯,没有主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指从不出家门与外人接触;“鸡蛋里挑骨头”指鸡蛋里本无骨头,却还要在鸡蛋里挑骨头,这是故意找毛病、挑刺,形容人过分挑剔。
惯用语的语法功能指的是它的成句能力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有的惯用语能单独成句,也能充当句子成分,有的惯用语只能充当句法成分。
大多数单独成句的是句子型惯用语。如:
离了张屠户儿,要吃混毛猪唛?我就不信离了他我就要着饿!/人穷怪屋基,饭火巴怪筲箕!你一天怪这个怪那个的,从来没有想一下你自己的原因。
他只是嘴巴上说得好听,从来不去做。光打雷,不下雨!/他这个人,明明晓得错了,也不会承认的。死鸭儿嘴硬!
有些词组型惯用语带上语调也能单独成句,如“拿着鸡毛当令箭!”“打肿脸充胖子!”是一种责怪,斥责的语气。
如:
媒人不怪怪吹手,你还没有搞清楚造成今天这个样子的原因哦?/才跳出苦井,又落进火坑,她真的是个苦命人!/八字都还没得一撇得,你哪时候给他介绍一个嘛。/庄稼老儿不识货唛看堆垛噻,你这个事情都没有看出来哦?
有些句子型惯用语仁怀方言中常常作为一个句子成分来使用,日常表达中一般没有单独成句或作复句分句的情况,如“锅儿是铁捯的”。
在仁怀方言中,惯用语可以充当谓语、宾语、定语、补语、主语、状语等多种成分。
1.作谓语
刚刚我给他递点子,他没有回豁过来。/张二孃打总成,帮他找个女朋友,没几天就着端飞碗了。/他家那两砣儿简直懒得烧蛇吃。/你一天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啷个找得到工作嘛?
作谓语的情况最多,仁怀方言动宾式的惯用语很多,动宾结构属于谓词性,因此最容易充当谓语。
2.作宾语
以前跟你说你听不进去,现在晓得锅儿是铁捯的了哈?/他今天觉得不安闲,不来了。/你是矮子充高汉,活该!/我晓得他的,他是雷声大,雨点小,只是说得凶!
3.作定语
你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做法要不得。/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算了,不要吵了。/那种打烂仗的生活,我简直过够了!/她发梦天的时候,我还没有睡着,听得清清楚楚的。
4.作补语
你们两个吵得脸红脖子粗的,我都插不上话。/他着吓得三魂少了二魂,再也不敢去那儿了。/他说得有鼻子有眼睛的,我们都信以为真了。/电饭锅唛就在这儿买都可以噻,还要去遵义买,搞得豆腐都盘成肉价钱喽。
5.作主语
这种丢脚货,都是被选完选罢的,相因点!/光打雷不下雨有啷个用咹?要拿点行动出来。/煽阴风点鬼火说的就是你!/那个火巴耳朵,一天只晓得听媳妇儿的,不要喊他去。
6.作状语
他高一脚矮一脚地走在路上,看到都觉得心酸。/你天一句地一句地说些啥子哦?/我一天脚不停手不住地做到黑,你帮过我没得嘛?/他家那个媳妇儿嘴巴多得很,一天张家长李家短地到处摆闲龙门阵。
做状语的通常是并列式双语节惯用语,充当状语时通常不停顿。
方言惯用语是当地的人们在长期的劳动生活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简短、生动的特点,是一种形象化的描述性语言单位。仁怀方言惯用语植根于仁怀的文化沃土之中,因此,对仁怀方言惯用语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了解仁怀的文化特点,以及当地人们对社会生活现象的态度和看法是有积极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