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重要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

2023-06-05 23:32费萍余诗琦吴方梅
关键词: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费萍, 余诗琦, 吴方梅

(重庆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054)

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1]4,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1]1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证、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主动的精神力量,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挖掘、梳理和利用新时代历史性成就蕴含的育人资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联结、历史与现实的贯通、国内与国外的对比,教育引导大学生从深厚的历史底蕴中汲取历史智慧和前进动力,从而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展现新作为。

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重要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可从多个方面发力,本文从思想认知、情感激发、精神培育、行为养成等维度着力,教育引导大学生把稳思想方向、深植家国情怀、汲取精神滋养、付诸担当实践。

一、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把稳思想方向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从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着手,引导大学生从历史性成就中把稳思想方向,以更加主动的历史担当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一)坚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

坚强的领导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特征和根本要求。走过百年奋斗历程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政治保证。新时代十年,党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肩负繁重艰巨的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采取战略性举措、推进变革性实践,实现突破性进展,取得了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1]6。新时代的历史性成就,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是我们成就伟业最可靠的主心骨,充分印证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动员力,也不断增强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国家美好未来的信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1]70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最根本保证和最大政治优势,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增强“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做到“两个维护”,形成在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觉,在党旗的引领下茁壮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与此同时,还要善用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实践,对比西方国家坚持资本至上、以资本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和实践,引导大学生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将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聚焦于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二)坚信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

“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2]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历尽千辛万苦找到的,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制度体系。历史和现实清晰地昭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高效的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不仅能把各种社会资源有机整合起来,更能把广大人民群众紧密团结起来。早在1982年邓小平同志就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3]习近平总书记也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4]新时代十年,我们党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凝聚14亿多中国人的民心民智民力,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推进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1]70。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之所以能够被创造出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充分发挥的必然结果,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要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坚定相信,只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释放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明显的制度优势和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就一定能够推动中国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就一定能够推动拥有5000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一定能够推动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更为强大的生机活力。与此同时,还要从国际比较的视域,将我国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人民幸福、社会安宁与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乏力、政治动荡频发、社会紊乱甚至失序进行对比,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的鲜明对比中认识到,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和发展优势,它必能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必定成为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从而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定信念和必胜信心”[5]。

(三)坚信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优势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不仅创造社会财富,也创造并改造社会关系。回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多年发展史,一个饱受磨难的民族之所以能迎来伟大胜利和荣光,力量源泉来自于团结凝聚起来的人民。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6]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新时代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坚持一切依靠人民、靠人民执政,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社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执政,“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7],从教育、医疗、托幼、养老、住房等领域持续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充实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牢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全面认识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和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坚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坚定相信,只要凝聚亿万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就一定能把民族复兴伟业推向前进;身体力行,自觉选择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才道路,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

二、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深植家国情怀

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自然也就成为培育和弘扬中国精神的主线。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是爱国主义教育最具说服力的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以历史性成就丰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并拓展形式,教育引导大学生深植家国情怀,心有大我、赤诚报国。

(一)加强理性认知教育,准确把握爱国主义内涵本质

在整个社会群体中,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朴实而浓郁,自然而强烈。但由于知识体系搭建尚未完成,在爱国主义理性认知方面存在误区和疑惑,需要对他们进行精心引导。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以理服人,通过理论教授帮助大学生明晰爱国主义的时代内涵和本真要义,知其言也知其意,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爱国主义理性认知教育涵盖的内容较为丰富,其中一个重要维度,就是要强化历史思维,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教育,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和重大成就的教育,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历史性成就中明理、增信、崇德、力行。新时代历史性成就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大学生囿于认知水平和生活阅历的不足,对宏大历史叙事容易出现认知局限。

讲好“大思政课”,首先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不断从理论上的清醒走向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善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爱国主义知识传授和品德教化的主渠道。善用课堂教学主渠道,要从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中萃取对爱国主义认知教育有显著作用的育人资源,把直抵人心的彻底理论、打动人心的通透理论、感染人心的生动理论,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和生动易懂的语言,循循善诱地传授给学生。在善用课堂教学主渠道时,要讲清楚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与党的革命、建设、改革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既不忘历史也倍加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讲清楚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新时代伟大变革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讲清楚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的追求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其中,要重点讲清楚国家的命运与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的不可分割性,通过历史性成就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以下内容: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取得历史成就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取得历史成就的根本制度保证,进而深刻理解爱国主义在本质上是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

