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炳洲
(湖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2)
中共二十大报告明确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来之不易、特色鲜明、前景光明。夏振坤先生“自觉地把小我放入‘一切为了中国的现代化’的毕生追求中”[2](P2),在《三次超越望期颐》中笔者谈到“从寻求中国现代化道路,到大同社会的‘夏氏猜想’”[3],深感夏振坤经济哲学思想是展望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的一个重要视角,系统梳理“夏氏猜想”的特征,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
夏振坤先生在2005年出版的专著《时代潮流中的中国现代化》中说:“我在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国策之后,从事了30年的经济发展问题的教学与科研,总觉得西方发展经济学教科书过于就经济论经济,对一些像中国这样的中世纪积垢太深、发展又极不平衡的大国,涉猎太少。而且,又不大注意经济以外的大环境和历史对发展的影响。故,萌生了一种力不从心的念头:能否打开视野,以中国这样的古国、大国为蓝本,从文化、政治、哲学与历史背景的多维视角,来探讨一下经济发展的因果关系?”[4](P297)夏先生深感“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现代化问题”,站在时代发展新趋势的高度,从历史背景和国际背景的角度,把中国现代化作为世界时代大潮流中一个开放的、系统有机的、巨大能量场的扩展进行考察,根据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解放”的本质价值及其内涵,提出中国现代化“四位一体”的目标内涵。[5](P120)夏先生说:“我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终极理想。是使我们的国家能够进入那种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得以相互协调共进、长治久安、持续发展,从而实现民富国强的结构。”这与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国现代化特征高度契合。
若要选一本最能代表夏振坤先生风貌的书,笔者会选《发展的多维视角——反思与前瞻》。夏先生说:“退下来以后,有了充裕的时间,饱读了一些好书,又可以自由思考了,便萌生了写一点能代表自己真实思想的东西,把一个真实的我留下来。”笔者以为这个“真实的我”是身心意境全面超越的“我”。夏先生坦言“喜欢‘天马行空,独往独来’,不愿意为别人背书”,在多维视角研究发展中,认为一个国家能否保持相对长期稳定和健康发展,取决于能否构建起提供“三大活力”的制度与机制:经济发展的自由生长力、人才流动的自然选择力、社会冲突的自动消解力。注重以“三容”(文化的宽容、政治的包容、经济的兼容)促“三自”,这些都与自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夏振坤先生在读书札记《发展与哲学》中,以大量篇幅解读了各流派名家对自由的论述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夏先生说:“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证明,民族的兴旺,归根到底要依赖人民的创新力;民主政治,要依赖人民的自主性。”[4]夏先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生前虽然没有构建全面的、系统的现代价值标准,但他们在批判资本主义的局限性和设想未来更先进的社会时,留下了十分重要而深刻的现代(包括未来)价值观,其核心就是“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并归纳为三点:第一,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第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自由王国的核心,是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第三,全面而彻底的民主。[4](P43)
在综合以上价值观的基础上,夏振坤先生提出了我们应有的现代价值观:我国的现代化,既要讲功利,又要讲程序;既要讲民主,又要讲自由;既要讲当前的发展,又要讲长远的方向。应该在马克思现代价值观的指导下,批判地吸收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切合理的内涵,集福利、公平、民主、自由、和谐为一体。这种现代价值观,夏先生称之为“人的全面解放”。夏先生全面指出了人的全面解放,主要包括五项内容:(一)从依附中解放,实现社会民主化;(二)从贫困中解放,实现经济富裕化;(三)从愚昧中解放,实现文化科学化;(四)从冲突中解放,实现全民和谐化;(五)从污染中解放,实现环境生态化。夏先生特别写道,以上五个方面的内容,共同形成一种促使人的全面解放的有机结构:第一点是现代化的前提;第二点是现代化的动力,这也是发展的福利;第三点是现代化的灵魂;第四点是现代化的环境;最后一点是现代化得以持续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前提、动力、灵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都是现代化不可分割的环节,需要从整体上统筹把握。人工智能的发展,使马克思对人性终极自由的向往越来越成为可能的现实。自由的向往——可能的现实,正是夏先生特别专注研究的方向。[4]
