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育生,杨浪萍
(1.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2.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广东 茂名 525000)
1951年,新中国传承中国共产党军队政治指导员队伍建设的做法,在工学院试行政治辅导员制度,这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开端。虽然时代不同,但从本质上来说,革命斗争时期军队政治指导员队伍建设和新中国成立以来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行动。列宁关于“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1]311的重要论述揭示了科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实践者和经典作家,列宁在俄国红军中建立政治指导员制度,提出了政治工作、政治教育概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灌输原理,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实践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等。这些理论传入中国并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所形成的相关理论,成为了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学界虽然从整体上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作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等问题,但我们仍有必要具体而深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理论与思想,探寻其对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所作的不同理论贡献。这既有助于澄清相关理论的误解和学术争议,明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贡献,也有益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实践和理论创新。
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一个重大胜利。然而,十月革命胜利果实的巩固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曾面临反革命势力联合进攻而失败的风险,正所谓“守江山并不比打江山容易”。为尽快化解这一风险,列宁开始大规模组建工农红军,其中最具创造性的是实施政治建军新举措,在各部队普遍建立党支部和党的委员会,实施政治委员制,在分队建立政治指导员制,建立宣传员、鼓动员制度等。其中,“政治委员作为党和政府在武装部队的代表,有权监督指挥员的行动,承担完成一切战斗任务的责任,命令须由指挥员和政治委员共同签发才能有效[2]16。”政治指导员是红军在基层的政治骨干,是军队政治工作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与此同时,红军还成立了政治工作机关即政治处,行使军事行政和宣传鼓动职能,党的组织则由集团军和师的党委员会领导。1919年5月政治处更名为政治部,后来又改为工农红军政治部。列宁在红军中建立这一整套政治工作制度,对于清除部队内部敌对分子,有效巩固部队组织,增强士兵革命纪律和战斗精神,切实支撑军事专家的指挥工作和取得国内革命战争新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世界无产阶级政治建军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1923年春,为筹建黄埔军校,孙中山派出“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参观红军和各种军事学校,吸取经验。国民党一大后,“苏联政府曾应孙中山的请求,援助筹建经费200万元现款,运来8000枝枪和500万发子弹,派遣一批军官任军事教育工作[2]34-35。”苏联红军政治建军经验由此传入我国。1924年5月,孙中山借鉴苏联红军的经验,在黄埔军校建立党代表和政治部制度,任廖仲恺为国民党党代表,国民党党员戴季陶为校部政治部主任(后由周恩来接任),共产党员张申府为副主任。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与王逸常等人在研究军校政治工作时指出,“过去黄埔军校政治部是个空架子,学校也没有多少真正进步的政治工作可言,……今后我们必须努力改变这种状况,真正在军校推行列宁创造红军的经验[3]180-181”。后来,这一制度经由周恩来等人传承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军队并逐步形成了政治工作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后,军管高校使党领导的军队政治指导员制度传承到了中国高校。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之所以能取得伟大胜利,政治建军发挥了极端重要作用。因此,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视野里就有“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论断,这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正如马克思曾经指出的:“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4]9-10。”一切革命和建设的主张必须通过政治教育工作转化为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才有可能使革命和建设取得成功。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要职责与使命任务是什么?从列宁的“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等概念和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中可以得到明确的回答。从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科学定义、角色定位和职责任务的相关文件中,我们知道高校辅导员队伍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要工作职责。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改造,加强政治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高校借鉴军队政治工作制度做法,首先在调整后的工学院设立了政治辅导员制度(1951年)。尽管这一职责目的后来有“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等不同表述,但其“政治”核心要义从来都没有发生变化。1984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设立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科学发展提供了学科理论支撑。2004年,中央“16号文”发布后,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快车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迈进新阶段。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新时代。2017年9月,教育部43号令明确把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的主要职责规定为九条,其中把“思想理论教育与价值引领”放在了第一条,突出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职责的首要地位。
