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党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2023-06-05 08:44刘思彤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群众政治

李 伟,刘思彤

(山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群众思想教育就是思想掌握群众,即一定的阶级、集团运用自身的思想来教育、影响、提高、动员、引导群众实现一定政治目的和经济利益的过程。(1)参见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第128页。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抓好群众思想教育是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成功的关键环节。党的群众思想教育指中国共产党通过理论宣传、文化教育以及政治动员等方式,将党的思想理念、政治观念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意识之中,说服人民群众接受并认同其主张,启发、组织和发动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一百多年来,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开展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民众的思想觉悟,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共产党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认可;不仅广泛地动员了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而且也使党在人民群众中汲取了战胜艰难险阻的无限力量。

一、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数先进的中国人在黑暗中不断探寻救亡图存的真理。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者送来了“真经”——马克思主义,也使“这黑暗的中国,死寂的北京,也仿佛分得那曙光的一线”,(2)李大钊:《新纪元》,《每周评论》1919年1月5日。不仅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也使无数中国人开始觉醒。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共产党人开始向中国人介绍马克思主义,并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工农运动。中共二大明确规定了党的宣传任务是在工人中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鼓动工人起来为其所代表的全体劳动群众的利益而斗争。(3)参见张艺兵:《毛泽东的宣传思想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年,第97页.为了动员广大工农群众,实现马克思主义传播与工农运动的有效融合,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思想教育活动。一是创办报刊,传播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思想主张。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主要通过《新青年》等进步刊物传播,随着革命形势的变化发展又陆续创办了许多重要的报刊,如《共产党》月刊、《湘江评论》、《新华日报》、《解放日报》、《劳动周刊》等,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二是创办各种学校,努力提升工农群众的理论素养。为促进工农大众的觉醒,提高工农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各地党组织成立农民讲习所、工人业余学校、补习班、夜校,开展识字运动和通识教育活动,以通俗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向工人和农民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三是积极发动工农运动,成立和完善行业工会组织,成立农民协会,组织工农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在工农革命实践活动中教育广大群众,提高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思想觉悟,进而推动工农革命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四是注重开展文艺活动,特别注重用文学、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潜移默化地教育群众,例如《红军二万五千里西行记》《白毛女》《黄河大合唱》《小二黑结婚》等文艺作品的创作就使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思想主张得到广泛的传播,达到了教育、引导、动员群众的目的。

党在这一时期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马克思主义在广大人民群众头脑中生根发芽,使中国人民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极大地动员了全国各阶层人民积极投身革命,为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推翻“三座大山”,争取民族独立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新中国成立后,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面临重大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党必须要吸纳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新政权服务;另一方面,国内阶级构成复杂,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人群占比较少,而且理论水平普遍较低,人民群众受经验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影响仍然很大。(4)候惠勤:参见《新中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经验(上)——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侯惠勤教授》,《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年第8期,第4—8页。因此,这一时期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宣传新社会、新制度,团结和动员各阶级力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批判错误思想,巩固新生政权。党和政府通过“三反”“五反”,以及社会主义改造等运动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期坚决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捍卫了主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党在这一时期通过对“三反”“五反”“三大改造”,尤其是通过对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宣传,极大地提升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全国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极大地增强了党和政府的凝聚力,进一步筑牢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工作重心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建设。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文章,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要宣传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一时期群众思想教育的成效初步凸显,人民对社会主义和党的领导空前认同,人们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表达对党的忠诚和对革命领袖的热爱,积极踊跃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等。这些都充分体现出人民群众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的信心和认同,也展示出社会主义精神风貌和价值追求。

3.改革开放以来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转折。党在这一阶段的群众思想教育既要引导人民群众解放思想,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真谛,又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阶段性新成果引领人民群众的思想,将群众的思想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统一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党始终将群众思想教育工作作为“第一重大工作”,审时度势,创新理念和方法,注重“看不见的宣传”与“看得见的宣传”相统一。首先,将经济建设与群众思想教育统一起来。党的十三大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相应地,党的群众思想教育的任务就是向群众灌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共同致富”“发展才是硬道理”等理念,引导群众积极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次,坚持求真务实的“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群众思想教育活动深入群众生活实际,关注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热点和难点,满足群众的实际需求,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遵照这一原则,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既推动了人民群众的思想解放,又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最后,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注重文化的滋养作用。邓小平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367页。随着人们在思想文化领域的需求日益丰富,这一时期党通过推动文化市场的大繁荣大发展,鼓励和支持创作优秀文化产品,推动文艺精品深入百姓生活,创作出一大批有益于人民身心健康的文化产品,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了人民的精神力量,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尚。

当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自由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以及封建迷信等错误思想也逐渐抬头,群众思想教育过程中开始出现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标签化”“空泛化”的现象。同时,文化创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消费主义的影响出现过度追求经济效益,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问题,受文化消费主义的影响,逐渐出现价值迷失和紊乱问题。这些问题使一段时期内党的群众思想教育面临巨大挑战与困境。

