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语音衔接探析
——由曹德和《汉语的衔接》引发的思考

2023-06-07 08:13高万云陈亚楠
关键词:押韵谐音语篇

高万云,陈亚楠

(1.山东大学 文化传播学院,山东 威海 264209;2.燕山大学 文法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0)

一、汉语语音衔接问题的引入

语篇衔接是一个老大难问题。

说其“老”,是因为人类从有完备的语言思维之时起,就在思考语言的衔接问题。从文字记载看,中国先秦时期《尚书》的“辞尚体要”、《周易》的“言有序”、孔子的“辞欲巧”(《礼记》)、《墨子》的“辞以类行”、荀子的“辞顺”,都已经涉及语篇的衔接问题。而到了《春秋》三传,则已经算是比较系统地运用和思考这些问题了。特别是《公羊传》和《谷梁传》,对《春秋》的评析多从篇章衔接方面切入。如《左传》昭公五年载:

楚子欲辱晋,大夫莫对,薳启强曰:“可!苟有其备,何故不可?……未有其备,使群臣往遗之禽,以逞君心,何不可之有?”

这是语篇衔接的经典范例。晋杜预在《春秋正义》中对此做了篇章学的解读:“发首言‘可’,此云‘何不可之有’,言其可也,绍上‘可’之言。”后世虽有不同看法,但多从篇章学方面切入,如钱钟书就认为杜氏此说乃“皮相”之言:“首言有备则可,中间以五百余字敷陈事理,末言无备则必不可,而反言曰‘何不可’,阳若语绍,阴則意遏。此节文法,起节呼应衔接,如圆之周而复始。”[1]228-229此后,语篇衔接理论由零散而到完善,绵延几千年,可谓老矣。

说其“大”,是因为语篇的衔接问题始终关乎言语交际、文章做法,乃至培养人才治国安邦等社会重大问题。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清选拔人才的八股文,其“八股”章法就是语篇衔接的极致运用,虽然弊端甚巨,但至少说明语篇衔接对人的思维能力、写作能力、交际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此等功用,不亦大乎?

说其“难”,是因为语篇衔接问题是一个跨越语言学、逻辑学、辞章学、修辞学等多个学科的问题,而仅就语言学层面而言,语音、语义、词汇、语法、文字等所有语言要素,都参与语篇建构。这自然让研究者感到头绪纷繁,“剪不断理还乱”,尤其是汉语语篇的衔接问题,更让不少学者望而却步。历史上,思考语篇衔接的学者并不少,语言学家自不必说,就连文学家和文化学者们也都积极参与。如钱钟书,早在20 世纪40 年代就开始思考语篇衔接问题,前文所举他对《左传》文字的评论,就是他概括语篇衔接的“蟠蛇章法”,包括首尾“同而不同”、首尾全同、变化呼应和颠倒呼应。另外钱氏还归纳出“重章法”“分承”和“丫叉句法”。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这些成果多为零珠碎玉,很少有系统的汉语衔接论著。何以如此,因其难也。

语篇衔接,无外乎显性衔接与隐性衔接两种,前者是凭借可以感知的语形衔接方式,如耳目可感的语音、文字、词语等的复现、呼应等,后者是依据只能意会的语义衔接方式,如同义、异义以及各种逻辑关系等。由于全人类思维方式大致相同,所以语篇的语义衔接方式也大致相同;也由于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其语篇的语形衔接方式往往有所不同。譬如汉语语篇的衔接,表现在语音上,不仅有借助音长的节律、音色的韵律,还有借助音高的声律,音同的谐律等。表现在文字上,不仅借助汉字字形的同异拆合,而且借助字词同体共生。因此,在考察汉语语篇的衔接方式时,虽然可以借鉴国外的研究成果,但必须立足汉语实际。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的是曹德和教授近日出版的《汉语的衔接》。尤其是对汉语独有或多有的借助语音形式的语篇衔接的描写与阐释,可说是迄今为止最全面最系统最到位的。

二、《汉语的衔接》对汉语语音衔接理论的重要贡献

20 世纪交汇时期,语言学家马建忠、黎锦熙、王力等就论述过语音衔接问题。21 世纪初,关于汉语语音衔接的论文逐渐多了起来,一些语篇学论著也涉及这些问题。如郑贵友《汉语篇章语言学》中就在“汉语篇章的几种衔接方式”一节中描述了七种衔接方式,其中第六种就是“音律衔接”[2]61。在这方面用力较勤的当数曹德和教授,他不仅发表了一系列相关论文,更在《汉语的衔接》中用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论述汉语的语音衔接问题。

