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

2023-07-31 15:52李其鸿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12期
关键词:农作物农药食品

李其鸿

(黔南州检验检测院,贵州黔南 558000)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极易受到病虫害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减产和降质。为此,农户会采取喷农药的措施改善农作物生长环境。但由于农户缺乏对农药的了解,未科学合理用药,导致农药喷洒量超出国家标准。如果农作物中农药残留量过高,流入市场后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食品安全。而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可以有效检测出农作物中的农药类型、残留量等,因此要灵活运用农药残留检测技术对食品进行精准检测,及时发现农药超标的食品,保证食品安全。

1 食品中农药残留危害

1.1 出现急性中毒

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经过高温加热或处理,农药依旧会留在食品中,食用后易引发急性中毒。若未及时就医治疗,会威胁到生命安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规模扩大,高毒性农药用量增加。不同种类的高毒性农药用于农作物上,导致农作物药物残留超标,进而出现急性中毒。

1.2 出现慢性中毒

人们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人体会不断积累有毒物质,直至身体出现病症。这属于慢性中毒,经过一定时间的毒素积累后爆发出来。慢性中毒潜伏期长,但对人体的危害较为严重,若未尽快就医和停止食用有毒食品,会使身体严重受损。

1.3 出现特殊中毒

研究人员发现部分农药会引发特殊中毒,如氧化乐果、保棉丰等,具有致癌、致突变、致畸形作用[1]。人若食用此类不合格食品,会出现特殊中毒,引发严重后果。

2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的意义

2.1 把好食品安全关

在食品上市前,需开展食品检测工作。通过食品检测控制食品质量和安全,为人们的身体健康提供保障。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易受到病虫害的威胁,导致产量和质量下降,种植者收入减少。因此,农民在种植过程中会施加农药防治病虫害。若农药使用过量,会导致农药残留在农作物中,给食品安全带来威胁。使用食品检测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检测,农药残留量在标准范围内,则允许上市,反之则进行处理,以充分保障食品安全。从近年来的食品中毒事件来看,引发中毒的农产品中大多含有超出标准范围的有机磷或有机氯。为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在食品进入市场前开展全面的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尤其是针对有机磷、有机氯等成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

2.2 及时处理不安全食品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过程中发现农药含量超标时,立即针对该批次或该品种农作物进行调查和处理,运用合理方式规避食品危害。针对未达到安全间隔期的食品,开展农药残留检测时,发现食品中农药含量超标,则相关人员立即要求该食品停止销售。食品通过检测测试合格后方可上市销售,检测出农产品中出现违禁农药成分,则联系执法部门进行协同处理。

2.3 为农户提供用药指导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除为食品上市提供参考外,还对农户种植具有指导意义。专业检测人员到种植地进行合理采样,对样本进行全面检测,得出检测结果。该工作可对农户的种植过程进行指导。通过宣传农药残留危害提高农户的重视度,让农户认识到农药过量使用的后果。同时,帮助农户了解农药的正确使用方法,掌握国家农药使用标准,从而促进农业生产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3 食品检测中农药残留检测技术

3.1 免疫分析技术

农药残留检测工作中免疫分析技术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其分为放射免疫分析和酶免疫分析。当前,主要应用酶免疫分析技术,能够有效实现检测目标。酶免疫检测技术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剂,利用抗原和抗体的特异性、可逆性等反应确定农药成分。如ELISA 广泛用于对农作物中有机氯、有机磷、真菌毒素等成分的检测,检测水平最高可达pg 级别[2]。此外,使用免疫检测技术进行复杂样品检测时,由于复杂基体样品中存在基体干扰、交联反应等问题,会出现假阳性,因此在检测过程中还需结合其他分析方法进行全面验证。

3.2 生物传感技术

生物传感技术是一种新型检测技术,应用价值高。其技术原理为通过生物传感器进行生物成分分析,得到相应的数据信息,从而判断农作物农药残留情况。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可以进行能量转化、独立传递信息数据的机械器件,在各相关领域中都有所应用。现阶段,主要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生物传感器有3 种,分别为酶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主要有两种类型,分别为酶抑制传感器和酶解剂传感器。前者可通过农产品中杀虫剂对酶的抑制作用判断杀虫剂残留情况,后者则是利用水解酶对杀虫剂进行降解,在降解水中对杀虫剂含量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残留情况。微生物传感器主要利用特殊的微生物对杀虫剂进行降解或反应,生成独特的信息物质,感测器接收到相应的信息物质后,得到农产品的残留杀虫剂总量。微生物传感器的操作简单,精确度高且使用成本较低,得到了广泛应用。免疫传感器和免疫检测技术应用原理有较大的相似性,其对抗体组进行固定,开展针对性检测,从而得到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情况。