高校辅导员队伍与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关联必然引起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的追问。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想”和“政治”两个核心词组成,而“思想”“政治”“宣传”等概念在马克思、恩格斯早期诸多经典作品中已频繁出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思想、观念、意识的生产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4]151。”在把握马克思、恩格斯这些重要论断的基础上,列宁对思想、观念、意识等概念进行了继承和创新。他在《怎么办?》一文中多处使用了“政治宣传”“政治鼓动”“政治揭露”“宣传员”“鼓动员”“组织员”等概念,进而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政治教育”等新概念。可以知道,“政治工作”“政治教育”等概念并不是先验形成的,而是源于当时对工人进行政治教育的实践结晶。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我们应当从政治上教育工人阶级,发展工人阶级的政治意识[5]342。”应该清楚,俄国红色革命之所以能成功并保住胜利果实,宣传鼓动、政治工作和政治教育功不可没。虽然政治教育对象不同,但政治教育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素质。虽然时代不同,但政治教育价值未变,都能提高教育对象的政治素质,增加教育对象的政治性。政治性是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生命属性。“政治工作”“政治教育”等概念的提出与运用,为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科学职责立命。
“灌输论”最初由考茨基提出,后来列宁进行了系统论述和新的概括,进而成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原理。列宁关于“灌输”的概念并不是指我们常说的给对象诉诸强制性的喂食行为,而是主体有目的地、直截了当地、旗帜鲜明地给对象实行思想政治、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等的正面输送,是目的性、主动性、价值性、阶级性和理论性的科学统一。从表面上看,灌输主体向灌输对象灌输思想内容时并不考虑对象的意愿,实则刚刚相反。为了实现灌输效果,灌输主体必然考虑灌输对象的实际。因而,这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列宁在《怎么办?》一文中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各国的历史都证明:工人阶级单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联主义的意识[5]317。”显然,列宁在这里论述了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灌输的必要性问题,这既是教育主体目的性革命行动,又是发展对象的规律性客观需求,是目的性和规律性的统一。事实上,列宁一直都非常重视以科学理论武装工人头脑,他说:“既然谈不到工人群众在其运动进程中自己创立的独立的意识形态,那么问题只能是这样:或者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或者是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这里中间的东西是没有的。……因此,对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加强[5]326-327。”关于如何对工人阶级进行理论灌输的问题,列宁在批判马尔丁诺夫从工人阶级斗争内部灌输的错误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见解——“阶级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给工人”“社会民主党人为了向工人灌输政治知识,就应当到居民的一切阶级中去,应当把自己的队伍分派到各方面去[5]363。”事实上,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高等教育弃美从苏,虽有一定的照搬成份,但不可否认,这种做法在当时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其中,最典型的一条是对高校师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正面教育,这是运用灌输原理的具体表现。回顾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教育发展史,“灌输论”成了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并被直接写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科书之中。列宁灌输原理的形成,在为俄国革命取得胜利提供了理论武装的同时,也为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和工作方法指导。
除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原理和理论教育必要性等问题外,列宁还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问题作过精彩论述。尽管他当时面对的是工人群众,但他的经典论述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给大学生“灌输什么”的问题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因为其当时的历史使命与目标与当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是同向同行的,都指向实现共产主义社会,解放全人类。
首先是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列宁指出:“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5]312。 “只有革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才能成为工人阶级运动的旗帜”[6]155。列宁认为工人群众意识的进步,首先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灌输,这无疑是非常正确的。