二是善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爱国主义认知教育不仅要借助课堂进行系统的理论讲授,也要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和实践,运用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党团组织、日常管理等载体,营造适合大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在具象可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体验、感悟历史性成就,不断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自觉信心,献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践,献身祖国统一大业。

(二)加强情感认同教育,涵养爱党爱国爱民真挚情感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而朴素、最深层而持久的情感。“情有所归,方能心有所寄、身有所往。”[8]241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在以情感人上下功夫,促进情感共鸣、思想共振和价值共识,进而转化为强大的实践力量。重大历史成就是爱国主义情感的催化剂,能增进人们爱党爱国爱民的情感认同。新时代十年,我国各领域各战线涌现出众多胸怀国家、心系人民的爱国主义者。他们的爱国奉献实践是涵养爱党爱国爱民情感的重要育人资源。譬如,嫦娥揽月、天问探火、蛟龙入海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取得,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发挥历史性成就的情感共鸣功效,通过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和深切感悟新时代历史性成就的来之不易,唤醒拳拳爱国心,激发铮铮报国情,自觉涵养对祖国大好河山、自己骨肉同胞、祖国灿烂文化和自己国家的深厚情感,从而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责任担当,以对党和人民的赤诚热爱书写时代新人的爱国华章。

(三)加强实践养成教育,勇担民族复兴大任

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9]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但它讲的不是蛰居书斋的抽象道理,而是“与沸腾的社会实际、深刻的社会变革、伟大的时代成就紧密结合”[10]的鲜活道理。讲好“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大学生“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发展进程”[11]22-23,最终实现理论武装头脑并变成强大实践力量的转化。同理,“大思政课”视域下的爱国主义教育,也要强化实践养成,教育引领大学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新时代十年,全国各族人民为祖国发展繁荣砥砺奋斗,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1]14。讲好“大思政课”,要以困难和问题为导向,激发大学生把强国复兴的远大抱负落实为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走出狭小封闭的“象牙塔”,走进广袤无垠的“大天地”,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广泛参与乡村振兴、扶贫支教、西部计划、“三下乡”等主题教育活动,在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建筑工地等社会大舞台历练成长,将家国情怀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自为的奉献实践。

三、培育中国精神,汲取自信自强的精神滋养

新时代不仅呈现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也铸就了脱贫攻坚精神、北斗精神等伟大精神。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从培育中国精神着手,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历史性成就中汲取自信自强的精神滋养。

(一)培育伟大创造精神,争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开拓创新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正是赓续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民族禀赋,我们创造了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个又一个的中国奇迹。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重点抓好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推动了伟大历史性成就的取得。譬如,我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卫星导航、载人航天、核电技术、量子信息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大学生正处于创新创造的宝贵时期,富有求新求变的朝气锐气,是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大学生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创新创造的历史使命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在行动上,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力量。培育创新精神,要重点抓好以下着力点:首先要树立求实创新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大学生勇立改革创新潮头,要有常为新、敢创造的思想观念。讲好“大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确立“舍我其谁”的创新担当、“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创新意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创新自信,充分展现时代新人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其次要投身改革创新实践。青年是求得真学问、练得真本领的关键时期,讲好“大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将求实创新理念贯穿于学习中、落实到行动上,学习科学文化知识,锤炼过硬的专业本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勇做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再次要培育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创造是一项充满艰辛、曲折甚至失败的开创性活动。没有强大的精神力量作支撑,将难以克服和战胜其中的艰难曲折;要引导大学生培育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务实精神,集智攻关、团结合作的协作精神,以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发创新创造的能量和活力。

