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分析

2023-06-07 13:35:53杨蓉
考试与评价 2023年5期
关键词:云雀高中语文诗歌

杨蓉

初高中语文在内容和难度上不属于同一个量级,语文教师需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做好初高中语文阅读衔接工作。学生在步入高中之后,课业压力骤然增加,面对陌生的环境学生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的情况,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的学习中,若语文教师并不注重阅读衔接,学生开展阅读时会面对重重阻碍,进而产生阅读阻碍,会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造成阻碍。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重视阅读衔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让学生明白初高中阅读的异同,唤醒学生的记忆,使其重新燃起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师的带领下,参与到语文阅读课堂中,认真仔细地阅读文章,把握文章主旨,学习文章写作手法,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中存在的问题

初高中语文阅读在内容和难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若语文教师并不重视阅读衔接工作,学生面对内容复杂、晦涩难懂的文章将无法真正理解,会限制学生的发展,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初中和高中的语文教材在内容设置上并不一致,高中语文教材中涉及的内容更多,但是体裁比较类似,包括现代文、文言文、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高中语文教材在难度上略胜一筹。学生在初中阶段虽然接触过文言文,但是这部分文言文篇幅并不长,内容也比较简单,学生在学习时多是在语文教师指导下完成,积累的文言知识并不多,无法在实际阅读中灵活运用,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比较抗拒,面对高中教材中篇幅长、难度高的文言文,学生会产生退怯心理,缺乏语文教师的指导,学生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到文言文的解读中。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难度也有所提升,仅凭学生在初中阶段习得的阅读技巧,无法理解文章内容、抓住文章主旨,而高中语文教师并未关注到学生的这一情况,依旧延续陈旧的授课模式,并不注重对阅读技巧的讲授,学生学习能力低下,无法满足自身的学习需求。受到语文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语文阅读的学习热情会被消磨殆尽,语文阅读教学也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初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策略

(一)循序渐进,建立阅读体系

高中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活动之前,首先,需要深入分析文章内容,结合各个学生的学习特点,设置科学的教学目标,并在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开展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构建阅读体系。值得注意的是,语文教师所设置的教学目标要与学生相契合,贴合教材内容,若教学目标存在盲目性,会影响初高中语文阅读衔接的效果。比如,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本第七单元“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在这一章节内容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王熙凤人物形象的鉴赏中,引导学生通过判词、梦曲了解王熙凤整体命运,结合时代背景审视人物意义,以点带面、正侧结合,全面分析王熙凤人物形象,复习人物描写手法。在设计课堂教学时,依据《课程标准》对文学作品提出的要求,重视对学生审美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科学地设置教学目标,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引导学生借助小组合作、文学短评写作练习,来推动自身的全面发展。高中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语文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开展“王熙凤的人物形象鉴赏”,先让学生自主思考,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探究,然后小组代表进行展示,理解鉴赏完古典文学作品后,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于这篇文章的“吸收和内化”,注重学生语言表达与创造能力的提升,为学生布置一项学习任务“评价王熙凤”,深化对于作品的理解,同时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审美创造能力,帮助学生构建语文阅读体系,为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

(二)更新理念,重視课外阅读

在以往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使得阅读教学存在局限性。在新时期下,高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的要求,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入课外阅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如,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下册课本第六单元第12课《祝福》,在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认识旧社会封建礼教的罪责本质,学习文中运用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习过大量鲁迅先生的文章,如《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故乡》等,而《祝福》是鲁迅先生的代表作,与初中阶段所学的《故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多次描写了同一人物形象的多次变化,而《祝福》选择小说集《彷徨》,故事主要讲述作者回到家乡,暂住在鲁四老爷家中,见证了祥林嫂的死亡,并剖析祥林嫂死亡的深入原因。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项学习任务,利用课余时间阅读选自小说集《呐喊》的《故乡》以及小说集《彷徨》的其他文章,拓展阅读范围,了解鲁迅先生同一小说集的其他文章,在脑海中形成大致的雏形,在此基础上带着问题阅读《祝福》,深入分析祥林嫂的人物形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三)了解需求,激发阅读动机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学业压力骤然增加,面对种类繁杂且难度高的语文阅读,学生不知该从何处入手,学习自信心可能会受到打击。针对学生心态的转变,语文教师要重视对阅读衔接工作的开展,尽可能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同时,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所处的困境,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提供助力。比如,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课本第三单元第8课《琵琶行并序》,在这一篇文章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了解作者及体裁,体会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及表现手法,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具体内涵。学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等文学体裁,能够理清文学作品的思路,体会重要语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但是学生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创作意图并不了解,无法深入地分析和鉴赏作品。语文教师可以借此开展阅读衔接工作,了解学生的语文知识掌握程度,引导学生在课前借助自己积累的文言知识,疏通词句的含义,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课堂中简单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预习成果,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深入分析文章人物的形象特点,阅读教学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效果,学生能够从中收获更多的知识。

