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历史合力论视域下“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探析

2023-06-05 11:38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八八战略恩格斯浙江

周 翔

(浙江红船干部学院 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室, 浙江 嘉兴 314051)

一、恩格斯历史合力论的主要内容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并不是某一部原典就完全涵盖的,而是在其撰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致约·布洛赫》《致瓦·博尔吉乌斯》中逐步形成并完善的。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恩格斯肯定了经济因素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论断,系统阐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致约·布洛赫》中,恩格斯解答了约·布洛赫来信中提到的两个问题,阐明了人的历史作用;在《致瓦·博尔吉乌斯》中,恩格斯否定了只有经济状态决定历史发展的观点,充分肯定了社会动力系统中所有因素协同并进的整合作用。这三篇原典充分阐释了其历史合力论的思想精髓,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一)历史合力论重申经济因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唯物史观认为,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因素是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思想继承并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首先强调“经济的前提和条件归根到底是决定性的”。[1]在历史合力论的语境里,“盲目”或“自觉”更多是与人们“认知”和“利用规律”联系在一起的。比较而言,尽管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与自然界的演化过程不尽相同,但在“规律”的作用下却显露出极为相似的共同特点。自然界运动呈现出来的这种自然状态下的“盲目性”在社会历史领域亦有类似的情形发生。深刻原因在于历史离不开自然。历史与自然之间的内在相关性,决定着自然界演化过程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必然在历史领域有所映现。这种相关性主要源自历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不仅互为前提,而且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不和谐必然以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不合理为前提,反之亦然。相应地,自然界演化过程表现出来的“盲目性”在历史领域主要映现在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双重“关系”之中。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拥有越来越多的新知识和不断积累起来建设性力量,人们运用它观念地和实践地掌握外部自然界,赋予自然物以新的存在样态,使之产生合乎人的目的性的变化。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说:“无数的单个愿望和单个行动的冲突,在历史领域内造成了一种同没有意识的自然界中占统治地位的状况完全相似的状况。”[5]即“历史合力”的形成及其结果是每个人的愿望有可能部分实现,但不可能完全实现,亦即个人活动目的的自觉性与确定性与历史结果的盲目性与非确定性。恩格斯进一步指出: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并且“人离狭义的动物越远,就越是有意识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未能预见的作用、未能控制的力量对这一历史的影响就越小,历史的结果和预定的目的就越加符合”。[2]结合恩格斯的一贯思想,这一段话的寓意至少包含有以下三层意义:其一,历史进程是人的活动不断地从盲目性走向自觉性的过程。可以说,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人们的生产活动以及其他活动完全受大自然的铁律所支配和主宰,历史运动表现出来的性质及其样态可以认定为是一种纯自然状态的盲目性。[3]进入阶级对抗的文明时代之后,随着人的智力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提高,人们不仅对自己结成的社会关系有着较之以前的自觉认识,而且对自然的影响亦愈来愈“带有经过事先思考的、有计划的、以事先知道的一定目标为取向的行为的特征”。[2]与之相适应,纯自然状态的盲目性开始向拟自然状态盲目性过渡并延续到目前为止的历史。其二,从盲目性走向自觉性,有赖于人对规律的认知与运用。人类历史直到今天仍表现为一种“拟自然状态”,原因在于恩格斯所说的那些“未能控制的力量”[2](主要指规律)在没有被人们认识和考虑的时候,它就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因此,人的自由、自主、自觉的获得不在于摆脱规律,而在于发现和认识规律,并使其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其三,盲目性地真正克服有赖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既然我们深知人与自然的关系与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那么,当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在全球范围内与大自然相抗衡的时候,它必须以社会内部的全球性合作和整体性协调为前提。[4]

(二)历史合力论认可群众个人意志的合力影响历史进程

1890年,恩格斯在《致约·布洛赫》的信中写道:“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地、不自觉地和不自在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5]同时,在这个信里,他明确提出:“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的历史。”[5]在这个论述里,恩格斯充分阐释了人的历史作用,强调个人意志的作用。他认为没有任何事情是作为预期的自觉的目的发生的。与之相反,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所进行的一些活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行为。因此,恩格斯认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和没有预期目的的。