(一)汉语语音衔接成果的继承与发展

科学的建立与发展是无数研究者长期努力叠加的结果,因此,汲取已有成果,继承前人遗产就是科研人员的必经之路,而发展与完善前人的理论又是科学研究的必然方向。关于汉语语音的衔接,语法学家和修辞学家们早有关注,从《马氏文通》开始,语法学研究者就很重视语音在汉语衔接中的重要作用,如音节奇偶的衔接:

《史记·樊哙列传》曰:“东攻秦军于尸,南攻秦军于犨。”《汉书·樊哙传》曰:“东攻秦军尸乡,南攻秦军于犨。”曰“尸”曰“犨”,两地名皆单字,皆加“于”字以足之。至“尸乡”则双字矣,不加“于”字者,殆为此耶?

例中的“双字”足之的表述,说的就是平行句式中的语音衔接问题。类此,郭绍虞1936 年问世的《修辞学通论》(石刻版)在“字音的问题”一节,论及的“音素、音性、音位、音数、音叠、音谐”[3],多涉及语音衔接问题。当然,自觉且系统地论述汉语语音衔接的,当属黎锦熙。

黎锦熙始终重视语篇问题,早在1924 年出版的《新著国语文法》中就指出:“文学上段落篇章地研究,也不外乎引导学者去发现‘怎样’并‘为什么’把许多句子结合成群;各群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因而发现对于模范的读物,要怎样效法才算最有价值。这也是研究上很自然的趋势。”[4]3到1962 年与刘世儒合著《汉语语法教材》,更是系统全面描写了汉语语篇衔接现象。而曹德和教授的《汉语的衔接》(以下简称《衔接》)不仅全面继承了黎锦熙的语音衔接思想,而且在此基础上对“怎样”和“为什么”衔接作了进一步的探讨,这对人们全面认识汉语的衔接模式和深层逻辑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首先,《衔接》全面介绍了黎锦熙、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以下简称《教材》)中的“汉语衔接手段系统”,对“语法衔接”“语意衔接”和“语音衔接”作了全面的介绍。而语音衔接“不仅注意到语调衔接同时注意到停延衔接”[5]3,而且也高度重视与节奏韵律紧密相关的平行句式的衔接功能。《衔接》在总体评价《教材》时说:“出版于1962年的《教材》第三编,其中的语义衔接研究最显薄弱。但即便这样,从其他角度看,该著在我国语篇衔接科学研究发展史上起着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则是毫无疑义的。”[5]12

其次,《衔接》发展了黎锦熙的汉语语音衔接思想,对汉语语音的衔接手段进行了全面的描写。2011 年,曹德和与王卫兵在《缅怀前贤贡献 试论语音衔接——为纪念汉语语篇学奠基人黎锦熙而作》中指出:“黎锦熙有关语音衔接的观点大多是正确的。今天语音衔接研究已经拓展到押韵衔接、押调衔接、格律衔接等诸多方面,但停顿衔接和语调衔接因为使用面最宽且使用频率最高仍然属于研究重点。”[6]于是,《衔接》在继承《教材》语音衔接的基础上,系统描写了汉语中的押韵衔接、谐音衔接和节奏衔接,不仅对衔接方式进行了全面描写,而且对这些衔接方式进行功能验证,尤其是还对其衔接理据进行了深入阐释,而这些都具有开拓意义。

1.汉语语音衔接的系统描写

《教材》之后,汉语语音衔接进行探讨的已有不少,如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虽然以英语为典型案例,但也偶涉汉语语音衔接手段。吴洁敏、朱宏达《汉语节律学》和冯胜利《汉语的韵律、词法与句法》虽主要论述汉语节律或韵律问题,但也多与语音衔接有关。对汉语语音衔接描写较多的是郑贵友的《汉语篇章语言学》,其中描写了七种汉语篇章的衔接方式,其中的“音律衔接”,对逻辑重音、语调、押韵、平仄关联、谐音关联做了简要的介绍。与上面学者相比,曹德和的《衔接》不仅更系统更全面,而且更细微更深刻。主要包含四个方面:

(1)押韵衔接,主要包括:

单韵:脚韵、头韵、腰韵、脚头韵、脚腰韵、腰头韵、腰脚韵、头脚韵、头腰韵;