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一段时间内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存在的宽松软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宣传思想工作提升到全局性战略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指导地位”,深刻驳斥了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无用论”“错误论”等错误思潮,并明确指出必须改变马克思主义“失语”“失声”“失踪”的状况,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6)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第193页。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群众思想教育的价值旨归,把服务群众与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过程中提升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引导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团结和凝聚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通过改善新闻舆论工作,提升思想宣传工作水平,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话语权;通过加强网络管理,挤压错误思想的传播,构建风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唱响网络主旋律,不断提升群众思想教育的效果,等等。党的十八大以来,一段时期内群众思想教育宽松软问题得到了改善,使人民群众逐渐在理想信念、道德观念和价值理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感召下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事业。

二、建党以来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经验教训

思想教育的本质是思想掌握群众,群众思想教育就是理论被人民群众所掌握,并指导人民群众行为活动的实践活动。(7)骆郁廷:《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在于思想掌握群众》,《马克思主义研究》2012年第9期,第128页。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着眼于引导人民群众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纲领政策,促进人民群众的觉醒,团结和动员人民群众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创办报刊,创作文艺作品,兴办各类工农学校或者组织工农运动,还是新中国建国后通过各种方式继续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实践活动,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群众思想教育方式在本质上主要有两类:一是政治教化,二是文化熏陶。

1.政治教化与文化熏陶并重提升了群众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教化”是一个政治概念,“它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的教育和教养问题,而是一种政治统治手段”。(8)张汝伦:《作为政治的教化》,《哲学研究》2012年第6期,第77页。“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资料。”(9)《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78页。因此,“教化”的前提是获得“统治权”。统治阶级为实现政治目的对包括自身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以期获得社会大众的接受和认同的行为就是政治教化。政治教化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表征自己的政治目标,传导自身核心价值理念的过程。通常来讲,统治阶级会将自己的阶级利益确立为普遍利益,进而引导社会大众产生政治认同,形成符合统治阶级利益和目标与被统治阶级利益和目标统一的行为,从而确保统治秩序的稳定和运行。“熏陶”则是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影响。任何人都生活在一定的文化系统中,文化构成了人类生活的最基础环境。因此,在特定文化系统中,某种思想通过各种文化形式表达和传播,能够使社会大众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某种思想,这个过程可以称为文化熏陶。文化熏陶以一种隐性的方式传递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和理想信念,利用文化熏陶传播某种意识形态,相比于其他外在的、强制的力量,文化熏陶的作用更隐蔽、更强大。

不同时期、不同形势下,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在政治教化与文化熏陶之间各有侧重。首先,在尚未夺取政权之前,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主要任务是打破统治阶级的思想禁锢,促进民众的觉醒。这一阶段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通过自下而上的、无形的文化熏陶达到教育和引导民众的目的。党的早期组织及党正式建立后把群众思想教育实践活动与时代背景相融合,促成如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识字运动、妇女解放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等,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纲领主张融入到不同的文化场景中,通过诸如文学、戏剧、美术、歌曲、话剧等文化形式表现出来,使“救亡图存”“民主与科学”“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妇女解放”“工农革命”等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人民的觉醒。其次,在刚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主要任务是宣传新社会、新制度,团结和动员各阶级力量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同时批判错误思想,巩固新生政权。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必须巩固和扩大无产阶级领导的群众基础和思想基础,并赋予社会主义制度以合法性。然而,人民群众并不会自动形成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正如列宁指出:“工人本来也不可能有社会民主主义的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输进去。”(10)《列宁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17页。因而,在这一阶段上,无产阶级政党凭借掌握政权后,必须通过合法的形式,如国民教育、新闻舆论、政治宣传等方式公开传播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思想主张,引导人民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同时,无产阶级政党也要凭借政权的力量挤压和批判错误思想,教育和引导人民,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对于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无产阶级政党而言,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力量,引导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而,这一阶段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必须坚持政治教化与文化熏陶的融合,政治教化规定了文化熏陶的根本原则和目标,文化熏陶使政治教化的内容更好地呈现和传播。在这一阶段,多元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不断碰撞和交流,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多样化,单纯靠显性的政治教化,如国民教育、新闻舆论、宣传报道等形式很难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将政治教化的内容通过文学、戏剧、歌曲、电影等文化形式呈现出来,如《春天的故事》《焦裕禄》《建党伟业》等文艺作品,既满足了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塑造了人民的精神世界,从而激发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2.政治教化与文化熏陶对立弱化了群众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主要通过政治教化与文化熏陶来实现,在不同时代各有偏重。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过程也存在政治生活“侵犯”文化生活,以及文化生活偏离政治原则的问题,导致政治教化与文化熏陶的二元对立,进而使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实效性差,对党的事业发展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一是政治生活“侵犯”文化生活,文化生活的泛政治化倾向严重弱化了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效果。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转变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经济文化需求成为社会主义的主要任务。然而一段时期内,受到“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出现泛政治化倾向。原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氛围被阶级斗争所笼罩,政治话语几乎完全占据了文化生活,人们的文化生活到处充满了政治色彩。(11)参见吴学琴:《日常生活化的意识形态与新中国流行语的变迁》,《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年第3期。这导致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弱化了群众思想教育实践以文化人的效果。

