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霞
五育并举是我国教育改革中的关键一环,涉及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等多方面的教育举措。教学过程中要严格落实《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的要求,将五育教育的教育理念融入教学的打磨和班级建设管理中,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五育融合”下的班级管理建设
有效的班级管理是优质班级建设的灵魂,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感受的主要引导路径。在“五育融合”的大环境下,班级文化的建设应以学生身心健康为先决条件,遵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特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构建适合班级特色的文化体系,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当前流行的交叉学科思维。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班级文化体现的是一种精神追求,一种价值取向,一种被所有人认可的积极的班级气氛。教师与学生要共同探讨制定班级目标,将“五育融合”的实现作为课程目标的中心,以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为目标,而非单纯追求学生的智育提升。在此基础上,连接家庭与学校,如师生和家长共同设计、制作班徽、班旗、班歌、班刊,使“五育融合”的班风深深扎根于每个学生的心中,实现了家校关系的统一。
二、以学生教育为“点”,推动个性发展
要实现目标化的教学,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认识,并指导他们制定个体化的学习目标,运用任务驱动的模式把班级的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个“点”,并与家长的监督力量共同进行灵活调节,促进学生的快速发展。
(一)个性目标的落实——家校联动
和谐的班级环境有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业品质。要想形成一个人人都认可的班级环境,教师就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切实的交流,教师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感知他们的心理需求,并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改正自己的错误,培养起良好的学习习惯,“以一带一”,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风气。与此同时,教师要利用好学校教育在家长心中的专业性特点,帮助家庭内部改善家庭教育的“软环境”,及时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关注社会上的热点事件,彼此深度交流,借助学校教育的专业性来弥补家庭教育中对学生心理状况,教育方式不正确的弱点,利用家庭教育中传递的学生真实生活状况,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个人性格特点。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教育的特点,改善家庭“软环境”,注重家长的需求,营造有温度的集体,提升班级的凝聚力,构建五育育人的思想共同体。通过与父母的沟通,结合学生在学校的表现,教师可以全面地掌握一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思维发展水平,有利于教师进行“因材施教”,制定出一份有针对性的短期规划。
另外,由于家庭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家校沟通困难等问题,校方可以借用自己的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家庭教育辅导。例如,在教育沙龙里,父母们可以分享自己的经验,让更多的父母可以互相交流。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家长、教师、学校形成学习共同体、教育共同体、思想共同体,既能满足全体成员的内部需要,又能充分调动全体成员的内在动力,从不同方位促进学生的五育发展。
(二)个性目标的评价反馈——及时调整
在教学实践中的评价可以分为不同主体的评价形式,如学生的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班主任评价等。如今我们还要建立多角度评价方式,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例如,在智育方面,考察学生的成绩状况和解决逻辑问题的能力;在德育方面,要考查学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意識;在体育方面,考查学生良好的身体素养与身体健康状况;在美育方面,衡量学生感知美的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在劳动教育方面,带领学生积极参与日常劳动,并观察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通过不同维度的综合考量与不同主体的评价反馈,每个星期的总结都是一个“加油站”,可以让学生及时地自我反省,调整自己的行为,并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出一些微小的改变。到了月底,每个月的各维度成绩都会被汇总到每个星期的评估中,教师会组织学生的父母对所有的成绩进行评估,动态量化检测自己所学所变。在此阶段,学生既能对自己的五育提升进行全面分析,又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力求做到《礼记·大学》中所说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通过对过去一个月的成绩和问题的分析,可以为下个月的目标制定提供依据,从而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通过跟踪、分析学生在一个月内的学习状况,能够及时地进行总结和调整,使其在教学中的作用最大化。
三、以小组合为“圈”,合作学习
(一)小组分组——不同层次的有机融合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人心中都有想做一个发现者、一个研究人员、一个探险家的梦想”。如今的00后、1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大多缺乏沟通、团结的观念;在学习中,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被动的,缺乏主动、创新。因此,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拓展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换位思考,理解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坚持五育相结合,使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师要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为他们提供心理咨询,定期组织家访,努力实现“家校合作”。
五育育人制度的实施,突出了“导学”与“导行”的双重作用,将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使教育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课堂管理。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知识薄弱点上,并且注重在课程中融入德育的内容。在进行班级小组划分的时候,需要班主任对每个学生的特长进行全面的分析。比如,在一个班级里,有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可以和学习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分配在一组,尽量避免把同一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通过小组成员的合理分配,可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在无形中引导学生取长补短。通过班集体活动,形成了一种“人人有事、时时有事、有事要办、互相合作”的班级管理文化。例如,可以从美育的角度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组后每个小组设计自己的队名、队歌、队徽、队规,打造自己小队的特色;在植树节的时候,教师可以从劳动教育角度组织学生进行种植、采摘等各个环节的劳动教育,实施班级的集体建设,在实践中增进感情的交流。设置好团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根据小组成员的能力特征,进行一对一的协作,使每个人都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如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并设立“班规小组”,提升学生自我管理及自我提升的能力。小组协作是学生在“五育并举”的基础上,在学生的认知、审美、交际、劳动、情绪管理等各方面形成的良好的学习团队,让学生们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成长上,从而形成一种有效的过程评价,让学生在这个“圈”里不断地进步。
