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探微

2023-06-05 23:18范中天
艺术评鉴 2023年9期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混合式教学

范中天

摘要: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教育全领域产生了广泛而长远的影响,从而迫使高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声乐教学模式理应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力求改革创新。应结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特点,分析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将先进的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进行有机结合,进行《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在教学中注重声乐教学的实践性、思政性以及审美性,声乐教师要重点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努力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能力,推动声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  学前教育专业  声乐教学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23)09-0109-04

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阶段性成果,项目名称: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师教学能力优化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SJYB0495;本文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教改课题研究成果,项目名称:《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建构与应用研究,项目编号:JSSNUJXGG2021QN03。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学前教育阶段是人终身学习的开端,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随着国家“三胎政策”的放开,更多有利于学前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也陆续颁布与实施,国家与社会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于学前教育从业者的关注程度更是越来越高,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近年来也逐渐成了较为热门的师范类专业之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明确指出:“幼儿园教师应具备一定的艺术素养,包括对音乐、舞蹈、绘画、文学、戏剧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感受、认知和表现能力。” 一位幼儿教师若能够拥有较好的歌唱能力,不仅可以优化其在学前音乐教育活动中的教学表现,更有利于提升与展现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作为大部分学前儿童除家庭以外的第一任音乐启蒙老师,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则直接关系着幼儿在音乐艺术的欣赏力、感受力和表现力方面的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教师的音乐素养格外重要。高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民教师的主要阵地,肩负着培养新时代合格人民教师的重任,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青年声乐教师,要积极顺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声乐课堂教学中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要认真学习全新的教学理念,重新构建《声乐》课程的教学活动;要主动适应声乐课堂的角色身份转换,高度重视《声乐》课程的教学成效;要及时调整现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不断调动学生们声乐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声乐教学模式之分析

由于《声乐》课程学习的特殊性,教师为了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多年以来在声乐教学中一直都采用一对一、面对面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目前仍广泛运用于音乐院校和演艺团体的专业声乐表演教学实践中。《声乐》课程是一门强调将情感表达与技能训练融为一体的实践性极强的艺术类课程,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通过《声乐》课程的学习,能够基本掌握正确的歌唱呼吸方法以及健康的歌唱发声状态,以便较好地进行儿童歌曲的演唱,为将来从事学前音乐教育活动打下必要的基础。相比器乐、舞蹈以及美术等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教学,《声乐》课程具有“不可触”“不可视”与“不可摹”的教学特殊性,因此,这也导致了许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们在进行声乐学习的时候总会感觉《声乐》课程太抽象,声乐演唱技术比较难理解。《礼记·乐记》开篇便对音乐的本质做出了解释:“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所有音乐的本源都是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表达,音乐作为一种极佳的表达方式很好地诠释着人内心的情感以及感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乐由心生”,因此,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理应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而声乐演唱则是这种本能的一种重要表现。

(一)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现实困境

“OBE”教育理念要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也应该“以成果为导向”来进行开展,之前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是“老师教得如何”,现在也应转变为“学生学得如何”。教学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因此,作为当代高校声乐教师,必须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不同的教学环境,有效地、科学地设计较为合适的教学方案,更好地提高声乐教学的质量。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不同,《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口传心授”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人数上也会略有差别,声乐课堂有时也会有一对二、一对十的小组课教学形式或者一对多的大课教学形式的存在。目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基本采用了一对多的大课教学形式,而且每周声乐课程的排课量也相对较少,通常为一周一节或者两周一节。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课程教学实践中,由于声乐教师的教学时间不够充足、部分学生的艺术实践不够充分以及学生的音乐基础参差不齐等客观因素的存在,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系列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如:教师无法兼顾所有教学对象、教学过程中个别同学会滥竽充数、声乐练习与声乐实践的时间较短以及演唱技能无法较好地运用在学前音乐活动中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程教学的开展。

