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公安警官职业学院,天津 300000)
如何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程建设,如何开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是近年来高等院校专业课程建设的重点问题。自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革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文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全社会的关注。高校各类专业课程不断融入思政内容,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打造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将立德树人教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把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高校中深度发现和挖掘各门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充分体现思政育人的教育功能,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专业知识的有机融合统一,达到所有课堂都有思政内容体现,所有教师都肩负育人职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作为公安类院校,公安教师肩负着培养优秀预备警官的神圣职责。公安教师必须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人才培养的突出位置、首要位置,将课程思政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特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安专业课程知识的有机融合,加强政治建警,着力打造“四个铁一般”高素质过硬公安铁军。因此,公安院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施显得尤为重要,这既是一个重大的思想政治问题,同时又是一个教学改革创新问题。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类课程思政融合建设是一门综合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是课程思政最重要的载体和实践应用的阶段。在教学环节,要深度挖掘符合专业课程特点的思政资源,坚决贯彻执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将思政元素和思政功能融入专业课堂的教学设计之中,实现思政教育与学科知识的相统一。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的讲话中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作为新时代预备警官,应有坚定高远的理想信念,始终保持自身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探索精神,担当奋进,在时代浪潮中锤炼前行。当代大学生身处网络发达、资讯繁多的社会背景中,许多因素都可能干扰他们的观念形成,左右他们的价值选择。由此可见,思政内容如何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正面临着时代的挑战,需要不断的改革创新。
《侦查讯问》是刑事侦查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多学科交叉、多学科渗透的应用学科,是以刑事诉讼法学、心理学、证据学、逻辑学、社会学等学科为基础,以预审、侦查办案程序及侦查证据实务为主要研究内容,以案例剖析、模拟训练、分析讨论为基本研究方法的专业必修课程。《侦查讯问》是培养后备讯问人员和指导学生今后进行讯问工作和提高办案能力的重要科目,学科自身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实战性,逻辑属性也较为突出,内容涵盖十分广泛。例如侦查讯问基本概念、侦查讯问策略和方法、犯罪嫌疑人在讯问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的运用等,在公安专业课程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准确地找到契合点,做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中,深入引导学生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行动上体现忠诚。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侦查讯问》课程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将思政元素融入《侦查讯问》专业课程,课程的政治性和信念感更加突出。人民警察是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是一支党和人民完全可以信赖的、有坚强战斗力的队伍。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警察队伍授旗仪式上的训词中强调,人民警察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坚持政治建警方针,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侦查讯问工作责任重大,关系着人民群众对于社会治安环境和公平公正法治环境的认可度。同时,面对复杂的工作环境和繁重的工作任务,侦查人员也受到了来自各方的攻击与诱惑,个体容易产生负面情绪。因此,在教育教学阶段,就应引领学生着重树立作为人民警察的崇高责任感,帮助学生对自身的职业性质有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课堂中,通过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引导学生,透过鲜活的案例启发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职业精神的灵魂所在,做到对党忠诚,坚定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信念,培养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培养依法治国、公平公正的法律信仰,养成自我约束、清正廉洁的纪律作风。
其次,《侦查讯问》课程思政与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联系紧密。侦查讯问是侦查机关为了查明案件事实、收集证据,依照法定程序,以言词的方式与犯罪嫌疑人进行的面对面的讯问活动,是刑事诉讼活动规定的必经程序。作为刑事诉讼必经的程序,在内容设计上,都会涉及中央制定的政策或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作为一名优秀的讯问人员,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具备较深的法学理论底蕴,对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做到学深悟透。在执法观念上也要做到与时俱进,重视证据、重视程序、注重保护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因此,应将思政教育融入对国家政策和规章制度的深刻理解之中,在加深学生对法律理解的同时,使思政理念成为学生专业知识框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着力培养学生作为警察的职业道德感和使命责任感,以及作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宽广格局和坚定信念。以“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为根本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依据,为公安机关培养具有法律意识、侦查意识的实战综合型人才。
思政教育在《侦查讯问》课程中不仅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思政内容自然地嵌入到《侦查讯问》的课程知识体系中,与专业知识交互融合,对专业基础知识也起到了巩固和升华的作用。但是,受到实践探索较少、专业课教师思政意识不强、缺乏思政理论基础等问题的影响,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还有进步的空间。如何发掘课程中的思政内容,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使之更符合预备警官的心理需求,使我们的职业教育能够充分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是实现全课程育人教学体系过程中的重要问题。