3.3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

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最早应用于20 世纪初,被俄国植物学者发现并推广。通过在含有微量碳酸钙的玻璃柱顶部加入植物色素,再用石油醚冲洗柱体,最后得到柱体中各种色素分离现象,在柱体上留下不同的色带或色迹[3]。这种方法又称作层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液相色谱检测技术水平提高,不仅能够分离颜色物质,而且可以分离无色物质。杀虫剂等农药大多含有多种有机物,降解能力强,易挥发,常规检测方法难以有效检测出农作物中的农药成分,只能通过液相色谱技术进行颜色层析。应用该技术可对固体探测因子进行分析,短时间内得到精准农药残留情况信息。但其不足在于技术敏感系数较低,无法快速感知农药成分。

3.4 化学发光法

化学发光法的原理是根据测定系统中样本浓度和系统的化学发光强度的关系探究出残留检测物质定量情况,在测量系统中得出残留检测物质的数值。当前,化学发光技术广泛应用在各种无机物、有机物、微量金属离子等物质的检测中,检测效果直观、准确。通过洛粉碱、鲁米诺等与杀虫剂的化学反应,可以得出农作物样品中的有机磷含量[4]。化学发光法的操作简单、精准度高、成本低。但由于受原理的限制,只能用于有机磷农药检测。

3.5 电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具有较高的灵敏性,无论是对微量元素还是复杂成分。该检测技术最早出现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由德国化学家引入分析领域,后经过捷克化学家建立极谱法,进一步完善电化学分析法。在食品检测工作中,电化学分析法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样本浓度进行转化,得出电学参数,根据相应标准,进行电学参数分析,实现对样品浓度的检测。利用电化学传感器可以全面检测食品中的农药成分,为后续食品处理工作提供有力参考[5]。

4 提升农药残留检测水平的策略

4.1 完善检测技术与设备,建立健全检测标准

①完善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积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与检测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现有的技术进行创新和完善,弥补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机制与检测技术的不足。生物传感技术、光谱检测技术等都是较为精准、高效、便捷的检测技术,可以广泛应用到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②食品检测机构应重视检测设备的先进性,加大对先进检测设备的资金投入力度,不断完善检测设备的基本配置。此外,还要提高设备的应用水平,由专业的检测人员操作检测设备,保证检测设备充分发挥其作用,得到准确的检测结果,切实提高食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与检测效率。③建立健全食品检测标准,紧跟时代发展对检测标准进行完善优化,从而规范与约束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的开展,不断提高食品检测水平与效率。在检测标准的建立过程中,需对食品检测的主要对象、衡量标准等多个方面进行规范,并做好食品农药残留检测过程的监督控制,对检测技术、仪器设备、操作流程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6]。

4.2 提升检测人员能力

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人员的综合能力与食品农药残留检测水平紧密相关。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高度重视检测人员能力的提升。①为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人员提供多元化的培训学习机会。先从基础知识的夯实出发,使检测人员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标准规范,掌握食品检测原理、操作技能、实验室安全与防护知识等。然后从专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培训出发,使检测人员熟练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方法,掌握先进的食品检测技术,不断积累经验,规范开展操作,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②需开展日常的训练实践,以保障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的精准性,提高检测水平。如熟悉各种食品的检测原理,做好样品、试剂以及自身的安全防范,加强检测人员耐心、责任心、操作技能的培训。③建立考核制度,将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人员的工作能力与其薪酬挂钩,调动其积极性与主动性,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求其规范开展操作[7]。

5 结语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食品安全检测工作愈发重要。为减少食品危害,保证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进一步加强食品农药残留检测工作,确保市面上的食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若发现食品残留农药含量超标,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防止不合格食品流入市场。此外,检测机构或相关部门要加大检测技术研发力度,探究更多更先进的检测技术,提高传统检测技术的检测效率和质量。同时,在日常检测工作中,要对检测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监督,规范技术操作,通过科学检测促进保证检测准确性,保证食品安全。

猜你喜欢
农作物农药食品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食品造假必严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