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术语英译路径探究
——以杨、霍英译《红楼梦》中Herb一词的选择为例

2023-06-05 14:37:41臧瑜初良龙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杨宪益晴雯霍克

臧瑜,初良龙

(1.齐鲁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2.湖州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浙江 湖州 313000)

在杨宪益、霍克斯版本的《红楼梦》英译本中,多次出现herb一词,且多与“药”相关。herb一词的运用是译者尊重了原文、源语言文化以及译语文化的体现。在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中,herb主要有5个中文解释:(叶或茎可作药用或调味等用的)芳草; 草本植物;草,(牧场上的)牧草;<美俚>大麻;<俚>抢劫对象[1]。但在汉英词典中,“药”通常对应英语medicine、drug。例如在《新世纪汉英大词典(第二版)》中,“药”这一名词所对应的英文表达为medicine、drug、remedy[2],而herb并未出现于其中。为何会出现此类汉英语言不对应现象?面对蕴含丰富中国文化内涵的科技术语,译者该如何翻译才能推动中华科技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本文将从《红楼梦》译本中涉及到的几个中文释义维度出发,对于霍译本和杨译本中出现的herb一词进行分析并获得启示。

1 herb作为译词的选择

作为中国最杰出的传统小说之一,《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文化,如何译好术语,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作品是译者应该考虑的问题。《红楼梦》霍译本和杨译本里译词herb的选择便是很好的体现。

1.1 与“药”相关

在本文提到的《红楼梦》英译本中,有诸多“药”译为herb,这是考虑到故事发生背景,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表现。此时所指的药应为中医里的草药,霍克斯和杨宪益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文化背景,将“药”译为herb,使得译文更加贴切精准。目标语读者对于原著也能够有更清晰准确的理解。

例1:见香菱射不着,众人击鼓又催,便悄悄的拉香菱,教他说“药”字。(第62回)

译文:As Caltrop could still not guess what the “market” indicated and the others were beginning to drum her for an answer, Xiang-yun, who had already thought of a matching quotation from a line in one of Wang Wei’s poems Sometimes I to my herb garden repair leaned over and whispered to Caltrop to give “herb” as her reply.(霍克斯)

此例中,众人在玩射覆的游戏,湘云见香菱射不着,便教她说“药”字。古道热肠的才女湘云所指之“药”出自王维诗句“荷锄修药圃”(Sometimes I to my herb garden repair),霍克斯将其中隐含和显现的“药”均译为herb,明确了此处指的“药”为中药,从而避免出现目标语读者对于译作的认知存在偏差等问题。

例2:海失灵槎,不获回生之药。(第78回)

译文:It were a hard thing to hunt out the Isle of the Blest from among the multitudinous islands of the ocean and bring back the immortal herb that should restore her: the raft is lost that went to look for it.(霍克斯)

例2选自宝玉写给晴雯之诗《芙蓉女儿诔》,“回生之药”体现了道教对于《红楼梦》创作的影响。道教的基本宗旨即延年益寿、羽化登仙,以“不死”成仙作为其追求的最高目标[3]。对长生不死药的追求就是不死观念具体表现之一。《山海经》中有对于长生不死药的记载,很多花草树木都有健康长寿功能[4]。因中国古代医术条件、抵御天灾能力有限,因此古人,尤其是达官贵人常常追求长生不老、不死,研制长生之药便是其中一大体现。由于当时条件下“回生之药”往往是由中草药炼制而成,所以霍克斯将其译为the immortal herb合乎常理。

例3:凤姐道:“还不曾呢,如今还是吃汤药。”(第78回)

译文:“Not yet,” was the answer. “I’m still taking herb-cordials.”(杨宪益)

在本例中,杨宪益将“汤药”译为herb-cordials。此处选取了herb的“可作药用的芳草”之义。杨宪益夫妇在译时尊重《红楼梦》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创作背景,将“汤药”译为更加术语化的herb-cordials,而不是medicine。在尊重原文基础上,也在向外推广宣传中国医学、东方文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有助于更好地推动中国传统医学走向世界。