(二)小组合作评价——重在过程性评价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评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学生角度来看,教师的评价更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有助于学生自我反思学习情况,明白自己的优点与长处,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素质评估。因此,我们应抛弃传统的学生评估观念,建立五育情境下的教育评估思路。学生的学习成果固然重要,但是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兴趣爱好、期望和不足。所谓过程性评估,即了解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各个方面,并根据学生对近阶段教学掌握状况的把控,对其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例如,教师可以设置“学生成长状况文件包”,建立共享文档,其中包含不同主体评价、德智体美劳五育评价维度,设列不同的事项,如考勤表、手工、参赛剪影等,可以对学生的综合发展进行更加客观、明确的评估,动态观察学生的变化。
学生如果得到教师的肯定与支持,会促進他们主动求知、发掘潜能。教师对小组协作学习进行全面评估,并非要让每位成员都能达到较高的水平,而是要注重对每位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评估,以学生的个人目标清单完成情况作为基本表现,观察学生的动态成长情况。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评价不能只局限于一个标准,要多维度去考量学生的能力,让学生自身能感受自己的独特性。例如,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以尊敬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接纳不同的学生。比如,针对部分“性情散漫”的学生上课迟到的问题,要义正言辞地进行批评,如果学生经常出现迟到早退的问题,应要求父母一起进行教育;对胆小怕事的学生,要更加关注这些孩子的心理,注意言语的语调和态度,加强与他们的交流,弄清楚原因后,才能采取适当的措施;对事出有因的学生,我们要多体谅,弄清原因,给予理解。评价语言的运用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恰当的评价,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以班级管理为“面”,开展以目标为导向的班级管理
(一)班级合作实践——研学旅行互助合作
研学旅行是践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为教育,社会为学校”的理念,采用体验式、探究式的旅行+研学方式,让学生深入社会、自然的大课堂,更好地感受生活、接触自然,使学生在实践中打开视野、浸润情怀、提升能力。班主任要坚持五育结合,采取“走出去”的方法,精心设计和实施“五育学习计划”,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甘肃地区的学校,班主任要充分发掘当地的革命教育资源;熟悉当地的风味小吃和制作工艺;通过学习活动,如陶艺、剪纸、沙画等,使学生在欣赏美丽的同时,还能净化心灵,提高自身素质。还可以借助通过聆听长征故事、党课专题、红色歌曲联唱、徒步行军等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等方式,进一步学习新时代革命精神,这样的活动既结合了德育又结合了学生的劳动教育,让学生在真实氛围中感知历史书中知识的力量感。另外,除了鼓励学生“走出去”,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走进校园”的主题研学,让学生深入了解学校的文化氛围,感知学校的校史以及教育理念。在种类丰富的研学教育中,我们需要注意,研学的目的重在“研”与“学”,“旅行”只是一种形式,是为了教会学生在行走中前行,在实践中进步的途径,在研学教育的过程中,切勿本末倒置。教师要在旅行计划的制定中探索五育融合的途径,如通过实践拓展板块提升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劳动能力,在活动设施的设置中提升学生的美育等。在研学旅途中,教师也要深入研究哪种方式更有利于班级管理,要精炼活动管理方案,观察学生的领导能力等,把研学旅行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二)打造班级媒体平台——构建共享资源
在信息时代下,班级建设要积极运用好媒体平台,以增强教师对班级的管理效率。当前,很多高校在网络媒体平台中上传教育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利用这些媒体平台和学生实时共享这些教育资源,拓展学生们的知识边界。并且在这些网络魅力平台上有很好的有关班级管理的方法,学生和教师也可以实行精益学习,即边学边实践,这样可以根据自己班级的特色合理地采取有关策略,做到因地制宜。教师可以运用有关的小程序来搭建自己班级的管理平台,学生可以在评论区或者是讨论区来探讨近期有关班级建设活动的情况,然后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为班级建设提供更多的形式与方案,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三)学期总结——教师精进管理方法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从教学个案、主题、学科、跨学科等多个角度出发,深入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去,活动组织等各个环节都要进行反思。教师最常用的反思方法就是自我反省。在教学反思的时候,教师也要考虑自己是否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进行教学,要剖析原因、找出原因、对症下药,避免再次发生;每天观察到学生,包括日常行为、个性特长、兴趣爱好、社交能力等,为以后的工作提供指导。教师要增强对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的洞察力,适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使其能以本学科的知识来思考有关的社会问题,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只有具备了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才能始终对社会问题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以自身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学校也可以积极开展教师与校领导担任指导教师的互助配合模式,任课教师要注重团队成员的学习与精神,并在小组内、组间举办创新性活动,如拔河、书画、演讲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指导教师要在活动中观察教师的教学情况,把握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在课程结束后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五、结语
在班级管理方面,首先,教师要运用因材施教的个体目标来推进学生的学业进步,从而达到班级管理“点”的提高;其次,要通过多层次的有机结合,促进小组的共同发展,形成班级管理“圈”;最终通过五育并举、联合家委来达到班级教学“面”的结合,使班级达到最大程度的良性发展,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