二是文化生活偏离政治原则,文化生活中出现的“非意识形态化”和“去意识形态化”倾向弱化了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效果。文化是意识形态的有效载体,借助文化形式能够实现对大众思想意识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取得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良好效果。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某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一切向钱看”“金钱至上”等不良思想观念逐渐盛行起来,在文化领域主要表现是文化生产以商业利益为导向,导致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被无限放大,而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被人们忽视或遗忘,文化生活呈现出庸俗化、娱乐化的特征,甚至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出现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歪曲和抹黑,导致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有所抬头。这使得政治话语在文化市场化环境中日益成为口号,导致文化难以发挥陶冶人心、塑造价值的作用,反而在娱乐至上、庸俗媚俗的文化氛围中引发价值虚无、价值错位,甚至信仰缺失的问题,从而使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新时代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继承与创新

当前我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必须总结过去百年来发展的经验教训,创新群众思想教育工作手段,实现政治教化和文化熏陶的融合,破解群众思想教育工作难题,从而不断凝聚人心,团结力量,引导人民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1.以人民为中心,促进人的解放和发展

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本质上都是以人民为中心,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是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的最终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思想教育实践始终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精神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一方面,群众思想教育实践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代言,说出人民的心里话,各种形式的思想教育实践活动都要凸显人民价值主体地位,尤其是文艺作品的创作,如文学、音乐、美术、影视剧等,要深入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使群众思想教育实践工作由无形转变为有形,以实际效果检验工作。另一方面,群众思想教育实践要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价值理念融入到人民的日常生活中,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从人民的实际需求出发,创新群众思想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注重现实关怀和人文关怀,将政治要求蕴含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满足过程中,隐融在人民群众日用不觉的传统道德和美德之中,并以文化形式表现出来,以此塑造人民群众的精神世界,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自觉意识,实现政治教化与文化熏陶的融合。

2.坚定党的领导,发挥政治教化的作用

群众思想教育具有鲜明的政治性。群众思想教育是从一定的政治立场出发,服务于政治,最终要达到政治目的的实践活动。新时代党的群众思想教育活动必须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充分发挥政治的社会教化作用。进入新时代,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严峻,各种思潮渗透更加明显。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群众思想教育才不会迷失方向。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是群众思想工作的核心领导力量,弱化党的领导,群众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会严重削弱。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实践必须强化党的领导,“每个党员要把党的主张、党的政策向人们作解释、作宣传,宣传我们党的基本观点,以马列主义的观点反对一切错误观点。每个党员都要这样做”。(12)《刘少奇选集》下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第83页。同时,群众思想教育实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把意识形态工作放在国家安全的高度来把握,不断强化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道路、中国文化的理论阐释和创新表达,尤其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渗透到群众思想教育的实际工作中,避免出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凝聚磅礴之力。

3.彰显文化特色,注重文化熏陶的作用

文化作为意识形态的载体,是群众思想教育的重要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但是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仍存在“话语赤字”“思想赤字”“文化赤字”的问题。(13)参见陈曙光:《中国时代与中国话语》,《马克思主义研究》2017年第10期,第60—70页。因此,新时代群众思想教育必须继续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坚持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不断提升群众思想教育活动的实效性。一方面,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底蕴,利用一切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精神产品占领思想文化高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紧跟时代发展,把握人民需求,创作出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化作品,不断提升人民的精神文化水平。(14)参见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第93—199页。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挖掘文化资源中蕴含的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形成内容优势和传播优势,创新社会主义文化传播方式和手段,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消费需求,改变“只要经济效益”“不要社会效益”的错误观念,聚焦文化产品内容,创作出一大批反映人民心声,表达人民喜怒哀乐,坚定人民对美好生活信心的文化作品。同时必须注重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创新手段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空间。“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15)中宣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年,第204页。互联网为群众思想教育活动提供了崭新的平台和媒介。因此,党的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创新手段和模式,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守好网络群众思想教育的阵地。“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16)《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01版。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工作必须重视新媒体的重要作用,要将网络作为开展群众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有效掌控和利用新媒体,创新群众思想教育实践方式,由显性的宣传教育灌输转变为潜移默化的隐性方式。在媒介选择上,要选择群众喜闻乐见的传播媒介,如在某信、某博或某音等自媒体平台开通官方账号,引导自媒体平台优先推送党和政府的重大理论和方针政策,同时,要加强官方自媒体平台建设,如“学习强国”平台已经成为党动员、学习、宣传、组织群众的重要融媒体媒介。在宣传语言风格上,要选择简洁、凝练、接地气的语言风格,将政治话语转化为不同形态的新媒体语言,适配大众的文化品位和心理需求,如充分利用好微视频、手绘漫画、表情包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政治话语的吸引力、影响力。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群众政治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多让群众咧嘴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