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体育职业学院,天津 301616)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在思想政治教育逐步渗入专业课程教育的机遇下,高等职业院校开展、优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是高校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职责所在,也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各门课程与思政同向同行”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使命担当,对学生个人成长,对社会积极进步,对国家繁荣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体能训练课程是体能训练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也是社会体育、体育教育、运动训练专业的主要课程。进行体能训练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培养,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结合,这就需要体能训练课程紧跟时代步伐、锐意改革,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路径,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思政教育名片和学生热爱的优秀课程,真正将体能训练课程思政落到实处。
根据研究内容,在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设计《高职院校<体能训练>课程思政教育现状》调查问卷。问卷设计的问题为非量表题,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和填空题,无法使用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只能进行内容信度和效度的描述。问卷共设置20道题,主要分为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调查学生所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是调查体能训练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第三部分主要是调查学生对课程思政的建议和意见。通过“问卷星”对6所高职院校266名体能训练专业学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66份,回收有效问卷266份。其中大一84人,占31.6%,大二106人,占39.8%,大三76人,占28.6%。男生232人,占比87.2%,女生34人,占比12.8%,体能训练专业学生为166人,占比62.4%,运动训练专业为100人,占比37.6%。
采用访谈法,就研究的问题列出问题提纲,请6位专业教师就所列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答疑,了解教师所在高校当前体能训练课程开展情况以及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困扰、意见和建议。通过记录收获有效资料与信息,为研究提供依据。
“课程思政”这一概念的提出到现在的建设实施已经历经十年的时间,在众多专家学者的研究和探索中,已经发现课程思政存在轻视思想道德教育,课程思政开展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也从政策指引、提高站位、加强师资、提供保障、完善制度等几个方面给出意见和建议,但具体在与体能训练课程相结合的实操层面缺乏深度研究,仍存在着诸多困境亟待突破和解决。
1.流于表面形式、融合不深的形式困境
在学校层面,在课程思政建设整体布局中欠缺进行主动分析和探索的内在动力。通过访谈和资料研究发现,访谈的6所学校全部成立了课程思政建设领导小组,并且也会发布相关文件和办法来推动本校相关课程思政建设,但是表述太过笼统,例如“培养学生的体育精神”“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等。而且在具体的实际操作和考核内容上,覆盖面还不够广,甚至有的高校还没有明确。目前,各高校无论是从人事处对教师的思政培训、职业发展体系的完善,还是教务处对教师的课程设计的总体布局,还是后勤保障处对教师教学物资的保障以及网信办对教师课程思政网络平台的建设,各方都没有形成联动机制,没有形成合力效应,甚至是没有做出改变,影响了课程思政的进一步推进。
在教师层面,通过查看访谈的6所学校的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大纲发现,教师在实际教学设计上流于表面形式,如课程思政具体教学目标不够明确,教师也没有采用相应的教学设计和教法与教学目标相对应。即使有融入,但是结合的也不够深入。在调查学生“实事求是地评价一下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或其他课结合讲授的教师水平”的问题中,60.84%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育结合水平一般、仅有11.45%的学生认为非常专业,还有22.29%的学生认为不专业。这与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局限性、缺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学习和与思政课程教师缺少交流、存在合作困难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关系。
在学生层面,从对学生的调查结果来看,88.55%的学生认为体能训练课上教师会穿插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内容,但是有近一半(43.7%)的学生认为穿插的形式较为生硬,并没有受到很大的启发,与专业内容关联度不大,甚至有近十分之一(9.64%)的学生不明白教师这样做的目的。部分教师还将思想停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是一些公共必修课的内容,与专业课无关上。有33.13%的学生认为体能训练课程的教学需要有更系统的教育教学规划、需要加强师资力量配备、需要提高理论研究水平、需要改进教学方法或者有其他改进措施。甚至经过一学期的学习,还有少部分学生(4.82%)学生认为专业课教育与思政教育二者各成体系,互不影响,不是一个专业,没有融合的必要。这不难看出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成效的不显著性。
2.能力不足,资源不足的内容困境
在学校层面,提升教师能力和素质的方案落实不到位。通过访谈和研究发现,这6所高职院校中的专业课教师每年都会进行思想政治教学的专题学习或参加专题培训,但是如何与自己本专业相结合,不流于培训的表面形式,真正做到提高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仅仅依靠理论上的学习和培训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对于体能训练思政课程的德育挖掘,体能课程教师也急需学界形成权威性参考,但是目前还是没有这样的参考,造成体能训练课程思政内容的融入出现“资源不足”的困境。
在教师层面,体能训练课程思政的开展和有效推进,需要体能训练专业课教师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通过访谈的6位体能训练课程教师发现,有4位教师认为自己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教育有机结合做的还远不到位。体能训练思政课程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既没有发挥体能训练与思政教育的协同效应,又减弱了专业和思政的育人效果。