在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中,他认为自然界是一种无人的、无意识的、自发的自在存在,它的演化既没有某种目的设定也没有明确的目的预期;历史界则是一种有人的、有意识的、自觉的自为存在,它的发展既有自觉目的设定也有明确的目的预期。人类史区别于自然史的最根本之点就在于,人的“目的”以不可或缺的因素或环节贯穿于历史总进程的始终,既以积极或消极的双重作用性质影响着规律的功能发挥以及发挥之程度,亦以相互干扰或阻碍的方式影响着人的目的实现以及实现之程度。正是因为这种差异或不同特点,恩格斯认为:尽管“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5]但由于每一个人各自怀有的动机、意愿和目的在大多数场合往往相互干扰,彼此冲突,从而造成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实际产生的结果并不是预期的,也即结果和预期的差异。

(三)历史合力论强调历史结果是社会动力系统中所有因素协同并进的整合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始终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一普遍规律,同时综合考虑现实历史中各种发挥影响的因素,特别是人类社会的哲学、思想、文化等因素。承认社会历史的结果符合必然的客观规律,同时也看到社会变迁还受到许多非预期因素的影响,这些非预期因素,让历史结果在客观规律之外还有偶然性表现。历史进程之所以会出现“非预期”及其与“预期”之间的矛盾,更深的根由源自人的“目的”与历史“规律”之间的矛盾。

从历史规律对人的目的的关系看,与自然规律明显不同,历史规律的生成并不是“自发”而是“自觉”的,渗透着人的目的、意志和价值取向与追求。在阶级社会里,它主要体现的是少数阶级尤其是占统治地位的那个阶级的意志和意愿。与之相适应,历史规律的作用性质并非对所有阶级、个人一视同仁,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为某个特定阶级服务的“价值非中立性”。对此,恩格斯以资本主义的兴起为例说明了这一问题。他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从一开始就潜藏着与生产力不相匹配的“对抗”性质。资产阶级之所以这么做,原因很简单,“资本主义私有制决定了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少数剥削者的利益,不得不做出违背规律要求、遭受规律惩罚的事情”。[2]反过来,从人的目的与历史规律的关系看,人的自觉目的活动并非完全被动、消极地去适应或遵从规律。从积极方面看,人既然有意识、有目的地“造就”了自己历史活动遵循的规律,那么,它理应具备为实现人目的性的诉求的积极确证意义和服务功能。否则,这种“规律”必将丧失其继续存在的理由而退出历史舞台。对此,马克思认为:“为了不致丧失已经取得的成果,为了不致失掉文明的果实,人们在他们的交往方式不再适合于既得的生产力时,就不得不改变他们继承下来的一切社会形式。”[5]恩格斯认同这种看法,并进一步强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对抗”性质,使得“预定的目的和达到的结果之间还总是存在着极大的出入”。[2]只有顺应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要求,推翻资本主义,迈向社会主义,才能使历史结果和预定目的之间愈来愈趋近符合与一致。[6]

二、浙江省“八八战略”实施情况及实践成效

2002年11月召开的全国党的第十六次代表大会上,党中央明确指示希望浙江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7]针对浙江省情全面调研和深入分析后,以习近平同志为“班长”的浙江省委就“如何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进行深入调研。2003年1月,在浙江省第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代省长的习近平同志对推动浙江发展优势进行了阐述;2003年2月,浙江省委经过集体研究,对深化浙江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提出了从七个方面深化的认识;2003年7月在浙江省委第十一届四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完整系统地阐释了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优势”,推进“八个方面举措”的“八八战略”。八个方面的优势包括: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区位优势、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城乡协调发展优势、生态优势、山海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人文优势。八个方面的举措包括: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接轨上海、积极参与长三角洲地区合作与交流,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创建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推进以“五大百亿”工程为主要内容的重点建设,切实加强法治建设、信用建设和机关效能建设;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7]

2015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期间,对浙江以“八八战略”引领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并明确指示浙江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水平上更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更快一步,发挥先行和示范作用。2016年9月G20杭州峰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提出了“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又对浙江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再次明确“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8]习近平总书记党的十八以来的历次指示批示,赋予了浙江新时期新使命,丰富了“八八战略”内涵,“八八战略”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脉相承,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省域实践的战略指引和行动指南。这些新内涵,是对浙江新时期发展的目标要求,要求浙江在全国省域发展中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发扬其在共同富裕建设方面的体制机制优势。