复韵:随韵、交韵、抱韵。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除了对上述押韵衔接作了典型示例外,还增加了四个“附件”,第一个附件是“在近年来随见随录中发现的腰韵用例”59 个,包括民间韵语中的腰韵16 例,民间韵语中兼押脚韵的腰韵8 例,民间韵语中尾部兼押同字音节的腰韵22 例,文人韵语中的腰韵9 例,文人韵语中兼押脚韵的腰韵4 例。另外三个附件依次是韵式粘合力调查表、语感测评操作说明和测评统计结果,这种不完全归纳法与调查方法的结合,大大增加了结论的可靠性和应用的可操作性。

(2)谐音衔接。曹教授认为:“谐音之‘谐’总是表现在不同结构单位之间,这就逻辑地决定任何谐音总是涉及两个乃至两个以上结构单位。这里所说的结构单位本文称之为‘构素’。根据构素之间的发生学关系,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两类,即‘本体—谐体对应型’和‘谐体—谐体对应型’。”[5]110如:“这是诗吗?不,这是屎!”就是通过本体“诗”和谐体“屎”的两个构素的语音相近,把前后相反的不同语言片段衔接起来。《衔接》对汉语的谐音做了非常细微的考察,并归纳出37 种谐音类型,又在此基础之上总结出“依托于独用型谐音的谐音衔接”和“依托于兼用型谐音的谐音衔接”两个语音衔接大类,而后者又细分为32 个下位小类:谐音兼对偶、谐音兼排比、谐音兼反复、谐音兼复辞、谐音兼回文、谐音兼回环、谐音兼顶真、谐音兼承转、谐音兼比喻、谐音兼借代、谐音兼别称、谐音兼用典、谐音兼序换、谐音兼断取、谐音兼仿拟、谐音兼双关、谐音兼用歧、谐音兼别解、谐音兼闪避、谐音兼避讳、谐音兼会意、谐音兼对比、谐音兼衬托、谐音兼飞白、谐音兼存真、谐音兼空设、谐音兼层递、谐音兼析数、谐音兼镶嵌、谐音兼离合、谐音兼借对、谐音兼拈连。可以肯定地说,这是迄今为止最为全面的谐音衔接描写,其用例之精准、用力之勤勉,殊为难能可贵。

(3)节奏衔接。曹德和教授认为:“语音节奏是指音步或音步组合在略加停顿后通过一次或多次重复而生成的语音复合形式和语音复沓效果。”[5]134而这也正契合了语篇衔接显性呼应需求。对此《汉语的衔接》通过服务用语、宣传标语、外文翻译中的应用文本进行验证,进而增补了语音衔接的一个下位类型。

2.汉语语音衔接的理论阐释

语音衔接属于显性衔接,它是借助语音手段完成的。以前的学者对此多为分类描写,很少探讨其逻辑理据。《衔接》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不仅对汉语语音衔接现象进行系统描写,而且对其内在规律进行深入探索。比如在押韵衔接部分,作者就运用科学的方法从三个方面对押韵衔接进行功能验证。“一是寻找若干语义基本相同而彼此仅仅存在是否押韵区别的语句,然后从连贯性角度加以对比,最后根据参与语感测评者的主导性意见,就押韵是否有助衔接形成结论。二是挑选若干连贯性较好的韵语,然后在保持原义的前提下给予消除押韵关系的改造,并从连贯性角度对改句与原句加以比较,最后以主导性语感测评意见为基础,就押韵是否有助衔接做出判断。三是挑选若干不押韵的语句,然后在保持原义前提下进行添加押韵关系的改造,并从连贯性角度对原句与改句加以比较,最后以主导性语感测评意见为根据,就押韵是否有助衔接作出裁决。”[5]97就是通过这样的对比和社会调查,得出押韵具有衔接功能的正确结论。而对于押韵衔接的理据,作者更是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押韵之所以具有衔接功能,全因为相互押韵的不同音节,其韵基有着语音信息上的相合相似关系。从连点成线和聚零为整角度看,回指(anaphoric)和整合(integration)乃是衔接得以实现的基本途径。”[5]100并从认知心理学上提供理论支持。二是押韵何以倍受汉人青睐,作者通过大量的实例证明,在汉语语篇建构实践中,押韵、押声、押调、押音节是同时存在的。而押韵衔接之所以被重视,主要有八个方面的深层原因,包括汉语的表音文字、押韵易感度较高、粘合度较强以及中国长期以来的韵文传统等,进而为押韵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持。三是不同韵式何以存在粘合力差异,作者认为,汉语中之所以存在“脚韵—头韵—腰韵—头脚韵—脚头韵—其他”从强到弱的连续统,有以下四个原因:“脚韵粘合力最强乃是四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1)以脚韵为衔接手段的语句,相押音节均位于句末,根据‘浴缸效应’(bathtub effect)学说,语言片段的头部和尾部乃属最容易为知觉所注意的地方;(2)将脚韵作为衔接手段的语句,乃是以‘……○,……○’对称形式呈现,根据完形法则的相似律,有着前述特征的感知对象总是给人以整体感;(3)汉语素有长吟韵脚的传统,这无疑有助于前述韵式粘合力的强化;(4)根据期待视野(horizon of expectation)理论,对于脚韵业已形成思维定式者,看到先行脚韵总是会期待后续脚韵的出现,这亦使得前述韵式的粘合力在心理上被进一步凸显。脚韵粘合力居于连续统之首可以说乃情理所使然。”[5]102可以肯定地说,押韵衔接部分用例准确精当,理论阐释到位,结论科学可靠。而谐音衔接和节奏衔接部分也都有事实证明和学理阐释,这是其他同类著作所不及的。

