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资源的传播方式不断增多,内容不断扩展。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要坚持以需求为导向、协调共享、虚实结合、动态发展的理念,实现信息资源的宏观配置和微观配置。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突出其资源的特性;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科学馆、社会信息中心、咨询机构、企业情报机构等,以印刷版和光盘为主;发展信息资源主要以经济、科技等为主要内容;以网上和文献为主要内容的资源类型为重点;要实现多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以建立数据库、实现一次文档的数字化、计算机信息的分析为主要途径。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信息资源配置;开发;利用
信息资源的分配是信息服务的第一步,而优化资源的分配是实现信息服务的前提和基础。信息资源的分配既受使用者的分配、需求的限制,也与信息科技的环境有关。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给我国的信息服务行业带来了多方面的冲击,其中,信息资源的分配是首当其冲的。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的变化
(一)载体形式与传递方式的增加
现代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的载体形态和传播途径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根本。当前,纸质信息资源、光盘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三大资源共存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并且印刷品信息资源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光盘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也在不断增加。很多资料都以印刷品、光盘和因特网的方式进行传播。比如,国外和国外的资料搜寻工具都是以印刷品、光盘和在线的方式进行发布。
(二)内容的扩展和数量的增加
虽然资讯资源的内容变化并不完全是资讯科技发展和应用的结果,但是资讯科技的确对资讯资源的变迁有著不容忽视的影响。现代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信息资源的内容和规模的增长。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网络信息资源主要包括: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板、网络会议、会议记录、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各类检索刊物等;而网络信息资源则是指人们在网络上进行的非正式信息交换,如电子邮件、电子布告板、网络会议、网络会议等。
二、信息化背景下的信息资源分配理念
(一)以需求为中心的观点
在任何情况下,根据使用者的需求来进行信息资源的配置,都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资源的变化将会对资源的分配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在进行信息资源的分配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这种变化和影响,但是,这并不能否认用户对信息资源的引导。信息资源的分配是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使用者的需要,而忽视使用者的信息需要,则必然是不合理的。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服务机构和管理部门要从需求角度出发,把信息资源的变化和使用者的需要相结合。
(二)协调共享观
信息资源的分配不是单一的信息服务单位的单独活动,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但是,以往我国信息资源的分配,普遍存在“大而全”和“小而全”的观念,信息管理部门将其归集的文献信息量作为其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各信息机构只重视文献种册数、轻信息量,重视信息的拥有权、轻信息的使用权,并将其作为私人财产,极少向外部使用者开放。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除了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思维方式和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管理制度之外,还有技术上的局限性。由于信息技术水平的限制,使得纸质文献在很大程度上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共享,从而制约了信息资源的分配[1]。
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大规模协调、大规模通信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核心问题是要进行信息系统的改革和方式的变革。为了解决“碎片化”、“零散化”的问题,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全国信息管理体系,并通过宏观调控和国家之间的信息资源配置来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整体规划;打破传统的“大而全”和“小而全”的思想,建立新的信息资源协作交换思想;信息服务的信息资源从注重文献的数量向注重可利用的信息量转变为信息资源的可利用性,成为具有自身特色的独立系统,是整个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虚实结合观