(二)培育伟大奋斗精神,争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

波澜壮阔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中国人民励精图治、不懈奋斗,建设了大好山河,开拓了辽阔海域,开垦了广袤良田,治理了大江大河,战胜了自然灾害[12]。“筚路蓝缕,玉汝于成”,传承顽强奋斗、艰苦奋斗、永续奋斗的伟大奋斗精神,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的历史自信,既来自奋斗成就的自信,也源于奋斗精神的自信。“青春因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8]227当代青年生逢其时,拥有优越的发展环境、广阔的成长空间,也重任在肩,承载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重任。唯有不待扬鞭自奋蹄,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方能在平凡岗位上履职尽责,急难险重中冲锋在前,基层一线经受磨练,创新创业中奋勇争先。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大学生以奋发昂扬的精神面貌走在时代前列,争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者、民主政治建设的参与者、文化繁荣兴盛的创造者、社会文明进步的实践者、美丽中国的建设者,在恢弘壮阔的历史接力赛中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三)培育伟大团结精神,争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贡献者

回溯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同舟共济,书写了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文化,培育了伟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1]70新时代十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创造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第一动力的奇迹、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科技自立自强的奇迹。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是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为讲好“大思政课”提供了丰富而鲜活的育人资源。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大学生赓续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把个人的理想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以及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联系在一起,筑牢“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共建共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汇聚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乘风破浪的磅礴伟力,形成共同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世界的中国力量,为实现民族大团结和全世界大团结贡献聪明才智。

(四)培育伟大梦想精神,争做民族复兴的追梦者

中华民族是一个敢于筑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民族。自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中国人民历经磨练不畏怯,屡遭挫折不妥协,饱尝艰辛不屈服。新时代,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国际形势下,党和国家面临着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正是因为始终发扬伟大梦想精神,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回望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青年胸怀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踊跃投身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伟大实践。“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8]218作为与新时代共同前行的一代,民族复兴伟大梦想历史性地落在了当代青年的肩上。他们以伟大梦想精神为指引,许下“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发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时代强音,在脱贫攻坚战场、科技创新前沿、抢险救灾前线、奥运竞技赛场、保卫祖国哨位等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放飞人生梦想,成为推动民族复兴梦想早日实现的“青春密码”。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怀抱梦想,在科技创新最前沿、乡村振兴大舞台、服务社会第一线、国际交往新天地敢想敢为;脚踏实地,在平凡岗位上、在艰难险阻中善作善成,争做民族复兴的追梦者、圆梦人。

四、弘扬志愿精神,付诸担当实践

新时代十年,志愿服务在维护社会秩序、优化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效,为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作出了独特贡献。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从弘扬志愿精神着手,教育引导大学生从中强化责任意识,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

(一)培育志愿精神,书写志愿服务新篇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志愿者活跃在扶贫济困、敬老救孤、扶弱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文化体育等社会生活诸多方面,推动了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例如北京冬奥会,1.8万多名赛会志愿者和20余万人次城市志愿者成为冬奥最温暖的光和“一起向未来”的重要力量。青年群体也涌现出众多志愿服务典型人物,如架起走出大山“桥梁”的志愿者闫邵航、扎根边疆书写青春荣光的志愿者华进、在大凉山建书屋孕育“索玛花”的志愿者苏正民等,他们为新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与此同时,青年志愿者还积极参与国际服务,不仅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还向世界传递了中国声音。志愿服务是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育人资源。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把志愿精神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体系和内容体系,首先要发挥思想引领功用,引导大学生认同志愿精神内含的家国情怀、集体主义精神、爱岗敬业精神等,强化为他人服务、为集体尽责的责任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引领新风;其次要发挥价值塑造功用,引导大学生把志愿服务确立为价值追求并转化为自我成长的现实行动,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中“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再次要发挥行为养成功用,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特长,投身扎根人民、奉献国家的志愿服务实践。聚焦“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核心理念,培育志愿精神可从以下方面着力。

第一,培育无私奉献精神。志愿精神是一种基于道德和良知,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图回报,自愿参与社会事务、无私助人的精神。其中,奉献精神是精髓。讲好“大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传承“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民族品格,强化为祖国、为人民奉献尽责的意识,自觉运用知识能力奉献祖国、服务人民,成为“正能量的倡导者、新风尚的践行者”[11]32。

