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蕴意与路径探析

2023-06-05 08:44程春凤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形势与政策安全观形势

程春凤

(哈尔滨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

国家安全关系国家民族兴衰存亡,党在新时期对国家安全形势做出正确分析,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1)参见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强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人民日报》2014年4月16日,第1版。“形势与政策”课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最具有特色的一门课程,能以最快的速度结合当前重大时事热点、国内外形势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使大学生能够在正确分析形势的同时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行为能力。

一、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价值蕴意

(一)国家层面:适应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客观要求

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更为严峻的国内外安全形势,“黑天鹅”“灰犀牛”事件时有发生,党和国家对新时代国家安全形势进行了正确分析,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近年来党和政府对国家安全进行了战略性总体布局: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创新国家安全思想理论、推进国家安全法制建设、完善国家安全方略谋划、推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五个方面。(2)参见刘跃进:《以总体国家安全观构建国家安全总体布局》,《人民论坛》2017年12月8日,第38页。第一个方面,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初步健全了国家安全体制机制,并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4条基本方略之一,表明今后还要进一步健全国家安全制度体系。第二个方面,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国家安全思想理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个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把各种传统要素和非传统要素有机统一到“以人民安全为宗旨”的中国特色国家安全体系。第三个方面,颁布系列国家安全法律,推进国家安全法制建设。近年来新《国家安全法》《反恐怖主义法》《境外非政府组织境内活动管理法》《网络安全法》等国家安全法律相继颁布,我国国家安全法律体系得以初步形成,但国家安全法制建设并没有完成,还需继续加强国家安全法制保障。第四个方面,出台《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等重要文件,完善国家安全方略谋划。第五个方面,设立“国家安全教育日”,推动国家安全进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培训体系。过去是不同名称、分门别类的国家安全教育,现在是统一完整的总体性国家安全宣传教育,这是国家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要转变和创新。这里宣传教育的内容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宣传教育的对象是全体人民,作为人民中的特殊群体大学生是接受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对象,大学生是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更应增强忧患意识、坚守意识形态底线,面对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大学生不仅要了解最新的形势与政策,也要树立正确的总体国家安全观,借助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平台推进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是适应总体国家安全观战略布局的客观要求。

(二)社会层面: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

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和谐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具有稳定安宁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有条不紊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一个动荡不安、秩序混乱、矛盾激化的社会根本谈不上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与保障,而社会稳定的前提是有一个安全的环境。“国家安全事关个人幸福、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3)栗战书主编:《总体国家安全观干部读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45页。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把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4)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10页。国家安全和社会和谐安定唇齿相依、相互依存,国家安全才能使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青年大学生是我们党和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肩负着维护社会和谐安定和民族复兴的重任。高校应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课,发挥其时效性优势,及时对大学生讲清当前国际形势,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落实国家安全责任,使大学生不仅从理论深度上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还要在行动上为国家安全、社会和谐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是每一个青年大学生应该担负的责任。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客观要求。

(三)学校层面: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200页。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归根到底在于培养有高尚品德的人才。立德树人是当代中国教育的核心目标,鲜明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教育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人才培养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而育人是本,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这个德既有个人品德也有社会公德,还有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的大德,更有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的大德,德立住了,人才能树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树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为民族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是教育服务社会的天职。高校作为国家最高学府要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始终,培养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材。思想政治工作对高校的各项工作起到政治引领的作用,而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中心环节。新时代赋予总体国家安全观更丰富的内涵,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综合性和时效性都非常强的思政课程,其内容涉及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各个领域,在课程教学中通过正面教育来引导学生、感化学生,塑造学生、改变学生、发展学生,筑牢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思想根基,推动国家安全教育深入人心,培育具有报效祖国和服务人民大德的德才兼备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教育强国。在“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融入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四)个人层面:筑牢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的重要渠道

