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永明,郭春燕
(河北北方学院 药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药物分析是利用分析测定手段发展药物的分析方法、研究药物的质量规律并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科学。药物分析课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突出知识性、实践性和实用性。作为药学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毕业生能否快速胜任岗位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药物分析学的教学实践与改革非常重要。2018年6月,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提出要对大学生合理“增负”,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全面梳理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淘汰“水课”并打造“金课”;合理提升学业挑战度,增加课程难度并拓展课程深度;切实提高课程教学质量,真正把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让中国的“金课”具备高阶性、挑战性与创造性[1]。为了将药物分析课程建设成为“金课”,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根据药物分析课程知识结构的特点,将以问题链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达到课程教学目的,实现培养应用型药学人才的目标。
目前,药物分析课堂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课堂讲解,课后作业和期末考试评估等。但这种教学模式存在多种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首先,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在课堂上表现出较低的参与度,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索的积极性。这使得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难以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中。其次,传统教学过程中,知识的输出主要是教师到学生的单向输出,学生缺乏与教师和同学进行互动交流的机会。这种单向输出的教学方式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另外,学生对课前预习的重视程度不高,基础能力参差不齐,这使得许多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课后难以理清知识脉络,无法建立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2]。最后,传统考核模式过于单一,主要通过期末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总评成绩。这使得许多学生不重视平时学习,只在考前通过死记硬背来完成考试,缺乏对知识的深入理解。
药物分析是一门知识点多且复杂的学科,学生往往因难以理解复杂知识而充满畏难情绪,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毕业后,由于对药物分析基本知识掌握不扎实,学生可能缺乏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以满足药品检验和药物分析岗位对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现有药物分析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3]。
问题链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一系列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和前后呼应的问题,形成多层次且逻辑递进的“问题链”,展现知识的逻辑力量和理论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这种教学法将知识点穿插和连接在一起,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知识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对实际案例进行综合分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应用能力。通过解决实际案例问题,学生不仅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问题链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两种教学法的优势。教师可以通过分解和细化教学的主体内容设计出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在问题链的引导下逐步掌握知识,形成逻辑递进的学习过程。同时,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情境可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基于问题链教学法,教师梳理课程内容并选取相关案例提出问题,大体包括:首先,根据案例本身提问;其次,由案例问题引发思考并突出知识重要性;最后,引出该章节的重点知识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适当延伸,问题的提出和解决都服务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教学过程,通过资料查阅、独立思考和组内讨论来完成预习过程。下文以药物分析课程中“维生素类药物的分析”章节中维生素C为案例进行介绍。
课前预习是提升学习效率的第一步,预习可以使学生增强听课的积极性和目的性,听课时注意力更加集中,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提供如下背景材料: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具有抗坏血病的作用,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为丰富。维生素C可减轻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底的氧化应力,促进胶原蛋白和粘多糖的合成,增加血管的致密性,降低其通透性和脆性,增加机体的抵抗力等。但摄入维生素C过量时,会造成多尿、下痢和皮肤发疹等一系列不良反应,甚至会削弱人体的免疫能力。熟练掌握维生素C的检测方法,对学生今后从事药品检验分析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依照案例内容,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精心设计问题链,提出预习问题: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坏血病的历史、主要危害人群、病因及治疗手段。在初步了解背景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问题。2.维生素C的功效有哪些?使用不当会对人体造成哪些不良影响?维生素C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是否可作为鉴别与检查的依据?3.《中国药典》中提到的维生素C的鉴别、检查、含量测定和所含杂质检测方法都有哪些?维生素C的含量测定方法是基于什么原理?预习内容以MOOC形式发布给学生。基于上述问题,学生可自行查阅资料,以小组的形式进行问题讨论,完成预习内容。
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和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前准备、课堂教学及课后延伸教育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小组依次上台汇报,教师与其他同学可以对讲解内容进行提问,讲解结束后,教师依据每组表现进行打分及评价,并将结果计入期末总成绩。在汇报过程中,教师可及时发现学生普遍存在的疑惑点,并进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之后,教师指出该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内容为维生素C的化学鉴别(硝酸银反应)和含量测定(碘量法),教学难点是维生素C的结构和性质。维生素C鉴别和含量测定的原理及方法归根到底是从“结构和性质”的基础理论出发,引出相应的分析项目。最后,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采用“二步发酵法”工业化生产维生素C,在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去掉毒副产物,令中国药企成为全球维生素C主要供应商,通过这一案例升华教学主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问题链教学法在激发学生探究思维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在助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的同时也调动了课堂氛围,锻炼了学生的归纳能力与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与参与意识,既达到系统学习的目的,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5]。
由于药物分析课程内容繁多且知识点比较零碎,课后的学习任务主要包括绘制思维导图和课后作业两方面。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巩固课堂知识点,自行梳理知识脉络,找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以便加深记忆,与单纯的背诵知识点相较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课后作业可以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知识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漏补缺;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调整课程进度或授课侧重点,对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点反复讲解直至学生完全掌握。教师还可以对问题链进行延伸拓展,将课程相关的前沿成果发到学习群,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参考,培养学生的科研探索积极性。
教学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质。教学效果可以从课程教学质量、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等方面进行评估。
问题链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由浅入深地引出课程内容,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授课方式打破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更有助于对知识点的系统理解与掌握。
问题链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并非简单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而是通过连续性和递进式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最终培养高素质药学人才[6]。河北北方学院药学院自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来,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的学生人数明显增加,项目水平也有了显著提升。近3年共参加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4项,省级创新创业大赛项目7项,荣获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省级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在河北北方学院各二级学院中名列前茅。
以问题链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对学生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生查阅各种资料,找出和问题相关的文献,阅读后进行总结,这一过程提高了学生查阅文献、阅读文献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小组讨论和课堂汇报等环节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表达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这种成就感与喜悦感会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综合而言,问题链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度和积极性。此外,问题链为导向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又能将理论学习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