第二,培育团结合作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多为群体性行动,它的开展和完成要有赖于团队的共同努力。”[13]讲好“大思政课”,要引导大学生具备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积极参与心手相牵的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壮大凝心聚力的志愿服务力量。

第三,培育互帮互助精神。志愿服务不是单方付出、单向收获,而是服务与需求、给予与收获的双向互动。即志愿服务具有利他惠己、育人育己的独特作用。讲好“大思政课”,要遵循助人自助、乐人乐己的双向原则,教育引导大学生把关爱他人、服务社会与成就自我结合起来,一方面通过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增进人民福祉。另一方面通过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志愿服务活动,从中增见识、长学识、强本领,在理想信念、道德情操、知识能力上不断发展进步。

(二)传颂志愿精神,塑造社会新风新貌

新时代涌现出大批可爱可敬的志愿者,他们奋斗奉献的身影跃动在农村扶贫开发、城市社区建设、大型活动、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社会公益等领域,成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的生动注脚。志愿者赤诚奉献的家国情怀、勇挑重任的担当品格、无私奉献的大爱精神,为讲好“大思政课”提供了生动的育人资源。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要传颂志愿精神,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追求的主流价值和生活时尚,感召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其中,成为引领风气之先的先锋力量。具体路径如下。

第一,强化宣传思想工作。扩大志愿精神的覆盖面和辐射力,有利于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舆论氛围,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讲好“大思政课”,要契合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新手段,打造校内舆论场域和社会舆论场域、互联网舆论场域互联互动的全方位宣传矩阵,努力营造大学生高度认同、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的舆论强势,推动新时代志愿服务更有内涵、更高质量地发展,使“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蔚然成风。

第二,创作文化精品力作。主题鲜明、形式丰富、格调高雅的文化作品是重要的育人资源,它能将抽象的文本叙事转化为具象的图本叙事,达到以文化人的育人效果。创作文化精品力作,书写志愿者的崇高信仰和执着追求,有利于拉近学生与志愿精神之间的距离,激励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与其中。讲好“大思政课”,要发挥文化作品陶冶情操、引领价值和塑造人格的育人作用,通过创作诗歌、文学作品,制作视频博客、微视频、微电影,举办征文比赛、图片展、绘画展,录制歌曲,编排舞蹈等,呈现志愿服务中最美的人、最美的事、最美的景,推动大学生在文化熏陶、沁润和教化中实现道德品性的提升与超越。

第三,坚持典型引路。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先进典型不仅有助于彰显志愿服务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也有助于传递社会关爱、促进社会文明。讲好“大思政课”,要挖掘并运用先进典型的自我激励资源,通过表扬和奖励奋战在国家建设各条战线的志愿者,肯定和褒扬他们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大爱壮举,以提升他们的成就感和幸福感,从而调动起更大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成为志愿服务的先行者、引领者;要挖掘并运用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资源,通过广泛宣介先进典型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激励鞭策其他人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带动更多人学习之、效仿之、践履之。坚持典型引路,还要注意挖掘并运用大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等育人资源,帮助他们在具体可感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中汲取精神滋养和前进动力。

五、结语

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性成就。以新时代历史性成就为重要育人资源讲好“大思政课”,对引领大学生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自觉肩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具有重要意义。讲好“大思政课”,要充分挖掘历史性成就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育引导大学生从历史智慧和力量中鼓舞斗志、增强信心、提振精神,逐渐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肯吃苦、能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坚定的信念、信心,以强大的志气、骨气、底气,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谱写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猜你喜欢
大思政课政课大思
同心协力 共建共享 深入学习《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走进社会大课堂,善用“大思政课”
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政课意识形态教育研究
正确把握善用“大思政课”的精神实质
“大思政课”的理论要义与实践导向
高校“大思政课”格局下舞蹈课堂与思政内容融合的思考与探究
浅谈大思政视域下有机化学课程“金课”打造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大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高校艺术生思政课教学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