(一)“八八战略”切中浙江发展困境,集中优势均衡发展

“八八战略”提出之初,恰逢中国加入WTO组织,浙江经过改革开放20年的发展,正处在转型换挡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跟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不适应,城镇化水平不高,严重制约着居民消费水平。习近平同志从浙江的实际情况出发,要求把握浙江八个方面的新趋势,综合全国的特点和浙江经济社会的特殊性,前瞻性地判断浙江已经进入经济发展的腾飞期,亟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发展模式转型,集中优势发展经济。“八八战略”首先切中浙江产业发展困境。经过改革开放前20年的发展,浙江个体经济已经初具规模,各地县域产业经济各具特色,但是存在粗放式增长、技术含量低、效率不高的缺点。针对浙江产业发展困境,“八八战略”谋划的“腾笼换鸟、凤凰涅槃”,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契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做好浙江市场主体的提能升级。“八八战略”其次协助浙江市场主体解决发展困境。浙江从改革开放的温州“八大王”到各地县域经济,浙江的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的最大特色,也是浙江的最具辨识度的“金名片”,浙商的品牌在全国声名远播。“八八战略”高度重视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在“八八战略”谋划下,浙江先后多次出台支持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政策,[9]让浙江的民营经济在全国名列前茅,是浙江“两个先行”的底气所在。“八八战略”再次谋划浙江发展动力和发展格局。坚持科技创新,构建科技强省和大力发展“地瓜经济”,解决了浙江发展动力和发展格局,补齐了浙江发展的短板,实现均衡发展。坚持唯物史观的经济因素是经济社会的决定性因素,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因素,围绕生产力水平开展下一步工作,促进生产力水平提升。

(二)“八八战略”切中浙江发展动能,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八八战略”的第一条就是“进一步发挥浙江的体制机制优势,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浙江在体制机制方面的探索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率先厘清市场、政府和社会关系,三者之间已形成良性互动,成为浙江的优势之一。“八八战略”要求浙江抓住区位优势和块状特色产业优势。浙江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民营经济十分活跃,国内已经形成浙江各地初具特色规模的产业链,比如义乌的小商品、永康的五金、绍兴的纺织、宁波的石油化工、台州的模具、温州的低压电器等,县域块状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如何进一步发展也成为当时各地政府以及各界人士面临的困境。“八八战略”指出进一步发挥块状特色产业优势,要求浙江各地做精做强特色产业,抓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在战略的引领下各地特色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涌现出一批国家500强企业,带动当地经济迅速发展。同时“八八战略”要求进一步发挥区域优势。浙江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在“八八战略”引领下,浙江省委省政府引导扶持“民营经济”发展,支持浙江各地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引进来,走出去”,承接产业转移,积极拓展市场,浙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切中浙江发展动能,构建现代化科技创新产业体系,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三)“八八战略”抓住社会矛盾变化,实现均衡发展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浙江经济社会到了爬坡过坎的关键时刻,浙江社会的主要矛盾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发生了转化,已经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0]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研,深刻发现了这一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发展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基础和关键,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八八战略”的提出,紧紧抓住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发挥浙江城乡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和市场主体优势,建设共富浙江、绿色浙江、文化浙江,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三、历史合力论视域下“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理论,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发扬光大作出了伟大贡献。恩格斯高度认同伟大人物和伟大理论是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的有效统一,他在《恩格斯致瓦·博尔吉乌斯》一信中指出:“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除掉,那时就会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或好或坏,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是一定会出现的。”[11]“八八战略”就是历史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统一下由伟大的人物诞生的伟大理论,在“八八战略”这个伟大理论的引领下,浙江取得了飞跃发展,取得一系列历史成就,充分展现了“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

(一)“八八战略”高度重视经济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发展仍是当前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经济发展又是其他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所在,经济因素归根到底决定着社会面貌。因此,必须搞好经济建设,提高生产力水平。为达此目的,必须适时调整和变革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和方面,从而使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相互协调。在经济要素是社会发展的核心要素论断上,“八八战略”与历史合力论一脉相承。“八八战略”首先从机制体制入手,调整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的机制体制,一切围绕经济因素改革,改革社会体制机制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素。“八八战略”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所有制理论,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发展之路,首先大力推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自新中国建立以来,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在全国范围基本消灭了私有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探索,中国选择了改革开放发展之路,浙江抓住改革开放的发展契机,民营经济取得蓬勃发展。新世纪之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开始接受全球工业分工,外向型经济一触即发,“八八战略”引领浙江抓住这个全球化发展契机,从体制机制理顺发展动力,根据浙江实际情况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市场主体的发展扫清障碍。其次发挥浙江的区位优势,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为浙江经济打开发展格局,奠定浙江持续二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