我们党百年来奋斗历程中始终重视人才的培养,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都要依靠德才兼备的人才。高校是人才、思想、观点、文化、意识聚集最密的地方,必须加强高校的政治建设、把握高校的政治方向,把握政治方向是高校建设的根本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反复证明,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第99页。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但意识形态的根基并没有完全筑牢,面对当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大学生容易出现理想信念动摇。西方敌对势力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一弱点,把大学生作为他们意识形态渗透争夺的对象。近年来,大学生受教唆参与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例时有发生,2021年,我国就出现了4起大学生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例。其中有1起是在校大学生受反华势力诱骗拉拢,创办境外反动网站,通过反动网站发布3000多条反宣素材,煽动颠覆国家政权;有2起是内地学生赴香港学习期间受当地复杂政治环境影响和反华势力蛊惑,成为反华势力利用的棋子从事违法犯罪活动,被卷入反中乱港案例;还有1起是某大学生通过微信认识了境外间谍人员,间谍以兼职为诱饵引诱其从事危害国家安全活动。研究反恐方面的学者岳刚表示:“当前间谍策反年轻人的方式包括金钱利诱、约稿、高薪兼职、情感拉拢等手段,而这些,恰恰是大学生群体主要面临的问题。”(7)中青在线:《高薪兼职、请教问题……大学生小心了!间谍会用这些手段利用你》, 2017年4月23日,http://news.cyol.com/co/2017-04/23/content_15978956.htm,2021年5月7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根基没有完全筑牢,在大学期间需要思政课来帮助他们筑牢根基。虽然大学生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但限于缺乏实践经验,有时会做出错误判断,越是在这样关键时刻越要提高警惕,教师要利用好“形势与政策”课时效性的特点,及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形势观和政策观帮助大学生及时、正确、科学地分析当前形势、理解当前政策,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让国家安全意识植根于大学生内心深处。

“形势与政策”课内容包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精神、国内外发生的重要时事政治等。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形势与政策”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从这个意义上讲总体国家安全观可以天然融入此课程的教学中。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也面临多重困境。

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面临的困境

(一)顶层设计亟需加强

目前,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管理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第一,管理部门不统一。有的高校是由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有的高校是由宣传部门管理,有的高校是由学生工作部门管理,有的高校是由教务处管理。第二,课时不统一。有的高校一学期开设4课时,有的高校一学期开设6课时,有的高校一学期开设8到10课时,还有个别高校只开设一学期,把它作为一门和其他思政课一样的完整课程来开设。第三,部分学校随意性较大。没有把“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教学计划,往往利用周末时间来开设此课程,甚至还有个别高校用专家讲座或专家座谈来代替。可见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整体部署、顶层设计。

《国家安全法》(2015)和《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2018),对各阶段学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出了具体要求、给出了指导意见。但从目前各高校开展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现状来看,各高校还没有形成科学的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强有力的领导机制,不能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没有构建形成权责明晰的责任体系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工作格局。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管理机制不完善,缺乏整体部署和顶层设计,再加上国家层面尚未成立专门机构协调和推进学校的国家安全教育,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的来自顶层设计上的困境。

(二)师资队伍亟需建强

当前,部分高校对“形势与政策”课缺乏重视,甚至一些高校没有专门教研室,即使有,但人数不足,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出现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第一,教师队伍不稳定。为了满足教学需求,需要大量兼职教师,这些兼职教师有高校辅导员、高校党政机关人员、其它思政课程教师,这些兼职教师不能保证长期从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往往是临时性的,教师队伍极其不稳定。第二,师资队伍中部分教师专业化不强。教师来自于不同部门和专业,这部分教师往往不能或没有精力专注于“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专业化并不强。第三,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形势与政策”课教师的组成由于来源不同,教师的专业不同、对政治上理论问题认识不到位、教学态度不同、教学经验不同,最终其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教师队伍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决定了国家安全教育的质量和效果。(8)参见张丽:《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加强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多维思考》,《思想理论教育》2021年11期,第101页。目前,部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不足,缺乏国家安全教育的专职教师,同时对教师能力提升不够重视,缺乏国家安全方面的继续教育培训。“形势与政策”课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专业的国家安全理论知识,这样的专职教师,才能在教学中做到融会贯通,真正把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到课程中。时代的发展为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注入新的内涵,这就需要教师及时参加国家安全教育方面的师资培训,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把总体国家安全观最新的理论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及时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因此建设一支专业性强、职业稳定的“形势与政策”课国家安全师资队伍迫在眉睫。

(三)教学内容亟需成体系

与其它思政课程相比,“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固定的知识体系和教材,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课程,所讲授内容是当前所发生的国内外时事,内容随着当前国内外瞬息万变的发展形势而变动,但从总的大方向上来说,教学内容还是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容体系。从各高校开设的实际状况来看,教学内容还是比较分散的,主要表现在:第一,各高校教材不统一。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没有指定的教材,教育部社科司在每年两个学期开学前下发教育教学要点,可作教学、学习参考,此课程教材版本较多,各高校选用的教材不统一。第二,所讲授内容灵活性比较大。有的高校虽然有固定教材,但所讲授的专题由教师来定,有的高校没有固定教材,所讲授内容的灵活性很大。第三,教学内容不成体系。由于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教授内容相对来说灵活性较大,导致“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很难形成体系。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关于“融什么”“怎么融”这是必须考虑的问题。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尚未形成,主要表现在:第一,部分教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涵把握不到位。把总体国家安全观等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安全,教学内容简单、深度不够,未能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党的国家安全理论的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安全的指导方针,是国家安全工作的行动指南,具有时代特色,不能把国家安全教育等同于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第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对大学生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要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目标、带来什么样的效果,这需要一个完整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相对固定的知识体系和相对固定的教材,教学内容不成体系,致使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形成较困难,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之一。