其次是要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在《共青团的任务》一文中,列宁在论述共青团的任务的同时,详细论述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问题,“共产主义道德”这一概念由此登上了历史舞台。列宁认为没有永恒的道德,“共产主义道德就是为这个斗争服务的道德,它把劳动者团结起来反对一切剥削,反对一切小私有制,因为小私有制把全社会的劳动所创造的成果都交给了个人。而在我国,土地已经是公共财产了[7]291。”“共产主义者的全部道德就在于这种团结一致的纪律和反对剥削者的自觉的群众斗争”。在这里,列宁把自觉性和纪律性归属于共产主义道德。关于应该如何开展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列宁认为这绝不是向工人群众灌输各种美丽动听的言词和准则,也不是阅读著作、书籍和小册子那么简单,而是要“把自己的训练、培养和教育中的每一步骤同参加全体劳动者反对剥削者的总斗争联系起来[7]293”。在《关于星期六义务劳动》一文中,列宁也论述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问题。他认为星期六义务劳动是一种不拿报酬而为公共事业贡献的自觉性、自律性的活动,是一种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制度。它一方面对国家有支援的作用,另一方面既可以清除敌对分子,又可以使党自身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影响。
第三是要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 除了理论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列宁还高度重视加强人民科学文化知识教育。列宁把提高人民文化知识水平视为巩固苏维埃经济基础和政权生命的主要任务。他说:“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文化任务,是消化那个应该而且能够得到贯彻的政治经验[7]586。”列宁把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规定为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并要求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满足于扫除文盲和开展识字教育,要把它与推行苏维埃新经济政策和反腐败及作风建设相结合。他说:“必须使每个人能够实际运用他的读写本领,必须使他有东西可读,有报纸和宣传小册子可看,必须合理分配这些书刊,使它们能到人民手里,不致中途散失[7]587。”由此可见,列宁对于加强科学文化知识教育的方法途径是讲得很具体的。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也提出了许多具体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首先是服务中心工作法。在马克思主义视野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运用是随着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在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结束以前,列宁总把政治看作是阶级斗争,认为“阶级利益只能用根本的政治改造来满足[6]362”,阶级斗争是这时期的中心工作,而“政治改造”和“政治革命”实际上就是阶级斗争的方法。1920年下半年,当苏维埃俄国由国内战争转入和平建设时,列宁说:“我们的斗争有两方面,一方面要粉碎资产阶级制度遗留下来的东西,粉碎整个资产阶级一再想消灭苏维埃政权有益尝试。到现在为止,我们注意力主要集中在这个任务上,妨碍了我们转向另一方面的任务——建设任务。……收获更多的粮食,供应更多的煤炭,解决更恰当地利用这些粮食和煤炭的问题,消除饥荒,这就是我们的政治。”[6]370-371列宁在这里分析了政治服务中心工作的任务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经济建设就是最大的政治的重要论断,这对我们正确理解政治与经济之关系提供了科学指导。
其次是以理说服教育法。列宁认为,有效的政治教育法并不是强制和压服,而是要有理有据有耐心。他指出,在教育工作中,教育者“应当少说空话,因为空话满足不了劳动人民的需要”[6]309,“应当善于用简单、明了、群众易懂的语言讲话,……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8]89对有错误或有缺点的人进行教育,强调要耐心对待他们的错误,以说服而不是斗争的方法来进行教育引导。
最后是榜样示范法。在政治教育中,列宁非常重视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法,经常亲自深入工人群众中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十月革命胜利后,他在红军中成立政治教育总委员会,并亲自抓政治教育总委员会工作。他指出:“如果我们要真心实意地教育工农执行纪律的话,我们就应从自身做起。……用言语既不能说服工人,也不能说服农民,只有用榜样才能说服他们[6]87。”在列宁年代,最具榜样示范教育典型是共产主义星期六义务劳动。列宁指出:“非党工人确实看到执政的共产党的党员担负起这种义务,看到共产党吸收新党员并不是使他们利用执政党的地位来谋利,而是要他们做出真正的共产主义劳动即无报酬劳动的榜样,正是这样的星期六义务劳动最能提高共产党在城市中的威信,最能使非党工人敬佩共产党员。”[9]37这虽然是发生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行为,但却具有明显的先进性和典型示范性。
列宁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点,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途径等见解和主张可谓真知灼见,我国高校七十多年的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教育实践一再证明,其理论观点和方法是科学而有效的,他的这些理论和方法也都被直接写进了我国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教科书的有关章节之中,目前还在被大家所学习研究和创新,并不断将之运用于实践之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由此足以说明列宁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理论贡献。
列宁对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理论贡献是从其政治教育思想中开始的,他在军队中开展政治指导员队伍建设,实行政治建军,其发展价值和成功经验是多维而巨大的。政治建军制度传入中国,为中国共产党掌握和运用,在实践中加以创新发展。列宁的这些理论和实践,不仅是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历史源头,而且还为这支队伍职责使命的确定提供了方向,并且为其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从教育原理、教育内容、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做出了探索和有效规定。除上述贡献外,列宁还建立了严密的政治教育管理体系,深刻论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根本目的及任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党的工作重心向经济建设转移的需要等问题。这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的贡献,他的这些理论和实践不仅对思想政治教育有贡献,而且对整个高等教育制度建设也有贡献;不仅对建军有贡献,而且对建党建国也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