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接触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以聆听、感受作为基本途径,达到培养学生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和多元化的音乐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进行学生音乐核心素養的培养。提问作为音乐欣赏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在教学中起到了引领、启发、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在当前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改革和核心素养培养的背景下,在教学中如何从立德树人的角度体现出问题的有效性、功能性,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以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作为基础,以有效提问作为研究的切入点,结合教学实践探究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提问的策略,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一、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特点
(一)针对性
音乐欣赏教学以音乐作品为载体,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涉及不同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既包括与音乐相关的人文知识内容,也包括音乐本体中的各个要素。按照义务教育阶段音乐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欣赏教学中应当注重音乐与相关学科的融合以及重视对音乐要素的感受和理解,这就决定了有效提问具有针对性的特点。在教学中要通过问题的导向作用,使学生进入到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度解读,从中探索可以形成问题的元素。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中的欣赏曲目钢琴曲《牧童短笛》为例,在让学生初次聆听前,应当设计这样的问题:“感受这首曲目与之前所学钢琴曲的不同之处,”这一问题的提出实际上就是从风格的角度让学生感受乐曲中的民族音乐元素。同时,提问对象要有针对性,表现在教师要根据学情进行问题设计。从教材内容来看,小学低、中、高三个阶段的音乐欣赏内容在难易程度上有明显差异,这种教学内容的安排实际上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为基础,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除了从教学内容上进行思考外,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客观情况。
(二)实时性
音乐是一种时间艺术,其音乐形象的塑造以及音乐情感的表达都是在音响的进行过程中完成的,所以从音乐的个性角度看,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及时地进行提问,但是提问的实时性不是指提问的即兴性,而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已经将问题预先设计出来,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在具体实施方面,可以以聆听作品进行说明。一般在欣赏教学中,对作品的完整聆听要达到2~3次,即初次、再次、复次聆听,在每一次完整的聆听中,教师都需要根据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设置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要随着学生感受和聆听的深度适时地提出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既可以置于每次聆听之前,又可以置于聆听之后,即以聆听作品所运用的时间作为轴心,实现前后聆听与提问的紧密衔接,实时地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印象。以三年级上册欣赏曲目《阿细跳月》为例,在三次聆听之前,教师应当抛出如下问题:乐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乐曲表现出了哪些形象?表现音乐形象时运用了什么样的节奏?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的设置,学生可以在不断深化理解音乐的基础上充分的把握音乐所要表现的内容和情感。
(三)贯穿性
一节完整的音乐欣赏课是由各个教学环节构成的,每个教学环节虽然承担着不同的任务和教学目的,但是各个环节并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相互衔接、环环相扣的,这就决定了在各环节中都需要进行问题的设置,以此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条,这就是有效提问的贯穿性特点。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将每一节课分成不同的环节,并从教学内容统一性和渐进性的角度实现各个环节的衔接,同时,在各个环节的问题设置上,也需要实现前后贯穿。以五年级下册欣赏曲目古筝曲《渔舟唱晚》为例。在聆听、教授、创作三个主要环节中,可通过以下三个问题实现教学环节的贯穿:第一,乐曲是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通过聆听,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第二,乐曲中的两段音乐在旋律和节奏方面有什么不同,说一下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情感?第三,如果要让你为两段音乐设计动作,你认为每个乐段应该用什么样的动作进行表现呢。从以上三个问题可以看出,问题的设计均是围绕乐曲而展开,并呈现出贯穿性的递进关系。
二、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提问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以及思维反应快的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音响感知的兴趣性。尤其是音乐中各种具有丰富变化特点的节奏、抒情性的歌唱性旋律常常是吸引学生的关键点。从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当学生初次聆听音乐时,由于未呈现音乐给他们带来的陌生感,能够激发学生欣赏的兴趣,然而在再次聆听和复次聆听时,随着学生对音乐陌生感的消除,则会出现听觉倦怠的现象,导致学生对音乐不再进行关注,进而兴趣也会大大减弱。作为教师,如何能够始终保持学生对音响的兴趣,对欣赏教学的有序进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此时就凸显出了有效提问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中实时地、及时地设置问题,使学生处在一个未知的环境中,有助于集中学生的精力,将关注点再次移至音乐欣赏中,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并不是给学生营造听觉压力氛围,而是一种鼓励学生欣赏音乐的动力,这种动力就是对未知进行探索的兴趣。
(二)有助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
在当今音乐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坚守美育原则的基础上,又需要从立德树人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和思考。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感受美和体验美是教学的基础目的,而对音乐素养的培养则是根本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明确音乐素养的真正内涵是什么,那就是在教学中要始终围绕音乐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和方式在教学中予以展开。提问法作为欣赏教学的主要方法,具有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和引导学生展开思考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提问法的作用。有效提问则是在问题的设计以及难易程度等方面与所教授的内容进行紧密的贴合,从音乐本体特征、艺术发展规律的角度设计问题,以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作为有效提问的出发点。在很多情况下,教师虽然很重视提问法的运用,但是在问题的设计上并不能与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从而导致了问题的失效,学生在对问题解答的过程中,既不能满足知识和技能学习的要求,也浪费了课时,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三)有利于教学环节前后衔接
