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雪珍
1.精准把握,教师要把教材融入内心。语文教师要能把握教材编者的意图,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表达,怎样遣词造句,如何精准地把握表达效果等。我们学校对于新入职的教师上岗培训的第一个要求,就是通读12册的小学语文教材,包括12册的语文教参,从总体上把握整个小学阶段的所有知识点。教师不能教一年级就只看一年级的材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会局限人的思维,坐井观天不能张扬教师的个性。
执教五年级下册《跳水》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笑这个词语,是什么意思呢?”问题一提出,我认为是一个契机。怎么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多次描写的水手们的“笑”,是个关键的教学点。我紧紧抓住了“笑”这一词,让学生读一读课文段落,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然后又引导学生自由地讨论这几次“笑”与故事情节的发展的联系。学生从第1~3自然段中找到了答案,从开始的“惹得大家哈哈大笑”到“水手们又大笑起来”,再到“水手们笑得更欢了”,水手们的“笑”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提出问题的学生说出了以上的理解,对整篇文章的把握便水到渠成。如果教师既不能把教材融入内心,又把学生的问题扔到一边,那么这一堂课还能说成功吗?
2.换位思考,教师要把自己当作学生去考虑。只有将教师与学生这两个角色都研究一下,教师才会找到自己的定位。上课的时候,教师既能将教材内容专业地表述出来,又能与学生平等交流。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
在苏州工业园区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曹文婷老师上了五年级上册《父爱之舟》一课。她那富有个性且激情的语言令在场的师生为之动容,学生被深深地感染了。当学生在读文章结尾处,“父亲”再次用姑爹的破旧的乌篷船送“我”上师范时,曹老师让学生说说这些话怎么读。学生眼含热泪,有的说“充满了对父亲的依恋”,有的说“凝聚着对父亲的爱”,有的说“满怀着对父亲的爱戴”。这是多么有个性的回答啊!
1.热爱事业,关爱学生。教学既是师生双方感情的交流,也是师生智慧呼应、碰撞的过程。凡是名师,他一定爱语文教学,他一定爱学生。如王崧舟、薛法根、李吉林、孙双金等,他们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热爱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心血献给了关爱的学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用心去做,才能迎来“诗意语文”“组块教学”“情境教学”“情智语文”的百花齐放。热爱事业,关爱学生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的基础和保证。
2.扎实功底,各有所长。有个性的教师各有自己的特长,渗透在他们教学过程的一言一行中:于永正老师的阅读教学和风细雨,循循善诱;李吉林老師的情境教育出神入化,个性张扬;薛法根老师的教学亦庄亦谐,机智幽默;孙双金老师的教学情景交融,智慧如花……好似不同流派的人唱同一出戏:不同的功底给人的感受不同,不同的教学个性给人不同的收获。学生正是在这种教师个性的影响下收获着,成长着,他们的个性也一并得到了很好的滋养。十年磨一剑,教师才会拥有扎实的文学素养和较强的业务能力。这些都是形成教师教学个性的关键。
3.汲取长处,弥补不足。经常听课,能领悟到不同的教学个性。教学最可贵的是引导学生不断地超越,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超越。学生往往最终记住的是教师个性的张扬,而不是某一个字、词的讲解,留下的只是教师不同于别人的特色,也就是印象特深的个性的东西。
六年级下册《北京的春节》,文章写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习俗。老舍先生的语言也是一绝:“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 风筝、空竹、口琴等—— 和年画。”这句话中的“零七八碎儿”“杂拌儿”“玩意儿”,都要好好品味,体会“京味儿”的语言特点。苏州工业园区青年教师赛课,选的就是这一课。每一位参赛教师个性不同,上课的风格迥然不同,4节同题异构课,每一节都有不同的惊喜。因此,我们倡导每个学期每位老师听课学习不少于30节,多学才能长进。汲取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才会越走越远。
总之,教师有了教学个性,才有教学的生命力。生命流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精彩纷呈的、生命不断成长的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唯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