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帆 陈江颖 田富俊
摘 要: 【目的/意義】农村地区是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最薄弱的环节,鼓励广大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将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模式从政府单一管理转变成为社会共同治理,有利于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加强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主体之间沟通协作,符合新时代中国国情变化的需要。【方法/过程】基于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三明市、南平市等 4地的实地调研数据,利用 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探究价值感知与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结论】研究表明:价值感知不仅直接正向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而且也通过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就越高;但年龄越大的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就越低。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促进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价值感知;食品安全;参与意愿
中图分类号: F2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3?5617 ( 2023 ) 06?0015?07
The Effect of Value Perception on Rural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Management
?Based on Analysis of 427 Questionnaires in Fujian Province
XIE Fan,CHEN Jiang-ying,TIAN Fu-jun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 law,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 China)
Abstract:【Objective/Meaning】At present, rural areas are the weakest link in Chinas food safety supervision. Encouraging rural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will transform the rural food safety governance mode from government solemanagement to social joint governanc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effectiv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and cooperation among various rural food safety governance subjects, and meet the needs of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in the newera. 【Methods/Procedures】Based on the field survey data of Fuzhou, Quanzhou, Sanming and Nanping in Fujian Province, Probitmodel and intermediary effect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lue perception and rural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Results/Conclusions】Research has shown that value perception not only directly affects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but also indirectly affects the willingness of rural residentsto 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through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behavioral attitude and 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Thehigher the monthly income and education level of a family, the higher their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Butthe older rural residents are, the lower their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findings, propos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participation of rural residents in food safety governance.
Key words: value perception;food safety;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黨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长期经济发展不足和供给短缺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仍是我国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1],农村不仅由于地广人稀和基础设施薄弱等因素导致了食品安全治理中的诸多难题,广大农村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不高以及自身保护意识不强,也使得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比城市来得更加复杂严峻[2]。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效果直接关系着国家食品安全治理的成败,农村食品安全更是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一环[3]。食品安全关系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将其提升到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高度,我国食品安全治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正式将“社会治理共同体”概念纳入到国家治理现代化体系建构中,为新时代政府治理变革指明了方向。当前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难题复杂多变,仅依靠政府部门难以完全保障,需要多元治理主体的积极介入。农村食品安全事故直接威胁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农村居民理应是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主力军。因此,探究如何推进广大农村居民依法参与到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中,不仅有助于回应农村群众对提升身体健康、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美好需求,同时能够提升政府的声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政府的治理效能[4]。
对于食品安全治理的研究,学者们多聚焦于以下3个角度。一是基于多元治理主体间的职责界定。Desmond等[5]认为食品安全需要食品供应环节中各个成员的共同努力,自觉担负其在食品安全治理中应尽的职责。陈志良等[6]认为食品安全因以“党政同责”为核心,厘清政府职责,构建市场主体和社会共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王建华等[7]认为政府要鼓励多元主体之间更多的沟通,在沟通中更好履行各自职责,才能重塑牢固稳定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二是政府部门的监管责任。池海波等[8认为农村是我国食品安全的薄弱区,农村广大的食品安全监管对象和非常有限的食品安全监管资源之间的矛盾突出,仅依靠政府部门难以完全保障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解决矛盾的关键是发挥社会组织的重要作用。杨松等[9]认为虽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在不断开展专项治理活动,但食品安全问题仍没有办法杜绝,说明仅仅凭借相关部门一己之力,无法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要通过政府加大处罚力度,加强企业自律并引导社会公众参与治理来缓解食品安全治理风险。三是发挥社会公众的参与作用。Marian等[10]认为要加强公私部门之间的紧密合作,才能使得食品安全治理更有效率,成本更低。刘文萃[11]也认为公众是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构建公众与政府共同参与的协同治理体系。唐赫赫等[12]认为公众是食品安全治理实践重要的参与主体,要引导广大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中。