(四)教学方式亟需丰富

目前,多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采取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乏实践教学。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开设4—8学时,由于每学期的课时较少,多数教师往往采取讲授为主的授课方式,这种授课方式主要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其弊端是,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往往表现为单方面内容灌输和理念传播,容易忽略学生学习兴趣和接受程度,课堂上交流互动的时间少,没有社会实践,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成效,教学效果大打折扣。有部分教师创新并采用了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但利用网络平台授课同样缺少社会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效果。无论是讲授式还是网络教育平台,都缺少实践教学,致使理论和实践相疏离。

当前,多数高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缺少实践性,制约着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融入到此课程教学,很难把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内容外化于行。“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9)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年3月19日,第1版。把学生在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知”和实践教学中获得的“行”结合起来,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总体国家安全观实践性较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要有一定经验性、实践性的内容作为支撑,但由于国家安全工作具有特殊性,高校与有关国家安全的实体部门沟通较少,各高校目前还没有建立起与国家安全相关部门进行沟通的平台和相关配套制度,缺少来自国家安全相关部门的一些经典案例和实践经验,缺少国家安全方面实践教学的实践基地。“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机制尚未构建形成,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中实践教学面临的困境。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一种整体治理观,必须从整体治理思维综合研判国家安全形势,协同推进国家安全教育。有鉴于此,要强化国家安全教育的顶层设计和长远布局,完善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体系,创新国家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尽快形成总体布局、多元推进、统筹规划、规范实施的国家安全教育长效机制。”(10)赵庆寺:《新时代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理念、逻辑与路径》,《思想理论教育》2019年第7期,第104页。针对当前高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面临的困境,要坚持党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领导,从顶层设计、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来探寻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切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三、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的实践路径

(一)完善管理机制,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格局

一门课程具有完善的管理机制,才能保障课程建设顺利开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管理机制进行完善:第一,课程管理部门应该是各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教育部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校“形势与政策”课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2018“形策”课若干意见)指出,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管理体系。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管理部门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此课程的管理部门应该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第二,按照中宣部、教育部的要求开设“形势与政策”课,保质保量。2018年“形策”课若干意见指出,要保证本专科每学期不低于8学时,还要保证开课不断线。第三,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2018年“形策”课若干意见指出,要将“形势与政策”课纳入学校教学计划,一定要严禁用专家讲座来代替“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

在完善“形势与政策”课管理机制的基础上,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格局。2021年4月14日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高端论坛”上,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司长魏士强表示,在科学把握国家安全观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塑造国家安全教育格局。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的应有之义,在此课程教学中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格局。第一,开设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专题教学。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体系,用总体国家安全观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使总体国家安全观意识深深扎根于大学生内心,让大学生最终成为坚定的国家安全捍卫者。第二,总体国家安全观贯穿整个课程教学全过程。“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内容几乎都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某一个或某几个领域息息相关,深入探究每一个专题的教学设计,从每一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国内国际热点来活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使大学生能活学、活用、活化总体国家安全观理论,国家安全意识扎根于心。第三,学校相关部门、各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合力多视角强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各高校应形成校园国家安全文化,以当前正在发生的有关国家安全的现实问题作为突破点来举办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方面的专题讲座,以国家安全教育日作为切入点营造校园安全文化,利用新媒体手段在校园网上推动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各方形成合力,积极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格局。

(二)建强师资队伍,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业性

2018年“形策”课若干意见指出:要配备高素质专职教师负责“形势与政策”课组织工作,并承担一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力量不足、不稳定、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建强师资队伍,主要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配备足量的“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各高校应配备形势与政策教研室,按照各高校学生的人数配备教师人数,保证“形势与政策”课师资队伍的力量,避免出现队伍不稳定状况。第二,择优遴选“形势与政策”课教师队伍。按照高标准、择优原则在全校范围内,从专门研究思想政治理论的教师队伍中遴选出一批理论功底深厚、关注国内外形势、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专任教师。在遴选环节,高校要着重从专业素养、政治素养、品性素养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对标中央对教师提出的六个要求,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11)参见习近平:《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人民日报》2019 年3月19日,第1版。第三,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相关部门人员作为“形势与政策”课的兼职教师。“形势与政策”课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涉及的领域非常广,如军事、生物、国家安全等领域,特别需要国家相关部门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来讲解,因此“形势与政策”课应选聘一些理论界的专家、企事业的负责人和各行各业的先进模范作为兼职教师。