(二)线上声乐教学面临的巨大挑战

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教育全领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从而迫使高校的教学模式发生了转变。在这以后,教育部立即印发了《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并提出了要求:“高等学校的在线教学要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以及全社会参与的形式来实施。” “停课而不停学”促使线上的网络教学模式得到了充分的运用和空前的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原有的教学生态链也随之发生了质的改变,隔着屏幕进行教学一时间让许多“一线教师”成为“N线主播”,老师们在网络“新园地”上继续辛勤耕耘、发光发热。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对于大多数声乐教师而言,平日里通过网络来进行线上教学虽说不能够像线下教学那样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但也是能够进行实际操作的,虽然当声乐教学只能通过线上来开展时,有些老师会显得有些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长期以来,《声乐》课程的教学一直都习惯以线下“面对面”的教学模式来进行,因此,声乐教师们在进行线上的声乐教学时,必定会面临一些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访谈一线声乐教师以及结合自身声乐教学的实践经历笔者了解到,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会遇到以下几种共性问题,总结如下:网络教学的平台稳定性不足、网络教学的资源还有待完善、教学过程中的沟通交流不够以及教师无法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等。因此,高校声乐教师应该及时分析线上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总结线上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变被动为主动,努力学习并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尝试探索一条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助力教师专业发展和促进教学效果提升的教学创新路径。

(三)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声乐教学

虽说以上这些困境与挑战对高校声乐教学的开展形成了一定的阻力,但是,这也为高校《声乐》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互联网+教育”时代,高校青年教师要善于利用线上教学所积累的经验,充分结合线下教学的实际情况,接受全新的教育理念,努力探索一个能促进教学相长的创新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便可以做到双向互补,融合线上教学和线下授课两种教学方式的优势,使得课堂教学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因此,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必然能够在《声乐》课程的教学中普遍使用。这就要求高校声乐教师在備课时,必须结合所教课程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环境来进行混合式教学的设计,主动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主动学习和创新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通过《声乐》课程线上与线下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探究声乐教师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的角色定位,促进声乐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提升学生们主动学习声乐的积极性,继而提高声乐课堂教学的成效。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声乐》课程中的应用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种将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优势相互结合、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柯蒂斯·邦克曾对“混合”一词做过较为通俗易懂的界定,他认为混合式教学其本质就是“面对面教学和计算机辅助在线学习的结合” 。高校声乐教师要善于将线上教学积累的实践经验与线下教学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在这一阶段,‘双线’混合教学将成为未来学校在教学意义上的基本形态”。相比国外,我国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发展、推广以及运用等方面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因此,需要借鉴国外混合式教学的全新理念,学习和分析混合式教学的优秀案例,以便于更大规模地吸收有效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经验。

(一)《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的意义

线上的网络教学与线下的课堂教学之碰撞与融合,是社会进步与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对于《声乐》课程而言,线上教学模式打破了线下教学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局限,而线下教学模式则可以弥补线上教学模式在互动上和实践上的不足。何克抗教授认为:“基于混合学习的教学模式也应与以往不同,教学过程中既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哈维·辛格 和 克里斯·里德认为:“混合式学习包括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学习方式的混合、离线学习和在线学习的混合、自定步调的学习和实时协作学习的混合、结构化和非结构化学习的混合、现成内容与定制内容的混合、工作和学习的混合。”以上研究为构建适用于声乐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理论基础支持。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改革的不断融合与演变,有关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屡见不鲜,主要研究成果也都体现在一些理工类、教育类以及体育类的课程实践中,而进行《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实践的研究仍相对较少,混合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对声乐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总结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经验并进行推广,也可以为其他艺术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以及教师教学能力优化提供借鉴。因此,进行《声乐》课程的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

(二)《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实践

随着先进教育理念的不断输入和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师范院校的师范生作为自主学习的实践者、合作学习的践行者和持续学习的建构者,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身份定位已随之发生了转变,原始的高校教学生态链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传统的线下声乐课堂一直约定俗成地沿用着“老师先示范、学生后模仿”的教学模式,而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声乐课堂则被分为相辅相成的两个部分,一个是虚拟课堂,学生们可以进行自主学习,线上互动与交流,另一个则是实体课堂,老师可以针对一些重点、难点以及学生们反映的一些共性问题,逐一地进行细致讲解,答疑解惑。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构建的全新声乐课堂中,参与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仍是声乐教师与学生,只不过他们的身份定位发生了一些改变,声乐教师成了“学习引导者”,而学生们则成了“学习探索者”,这样一种身份转变在弱化了教师的“教”的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学”,大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改变了之前“重教轻学”的学习局面。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们成了知识的主要建构者,这必然能够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声乐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激发了声乐教师自我革新的动力,拓宽了声乐学科教学研究的思路,从而更好地提升了声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1.课前的认真设计