综上所述,广大农村居民作为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主体,探究影响其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的因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但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进行专题研究的相关报道仍然不够丰富,特别是鲜有价值感知这一要素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影响的研究。目前,价值感知更多地被运用于农村居民是否愿意采纳农业技术的研究[13]。参与食品安全治理,需要掌握一定的食品安全知识并付出时间,这就使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对于农村居民具有了一定“门槛儿”。有学者提出农村居民是否愿意参与某种活动取决于对该活动的价值感知水平[14],那么,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是否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利用福建省四地市 427份实地调研数据,运用 Probit回归模型分析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行为态度与感知行为控制在两者之间的间接作用,以期为研究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对促进农村居民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活动中,提升整体食品安全治理能力提供一定的参考。
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1.1 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分析
价值感知的概念最早由 Porter提出,他认为价值感知是顾客对商品在感知绩效和感知成本权衡的基础上形成的主观偏好[15]。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行为的选择是基于农村居民的自身认知以及其他外部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农村居民在权衡多方利弊下产生的价值理解和感受,是一种“感性选择”的过程[16任重等[17]研究发现,虽然众多学者对价值感知的概念表述各不相同,但其核心要义是相同的,即价值感知源自行为主体对产品或服务的感知收益与感知付出的衡量,若行为主体认为感知收益大于感知付出,则更倾向于选择这种产品或服务。因此,本文中的价值感知指的是农村居民对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感知收益和感知付出的主观衡量。
据相关研究表明,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收益可表现为提升农村食品的安全性和保障农村居民的生命健康、更有利于弥补食品安全监管力量的不足、提高政策的效率和科学性、有助于防范食品安全监管的政府失灵[18]。成本表现为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需要花费额外的时间和精力等非货币成本、购买相关资料书籍和路费等货币成本[19]。农村居民在决定是否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之前大多会对参与治理的成本与收益进行衡量,在无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情况下,如果农村居民认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行为达到其价值感知评判标准,则会参与治理。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价值感知增强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
1.2
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路径分析
计划行为理论由阿耶茨于 1991年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提出,被广泛运用于参与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其中行为态度和外部知觉控制是计划行为理论的核心概念[20]。通过梳理文献,发现价值感知可通过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
1.2.1
行为态度 其他学者对技术接受模型的研究表明,个体对某种行为的态度受感知有用性影响[21]。行为态度反应农村居民对于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行为的认知与评价[22]。而农村居民对农村食品安全现状和食品安全治理的看法会影响其对治理行为的认知,因此农村居民的行为态度是指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及治理重要性的认知与评价。一般而言,当农村居民对劣质食品所带来的危害、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清晰认知时,自身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通常也会更加强烈[23]。
1.2.2
知觉行为控制 知觉行为控制是指农村居民感知到的对参加食品安全治理所具有的自信心,反映农村居民响应食品安全治理行动的实际控制力[24]。农村居民所拥有的财富、政策知识等可控条件越多,越认为自己有能力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对于食品安全治理的知觉行为控制越强,其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并付出相应的成本的行为意愿就会越强烈。基于此,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2:行为态度在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中起到重要中介作用
H3:知觉行为控制在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治理参与意愿中起到重要中介作用
2
数据来源、模型设定及变量选择
2.1
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均来源于福建省社科基金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题组于 2023年开展实地走访调研获取的数据。课题组在福建省内东、南、西、北部分别选择福州市、泉州市、三明市、南平市作为调研区域。4地涵盖了福建省内的山区和沿海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具有一定代表性。此次调研,选择福州市的闽侯县、泉州市的晋江市、三明市的大田县和南平市的建阳区,在每个县市区选择2个乡镇,共计 8个乡镇。在每个乡镇选取 2个行政村,共计16个行政村。发放问卷458份,回收有效问卷427份,问卷有效率为93.2%。
2.2
基准回归模型
因选择二分变量作为因变量的选项,故选择Probit回归模型来分析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回归模型如下:
2.3
中介效应模型
为研究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否会提升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以及进一步检验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能否在价值感知和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两者间充當中介要素,借鉴温忠麟等[25]逐步检验法的研究,依次检验回归系数,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2.4 变量选择
2.4.1 被解释变量 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农村居民参
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通过询问“您是否愿意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活动?”采用二元赋值法,如果农村居民愿意,赋值为 1;如果农村居民不愿意,则赋值为0。以此来测量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值得的意愿。
2.4.2
解释变量 借鉴颜端武等[26]对于感知有用性的测量指标。本文的价值感知采用问题“我认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我认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能够对政府的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决策产生影响”来测量,并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等权重取平均值,求得农村居民总体的“价值感知”。行为态度采用问题“我认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可以让我实现自身价值”“我认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对大家都有好处”来测量,并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等权重取平均值,求得农村居民总体的“行为态度”。知觉行为控制采用“我认为我具备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所必需的能力,能够帮助解决存在的问题”“当我向有关部门举报、投诉食品问题时,会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复和解决”来测量,并对这两个指标进行等权重取平均值,求得农村居民总体的“知觉行为控制”,以上问题详细赋值情况见表1。
2.4.3
控制变量 综合已有文献研究,本文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工作特征等 3个层面,设置了可能会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控制变量,详细赋值情况见表1。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3.1
基准回归分析