新时代“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知识深、理论强、思维新、视野广、教法好、学术强”。(12)参见李中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使命与机制创新》,《 临沂大学学报》2020年第3期,第87页。师资队伍建设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能否建强“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师资队伍是决定能否将总体国家安全观很好地融入课程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教学中,拥有一支强健的师资队伍,才能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业性、理论性、深度性、学术性。第一,加强培训“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形势与政策”课教师参加国家安全教育培训和学术研讨会。通过培训和研讨进一步研究相关知识,以学术促教学,提高教学水平。第二,“形势与政策”课教师要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教师要跟上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应该是一个学习者,教师要时时学习新知识,始终做一个学习者、研究者,授课之前,教师首先应把相关的知识弄透、悟懂。第三,聘请总体国家安全观方面的专业人员对学生进行专题讲座,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业性、实践性、经验性、生动性、实效性。

(三)构建“形策”内容体系,形成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

“形势与政策”课没有统一教材、没有固定教学专题,内容很难成体系。教材〔2020〕6号强调,“形势与政策”课主要讲授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马克思主义形势观政策观、我们党的方针政策、国内外形势及其热点难点。“形势与政策”课虽然没有统一的教材,但根据2018年“形策”课若干意见和教材〔2020〕6号的指示,“形势与政策”课有统一的教学目标,所以在教学内容上有统一的方向,根据中宣部和教育部的指示“形策”课主要讲授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党的方针政策。这部分可以讲领导人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二是国内形势。这部分可以讲我国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三是国际形势。这部分可以结合当前的实际讲授正在发生的时事政治热点问题。可以从以上三方面的内容中选取教学内容来达到教学目标,使教学内容有一个统一方向,构建“形势与政策”课的内容体系。

在构建“形势与政策”课内容体系的基础上,从课程内在诉求出发,形成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是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形势与政策”课教学必须考虑的重要前提,准确凸显和把握课程的内在诉求,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体系:第一,从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方针政策上来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科学理论体系,需要讲清楚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是国家安全工作的指导方针、国家治理的指导思想、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遵循。第二,从当前国内外安全形势来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大意义。当今世界形势波谲云诡,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互叠加,“形势与政策”课应当从国际国内时政热点的解读和分析上活化总体国家安全观。(13)参见王红梅:《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路径探索》,《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年第8期,第36页。我国综合国力快速提升,越来越靠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越来越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在当今这个变革的世界中,更要清醒地认识我国的安全形势。第三,教学内容上突破误读。明确把总体国家安全观与一般的国家安全知识、传统国家安全观、普遍安全观、非针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非安全观区别开来,深刻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意义、核心要义、丰富内涵和价值理念。

(四)创新教学方式,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机制

目前,各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方式多采取讲授式为主的授课方式,教学方式单一,致使教学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效果。总体国家安全观涉及领域较多,实践性比较强,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效性,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机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平台。(14)参见高跃、丛倩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机制研究》,《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第107页。思政课一方面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一方面要关注实践活动的践行,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实现理论武装同实践育人相统一。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学校应为实践教学提供政策与经费支持。进行实践教学需要一定的经费作为支撑,不论是进行社会实践还是课堂实践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学校应该为实践教学提供政策上和经费上的支持,从而保障实践教学顺利进行,增加教学实效性。第二,增加社会实践。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涉及领域广、实践性较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需要有一定的经验性、实践性的内容作为支撑,各高校应该与相关国家安全部门进行沟通,建立合作平台和相关配套制度,相关国家安全部门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经典案例和实践经验。第三,创新课堂实践。可以通过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演情景剧等形式进行课堂实践,在课堂实践的过程中再现、活化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效性。第四,实行实践教学“学分制”管理。无论是社会实践还是课堂实践,总有一些学生的积极性不高,为了让每一位大学生都参与社会实践,应实行实践教学“学分制”管理。在学校支持、教师努力、学生参与下,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践机制,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式,增强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实效性。

猜你喜欢
形势与政策安全观形势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王毅:秉持践行正确的民主观、发展观、安全观、秩序观
推动国家总体安全观入脑入心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TBL教学模式在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现状及成因
“形势与政策”课实践教学效果研究
新媒体技术在“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论我国器官移植面临的新形势及其立法需求
东南亚地区形势: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