(二)“八八战略”全面重视社会动力系统中所有因素协同并进的整合作用

“八八战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动八个方面的举措,涵盖社会发展中的方方面面。从横向上说,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都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一起抓;从纵向上说,既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又及时调整和变革生产关系,既要重视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又要充分发挥上层建筑能动的反作用;从动力的类型来说,既要重视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生产力),也要重视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如体制改革、主体对社会行为的调节,还重视社会发展的动力杠杆——科技革命。[11]“八八战略”与历史合力论在方法论上完全统一,全面重视社会动力系统中所有因素协同并进的整合作用。“八八战略”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思维,从整体出发来把握局部,又从局部出发来推进整体。当前我们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化遭遇逆潮,经济周期性影响巨大,更需要具备系统思维,注重所有要素的协同发展。一是要坚持和平和发展是时代的主题,虽然新时代以来,地域性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但是和平和发展还是时代的主题,坚持和平和发展的原则,是我们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二是注重所有要素的协同作用,[6]无论是“千万工程”①还是“山海协作”,②都体现了发展协同的理念;无论是“地瓜理论”③还是“两条腿走路好”,都体现了开放协同的理念;无论是“精准扶贫”还是“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少”,④都体现了共享协同的理念;无论是“两山理论”还是“生态发展”,都体现了绿色协同的理念。三是坚持以点带面协同发展。当前发展的主题是高质量发展,发展举措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系统思维,通过点面结合,推动社会全面发展。首先要坚持区域和整体协同发展,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八大经济圈”的点,来带动全国的面的协同发展,这也是高质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有效途径。[12]其次要高质量地全面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发展的主题,这个高质量发展,是在坚持党的领导下,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走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实现共同富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质量发展。最后,注重系统整合的要求,当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举措,就充分注重系统整合的要求。其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立足全国的规模巨大的市场,提高国内大循环的可靠性,工业体系更加健全,工业规模进一步壮大,加大基础科技攻关力度,提高供应链产业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其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以大健康提升全体国民的幸福获得感。其三,推进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传统模式的全球化在欧美发达国家的国家战略下逐渐下降,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新型全球化在逐步成为全球化的新模式,东升西降趋势还在持续,中国在全球治理和全球变革中的话语权越来越强。

(三)“八八战略”充分重视主体力量和精神因素的递增作用

“八八战略”蕴含着坚持人民至上的世界观,[3]充分重视人民主体力量和精神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递增作用。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的历史合力论认为人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一切社会的发展成果也必然惠及人民。人民在创造历史所依据的主要就是他的精神力量。所以,在社会由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中,人的主体力量和精神力量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习近平同志在担任浙江省委书记不久,就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并激励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全面社会建设之中。2006年初,习近平同志在《浙江日报》发表了题为《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总结提炼了“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在“八八战略”中的发挥浙江的人文优势,积极推进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内容,就坚持用浙江历史教育人民,用浙江文化熏陶人民,用浙江经验鼓舞人民,用浙江精神激励人民,形成了共同的精神认同和文化认同。比如浙商的“四千”精神就成为了浙商的金名片,全国人民只要提起浙商,第一时间浮现眼前的就是浙商的“四千精神”,⑤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务院总理李强再提“四千”精神,就是“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中充分重视人民主体力量和精神因素的递增作用的生动再现。

注释:

①2003年浙江启动了“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②2002年浙江加强了沿海发达地区与浙西南山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优势互补的经济合作。

③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提出过“地瓜理论”,将蔓藤与块茎的关系做比喻,把“跳出浙江,发展浙江”战略解释得清晰易懂。

④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安吉县余村调研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述。

⑤即“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2023年3月13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人民大会堂出席记者会时重谈浙商“四千精神”。

猜你喜欢
八八战略恩格斯浙江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八八战略指引下嘉兴市民营经济发展研究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以“八八战略”为指引构筑民族产业制高点
从浙江实践看“八八战略”的时代价值
油气体制改革下国有天然气企业党组织如何践行“八八战略”
油气体制改革下国有天然气企业党组织如何践行“八八战略”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