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疏桐,占婷婷,胡晓涵,李 雪
(安徽中医药大学 a.护理学院,b.第一附属医院, 合肥 230031)
脑卒中为全球第二大致死和第三大致残病因,也是造成身体、认知和情感障碍的常见慢性病之一。据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研究,我国卒中终生风险为39.3%,位居全球第一。[1~2]脑卒中患者由于高复发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3]存在众多情感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状况和生存质量。常规护理治疗已不能满足脑卒中患者的需求,需要尝试更多新方法。芳香疗法属于非药物干预的一种,常被用于癌症患者和延续护理。[4]主要以芳香植物中萃取的精油为媒介,制成适当的剂型,以吸入、沐浴、按摩等多种途径吸收进入体内。[5]作为古老的辅助疗法,前人已经留下众多基于经验的宝贵知识。[6]研究表明,芳香疗法可以改善疲劳、恶心和呕吐等症状。[7~8]芳香疗法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卒中后遗症,并减轻卒中患者的不良情绪。范围综述是一项次级研究,其目标是绘制文献,澄清关于所提出问题的主要概念,并提出可能支持关于这一主题的实践的证据类型以协助研究者明晰研究问题。[9]本研究选用范围综述,汇总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整理卒中患者芳香疗法的内容、结局指标和效果,以期为未来研究提供循证依据。
主要通过前期查阅文献确定:脑卒中患者芳香疗法的具体内容(时机、方式、时间等),芳香治疗的应用效果(安全性评价、疗效评价)。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国内外数据库。采用MeSH主题词、自由词以及布尔逻辑运算符连接词结合的方式进行检索,英文检索词包括:“aromatherapy/aromatic therapy/fragrance/essential oil”“stroke/hemiplegia/cerebrovascular/cerebralhemorrhage/cerebral infarction”,中文检索词包括:“芳香疗法/芳香物质/精油”“脑卒中/中风/脑出血/脑梗死/脑血管病/脑血管意外”。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11月28日。以PubMed数据库为例,具体检索策略见图1。
图1 Pubmed文献检索策略
纳入标准:研究对象为脑卒中患者,年龄≥18岁;文献类型为原始研究,包括质性研究、量性研究(包括类试验和随机对照试验)及混合性研究;干预措施为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芳香疗法;语言为中英文。
排除标准:内容不全、无法获取全文或重复发表者;基础生物化学研究。
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软件剔重,由2名接受过专业培训的研究者依据纳排标准,依次独立阅读题目、摘要和全文后进行初筛和复筛,最终确定纳入文献。再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资料,包括作者、国家、发表时间、文献类型、干预方法、干预时长、结局指标等。整个期间,若2名研究者的意见存在分歧,则与第3名研究者进行讨论。
初步检索获得635篇文献,去重后剩余文献208篇。阅读题目及摘要剔除不相关、会议摘要类文献后剩余91篇,阅读全文后排除无法获取全文以及重复发表类文献,最终纳入14篇[10~23]文献。其中,12篇为随机对照试验(RCT),1篇为类实验,1篇为采用半结构化访谈的质性研究。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所有研究都是针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的,还有1项研究[23]对象包括护理人员在内。研究结果包括:生活质量、[11,14]吞咽障碍、[11,18]平衡能力、[20]认知能力、[13,19]活动能力、[18]肌肉紧张、[21,23]睡眠、[10,12,14,21~23]焦虑、[10,14,17、21~23]疼痛、[18,20]抑郁、[10,14~17,19~20]神经症状[15~16,18~20]和体温。[22]5项研究使用单一香薰:苏合香、[13~14]黑胡椒[19~20]和伦贝高山草,[21]其他研究[10~12,15~18,22~23]均使用不同混合香薰。所有研究[10~22]中对使用的芳香物的成分进行了描述,6项研究[11,13,18,19~21]阐明了芳香物的来源,2项研究[16,21]明确了试验期间干预芳香物质的储存,有1项研究[18]未点明选择该香型精油的原因。只有1项研究[14]显示,芳香湿化环境干预在改善卒中患者睡眠质量方面没有显著影响,尽管评价睡眠质量的PSQI评分随时间推移呈现下降趋势。质性研究[23]还显示使用芳香疗法能带来一系列积极主观的影响,如放松舒适、缓解疲劳、增强自尊、愿意表达、改善自我形象以及提升幸福感的总体享受。此外,研究发现患者更注重身体方面的获益,而护理人员更侧重于精神层面的获益。大多数研究未提及不良报告,只有2项研究[19~20]报告了不良事件。