三、汉语语音衔接的延伸思考

与相邻学科相比,语篇学晚于且弱于其他相邻学科,可资借鉴的成果自然有限。因此,靠一两位专家一次性解决所有问题明显不可行。我们说曹德和的《语篇的衔接》对汉语语音衔接的描写和阐释是较为系统的,但此论著毕竟不是专论汉语语音衔接的,因为篇幅的有限性,有好多方面往往点到即止;又因为问题的复杂性,有些方面往往可作别样分析,于是就为语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弹性空间。下面就是我们对此问题的一点延伸思考。

(一)节奏衔接包括哪些方面

《衔接》没有描写节奏衔接的具体方式,只说节奏是音步或音步组合形成的语音复沓效果,我们认为这是节奏的狭义定义。广义而言,节奏是一种有秩序的运动形式,而语音节奏则是某一语音形式复现的周期和秩序。我们曾对语音节奏分类,认为:“修辞形式节奏的构成,包括节拍、平仄、轻重等方面,可称为动态的节奏;而修辞形式的款式、结构等的节奏,可称为静态节奏。”[7]121-122也就是说,至少音步(节拍)、平仄、轻重和结构所构成的节奏具有语篇的衔接功能。

1.音步节奏衔接。这是由音步大小、音节多少有规律复现造成的节奏衔接。如:

这潘金莲……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况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五就会描鸾刺绣,品竹弹丝……(《金瓶梅》第一回)

文中画线词语音步一致,或连续出现,或间隔复现,把整个语篇衔接地十分紧凑。

2.轻重节奏衔接。汉语没有词重音,但在语流中却有着丰富多彩的轻重变化,而这种轻重变化的规律性复现,则不但使表达具有音乐美,而且也对语篇衔接有重要作用。例: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有甚么心情花儿、靥儿,打扮得娇娇滴滴的媚;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作重重叠叠的泪。兀得不闷杀人也么哥,兀得不闷杀人也么哥!久已后书儿、信儿,索与我恓恓惶惶的寄。(王实甫《西厢记》)

例中叠音、儿化、衬字、助词等轻声的规律性出现,使得全篇轻重相间相谐,使得语篇浑然一体。

3.平仄节奏衔接。钱钟书有云:“律体之有对仗,乃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8]185这是说对仗有“撮合语言配成眷属”的衔接功能。虽然对仗不仅只是平仄的问题,但平仄在对仗中有着重要作用。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的骈偶表达方式往往通过对称(多为对仗)手段衔接上下文,明清的八股文更是用这种方式建构全文,以明代王鏊的《百姓足,君孰与不足》为例(只选取后面“八股”):

闾阎之内,乃积乃仓,而所谓仰事俯蓄者,无忧矣!

田野之间,如茨如梁,而所谓养生送死者,无憾矣!(起股)

百姓既足,君何为独贫乎?(出题)

藏诸闾阎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归之府库而后归吾财也。

蓄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积之仓廪而后为吾有也。(中股)

取之无穷,何忧乎有求而不得?

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无备?(后股)

牺牲粢盛,足以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资朝聘之费。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给之也,其孰与不足乎?