夏振坤先生反复提醒,无论是生产力的社会化或生产关系的社会化,都应该采取“由低而高、由局部到全社会”分步过渡,不应急于求成。夏先生反复引用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导:“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生产力的潜力还未用尽之前,不能消灭。”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明确地指出:“能不能一下子把私有制废除? 答:不,不能,正像不能一下子就把现有的生产力扩大到为实行财产公有所必要的程度一样。因此,很有可能就要来临的无产阶级革命,只能逐步改造现今社会,只有在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6](P85)夏先生还专门研究了废除私有制的可能途径:可以是强力的消灭,可以是文明的退出,也可能是自然的消亡。
“我已经过了鲐背之年,别无所求。只是‘历史责任’和‘个人兴趣’常使我无法放下。特别令我不安的是,如果我们中国不能在消除‘野蛮对抗’、‘共建命运共同体’上做出‘可能共信’的样板,也许人类的危机就可能成为现实! 而要能做出这样的样板,在国内,就必须有‘长期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耐性,长期保证‘公私混合’的经济基础,才有可能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持续超越。”[7]夏振坤先生认为,“工具进化加速”和“精神进化停步”的严重不同步现象,正是目前世界危机的症结所在!夏先生关于文明发展的思考,体现的是“大先生的忧思”。如在研究当前中国文化现代化主要难点的时候,夏先生引用余英时先生所说的“既不是GDP 的问题,也不是科技问题,甚至也不是文化硬件的现代化问题,而是现代思想的贫乏问题”。夏先生感觉到,文明进步中的混乱、迷茫、反复折腾,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思想混乱。各种过激思潮,一直不断地裹挟着中国的知识与政治精英。直到21世纪的今天,竟然还有人迷恋“文革”。现在的问题是,要心平气和地恢复理性和民族自信,全面地看待西方、看待资本主义、看待普世价值。要用平常心态看待西方资本主义所创造出来的社会进步与“现代化参照系”,不承认这个参照系,就失去了镜鉴中国现代化的方向。夏先生还特别指出,“参照系”并非照搬。搞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也得有个参照系,这个参照系不可能从“国学”中找到,只能从那些已经现代化的西方国家才能找到。否则,连什么是现代化也搞不清楚!
理性猜想,依靠对客观事物和历史发展趋势的把握以及对文明进步不懈追求的博大情怀。从文明尺度来考察发展,是夏振坤先生重要理论创新和实现第三次超越的重要理论支撑。通过阅读有关第四次科技革命的书,夏先生对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生产与生活资料的“大量涌流”有了更加深透的思考,从而进一步坚信:社会化的生产关系,必须建立在社会化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财富大量涌流”是“条件”,不是“目的”,目的(或目标)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消除阻碍人的全面发展的资本私有制的必要条件。历经机器自动化阶段——感知协作化阶段——人机一体化阶段,即是人的机械化和机器的人性化相互融合的“三步曲”,人也就成为“自为之人”、成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了!
在智能化的“(超级)社会化生产力”(智能机器+智能劳动为主的人)中的人,已经不是单纯的普通劳动力(更不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力)了,而主要是智能劳动者。这种性质的变化将开启“雇佣关系革命性变化的闸门”,大趋势是白领向合伙人、雇佣向合作、剥削与被剥削关系向平等共赢关系的质变! 纯粹的资本家就像纯粹的地主那样,退出历史。这个历史阶段的演进,可能是和平的,也可以是通过暴力的。但在“暴力”(特别是战争)的风险愈来愈高到“难以承受”而人类的文明又愈来愈“理性”的大趋势下(隐含“人类文明进步假设”),资本主义私有制的退出也不是不可能变成“自行消亡”。