芳香疗法概念源于西方,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历史。[24]它主要以萃取芳香植物的精油作为主要基础物质,经历从直接取用芳香植物原形原料过渡到提取芳香精油再到化学合成精油最终回归到植物提取精油且大力开展研究的过程。[25]而在我国古代,也早就有使用芳香中药治病的传统,形成了独特的“中医芳香疗法”,即基于中医理论指导,选配特定药材通过熏洗或蒸燎等透皮外治之法以调理机体的脏腑气机。它始于先秦,兴于隋唐,盛于宋明,终于清代,属于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26]从古至今,已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理论体系。传统中医认为,一方面香能通气,能主散,能醒脾阴,能通经络以和合五脏;另一方面使用的芳香药物多性温味辛,偏燥行气,气轻通达,达神开窍,配合脾脏喜燥恶湿两者结合易实现祛浊化湿、理气辟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甚至防治未病的目的。[27~28]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医应用芳香疗法也不断推陈出新,常见的使用形式有古代的香佩、香冠、香枕、香兜、香薰、香浴、香膏、香敷、香熨等,发展为包括精油在内的熏香、按摩、手足浴、泡澡、蒸汽吸入、涂抹冷敷、热敷、漱口、喷雾、气雾、洗浴、药枕等。[29]本研究纳入的所有文献既包括西方的芳香疗法,[12~15,17~23]也有中国传统的中医芳香疗法。[10,11,16]
芳香疗法作为近年来国内外备受关注的非药物干预之一,具有不良反应少、安全经济、简易便利的特点和良好的发展前景。纳入的所有提及不良事件的研究中,都表示芳香疗法相对安全。Mauricio等[21]在研究中发现泽伦贝高山草精油虽有着与硝苯地平相近的抑制心肌纤维的作用,还可以降低血压、舒张血管、减轻痉挛,但与能达到同等效果的巴氯芬、苯二氮卓类等药物相比,其没有明显的肌肉松弛、疲劳、肝毒性等一系列毒副作用,也不会像外科手术一样对患者造成侵入性伤害。同时,所使用的精油还存在渗透性好、代谢快的特点,[30]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芳香疗法对于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吞咽功能、平衡能力、认知能力、活动能力、肌肉紧张、睡眠质量、情绪状况、神经症状都有改善。Marianna等的研究表明,芳香疗法还可以改善偏头痛,降低呼吸频率以及阻抗痉挛促进伤口愈合。[31~34]此外芳香物质具有针对性,不同植物精油对应不同效果。研究表明,薰衣草精油镇静催眠,[35]迷迭香促进新陈代谢,[36]苏合香醒脑开窍,[37]佛手柑止痛助眠。[38]
首先,芳香疗法并未出现在补充疗法的相关临床指南中。[39]它通常被视为补充疗法的一部分,应用历史足够悠久,但仍未被列入其中,究其原因可能是指南须包含具有充分证据基础的补充疗法的建议,而芳香疗法至今仍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这表明需要在临床实践中对芳香疗法进行更多的高质量研究。二是芳香疗法缺乏统一专业的标准体系。精油类别众多复杂,进行干预时还存在剂量、浓度、时间、环境等相关因素需要设定,缺少明确的操作标准。三是进行芳香疗法时如何实施好盲法。芳香疗法主要通过嗅觉刺激和生化反应作用于机体以达到效果,[19]由于所使用的精油自身气味独特,为确保施盲,有研究小组使用气味相同的安慰剂作为对照,[40]但这可能会对试验组与对照组均产生嗅觉效应从而影响结果的有效性。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须加以考虑,以明确了解什么是精确控制和测量的。只有在参与者不知道干预本身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在考虑嗅觉和生物化学作用原理的情况下对芳香疗法干预进行真正的盲处理。
第一,制订统一专业的操作规范和评判标准。无论是西方的芳香疗法或是中医传统芳香疗法,大部分研究对如何依据患者选择最佳的芳香剂型、浓度剂量、混合比例、干预时间都还没有明确的依据。而且目前全球范围内的芳香疗法研究多集中于动物实验,虽已被多次证实其有效性,但仍需更多大样本、多中心、高质量的临床试验,以提高相关研究的证据水平,以期为日后纳入指南提供充分的证据基础。第二,推进个性化的芳香疗法。即便使用相同精油,嗅觉效果也因人而异。[41]应该允许患者在相同作用的精油中进行选择,避免因个人喜好而导致产生不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