1.2 作为具体中药名称的解释和补充

在《红楼梦》中,有许多具体的中药及制剂名称。例如:“牛黄”译为bezoar;“人参”译为ginseng;“白术”译为atraetylis(现译名:largehead atractylodes rhizome);“何首乌”译为polygonum(现译名:fleeceflower root);“人参养荣丸”译为ginseng tonic pills。有些虽与现译名不一致,但两位译者都基本上沿袭了传统的中药译法。对于部分对西方读者还不够熟悉的中药,霍克斯与杨宪益用herb予以解释和补充,使得术语翻译的可接受性大大提高。

例4:王大夫笑道:“二爷但知柴胡是升提之品,为吐衄所忌,岂知用鳖血拌炒,非柴胡不足宣少阳甲胆之气。”(第83回)

译文:“You must be thinking,” replied Doctor Wang with a knowledgeable smile, “of its emetic properties, which, as is well known, contra-indicate this particular herb in cases of haemoptysis or epistaxis. But allow me to inform you that in preparation with Turtle’s Blood (as in my prescription), Hare’s Ear constitutes the only effective remedy we have for draining the humour of the Lesser Yang periphery of the gall-bladder.”(霍克斯)

“柴胡”为我国常用中药饮片中的大宗药材,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之功效[5],霍克斯在上下文都提到了“柴胡”的英文表达Hare’s Ear,因此霍克斯将其一译为this particular herb,来代替这一多次出现的传统中医药名词术语,避免了不必要的重复,帮助目标语读者理解此处提及的是上下文提到过的中草药,从而加强译文的连贯性,帮助英文读者跨越时间和文化的鸿沟理解原作故事情节。

例5: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兰,这一种大约是金葛,那一种是金草,这一种是玉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第17回)

译文:But the ones with the fragrance are pollia and birthwort and—yes, I think those are orchids of some kind. That one over there is probably actinidia. The red flowers are, of course, rue, the “herb of grace”, and the green ones must be green-flag.(霍克斯)

“紫芸”为一种芸香属的植物,在《新编红楼梦辞典》中,指芸香草,多年生草本,有特异香气,可做香料和药料[6]。rue译为芸香、芸香料,而herb of grace为rue的古语名[7],是古时对芸香的另一种称呼。霍克斯采用了增译的方法,对这种具体的中医药术语进一步解释说明,避免译文读者将rue误解为其他含义。这让译文读者对于“紫芸”有更清晰的理解,从而扫清译文读者在理解此类术语时文化方面存在的障碍。

例6:摆上合欢宴来,男东女西归坐,献屠苏酒、合欢汤、吉祥果、如意糕毕。(第53回)

译文:There was herb-flavoured New Year’s Eve wine and love-feast soup, there were lucky-cakes and wish-puddings; and when all had eaten and drunk.(霍克斯)

《红楼梦》中有很多中医保健食品,其中的“屠苏酒”既是预防瘟疫保健的药酒,又是元旦必饮的一种时令酒[8]。对于这一意象的翻译,霍克斯没有将其音译为Toso或Tusu,而是增译了含有“可作药用的芳草”之义的herb来帮助英文读者理解这种酒的原料、味道,并借助增译New Year’s Eve来突显出饮此酒的时令特征。这种增补译法便于英文读者理解“屠苏酒”这一富含中国文化特色的术语,从而品尝到原汁原味的文化。

1.3 与草本相关

对于《红楼梦》中与草本植物相关的术语,霍与杨在译时将作品与故事背景联系起来,将与草木相关词汇通过herb一词译出,扫清阅读障碍,让译文读者对于这部中国经典作品能有更高的文化认同感。

例7:花原自怯,岂奈狂飚?(第78回)

译文:Envious of another’s fragrance, can cause the sweet herb of grace to be uprooted.(霍克斯)

本句选自《芙蓉女儿诔》,这是晴雯惨遭他人陷害后,宝玉所做一篇祭文。原文运用了隐喻修辞,将晴雯比喻为花,花之娇弱,怎耐得住狂风暴雨。“花”属于“草本植物”,此处霍克斯采用了抽象译法,选用herb的“草本植物”一义,将“花”这一具体意象抽象化,即译为“草本植物”。同时增译sweet一词,突显晴雯自身的美好及宝玉对晴雯的欣赏,也从侧面抨击了封建势力和家族政治对人性的禁锢。