一说到信息资源的分配,通常会把承载在有形载体上的各种信息按照一定的比例存储在信息服务组织中,这其实是一种分配信息的方法,也就是对信息资源的实际分配。以往,图书馆、情报机构、档案馆在进行信息资源配置时,基本采取了实际的配置模式。尽管这样的配置方法需要投入巨大,而且很难完全满足使用者的信息需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信息资源主要集中在文献资料,还没有建立起高速的信息网,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不高,所以只能采用现实的资源配置方式。实际上,除了实际的配置方法之外,还存在着虚拟配置的方法。信息资源的虚拟配置,是指信息服务单位不把使用者所需的资料储存在该机构内,而把储存在其它信息组织中的资料,如同该机构所拥有的资料,可随时向使用者开放。该方法不仅可以节省资金,而且可以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需要,但是对技術、社会等方面都有很高的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信息资源的虚拟分配已经成为现实,利用信息网络,不但可以实现网络资源的虚拟配置,而且还可以实现光盘资源的虚拟配置。
(四)动态发展观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光驱动和网络化的信息资源将会越来越多,信息的传播范围也会越来越广,网络的功能也会更加完善,电脑将成为信息处理与应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必须确立动态发展的思想,在资源配置上要做到以目前为导向、以未来为导向、科学规划、逐步实现。
信息服务单位所提供的信息资源,既要符合使用者目前的需求,又要兼顾使用者未来的需求。一些现在不需要或不方便使用但未来需求量大、易于使用的资料,也要妥善保存,以防以后由于绝版而买不到;对一段时期内需要的、具有高时效性的数据,可以通过虚拟配置的方法来解决,而不需要每一个信息服务单位都花费巨大的资金进行重复采购。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既要符合当前的信息技术状况,又要考虑其发展给社会带来的新的变革。
在信息资源的分配上要有长期、短期的规划,在不同的时间内要有不同的分配目标和优先次序,要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使用者的需要,适时地调整信息资源的分配对象和已经形成的信息资源系统[2]。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资源配置的结构模式
(一)信息资源配置的微观结构
电子信息资源具有许多优势,例如:小型、大容量、低廉、文字、声音及影像并用、易于收集和保存、方便信息的多种处理;网络化的信息资源不断增加,呈现出全球化的分布格局,多种语言共存,可以跨越国家边界进行传播。在当今信息科技的时代,必须打破印刷品资料一统天下的状况,信息服务单位不能只提供印刷品的资料,而要彻底替代传统的纸质资料,也不可能由电子书来代替,因为印刷品的便携、随时随地阅读、不需要专门的阅读设备、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等优势。在信息服务机构中,印刷版、光盘和网络信息资源既有其必要性,也有其必然性。因此,在信息资源的微观布局上,应该对印刷、光盘、网络等信息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根据情报机构的性质与使命,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情报资源的构成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情况而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及未来,图书馆应该以纸质资料为主,其次是光盘资料,其次是网络资料;情报机构应该是以光碟资料为主,其次是网络资料,然后是印刷资料;档案馆藏以纸质资料为主,辅助小型资料资料;咨询机构主要以网上形式的信息资源为主,其次是光盘类的,其次是印刷类的。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组织形式也将随之改变。
在确定信息资源的微观载体形式时,也要关注信息资源的多重配置,即内容相同、载体不同的信息资源的重复配置。有些资讯内容是以两三种形式同时发表和传播的,彼此间存在着某种互补。这样就能实现对需要及时、长期保存和高利用率的信息资源进行各种配置[3]。
(二)宏观的信息资源分配模型
第一,把“区域协调”改为“全国协调”。信息资源的宏观分配,是指在不同层次的信息组织中,对信息资源的分配进行分工和协调。在传统的信息技术条件下,区域间的信息资源协同共享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区域间的信息资源整合却是不太可能的,因此,区域间的信息资源分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各种信息网络的建设,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信息资源的协同共享创造了条件。因此,在信息技术条件下,要打破区域界限,建立起以实现国家间协同、共享为核心的宏观信息资源分配格局。
第二,由“纸质资料整合”改为“电子信息资源整合模式”。过去,信息资源的协同分配是以纸质信息资源为主,缺乏相关的规范与努力。在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信息资源的协同目标应该是以电子形式的信息资源,它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方便了不同的信息服务单位的信息交换与分享。
第三,由“层级中心化”向“网格中心化”转变。传统的宏观信息资源分配侧重于在各个层面上构建信息中心,以满足不同层面的用户需求。这种层级式的中央管理方式,不利于各个信息中心的直接连接,导致了信息的传输缓慢。在现代信息技术的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宏观分配应该转变为以层级为中心的方式,构建一个没有层级的网络中心。
四、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开发
(一)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信息资源的开发也不可避免地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在信息技术环境下,信息发展的重点是:经济、科技、教育、管理、政策、法规,最后是文化、娱乐和生活[4]。
