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智荣
(河南警察学院, 郑州 450048)
高校是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很多社会思潮不断结合、交锋的前沿阵地,更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工作中,高校主要采用有效探索意识形态工作规律,对相应的话语载体进行设置的方式,将相应的话语内容科学传达给教师和学生,使教师和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社会意识形态教育。高校掌握话语权意味着高校决定着社会舆论的走向,对社会发展的方向产生较大影响。在实际工作开展中,高校要将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落实到位,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水平,确保人才培养质量。
首先,当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家在国际中的地位也在持续上升,对国际社会发展产生较大影响和作用,为意识形态工作打下了物质基础。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各项经济指标在世界经济体中排名靠前。随着中国国际事务影响力、国际地位的持续提升,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以及有效把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其次,在新的发展环境下,党和国家要明确总任务、总体布局、强军目标等。在不断创新理论生命力的过程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再次焕发时代的光辉。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效果不断提升,也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奠定理论方面的基础。最后,党中央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十分重视,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良好的政治保障。高校思政课程教师应该全方位培育学生真善美的观念、心灵,对学生的人生进行正确引导和帮助。
第一,意识形态话语权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政课教师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影响较大,思政课教师的工作比较特殊,担负着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使命,是高校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关键。然而当前一些高校思政工作队伍未能对意识形态话语权有精准的把握,没有利用好思政理论课教学的阵地作用,甚至出现错误影响教师的现象。第二,西方少数国家不断地在意识形态工作中渗透,对学校工作话语权带来影响。就国际环境而言,出现不同思想文化交流、融合的情况,而且关于价值观的较量越来越激烈,很多西方恶势力牵制干扰我国战略,甚至通过各种手段阻碍国家发展,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变得越来越复杂。高校学生较多,有着巨大的话语舆论影响力。这些学生对网络新鲜事物的学习能力比较强,但由于一些学生正处于思想转型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网络中的自由主义和实用主义等错误思想对学生带来很大影响,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在科技快速发展时代下,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资源,而且获取资源的渠道依然在不断地增多,学生可以通过传统渠道获得,比如,课堂、书本,也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大多数学生更加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资源。在网络资讯获取过程中,主要运用各种网站、手机App等,对这些渠道和手段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大学生可以通过较短的时间阅读字数较多的资讯和新闻,为学生的阅读带来很大便利,但是很多学生往往不能掌握其中的全部信息,进而出现对信息片面获取的现象。同时,由于一些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在提高理论素养方面有着很大空间,所以片面地阅读资讯、信息会导致少数学生出现理解偏差。如果大学生将自己的错误思想、观点转化为不良言论,然后通过网络扩散,则容易对网络中的用户、其他学生带来不利、消极影响,阻碍高校话语权的提升。
相关制度和条例的实施停留在现实环境方面,未能明确提出学生网络行为的约束要求,加上学生网络化管理制度缺失,所以很难发挥制度约束和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导致一些网络行为问题在解决过程中不能做到有法可依。不少部门缺少对网络行为规范的监管力量,未能根据大学生网络行为情况,制定专门的制度规范,进而无法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全面的约束。在大学生出现不良网络行为时,学校缺少针对性的处罚,加上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所以容易对其他学生带来不良影响。
高校在实际教育工作开展中存在思政教育现实和网络脱节的情况。高校将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在课堂教育方面,未能重视网络中的思政教育,而且在意识形态工作开展中,只关注现实的意识形态工作,未能有效做好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高校十分重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逐渐提升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成效,不少教师和辅导员也帮助学生有效成长,但一些高校中却存在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相对滞后的情况。计算机技术是大学生网络行为的主要载体,但由于高校的网络思政教育技术不够创新,网络化的教育模式比较落后,与商业化传播媒介相比,无法有效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进而导致高校缺失网络话语权。
高校需要充分运用文化资源,增强意识形态话语的生命力,减少学生通过网络获取资讯的依赖性。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包含广大群众的智慧,蕴藏着思想理念、传统美德等,是国家、社会在进步中的优秀文化,在人的思想观念方面进行有效的引领,存在强大的育人功能。在开展意识形态工作中,高校需要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对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民族特色进行创新优化,吸引学生注意力,减少学生对网络的依赖,引导学生通过优秀传统文化来获取相关信息。第一,高校需要始终坚持文化培育人才的原则,加强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播,结合精神内涵引领学生价值观,按照相应的文化知识对意识形态话语内容进行优化,促进主流思想在学生中的传播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带领学生学习中华文化的价值理念,持续增加学生的价值观自信,更好体现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工作开展中的民族价值和魅力。第二,提高传统文化创新方面的观念。在对文化进行传承的同时,学校应该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提升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增加意识形态话语的感染力。在日常的实践活动中,可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各种活动、讲座的开展和优秀的阅读比赛等,通过多种措施,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高校也可以带领师生参观红色遗迹遗址等,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情操,提高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
一方面,高校存在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制度建设落后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牢牢守住高校教育主阵地,需要增强高校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党委领导应有效把握话语权,牢固党的话语权威,对意识形态建设工作进行有效领导,把握办学的正确方向,提升党委对学校各项工作的思想引领。在重大事项的决策中,尤其是与意识形态工作有关的重大决策,不能出现独断专行的情况,需要通过集体表决和决策制度充分发扬民主,对多方面的意见进行借鉴,充分保障决策的有效执行。与此同时,学校党委需要了解提升话语权的价值,并积极强化政治意识,做好本职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政治观念以及政治鉴别力,真正实现知行合一,将高校党委的号召力体现出来,进一步构建意识形态话语主体,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加强党委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在学生网络行为规范管理中,需要根据西方敌对势力运用多种手段渗透意识形态的这一情况,提高高校意识形态的向心力,积极应对西方敌对势力的冲击,发挥高校对意识形态工作的主战场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高校党委需要采用多元化的举措和方法,提高宣传工作力度,发挥宣传部门的关键作用。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需要正确把握舆论方向,引导学生时刻规范自己的网络话语和行为。同时,需要采用多样化的宣传途径,推动宣传工作和思想文化工作融合,制定规范网络行为的制度,将思想方面的引领充分发挥,形成宣传工作新亮点,进而更好地对大学生网络行为进行规范和引导。
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性不足,这一问题是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不牢的主要原因。高校需要坚守阵地,快速促进思政理论课教学创新。一方面,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提升中,思政教育课是重要载体、阵地,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使该课程可以与高校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需求相适应。在实际工作中,高校需要严格选择教育运用的教材。在思政课程目标方面,需要秉持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观念,促进相关工作的有序开展,并且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阵地的导向作用体现出来。在课程内容优化和设计中,可以加强党史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还要带领学生学习国情教育,积极开展意识形态最新理论知识和成果方面的教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推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校在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中,也需要注重对网络意识形态的把握,现实环境的意识形态会对网络意识形态带来决定作用。同时,现实环境意识形态也会受到网络意识形态的影响,对此,高校需要足够重视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的共同管理,更应该促进思政教育网络环境和现实环境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