例8:想像更无怀梦草,添衣还见翠云裳。(第89回)

译文:I long for you, but have no herb to bring you back again. Glimpsing the cape—a turquoise cloud.(杨宪益)

这句诗词选自于第89回的《悼晴雯词》,宝玉见到晴雯生前为其所补孔雀裘而心生思念之情,于是便作了这首祭奠晴雯的《悼晴雯词》。由于该术语在英文文化中缺失对应信息,导致意象不对等,因此杨宪益模糊了原文术语,选用herb的“药”“草本植物”之义,将具体意象“怀梦草”抽象译为其所属的整体——“草本植物”。这种抽象译法相较于将“怀梦草”音译等译法更便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例9:仙草归真,焉有通灵不复原之理呢?(第120回)

译文:Since the fairy herb has reverted to her true form, shouldn’t the jade of “spiritual understanding” do the same?(杨宪益)

此处杨宪益采用直译的方式,选用herb的“草本植物”含义,将“绛珠仙草”译为fairy herb,即“仙草”。杨的译法大大降低了西方读者阅读译文的难度,在做到忠实于原文基础之上,用西方读者能接受的话语传播中国经典作品,以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

2 对传统文化术语翻译的启示

通过对两个《红楼梦》经典译本的研究,我们发现译者倾向于将herb作为对译“药”的常用词,而非今天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通常想到的对应词medicine、drug。这一发现对于富含中华文化内涵的科技术语翻译有如下两点启示。

首先,两个译本将中医药及其相关术语译为herb,可以有效地推动中外科技文化交流,有助于吸引更多英文读者理解中国文化的特有属性。随着中医药广泛地对外传播,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接触中医、学习中医精髓,世界医学文化亦能获得进步;富含中国文化的科技术语西传也会有利于汉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从而对世界文化与科技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促进世界文化不断丰富。将《红楼梦》等含有中国文化术语的经典作品英译,能够推进中西互译时更加术语化用词,增进中西方思想、语言与文化的碰撞,促进中医和西方医学的融合,将古人智慧更好地与当代社会、医疗相融合,从而推进中西多领域互学互鉴,以期借助语言来传递科技文化术语,打通文学、文化与科技的桥梁。

其次,科技术语英译的精确化和具体化,丰富英文有关“药”的说法,扩充英文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必然会提高译者探究中国传统科技文化内涵的自信心。《红楼梦》蕴含的中医药文化体现着中国人民的卓绝智慧。中医药在文化术语翻译中得以被传承、被宣扬,中医药的语言价值和社会价值得以体现传承,引起更多关注与研究,从而促进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发展,进一步挖掘中医药价值,从而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与世界文化更好地相互交流和促进。

3 结语

《红楼梦》作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之作,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科技与文化术语,翻译作为语言和文化之间的交流之桥,不应该受限于术语的对译。霍译本和杨译本作为术语翻译的范本,译者同时尊重了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将“药”相关的文化负载词与herb联系起来,既保留了原有文化属性,也保证了译语读者的接受度。两个译本对于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推动中国文化发展、加强中国与世界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值得科技与文化翻译界同仁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杨宪益晴雯霍克
话《红楼梦》中晴雯的人物形象
文化产业(2023年20期)2023-07-28 05:48:24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红”英译问题辨析
国际汉学(2020年1期)2020-05-21 07:22:26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的古诗词增译策略及启示
红楼梦学刊(2019年4期)2019-04-13 00:16:38
杨宪益-戴乃迭《红楼梦》英译本后四十回底本考证
红楼梦学刊(2019年2期)2019-04-12 05:50:34
《红楼梦》霍克思译本中习语英译的跨文化阐释
红楼梦学刊(2018年5期)2018-11-23 06:28:16
一起来观星
天天爱科学(2017年7期)2017-04-29 09:50:02
Values Education of Children from Teachers and Parents
《金丝小巷忘年交》
新青年(2015年4期)2015-05-18 12:59:29
《五味人生:杨宪益传》
新青年(2015年4期)2015-05-18 12:59:29
读者(2011年9期)2011-05-14 16: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