在教学展开前,声乐教师需要提前梳理和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混合式教学理念,确定本堂声乐课的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合理规划教学的流程,并结合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认真地进行《声乐》课程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而学生们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自主地学习老师提前准备的课程相关资源,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发现疑惑不解之处,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与老师或者同学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

2.课中的充分体验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声乐教师需及时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要将之前的“教”学生转变成“导”学生。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其教育著作《爱弥儿》中曾说过:“让孩子产生学习欲望,那么一切方法都会是好方法。”所以,声乐教师要学会让学生们通过参与的方式来学习音乐,通过体验的方式来获取知识,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培养。教师要认真地观察课堂中学生们的学习状态、课堂发言以及演唱时声音的变化等外在表现,围绕一些容易错、难理解的共性问题,集中讲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促进生生互动,并及时有效地改进教学方案。

3.课后的深度反思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声乐教师可以在课后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方式,从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和演唱实践等方面来检验声乐教学的效果,并进行教学反思。借助网络平台,学生们还可以将学习中产生的疑问和困惑反馈给声乐教师,教师再通过网络平台来进行个别化的答疑解惑和精准讲授,进一步完善声乐教学模式。除此之外,为了进一步促进声乐教师混合式教学能力的提升,声乐教师还可以对一线教师和教辅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全面了解当代教师适应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情况及相关建议和意见,进一步提升该教学模式应用于《声乐》课程的实效性。

(三)《声乐》课程混合式教学的创新

师范院校教师的培养对象是即将成为人师的师范生,是新时代我国教育蓬勃发展的希望,因此在进行《声乐》课程教学设计时,声乐教师可以结合声乐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挖掘可用于声乐课堂教学的思政教育资源,凸显声乐课堂的德育功能,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进行《声乐》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研究,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音乐的特殊功能和独特魅力,以德育与美育同向同行、相互协作的创新形式来开展声乐教学。通过教学实践、反思和再实践,声乐教师可以逐步建立“思政+音乐”声乐教学资源库,为学生们的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提供相应的支持,为声乐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三、结语

教学改革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于学生们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增加老师与学生们之间的互动性,这种创新的模式能够较好地提升声乐课堂的教学成效。声乐演唱的学习不仅是对呼吸运用、声音概念等理论知识的认识和体会,更重要的是在进行音乐教学与音乐实践时对歌唱能力的控制与把握。安德烈·焦尔当在其著作《学习的本质》中对学习者提出建议,他认为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主动学习是关键,学习者才是其自身教育真正的创造者,教师要帮学生们“找到自己期望的存在状态,即意识到自己的需求,意识到所学知识对自己的用处,教师自身不仅要关注学生对单纯事实的掌握,还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对方法的习得、对态度的习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相比学生们通过教师的“示范”而去“模仿”所获得的演唱能力,教师教会学生们如何进行声乐演唱的学习和体会声乐学习的意义则是更为重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教育信息化和信息化教学的必然产物,对于学生而言,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增进师生互动,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促进生生交流,培养合作能力。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声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声乐教师应该迅速适应线上教学模式,力求成为学生们学习能力的开发者、学习过程的引导者和学习实践的参与者。作为新时代的高校声乐教师,必须不断汲取先进教育理念,拓宽教学改革的思路;不断研究人才培养需求,改善教学实施的方式;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成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号)[D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

[2]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DB/OL].2020-02-04.

[4]詹泽慧,李晓华.混合学习:定义、策略、现状与发展趋势——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柯蒂斯·邦克教授的对话[J].中国电化教育,2009(12):1-5.

[5]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等.“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02):3-9.

[6]Harvey Singly.Building Effective Blended Learn-ing Programs, November-December 2003 Issue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ume 43, Number 6, Pages 51-54.

[7]安德烈·焦尔当.学习的本质[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混合式教学
美术教育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有效实施的探究
地方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手工制作课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论流行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