资本与创新的合流——合伙,必会提上重要日程! 这种合流,西方多半是二者合为一身——专业型实业家。传统的资本家并不一定是“专家”,相反,多是一些老牌大亨——就是靠资本发家的大财阀,他们已经发展到了可以呼风唤雨的地步,形成了垄断资本主义。除少数“专家型”的资本家(实业家)之外,极少像比尔·盖茨那样成为合二而一的企业家。即使是比尔·盖茨,他也无能为力使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跃迁。西方发达国家的生产力,被资本私有制的生产关系束缚住了! 而中国的成功,也可以说是“生产力社会化”举措的成功。实质上就是国家所有的生产关系(目前还属雏形的形态尚不够完善与普遍)的伟大成效,因为整个社会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2022年7月11日《夏振坤文集》发布会上,夏先生特别分享了他关于“矩阵系统生产力”“宏观生产力就是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等见解,相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我们的宏观生产力会越来越展现出来”。
夏振坤先生一贯秉持中庸思想,主张现实公私和谐观、提醒“不少急性病患者”不能操之过急。“在生产诸要素中,劳动的地位正在不断上升;说它在未来社会中将成为占主导地位的生产要素并不是空想。”“这种个人与社会协调的所有权思想,不仅是现代所有权思想的主流,而且也必将成为21世纪所有权思想发展的主流。”当今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由第四次科技革命带来的重大变革,当前“平面的生产力集群”会逐渐向“立体生产力集群”(矩阵系统、立体的)进而向“(超级)社会生产力集群”(要素拓展、升级、更大空间的组合中的经济全球化、智力全球化、创新全球化)演进,必然要求人类社会的上层建筑实现与之相适应的发展。中华文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类社会的更大贡献,就在于通过自身不断的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以及消除“野蛮对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提供了可信的样板,从而化解第四次科技革命可能带给人类的危机,为人类文明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夏振坤先生坦言:“进化,应该是以文明为最高标准。因为,这个标准,代表着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它代表着:脱离野蛮,建构理性;脱离混乱,建构秩序;脱离毁灭,争取永存。”[8](P1272)科技进步也会导致新的危机,甚至是毁灭性的危机。《人类2.0》的作者认为,我其实并不害怕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我害怕的是技术服务于人类还是人类服务于技术?[9](P8)夏先生说:“这种人对机器的依赖与服从性,必会导致三大效应:一是人的智能退化效应;二是人与机器关系的倒置效应,主与从的关系可能被倒置了;三是人类之间的不平衡效应。不同人群之间(国家之间)在科技开发上,绝非齐头并进的,而且先进的人群(国家)很可能会有意识地阻滞后进人群(国家)的高科技开发进程。”或许有人以为这是危言耸听,实则是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人工智能发展的最大的危险,还是人类自身的失衡,其造成的损失和灾难,是不可估量甚至是毁灭性的! 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学家斯宾格勒写下了《西方的没落》这本书,认为西方世界已经衰落。西方文明在带来发展进步的同时,也包括着残酷剥削、海盗行为、黑奴贸易、殖民主义以至侵略战争等血与火的野蛮行径。夏振坤先生说:“这种现象,在现代信息化网络化的新背景下,变得更加隐蔽、猖獗和野蛮。到了下行阶段,人类正面临一个‘三大毁灭性威胁’的十字路口。无论是核灾难、生态危机还是智能化挑战失控,我认为在原旨西方文明趋效性的框架内,都是难以真正解决的。2017 年美国竟然退出《巴黎协定》,就是一个可怕的信号。这些,不能不是西方文明趋效性的一大弱势。”
英国历史学家麦克法兰说,历史并不走向一个注定的目的地,世上也不存在一列我们大家必须攀爬的必然阶梯,相反却存在许多别样的趋势和陷阱。尼尔·弗格森在《文明》一书中表示:历史充满了非线性结果和随机行为。目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迫切需要对历史有一个深刻认识,没有这种认识,我们将可能重复历史的错误。不断重温过去的历史,从中汲取营养,建立起正确的历史观,有助于我们找寻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
防范科技进步导致新的危机,就是文明与野蛮的抉择。1949年,爱因斯坦告诉一名记者:“我不清楚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使用何种武器,但是我知道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他们的武器——就是石头。”在末日之后,没有人能够进行统治。[10](P401-403)夏先生深觉:“最后,还必须由人类作出‘最后决策’,这是最要紧的一步! 否则,人工智能的颠覆性危险就很可能出现——暴力、战争、人类毁灭! 而且,这种‘责任人立法’不仅应在国家级立法,而且还应在国际立法!”文明的演化,不是纯粹“自然而然”的,它是要受到“有一定自为力”的人进行“促进”或“干扰”的。在今天,在人类还拥有核毁灭能力的今天,如果出现“文明的返祖”,整个人类的文明进程可能会出现中断甚至毁灭! 如何阻止这种“返祖的危机”,这是摆在人类面前的大问题。各类文明的当权者必须逐步达成如下共识或能力。第一,共存成为良知性的共识。树立文明百花齐放的思维,是人类继续进化而不是衰败或灭亡的先决条件。第二,协商成为国际民主的基本方式,消除称霸的一切可能。第三,建立联合国具有权威的仲裁机制和必要的经济实力、网络实力。第四,消除一切核武和生物武器。同时,夏先生也从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洞见到文明进化的曙光。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2022 年新年伊始的《五个核武器国家领导人关于防止核战争与避免军备竞赛的联合声明》,可谓是对思接千载深切忧思“深邃猜想”的一个印证。爱深忧切的夏先生,其思虑之深邃可见一斑。