社会发展状况对信息资源开发的影响最大。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实力的必然选择,科技作为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应该把经济信息资源和科技信息资源放在首位。在知识经济的今天,我们要加强教育、管理、政策的指导和保障。因此,要充分利用教育、管理、政策、法规等信息资源。当然,现代信息科技的运用,也为发展这些信息资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日益丰富,文化娱乐的日益丰富,生活、文化、娱乐等信息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向人民传递信息,极大地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二)应重点开发的信息资源形式
信息资源的发展方式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在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下,信息资源的发展主要以网络、文献、智力为主要内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最主要的载体和途径,网络信息资源的规模庞大、发展迅速、内容复杂,如果不进行科学的组织与处理,将无法得到最好的利用。
文献资料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不仅使传统的纸质文献资料更加便捷、快速,同时也使电子出版物的种类和种类越来越多。当前,文献资料资源依然是信息资源的主要来源,而文献资料的利用也不容忽视。要加强对纸质文献资料和电子出版物中所包含的信息资源的利用[5]。
而脑力信息资源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因为其通常通过言语表达,通过声波、电话等方式进行传递、沟通,不利于积累,因此在此之前,这些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并不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方便地收集和整理信息。
(三)信息资源开发的深度
信息资源的开发深度与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有很大关系,多数专家认为,为了适应各层次的用户需要,应采取多层次的信息资源开发。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层次越来越高,不同的使用者对信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单纯地挖掘和处理信息资源,显然是不够的。过度重视信息资源深度挖掘,可以节约使用者的获取与使用时间,但也会造成大量的“零”信息(原始数据)流失,从而提高信息内容失真的可能性。同時,深层的信息资源开发还需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分析与研究能力,并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信息资源的多样化发展,可以满足不同层面的使用者对信息的需要。
(四)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方式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们对数据库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在国内,数据库的建设还处于一个相对薄弱的阶段。不同类型的信息服务组织应该分工合作,在开发题录型数据库、文摘型数据库的基础上,把全文数据库、数字数据库、事实数据库等作为重点,并进行各种数据库服务。
我国一次信息资源非常丰富,但以印刷版为主,在计算机处理、网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利用现代信息科技,将一次印刷资料数字化,可由电脑进行处理与访问,并可在网络上进行大范围、长距离传送,以方便利用现代信息科技进行二、三次开发,以提升一次文献的利用率及使用效率。
信息分析研究是信息资源发展的一种先进方式,用传统的信息分析方式,会对信息的来源造成一定的制约,进而影响信息分析的研究速度;信息服务单位应在信息分析研究中拓展信息收集的范畴,运用电子邮件、 FTP、Tel-net、 EL、 WWW等方式收集网络信息,运用电脑进行信息分析与研究,以提升信息分析的效能与品质。
印刷型二、三次文献是以传统方法进行信息资源的开发,不仅效率低下,而且耗时耗力,仅能起到辅助作用。
结语
信息资源共享规模的大小,直接关系到用户对信息的使用和对信息的需求。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愈高,使用者愈能获得更多的信息来源,愈能更好地满足信息需要;各信息组织与信息系统存储的信息可以被更多的人所利用,从而提高了信息资源的利用率。然而,信息资源共享的规模与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与信息网络的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 娄策群,王菲.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中的信息资源配置、开发与利用——专家咨询意见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7(2):44-47.
[2] 谢荣. 信息技术在中小供水企业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应用实践[J].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22(3):103-105.
[3] 杨承训,承谕. 现代信息引领资源配置的功效——“三元机制”的一个分支[J]. 创新,2015,9(1):86-91.
[4] 朱弘博. 搭建信息技术平台 扩展资源配置领域[J]. 吉林农业,2012(3):40-41.
[5] 刘振刚. 应用经济信息技术 优化资源配置[D].江苏:南京大学,2000.
作者简介:宋雷(1978— ),漢族,黑龙江佳木斯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