在基准回归分析中,本文利用 Stata 16.0软件进行Probit回归,首先引入价值感知变量得到模型一,接着引入其他控制变量得到模型二,最后考虑到估计方法存在差异,引入 Log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模型三,结果如表2所示。
3.1.1
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 通过回归结果可见,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回归系数通过 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假设 H1成立。一方面,食品的最根本的来源是农作物,如果农作物被污染了,则生产出来的食品是不安全的,所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食品安全的基本保证。农村居民认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能够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在防止“有毒”农作物产品流入大家餐桌的同时,又能享有美好的生活环境,因此出于对自身及家人身体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等的考虑,则会积极地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另一方面,食品安全政策与广大农村居民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参与食品安全治理不仅作为公民行使基本权利的有效途径,更有机会可以实现自身诉求,所以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较为强烈。
3.1.2
控制变量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 (1)性别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回归系数通过了 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正向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在农村中,男性往往要比女性承担更多的体力劳动,而女性相比之下就拥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因此有更高的参与意愿。(2)年龄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回归系数通过了 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负向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一方面,年纪小的人相比于年纪大的人拥有较好的体力,有更多的精力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另一方面,年轻人更愿意接触新事物,更擅于表达自己的诉求,对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有更浓厚的兴趣。(3)教育程度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回归系数通过了 10%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正向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学历较高的农村居民拥有较丰富的知识储备,知识学习能力更强,对于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所需知识学习较快,因此更乐于参与食品安全治理。(4)家庭月收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回归系数通过了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正向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一方面,家庭月收入高的家庭创收能力较强,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所花成本在其家庭总支出中占比较小,对其家庭影响很小。另一方面,月收入较高的家庭在物质生活上已经得到基本满足,更偏向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水平,其中自然就包括了对食品安全的更高要求。
3.2
中介效应分析
表3中模型四是还未加入中介变量即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时,价值感知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直接影响。模型五是价值感知对行为态度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价值感知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其行为态度,可能原因是农村民居对食品安全治理的价值认同感的提升,其对食品安全治理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知,从而对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行为态度发生了改变,因此价值感知会提升农村居民的行为态度;模型六是行为态度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行为态度和价值感知均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其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起到部分中介作用,H2得到证实,可能原因是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治理有了更高的认同度,其行为自然也将会发生改变,从而表现为更愿意参与到食品安全治理中,因此行为态度会提升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模型七是价值感知对知觉行为控制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价值感知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其知觉行为控制,可能原因是农村居民对食品安全治理的价值感知的提升,促使其更愿意了解食品安全治理的相关政策知识,增强了其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自信心,因此价值感知会提升农村居民的知觉行为控制;模型八是知觉行为控制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模型,结果显示农村居民的行为态度和价值感知均在 1%的显著性水平上正向影响其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起到部分中介作用,H3得到证实,可能原因是农村居民对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自信心的增强,从而认为自己更有能力参与食品安全治理,因此知觉行为控制会提升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
4
结论与对策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研究基于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三明市、南平市等 4地的实地调研数据,通过 Probit模型,分析了价值感知与对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结论如下:(1)价值感知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2)价值感知可以通过行为态度和知觉行为控制的中介作用间接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3)控制变量中,家庭月收入、受教育程度越高,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就越高;但年龄越大的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意愿就越低。
4.2
对策建议
一是增强农村居民对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价值感知,让农村居民深入了解食品安全治理的意义以及真实感受到參与食品安全治理所能带来的好处,同时政府部门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中应该明确职责,发挥党统领大局、高效协调各主体的优势,以确保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共同体的性质与方向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推进。二是要针对价值感知的宣传应该做到因人而异,重点推进对年轻、高收入、高学历的农村居民的宣传教育,因其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是鲜明的“风向标”,能够有效带动更多农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积极推进构建党员带头、乡贤引领、村民共同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局面。三是要拓宽农村居民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渠道,加强信息的公开与透明,更好发挥村民自治组织这个在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农村居民应加强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在能依法保障自身权益的同时,给予食品生产企业不可触碰的“红线”,使得农村食品安全治理各主体法治理念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 1 ] 倪楠. 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主体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4):133?136,159.