2018年6 月19 日,在夏振坤研究员学术思想研讨会上,夏先生说:“我们研究任何问题,不能只待在系统内部看这个系统,你必须站在更高一层的系统上。系统论对我整个学术生涯的方法上有极大的帮助。”夏先生甚至认为,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具有系统思维能力。
夏振坤先生更加注重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并根据目前发展的趋势来眺望未来。在夏先生看来,文明,是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一个国家乃至一个时代的人类由野蛮无序走向开化有序的进化过程。文明是个多结构、多矢相的顶级大系统。文明作为一种大系统,由表及里,具有由浅入深的多个层次。工具文明、物质文明、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等层次,特别是在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方面,受到人的不同程度的价值取向、利害关系的介入度更深。故在这方面,进化成本会更高,文明交流互鉴的阻力会更大。虽如此,这个系统看似显得无序和混乱,这不可怕。这是一个过程,即通过“负熵”与“熵增”相互适应的更换,一个新结构便会逐渐形成,系统又会由无序变有序了! 这体现了夏先生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向往、信念和信心。
结合第四次科学技术革命,夏振坤先生将三次文明的权威特征,做了系统的描述:从性质上来说,农耕文明属专制权威,工业文明属选票权威,智能文明属网络权威;从来源上来说,农耕文明是个人偶像,工业文明是党派运作,智能文明是智商选定;从形式上来说,农耕文明是封闭塔式,工业文明是半分布半塔式,智能文明是网状交流;从运作层面上来说,农耕文明是单向决定,工业文明是多数决定,智能文明是交互决定;从后效上来说,农耕文明是因人而异,工业文明是因党而异,智能文明是因质而异。
夏振坤先生认为,研究文明,不仅涉及到文明的自信,而且还涉及到文明的责任。夏先生花了艰深的功夫,聚焦研究如何系统理性地在世界文明进步中,推动现今世界上历经数千年而仅存的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首先,对我们已有的文明(特别是文化),要有理智的自信,即东西方文明融合,不可能实现“全盘西化”。同样,西方文明也不可能“全盘中化”。其次,有了文明自信,才可能有“文明责任”,即,以中华文明中的“符合人类本性的文明”做出“文明的表率”,力尽中华文明在人类进化大历史中应尽之责任,因为中华文明中确实有近似“人类最高文明”的元素。
夏振坤先生系统提出了文明多维度的不同方面:内聚后发之力、外结合纵之势、化解“零和”对立、共襄“人类进化”大业。人类已经有了一个“命运共同体”的样板,“人类命运共同体”被写进联合国有关文件,可谓是在世界范围形成了关于文明发展的共识的重要一步。
张艳国博士写道:“处在人生低谷期的夏老师虽不免有一些情绪波动和思想波澜,但总体上,他还是有乐观主义精神和自信心的。这就是人们常言所说的‘人生信念’吧!”可见,夏先生拥有行健自强的能心、能力、能量和能境。
乐观源自对人性的信念和信心。夏振坤先生“深信人性总是趋优的”。人性趋优,才可能从“兽性”中逐步分化出来而成为人。关于“人性”与“兽性”的不同之处,夏先生认为人性存在五种不同的恒定的(非偶然性)趋向性:一是趋群性,二是趋效性,三是趋安性,四是趋美性,五是趋久性。“在中国,首先通过创新来营造一种适合趋优人性和时代潮流的新文明样板,从而来顺势加速世界‘良知涌现’的过程。我认为,是可能的! 因为我深信人性总是‘趋优’的!”
乐观源自对家国的信念和信心。当代世界文明进步和时代潮流中的中国“走中国自己的路”,“应该是融中华文明精华、西方文明优长和社会主义玑珠为一体的中华新文明之路。……中国人终于经过百年的风风雨雨,在21世纪初叶看到了文明跃迁的希望,充满了民族复兴的自信”。改革开放,应战文明挑战,这是一个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中国人找到了文明应战的方向,摸到了光明正途的“入口”。中国人的文明自信,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有底气!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就在我们的面前。
人类文明发展史不断证明,一个文明的成败兴衰往往并不取决于外部挑战如何,而是取决于内部的应战能力,特别是采取应战方略的能力。“没有什么外力能够打倒我们,能够打倒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前途命运都掌握在自己手上。”[11](P578)人类社会的文明形态,正孕育着大变化,一个崭新的文明时代正在到来!