大学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教育培养,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作为公安专业教师,将“三观”教育融入《侦查讯问》课程中,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了解专业基础知识,把握侦查讯问知识框架,还要学习和研究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法律法规,不断学习党的先进理论,紧扣时代脉搏,了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规律特点,在准确把握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知识接受能力的基础上,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做到因材施教。如在侦查讯问任务知识点讲授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弄清楚准确及时地查明案件事实全部真相是侦查讯问的首要任务和根本任务,深挖余罪、扩大战果,追查同案犯,排除无辜等同样也是侦查讯问的任务目标。其次,在把握基本知识点的同时,引导学生始终把维护公平正义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向学生讲授“110”背后的含义,引导学生深刻认识“110”背后所承载的承诺与坚守。人民警察要进一步增强群众观念,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弘扬浩然正气,以实际行动诠释公平正义,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在日常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警察意识的培养,从行动上体现人民警察 “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观念。作为预备警官,要坚决听从党中央命令,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尺。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做到程序合法,规范执法,依法维护公平正义。在日常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进行廉洁教育,要时刻注意拒腐防变,自觉净化交友范围,在利益面前保持平衡心态,始终保持积极健康的工作生活状态。例如在讲授侦查人员应具备的能力素养章节,教师要将公安英模教育融入其中,在学生中大力弘扬英模精神,筑牢忠诚警魂,采取师生同台讲英模故事,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等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公安英模对党忠诚、情系百姓的公仆情怀,学习他们无私奉献、爱岗敬业的忘我精神,使英模精神发扬光大。在教育和感化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将正确的“三观”认识传递给犯罪嫌疑人,向犯罪嫌疑人传递爱的信号,使他们能够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感受到社会对自己的挽救和帮助,从而启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人民警察作为国家安全护卫者,其理想信念就是让人民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当人民群众有困难的时候,人民警察就应该冲在前面,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无怨无悔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侦查讯问工作是一项异常艰苦而又极具危险性的工作,为了保证讯问活动的顺利进行,讯问人员经常加班熬夜,翻看案卷资料,了解犯罪嫌疑人成长经历、个性特点、生活作风以及是否曾经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等关键情况,为全面把握案件情节,有的放矢地进行讯问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讯问人员在面对丧心病狂的犯罪嫌疑人时,如果思想稍有松懈,麻痹大意,在没落实好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就会受到伤害。这就要求我们的讯问人员不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精通侦查讯问策略、方法等专业知识,了解犯罪嫌疑人的各种拒供心理障碍以及在讯问阶段的心理变化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工作中敢于斗争、不怕牺牲、无私无畏,对待工作全神贯注、严谨认真,永远做到忠于事实、忠于法律、忠于真理。
红色资源是历史的见证,是鲜活的思政教育资料,承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动人事迹,见证了中国社会最深刻、最伟大的变革。为了更好地将“无私无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侦查讯问》课程教学中,公安教师要充分利用国防教育、专题党课、专题教育活动,充分利用好学校红色资源,利用好李大钊纪念馆等红色基地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结合抗战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日、国家宪法日等特定纪念日,组织广大预备警官参加活动,不断增强其仪式感和使命感。采用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创设全景式、体验式、沉浸式的教育环境,使思政元素与公安知识相互交融,赋予公安专业教育灵魂和方向,同时也为预备警官今后的从警生涯指明前进的方向。为了保证讯问工作的顺利推进,保证案件证据的确实充分,预备警官要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作为一名公安教师,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秉承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国家、为人民做好事,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的革命立场,激发学生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革命信念。
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公安机关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坚决捍卫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公安机关具有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双重职能,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更加注重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将法律法规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公安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执行。在日常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面准确地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不懈地运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刻把握“十一个坚持”的核心含义,在潜移默化中,重视对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侦查讯问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需要我们的讯问人员具有较高的政策、法律水平,精通讯问业务知识,同时对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也要做到细致入微。例如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讯问程序要合法、对于采取非法方法收集的言词证据,应当依法予以排除,对讯问时限、讯问笔录的制作要依法进行。在课堂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对法律法规常识做出宣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法律法规,才能在具体的工作中严格依法办案,避免出现各种差错。与此同时,带领学生开展分组讨论,对法治意识形成的重要性做出深入分析,使学生的法治思想更为牢靠,在教学实践中,突出培养学生的证据意识、程序意识。以情景剧教学法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所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文明执法的规定和要求,帮助学生对文明执法产生足够的认识,从而逐渐提高自己的执法意识与执法水平,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教师就合理执法和高效执法创设案例情景,引导学生体验思考,奠基学生坚实的执法素质基础,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法治思想,将法治素养内化为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并在未来的公安工作中正确履行职权,规范办案程序,确保办案质量。通过法治知识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法治的深层含义,在熟练掌握侦查讯问程序和步骤、及时准确地预测和把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同时,找准拒供心理障碍,做到因人因案而异,成功地运用讯问策略方法以及言语技巧,准确地审查判断犯罪嫌疑人口供真伪,并在此基础上组织证据体系,确保办案质量。
将课程思政内容融入《侦查讯问》学科建设中,不仅激发了学生专业课程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了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价值魅力。办好新时代专业课程思政教育,要注重政治引导,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预备警官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培养预备警官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勇担新时代新使命的昂扬斗志。要注重提升公安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教师不仅成为学生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公安教师应该积极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讨论、情景剧教学、翻转课堂等多种互动教学方式,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程育人和专业知识、技能的传授相得益彰,融为一体。真正将警察精神融入学生血脉之中,以身为一名预备警官为荣耀。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启迪学生智慧,涵养学生人民警察职业精神,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锤炼学生的警察品格。预备警官是公安事业的后备力量,要办好、讲好专业课程思政,引导广大预备警官立德修身,以蓬勃的朝气、昂扬的锐气和浩然的正气,担负起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