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恒美,朱明燕,王乾丽,吴新文
(贵州省检测技术研究应用中心,贵州贵阳 550014)
食品检验检测是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对食品包装(外包装、内包装)、标志,以及食品中各类成分含量、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等进行检验检测,以掌握食品的安全性和合格性的科学行为[1]。在当前普遍重视食品安全和食品质量的背景下,相关主体对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近年来诸如光谱检验检测技术、超声检验检测技术、纳米检验检测技术和色谱检验检测技术等检验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的应用增加了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但仍存在一些因素影响到了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2]。基于此,负责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机构和人员有必要认真总结、科学把握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和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以保证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有效性。以质量控制为导向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开展需要有较为科学、完备的策略体系,以保证检验检测各环节中可能影响最终质量的因素都能得到有效识别和控制。
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识别和控制可能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以保证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正确性、精准性[3]。虽然目前使用的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的准确性较高,但由于有相应的人工参与到检验检测工作中,增加了检验检测过程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开展食品检验检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对可能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人为因素或其他技术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降低这些因素对食品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确保最终产生的检验检测结果符合食品本身的实际情况。
图1是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主要流程。通过图1 可以看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食品检验检测的结果直接决定着食品是否能够进入市场交易。对于企业来说,只有食品质量达到相应的标准后,才能开展批量化食品生产和销售活动;而对于销售者来说,只有在获知食品质量符合安全标准后,才会放心购买和销售食品[4]。因此,食品检验检测的结果会直接影响生产、销售、购买和食用食品的行为。对食品检验检测质量进行控制的目的就是为食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行为提供准确的食品质量信息,确保食品产业链运行的规范性和稳定性。
图1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流程
食品检验检测工作涉及取样、制样、检测等诸多环节,这些环节中操作的规范性程度会直接影响最终检验检测的结果。例如,在取样环节,取样的方式会直接影响检验检测样品的代表性,进而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5];在制样和检测过程中,相关人员是否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规范、严格、科学的操作,会直接影响样品检验检测的结果,进而影响食品检验检测的最终结果。
虽然目前可供选择和使用的食品检测技术较多,但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例如,光谱分析法虽然能较好地对食品中的无机元素进行检测,且检测的精度较高,但此种检测方法不能准确检测食品中的非金属元素和介于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的元素;超声波检测技术虽然操作方便,但检测的精度不够高,且检测的成本较高[6]。选择和使用的检测方法会对最终的检验检测结果产生重大的影响。因此,是否根据待检测的食品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会直接影响到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食品检验检测虽然是由专业机构安排专业人员使用专业方法和设备开展工作,但由于目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采样、制样、检测等环节分别是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导致人员之间所掌握的信息存在不对称性,影响到了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行为的一致性[7]。例如,由于采样人员未将采样相关的信息及时、全面地分享给后续的制样和检测人员,导致制样和检测环节出现了样品处理不当的行为,最终导致食品检验检测的结果出现较大的偏差。
目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主要由有相关资质的检测机构负责,而检测机构主要安排专门的实验室负责对食品进行检验检测。实验室和检测机构对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监督检查力度成为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重要因素。例如,检测机构是否安排专门的监督人员对实验室的每项食品检测工作进行全程跟踪检查会直接影响负责检验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行为,进而影响到最终的检测检验结果。检测机构未安排专门人员监督实验室的食品检验检测行为是造成最终检验检测结果出现偏差甚至错误的重要原因[8]。
目前,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仍然是由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主导,技术人员的操作行为成为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在食品检验检测实践中,检测机构要按照全过程、全要素的标准对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质量控制问题进行制度化的规定和明确,使负责实践操作的技术人员有精细化、规范化的技术操作行为指导[9]。例如,实验室可以编写不同类型食品检验检测的具体手册,供技术人员在实际检验检测过程中重点学习、借鉴和运用。检测机构除了对检验检测全过程中的人为因素进行控制外,还要对检验检测工作中涉及的设备的运行和参数设置等内容进行规范,以保证检验检测全过程中质量控制工作的稳定、有序开展。
虽然目前可供选择的食品检测技术方法较多,但并不是每种检测方法都适用于所有食品,也并不是每种检测方法最终产生的结果都符合食品的本身情况。因此,在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确保检测方法与食品的匹配性,以保证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例如,在对农产品的真菌毒素含量进行检测时,可以使用高效液相法、胶体金快速检测法、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等方法。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检测准确度相对较高,且检测速度快,宜作为优先选择的方法。
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负责不同环节工作的人员之间要保持高度协同,以保证检验检测行为的一致性。针对当前食品检验检测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食品检测机构要充分利用内部的信息系统,将各环节产生的相关信息进行集中性的管理,消除各环节中人员对信息共享和传递的阻力,使食品检验检测信息的传递更加顺畅[10]。同时,为确保信息系统中存储和使用的信息的准确性,避免因为系统中错误信息导致检验检测工作出现偏差,检测机构要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检查和审核系统中新录入的信息,确保系统中的所有信息完整、正确。
考虑到食品检测检验行为的规范性会直接影响到检验检测工作的质量,在检测工作开展中,检测机构要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负责对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食品检验检测行为进行全程监督,及时发现和指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尽可能减少不规范操作对检验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同时,要加强对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复核,对于存在疑问的结果,要进行再次检测验证,确保最终出具的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食品检验检测是对食品的质量和安全进行评估的重要工作内容。通过开展以质量控制为导向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可以确保食品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保证食品产业链稳定有序运行。通过分析发现,可能影响食品检验检测质量的因素主要有检验检测过程的规范性,食品检测方法的针对性,食品检测信息的透明性,食品检验检测行为监督的力度。针对这种情况,在平时的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中,相关主体要注意在明确食品检验检测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检测方法,增加食品检验检测信息的透明度,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行为监督力度,以加强食品检验检测工作质量控制的能力和效果,确保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整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