在学生层面调查研究发现,在课堂上教师所提到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零星分散,没有形成系统的体能训练思政教学体系,不能与时俱进跟进时政发展,在思政融入过程中会出现“假大空”的情况。有22.29%的学生对于目前课堂上思政教学的内容安排不满意。48.19%的学生对于教师课堂上涉及的思政教育话题不感兴趣,缺少学习积极性。并且有58.43%的学生认为体能训练课程的思政教育内容需要进一步的教学规划。甚至有一些教师不知道何时、何处该融入哪一思政元素,只是片面、刻意地将国家方针政策、伦理道德、政治实事等融入课堂教学,而没有立足实际,造成教学效果不良的困境。
体能训练课程思政开展遇到的困境是客观存在的,这既需要国家、社会、学校的顶层设计和制度的完善,也需要教师、学生等主体多方协同、集体发力,突破形式和内容上的困境,以进一步推进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思政需要高校整体布局,既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程的引导和加入,更需要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配合,全校一盘棋,在高校内部形成课程思政推进的“大思政”格局,全校形成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才能进一步体现和提升。办好中国的事情,党是关键;办好专业课程思政,同样关键在党。近几年来,各级党委已经将课程思政建设纳入整体布局,但是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在支持保障、队伍建设、师资培训、教法改革等方面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压实压紧工作职责,引领专业课程思政改革方向。主管部门做好顶层设计,聘请体能训练相关专家、教学名师,组建体能训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团队,进行积极探索,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体能训练课程思政元素,选取适当的教学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计出可参考的体能训练课程思政教学方案。也可以鼓励专家权威人士深入研究,明确规范体能训练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的内容和课堂教学范围,做好教育引导工作,丰富体能训练课程思政的素材体系。
制度提供了人们相互影响的框架,产生约束效应。体能训练课程思政所遇到的困境也与制度的缺少和不完善有很大关系,这就需要从上到下各层级重视制度构建和完善。首先,高校党委需要完善政策和理论学习制度,这一制度的覆盖面不仅在于领导层面,也要覆盖到专业课教师,同时进一步健全听课制度、督导制度,具体细化督导内容,如将体能训练的知识点与课程思政的具体融合内容放在督导内容里,进一步加强监督与指导等。专业课教师不仅要根据理论学习制度进行定期学习,也要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嵌入体能训练专业教学的理念引导制度和与思政课教师常态化研讨交流制度。落实到具体制度安排,强化教师间的沟通和交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找准自身定位,逐步细化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体能训练课程的要点和时间点。
首先是人才培养方案的突破。从国家的意识形态、党的方针政策出发作为体能训练课程思政教育的资源,结合顶层设计,将体能训练课程思政的培养目标分解并且融入每一个模块,细化到每一个单元。
其次是课程教学研究的突破。通过定期培训学习交流研讨制度,体能训练专业教师与思政课专业教师发挥不同学科之间的优势,取长补短,各有侧重,建立体能训练课程与思政课程的双向联系,立足自身的课程特点和知识领域,分工协同,从不同角度将课程思政融入体能训练课程,形成体系,避免知识点散点化、凌乱化。重新设计课程思政内容,将中华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新精神等思政内容与体能训练课程内容融合,建立教学案例库,使教师利用案例示例,能够清晰明了地看到每个模块和每一个单元的教学中的思政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备课中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在讲课中能够做到有章可循。
第三,教学方法与教学途径的突破。专业课教师结合专业知识和积累的德育教育知识,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善于“因势导向”“借题发挥”“因情施教”,达到最佳德育教育效果。在理论教学中,如在讲授体能训练概述模块时,可以通过对话沟通、答疑、反馈这些传统的讲解示范教学方法为学生层层剥笋,一点一点渗透课程思政内容,使得学生更容易在无形中感知到体育精神的内涵和魅力。在技能教学中,可以通过团队协作法、小组比赛法、任务导向法等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丰富学生思想情感、重构学生理性认知并且增强学生“四个自信”。还可以利用线上教学平台,让学生在课余时间预习和复习相关学习内容,借助线上学习资料了解体能训练课程中所蕴含的精神文化,陶冶思想。学生也可以通过微博、论坛等媒体途径将与课程相关的立志、树德和做人的道理做分享,如中国女排表现出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透过“女排精神”感受磅礴宏伟的中国力量,努力提高克服困难、团结协作、规则意识等社会适应能力。在实训教学中,可以通过跟岗实习、志愿服务、参观访问等活动,引发学生对中华体育精神的思考和深入探究;通过体能训练的发展变迁等实践探索活动也能让学生感知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在考核评价中,不能仅依靠单一的分数来进行评价。在进行课程评价的设计时要设计特色化的指标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评价。可将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外评价两部分,课内评价主要评价出勤、上课积极性、精神面貌、团队意识等课内表现情况;课外评价要求学生尽量多参加体能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相关课外活动,鼓励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外活动获得良好的课外评价。
专业课教师在授课工作过程中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教师是传道者,要首先明道、信道,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政治素养就是思政教育的生动教材,教师的知识、理念和精神对学生的德育影响也十分重要,思政教育的效果也会更加显著。这就需要教师将爱岗敬业、公平正义、诚信友善的工作态度潜移默化地融入教育工作中,并且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品质影响学生,树立教师的威信和良好形象,起到“师”“范”的作用。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专业实践技能人才的基地,需要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转变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式,不仅要将重心放在对专业知识和实训技能的积累上,还要不断丰富对学生的道德情操的教育。为此,体能训练课程要顺势而行,在主管部门顶层设计的带领下,在一系列相关制度的推行下,打破流于表面形式,融合不深的形式困境以及能力不足,资源不足的内容困境,从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研究、实际教学环节上进行突破,不断探索实践,为高职院校体能训练课程思政教学研究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