[ 2 ] 李鑫生,刘永贤,熊徵玥,等. 浅谈农村食品安全问题[J]. 食品工业,2022,43(12):311?314.
[ 3 ] 胡望资,彭晓英. 浅析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优化监管建议——以A 市 C 乡主要村庄为例[J]. 中国质量万里行,2022(9):74?75.
[ 4 ] 王怡,毕洋铭. 我国公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价值、困境与突破[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22,13(4):1279?1285.
[ 5 ]DESMOND N G, SALIN V. An institutional approach to theexamination of food safety[J]. International Food and AgribusinessManagement Review,2012,15(2):21?45.
[ 6 ]陈志良,汪雨龙,潘雷明. 基于示范城市创建的食品安全治理体系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23,44(7):244?251.
[ 7 ] 王建华,沈旻旻. 食品安全治理的风险交流与信任重塑研究[J].人文志,2020(4):96?103.
[ 8 ]池海波,吕煜昕. 农村食品安全的风险、根源与治理路径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7):103?105.
[ 9 ]杨松,张言彩,王爱峰. 多主体参与下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演化博弈稳定性研究[J/OL]. 中国管理科学:1-14[2024-01-16]. 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1.1008.
[10] MARTINEZ M G, FEARNE A, CASWELL J A, et al. Co-regulation as a possible model for food safety governance:Opportunities for 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s[J]. Food Policy,2007,32(3):299?314.
[11]刘文萃. 农村食品安全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识别与路径选择——基于天津调研的实证分析[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5,17(6):161?166.
[12]唐赫,许博洋. 消費者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实证归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链式中介与调节模型[J/OL].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5):1-8.
[13]唐赫,许博洋. 消费者食品安全治理意愿的实证归因: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链式中介与调节模型[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2022,34(6):1275?1281.
[14]杨福霞,郑欣. 价值感知视角下生态补偿方式对农户绿色生产行为的影响[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1,31(4):164?171.
[15]PORTER M E. Technology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Journal ofBusiness Strategy,1985,5(3):60?78.
[16]费红梅,孙铭韩,王立. 农户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为决策:价值感知抑或政策驱动?[J]. 自然资源学报,2022,37(9):2218?2230.
[17]任重,郭焱. 价值感知、社会资本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4):97?107.
[18]牛亮云,吴林海. 食品安全监管的公众参与与社会共治[J]. 甘肃 社会科学,2017(6):232?237.
[19] 王可山,刘嘉萱,崔艳媚. 我国食品安全治理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动态趋势[J].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9(4):35?44.
[20]赵新民,姜蔚,程文明.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农村居民参与人居环境治理意愿研究:以新疆为例[J].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1,37(4):439?447.
[21] 陈世文,黄森慰,陈静. 价值感知如何影响农户垃圾分类行为——基于闽皖陕三省的调研数据[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4(4):7?14.
[22]谢贤鑫,陈美球. 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及其异质性分析——基于 TPB 框架的实证研究[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5):1185?1196.
[23] 赵微,周惠,杨钢桥,等. 农民参与农地整理项目建后管护的意愿与行为转化研究:以河南邓州的调查为例[J]. 中国土地科学,2016,30(3):55?62.
[24] 侯博,应瑞瑶. 分散农户低碳生产行为决策研究——基于 TPB和SEM的实证分析[J]. 农业技术经济,2015(2):4?13.
[25]温忠麟,叶宝娟. 中介效应分析:方法和模型发展[J]. 心理科学进展,2014,22(5):731?745.
[26]颜端武,刘国晓. 近年来国外技术接受模型研究综述[J]. 现代情报,2012,32(2):16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