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陈连忠 周一
九月的仁怀,热情似火、酒香弥漫,这座西南边陲小城在改革开放40年来,以酒魂打造支柱产业,先后获得“中国酒都”“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全球烈性酒特色产区”等诸多美誉。但仁怀并没有因为荣誉而止步,而是踏上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40年前,仁怀仅有茅台酒厂,年产量仅为2000千升;40年后,仁怀白酒生产企业达346家,酒类企业2000多家,具备产能50万千升。2017年,全市白酒产量达30万千升,白酒销售额达610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7个、贵州省著名商标116个、省级名牌产品19个。
目前,仁怀酱香酒地理标志品牌价值720多亿元,茅台酒产量达到4.8万千升,茅台集团系列酒产量近4万千升,其茅台、MOUTAI品牌价值上千亿元,茅台市值近万亿元。
如果说茅台是中国白酒皇冠上的一颗明珠,那改革开放40年来,仁怀酱香白酒的发展就是中国白酒产业发展史上的一面旌旗。黔酒半壁以上江山在仁怀,这里跃动着酒的灵魂、谱写着酒的传奇,因此,发展白酒产业也成为仁怀当仁不让的责任和使命。
40年来,仁怀创造了被行业惊叹的“仁怀速度”,在这过程中,一路风雨,一路阳光。
在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下,茅台集团引领,其他白酒企业积极应对,仁怀才有了现在对外开放程度高、基础设施功能全、产业集聚程度高的局面。
数据显示,2018年1—7月,仁怀2000万元以上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417.39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
近年来,随着国酒之心探秘游、长征文化体验游、酱香名酒品鉴游、美丽乡村度假游的逐步推进,仁怀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走出了一条“酒+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路,旅游产业成为仁怀的又一个经济增长点。
“2011年,时任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在仁怀调研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一看三打造’的发展战略,为贵州白酒产业加快发展确定了基调,成为仁怀白酒产业发展的行动指南。”仁怀市市长汪能科说。
当下,仁怀经济发展引擎不断发力,正向着千亿经济强市快步迈进,高质量发展的“仁怀答卷”更精彩的书写还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