(四)做好指导,提高阅读效果

初高中阅读存在共通点,语文教师也要做好阅读衔接,指导学生开展阅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其核心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本“古诗词诵读”中《客至》,在这一首古诗的学习中,需要学生能够在读懂原诗的基础上,梳理其中表现作者与崔府深情厚谊的细节,在了解作者生平的基础上,分析文中字词的意味,探究人物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和学习过不少的古诗,具备阅读诗歌的能力,对杜甫的作品也有一定的了解,如《绝句》《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其五)》等,已经初步完成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思維具有独立性,但是往往会以点盖面,学生无法理解作者的愁思以及忧国忧民的精神。在课堂中,语文教师应做好指导,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在PPT中展示之前所学的古诗,如《春夜喜雨》中有“花重锦官城”,《蜀相》中有“锦官城外柏森森”,这一组诗是杜甫在四川写的,借此引出杜甫的生平经历,将其辗转多地所写的诗歌串联起来,引出《客至》,让学生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通过对字词的分析感知作者复杂的心情,通过对比手法解读文本,体会作者与崔明府之间的深情厚谊。在语文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抓住古诗的中心思想,语文阅读教学能够呈现出更好的效果。

(五)激活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需要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认识到初中和高中阅读之间的异同,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式,让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比如,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上册课本第一单元第2课《致云雀》,在这一首诗歌的学习中,需要学生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知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概括诗歌的内容,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借助问题激活学生的思维:“第一节诗有怎样的作用?”“分析第二节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诗人是通过什么手法来塑造云雀这一形象的?”在问题的指引下,学生能够深入到诗歌中进行分析。第一节诗先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赞美云雀这快乐的精灵,为全诗奠定抒情的基调;第二节以一个形象的比喻“烈火的轻云”,描写云雀不断向上、边飞边鸣的飒爽身姿,也是诗人对黑暗现实的蔑视,追求光明与真理,勇于献身理想的精神写照。在塑造云雀形象时,诗人运用了比喻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将云雀比作诗人、深闺中的少女、萤火虫、玫瑰,表现了云雀美丽的形象,将云雀的歌声同春雨、婚礼上的合唱、胜利的歌声相比,将云雀与人类对比,突出云雀追求自由的品格。在此期间,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展开分析,突破思维定式,学习鉴赏诗歌的技巧,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为之后的语文学习做好充足的准备。

综上所述,阅读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初中和高中的阅读在内容和难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的阅读能力有限,在短时间内无法适应这一改变,会出现阅读障碍。而从实际教学来看,语文教师并不重视初高中阅读衔接,学生面对难度骤然增加的阅读无所适从,阅读积极性会受到打击,在课堂中的参与度也会有所下降,语文阅读教学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先扭转自身的教学理念,重视阅读衔接,认识到阅读衔接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阅读内容以及学生的阅读水平,选择合适的授课模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适应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助力。

猜你喜欢
云雀高中语文诗歌
批评与嘲笑
诗歌不除外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云雀叫了一整天
辽河(2021年12期)2021-12-24 21:23:40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甘肃教育(2020年4期)2020-09-11 07:42:24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 08:24:24
灵感的云雀
文苑(2019年14期)2019-08-09 02:14:04
云雀
诗歌岛·八面来风
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 08:25:54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中学语文(2015年18期)2015-03-01 03: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