解构主义与结构主义教学模式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主要模式,即运用解构和结构的方法将完整的一节课分为几个环节,然后在将各个环节紧密地联结起来,即按照总—分—总的逻辑思维方法进行课堂设计。从各个教学环节衔接的方式看,提问是连接各个环节有序进行的主要方式。教师在上课过程中,通过提问可以很好地解决各个环节“孤立”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始终沉浸在课堂教学的氛围之中。如在导入环节中,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进行引入,在向新环节进行过渡时,教师及时地抛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可以使不同的教学环节实现“自然而无痕迹”的连接。因此,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各个环节应体现出循序渐进的特点,应按照感受与聆听、探索与发现、释难与实践的规律完成整体的教学任务,通过有效提问的方式,可以使各个环节能够得到自然的过渡,逐渐实现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所以在小学欣赏教学中应当注重提问的重要作用。
三、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问题设计原则
(一)问题应当紧扣教学内容
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学内容和教材并不是同一概念,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呈现形式,教学内容则是以教材为基礎,通过概括、归纳、总结等方法而建构起一定的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要钻研教材,才能够概括内容。当然,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以知识教授作为问题设计的着眼点,才能够体现出问题的有效性。否则,问题的设计如果没有紧扣教学内容,而是不着边际、漫无目的设计,则是无效提问。以四年级下册欣赏曲目《京调》为例,此曲是一首笛子与乐队的作品,在教学目标上要求学生辨别出笛子的音色,同时还需要对乐队中具有音色突出特点的乐器有很好的认知。根据这一目标要求在介绍“乐曲演奏形式及主奏乐器”这一知识点的教授上,教师设计了如下三个问题:你在乐曲中能听出几种不同的声音?乐曲开始部分的主题是由哪种乐器演奏的?你知道伴奏乐器是用怎样的方法演奏的吗?第一个问题注重从音色的角度让学生辨别乐器,说出乐器的名称,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乐器音色的探索能力;第二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民族管弦乐这一体裁进行设计,其目的是让学生熟悉竹笛的演奏风格特点;第三个问题则是从思考的角度去探索竹笛的演奏技法,有助于学生增强对竹笛演奏技术的认识。这三个问题都是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方面进行设计,实现了教学内容、学生、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的联系。
(二)问题要有启发性
音乐的非语义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提问要起到启发的作用,非语义性是音乐的主要特性之一,指的是音乐主要是以音响材料作为呈现形式,音乐与文学、美术不同,文学通过文字叙述形象,美术用色彩和造型塑造形象,具有可理解性和可直观性,音乐中的音响材料则不具备以上特性。这就为教学中问题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条件,即通过提问、回答的方式对音乐中相关的内容进行解答。以一年级上册欣赏曲目管弦乐《野蜂飞舞》为例,虽然乐曲有明确的标题,但是在音乐中并不能对野蜂飞舞的形象进行直观的感受,在乐曲中除了要表现出野蜂的形象外,还有模仿飞舞时“嗡嗡”的声音,这种声音的模仿主要是通过管弦乐的快速半音指法技巧进行表现,因此在让学生理解“快速半音阶”这一概念时,在问题的设计上就需要体现出启发性的特点。其他如在《打字机》《打枣》等乐曲的欣赏教学中,为了能够使学生从乐器演奏技巧的角度对模拟声音进行探索,都离不开启发式问题的作用。对于在欣赏中除了运用启发性的问题增强学生对音乐形象的理解之外,还需要从情绪表现的角度上去感受和理解作品,一般而言,我们常说的音乐情绪实际上指的是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听觉上的感受,音乐的情绪也就是人的情绪,只不过是运用音乐要素的表现手法进行呈现而已。对于音乐情绪的把握,最为明显的条件是速度、力度和节奏,因此在问题的设计上可以从以上三个音乐要素作为立足点,让学生通过对音响的快慢、强弱、舒缓与跳跃感受情绪特点。
(三)提问要选择恰当时机
提问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也就是要遵循教学的规律。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来看,在教学中并不是让学生始终处于问题的情境中,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的关键处及时地进行提问,这样才能够突出有效提问的教学功能,也就是体现出有效提问的趣味培养作用、引领教学内容等。以五年级上册欣赏曲目合唱《抗敌歌》为例,在初次聆听和再次聆听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问题的设计让学生认识并熟悉歌曲的演唱形式、速度、情绪,教师在进行提问时应当将问题放置在聆听之前,这样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曲目可以增加学习的效率,这意味在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每一个环节过程要有结构上的衡量,根据欣赏教学规律在恰当的时机设计问题。在理解歌词的内容时,可以适当地设置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歌曲所要表现的形象和情感,在讲授这首歌曲的歌词时,可以设置如下两个问题:第一,在唱这些歌词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第二,此时歌唱者的心情是怎样的。通过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教师可以观察学生对歌曲内容的理解程度,也体现出了在教学中选择恰当时机进行提问的有效性。
四、结语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是一个系统化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在教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或者途径使教和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充分思考的问题。提问作为欣赏教学中的一种主要方法,虽然在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但是应当充分地考虑到方法运用的有效性问题,这也是有效提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方向。在欣赏教学中进行有效提问,主要是依赖于教师对作品的解读、对教学内容的探索以及教学方法的科学合理性运用,这样才能够从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运用能力的角度展开教学,这也是实现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途径,以及欣赏教学对于学生成长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