饔飧牢醴,足以供宾客之需;车马器械,足以备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应之也,又孰与不足乎?(束股)

可以看出,除“出题”外,起股、中股、后股和束股各包含两小股,而这两小股则是一个对称架构,其中衔接的主要手段就包括平仄。至于交汇其他衔接方式,下文再谈。

(二)语音衔接与其他衔接方式的共生互动

《衔接》专列一章“平行句式衔接及其运用研究”,作者在引用沈开木、黎锦熙、朱德熙等语言学家对平行句式衔接作用的论述后,进一步对平行句式衔接功能进行了事实论证和学理阐释。这就为平行句式衔接提供了理论支持。不过,我们认为平行句式衔接并不仅仅是相同结构方式的复现造成的,而是多个层面多种衔接方式共同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平行句式往往是语法结构衔接、语音衔接和语义衔接的共生体。如《衔接》中用例:

头发长,见识短。(谚语)

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广告)

红灯停,绿灯行。(交通规则)

这三个例子,由于出现在特定语境,明显属于《教材》所述的“隐性衔接”。同时,每个例子中的两部分音步相同,属于音步节奏衔接;“喝孔府家酒,作天下文章”平仄相对,又属于平仄节奏衔接;“红灯停,绿灯行”押脚韵,属于押韵衔接。因此可以说,语音衔接多为复合衔接方式。

复合衔接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是语音衔接内部的复合,二是语音衔接与语义衔接的复合。前者如: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文天祥《叹零丁洋》)

但闻道可盗,须知姑不孤。(墨憨斋《酒家佣》)

这二例主要是语音衔接,是谐音衔接、押韵衔接、音步衔接、平仄衔接的复合体。

后者如:

“嫂子,你俩口儿不呀?”

“不不呀。”

“不不怎么不呀?”

“不不还不呢,要不更不啦”(贾大山《表姐》)

这既属于语义隐性衔接,也属于同形词语衔接。又由于例中的八个“不”不但表示否定,而且还有“不行房事”“不怀孕”两个意思,所以这又属于语音衔接中的谐音衔接。基本可以肯定,语音衔接多数是与语义衔接共生的,那么,单一的语音衔接模式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从上面的引例看,主要是一些不涉及具体指称的游戏文字。

单一语音衔接模式。一般而言,即使在游戏文本中,单一的语音衔接方式也很少,即使像下文这样的游戏文字,也很难说是由一种衔接方式完成衔接的:

梦中,我去这家“痔者必得”的痔药厂买新药,只见厂内黑压压一片,全是痔同道合、踌躇满痔者,煞是壮观。厂长出来接待,并痔辞:“同痔们,你们好!我代表‘痔者必得’全体职工欢迎大家。痔疮是常见病,多发病,不但老年人老骥伏枥,痔在千里;青壮年也壮痔凌云;就是小孩也有痔疮,有痔不在年高嘛!如今是十男九痔,十女九痔,无所不痔,无微不痔,不久就要全民所有痔!所以我厂全体同痔,斗痔昂扬,专心致痔,终于有痔者事竟成,研痔成功了‘痔者必得’特效药,欢迎诸位试用!”

于是我和同痔们都争相购买“痔者必得”,并立即服用。

梦醒后,我发现我的痔疮并未见好,肛门部位仍是淋漓尽痔!

(沙叶新《壮“痔”凌云》)

一般认为,例中语篇主要是通过“痔”与“志、致、制、至”等二十处同音字的谐音衔接来统辖全文的,其实明显还有其他的衔接方式,如“梦中”和“梦醒”的同形词复现呼应,四字格的音步节奏等。即使是纯粹的文字游戏,也很难做到单一衔接,如游戏对联“麻妈妈骑马,马慢,麻妈妈骂马;牛妞妞赶牛,牛拗,牛妞妞扭牛”,也是融合了谐音衔接、音步节奏衔接、押韵衔接、同形词复现衔接、平行句式衔接等多种衔接方式。

当然,语音衔接一定还有其他类型,这是需要后来者继续探索的。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我们的三个结论:第一,中国人对语篇衔接的思考与研究历史久远,但却发展缓慢,尤其是对汉语语音衔接的研究更为薄弱,成果较少。第二,在已发表、出版的语篇衔接的成果中,曹德和的《汉语的衔接》是最具前沿性、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论著之一,尤其是对汉语语音衔接的探讨,既继承了前贤们的研究成果,又开拓了新的研究空间。特别是该著对押韵衔接和谐音衔接的细类描写和分析,对语音衔接的功能验证、事实证明和学理阐释,使得该著既有实用价值,也有理论深度,更有方法论意义。第三,汉语语音衔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而《汉语的衔接》毕竟不是专论此问题的著作,自然仍有较大的扩展和完善空间,所以我们期待专论汉语语音衔接的著作问世。

猜你喜欢
押韵谐音语篇
押韵押出韵味儿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勇闯长龙阵
《谐音词里的民俗》
谐音词的规则
我给小鸡起名字
绝妙的数字灯谜
Watch Out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